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还是郓城一地,想必归德府等处,更是人心汹汹,全仰仗赖阁老您了!”
    王在晋点头,道:
    “劳烦杨大帅派人去把山东有名望的乡绅全都叫来,赈灾缺不了他们。”
    “好,我这就去。”
    目送杨肇基离去,王在晋神情凝重。
    离京的前一晚,他一夜没睡。
    钦差大臣,总责此回赈灾,这是立功于社稷、青史留名的机会,却也可能是走向深渊的开始。
    钦差大臣听着厉害,权利极大,地方官员都害怕,可肩上的胆子也极重,需要背负的声讨和关注,也就更多。
    离京前,王在晋根据嘉靖朝就曾发生过的关中大震经验,决定带走一大批京师的底层官吏。
    嘉靖朝时关中大震,朝廷在一月之后才得知地方官员在震中大量死亡的消息,结果就是地方没有官府维系,一片混乱,盗匪蜂起,造成很多不应该的损失。
    这次三省大震,肯定也会有一大批官员因公殉职,如想让地方治所继续运转,就要带去一大批生力官员,就地上任。
    今日到了郓城,情况比王在晋预料的甚至更差!
    郓城官府几乎全部因公殉职,这还没算守城的百总等将官。
    这些赶赴郓城的京官们,成了赈灾的生力军,他们可以维护灾区正常秩序。
    王在晋正写的这份奏疏,就是建议天启皇帝将地方官府官员赈灾的执行情况好坏与官员的考核、升任挂钩。
    在他看来,这将极大调动底层官员的救灾积极性,也能鼓励官员上书谏言,反省赈灾政策开展的得失,安抚民众。
    。。。。。。
    钦差大臣到了郓城,不出几日,消息不胫而走。
    普通小民震塌了一所房屋,震死了一个家人,原本安稳的生活就要受到改变,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缓不过来。
    可那些乡绅、名流不一样,他们有数所乃至十数所房屋、宅院,名下的田亩土地,还有财产,更是不计胜数。
    大震影响虽大,但是对这些地方上的乡绅、名流,就并没有那么致命。
    王在晋听杨肇基简单介绍了郓城情况,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利用这些乡绅、名流的权势和影响力,来恢复生产,安定流民。
    这些人分散在山东各地,想全都请过来,谈何容易。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王在晋以设宴的名义,让杨肇基先礼后兵。
    自愿来的自然没事,要是给脸不要脸的,那就是绑,也得把他给绑到郓城。
    让他们亲眼看看,灾民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第一百七十九章:堂上堂下皆小人
    钦差来的太快了!
    这是乡绅们听见消息后,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想法。
    上次关中大震,嘉靖皇帝不论是陷于党争,还是有什么别的目的,反正一个多月后才正式下诏,派出钦差大臣,总理赈灾。
    这回有意思了,天启皇帝当天任命一位西暖阁值臣为钦差大臣,第二天就下圣旨昭告天下。
    这般迅速的赈灾手段,还是首次!
    钦差来了,宴请乡绅,然后客套寒暄一波,这是按例必须要有的,所以王在晋能发出请帖,很多人并不觉得稀奇。
    只是王在晋因为给皇帝办事,所以在乡绅中的名声并不怎么样,很多人只是就人论事,不愿意来。
    青州府,受灾是山东六府较轻的地区。
    这里的乡绅既有自明初就家财万贯、延续至今的,也有靠沿海贩卖私盐起家,称霸一方的。
    钱家府上,一名大腹便便的豪商老板,迎风嗅了嗅,闻见空气中传来一阵浓浓的肃杀气息。
    “哐!”
    不由分说,钱家的大门被人一脚踹开。
    杨肇基领着亲兵走出院子中,手上按着佩刀,眼眸紧紧盯着他,抱拳冷笑:
    “钱东家!”
    “听说你身患重疾,不能走动,所以去不了郓城。”
    “阁老说了,钱氏是青盐第一家,您要是来了,别的盐家就都得来,请恕在下无礼了。”
    “抬走——!”
