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真不是木匠皇帝-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朕却没想过,这些想法之间能有如此之多的联系。今日经你一说,朕倒是觉得,这三大殿非修不可了。”
    魏忠贤拱手道:“陛下一定能修好三大殿,不负上天所托,亦不负祖宗之愿。”
    “老奴觉得,今日就该定下此事!”
    听到这,韩爌蹙眉道:“如此大的工程,今日就要决定?”
    “不然呢,话都已挑明说了,还用得着浪费时间再议?”魏忠贤看过去,冷笑道:
    “陛下既然强按牛头,赶鸭子上架,老奴也不会退缩下去,就迎风而上、激流勇进,接了这份吃力不讨好的差使。”
    “不过…老奴只是内臣,顶多算个厂臣,陛下还须在外廷找一位能臣,专督三殿之工。”
    朱由校一直等着这话,顺势问道:
    “厂臣的建议呢?”
    魏忠贤恭恭敬敬,道:
    “禀陛下,此人该是阁臣之一,出身干净,省的再让某些有心之人,说奴婢把控了三殿之工。”
    半晌没说话的崔呈秀忽然道:“王在晋如何——”
    听了这话,殿内又是议论开来。
    这王在晋,的确是能让东林党和阉党都能接受的人选,他出身东林,旧有清正之名,也并没有和魏忠贤走的很近。
    西暖阁两名值臣,顾秉谦多数时候,都是个充数打酱油的,而王在晋最受天启皇帝器重。
    阉党第一爪牙崔呈秀,狗嘴里总算是吐出一颗象牙。
    万历四十八年时,朝廷曾委任王在晋直隶总督一职,专事查访京畿各处库房的存银、存粮,就连锦衣卫都暂时受其调动。
    直隶总督没过多久就被裁撤,王在晋却因功入阁、参预机要,几月之后,又与顾秉谦为第一批西暖阁值臣。
    这种升迁速度,简直凤毛麟角。
    “行,陛下说行他就行,不行也行。”
    让韩爌等东林党人意外的是,魏忠贤没有反对,十分恭顺。
    “除了前三殿工,朝廷内外也的确还有不少事儿要做,清理邪党和查封东林书院,办的怎么样了?”
    朱由校轻飘飘问出这话,却是将满朝东林党人的仇恨一齐带动,刷刷看向魏忠贤。
    后者早就熟悉了这样的眼神,一副司空见惯的模样,脸皮厚度,堪比城墙。
    “奴婢年前逮了汪文言入狱,这家伙嘴很松,没几天就招出河西巡抚李若星,曾贿赂他五千两银子。”
    “李若星正在押解入京的路上…”
    “可奴婢觉着,汪文言一事,是个大案,当抓紧办理,不能松懈,看看里边儿究竟还藏着多少见不得人的事儿。”
    朱由校收了笑容,起身道:
    “厂臣就多费心,把汪文言一案和修三大殿一块办了,朕对你放心。”
    不知怎的,魏忠贤心下一紧,仍旧面色不动,高喊道:
    “奴婢恭送陛下回宫!”


第一百六十六章:壬戌历法
    魏忠贤拿下了三大殿的工,又借汪文言一案,牵扯出了河西巡抚李若星。
    看他这意思,是想把汪文言案办成可比三大案的大案。
    很多人都不明白,大明朝的国库早就空了,魏忠贤还撺掇皇帝动了这么一个大工,资金周转得过来吗?
    阉党干的那么起劲,东林党人却只能瞪眼看着,毫无作为,也没什么办