    钱坤寒着脸,定定坐在椅子上,闻言拍案喝道:
    “杨肇基,你敢!”
    语落,院中四处响起杂声,忽然冒出几十个全副武装的盐丁,围住了杨肇基一行亲兵、
    杨肇基是什么人,那是刀山血海打出来的战将,岂能害怕这点威胁?
    他眼眸一紧,佩刀出了半鞘,嗤笑道:
    “钱东家,看您这意思,是觉得我杨肇基会怕这几条臭鱼?”
    话音落地,一名盐丁头领挎着长刀,慌张跑进院中,向钱坤耳语几句。
    后者听了,微微一愣,沉声道:
    “杨大帅这是要我非去不可了?”
    杨肇基收了刀,知道对方犯怂,“嘿嘿”笑出两声。
    “此番三省大震,朝廷很是重视,就连皇上都下了诏旨。而今钦差大臣已到郓城,你们这些地方上的豪强,哪能不出点力?”
    “不是我说,你们平日拿朝廷的好处也不少,真当以前那些私盐勾当,全是不透风的墙?”
    钱坤语塞,静默半晌,挥手示意盐丁们尽数下去。
    片刻,才期期艾艾地道:
    “说吧,要我钱氏如何做?”
    杨肇基将手按在他肥厚的肩肉上,道:
    “不是我要你怎样,是眼下大震灾后,地方上需要你们这些豪强,如何收济灾民,为朝廷做些实事。”
    言罢,杨肇基走出钱家,骑上坐骑,向里面喝道:
    “钱东家,我可提醒一句,如期不至,钱府上下,鸡犬不留,青盐运场,亦尽归朝廷所有!”
    “走,去下一家!”
    少倾,钱坤暗自擦了擦汗,故作镇定,虚声问:
    “杨肇基把炮运走了没?”
    盐丁头领现在还心中忐忑,说什么都不愿出去看。
    半晌,盐丁头顶才在钱坤的不断催促下,小心翼翼地探头出去,见府外的官兵全都撤走,这才松了口气,道:
    “走了,大同的兵马,还有那些墩炮,全都撤了。”
    钱坤仍是心有余悸,喃喃自语:
    “特娘的,这边关的大帅确实不同,居然是带着炮来的。”
    至于方才杨肇基最后那句鸡犬不留,钱坤已经深信不疑,大同镇的边军,自家盐丁还是往后稍稍吧。
    。。。。。。
    “阁老明见万里!”
    王在晋甫一入座,就见这些自愿的、被迫的乡绅豪强们起身向自己敬酒。
    “本官不明见。”
    “坐,大家都坐!”
    今日这番宴会,实在是有些耐人寻味。
    地点不在熟悉的宽宅大院,王在晋也不知怎么想的,居然在破落的郓城官邸,设宴招待他们这些有头有脸的人。
    “谢阁老!”
    一众穿金戴银,绫罗绸缎的乡绅豪强们,怀着各异的心思,坐了下来。
    只不过,坐也坐不消停。
    王在晋设宴官邸,可这官邸早就震塌了,他们这些人坐在废墟之上,周围全是虎视眈眈的受灾百姓。
    钱坤面上冷汗直冒,若是没有杨肇基及周围官兵护卫,他甚至相信,这些灾民会毫不犹豫地将自己这些人生吞活剥。
    “不知阁老宴请我等,是不是为了赈灾一事。”
    很快,有人坐不住了。
    王在晋看过去,发现是来自武定州的大户豪强,遂笑道:
    “本官虽才到郓城几日,但也知武定州受灾严重,可是看赵东家这一身装束,好像损失不大?”
    闻言,那武定州豪强先是一愣,这才讪笑:
    “其实受损也不小…”
    “今日,将诸位请来,一是我王在晋初来乍到,对齐鲁之事不甚熟悉,需要诸位鼎力相助。”
    “这二,是因皇上亲征西南大捷,叛逆被除,天下安乐,一片太平,和大家一块儿高兴高兴!”
    “这…”
    闻言,一众乡绅豪强面色开始不对。
    谁都不是傻子,自然能听得出来,王在晋说的是反话,有人便起身道:
    “钦差说笑了,三省大震,乃朝廷无德,想是官员贪污惊怒了上天,这股邪火,还是莫要冲我等发才好。”
    “正是,若阁老真有能耐,就该让这满地的灾民,得到赈济,却不是在这里阴言暗语,讥讽我等。”
    王在晋目光流转,望向说话这二人,没有生气,笑道:
    “三省大震,若全靠朝廷,定不能面面俱到。”
    “诸位都是在地方上有影响力的豪强大族,各地灾民甚多,本官也曾想着,此番需得诸位鼎力相助,招抚流民,复建城桓。”
    “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我观诸位,任是灾民就在门外的路上饿死,也不像是能施舍那一顿粥饭的人,也便就不提了,绝然没有嘲讽之意。”
    “既然诸位不会帮助朝廷赈灾,那本官再提,又有何用?”
    这话说完,王在晋的意思也便呼之欲出了。
    他这是在用激将法,鼓动山东的这些大户豪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朝廷在地方上赈灾。
    “我邱县周氏,资银三千五百两,以助阁老赈灾!”
    第一个人起了头,余的乡绅、豪强们,纷纷起身,一个借着一个喊道:
    “长青邹氏,家财没有周氏那般殷实,愿出银一千五百两,聊表心意!”
    “我信阳汤氏,愿以南龙海口两所盐场全年之利,资助朝廷赈灾!”
    听着这些话,王在晋心中百感交集。
    现在的大明,朝廷百官,日日唇枪舌战,只顾党争,就连赈灾都要顾及党派利益。
    地方上,却是这些短视小人做主,百姓何其不幸也!


第一百八十章:那是他们蠢
    “诸位,请听我一言!”
    就在一众乡绅豪强,争先恐后为朝廷“出力”时,一道高喝盖过了他们的喊声。
    几人带着不悦的神色回头,却见是青州府的钱坤,悄悄换了神色,一人拱手道:
    “我等倒是要听听,钱东家有什么话要说!”
    钱坤起初在登莱起家,还做过一地巡检。
    巡检司,说白了就是类似后世的派出所,专门查缉地方上私晒海盐,往往推举一地有名望者袭任。
    就连山东沿海一带的老百姓都知道,巡检品秩虽低,但权利极大,可是最费的美缺了。
    钱坤做巡检,明面上为朝廷查缉私盐,暗地却也在发展自己的私盐产业。
    发展到今日,钱坤手下握有近千刀头舔血的盐丁打手,在青州府地界上也有至少几十家盐场、盐田。
    论及山东青盐,总要谈及青州府的钱坤。
    这样的人要是带头帮助朝廷赈灾,起到的效果也比王在晋自己瞎猫找耗子要强得多。
    毕竟,朝廷虽然反应迅速,但地震波及甚广,等到大批的救援队和物资下来,还有待时日。
    他环视众人,先向王在晋作揖行礼,才道:
    “众位都知道,我钱坤是做巡检起家,如今虽不再是朝廷官吏,却也曾吃过大明皇上的俸禄。”
    “朝廷,算是我钱坤的老东家,老东家遇难,不帮忙实在说不过去。”
    说到这里,他复又望向王在晋,道:
    “阁老放心,青州府地界赈灾济民,我钱家一定发动全部的盐场、盐田和运庄,鼎力相助!”
    王在晋一愣,心中倒也明白这厮真正的用意。
    就和上回推广番薯一样,地方上的富商或是钱家这种豪强,能放开手去帮你朝廷做事,肯定也是为利驱使。
    他拱手笑道:
    “想必皇上知道此事,定会龙颜大悦!”
    “不敢不敢…”钱坤哈哈大笑。
    的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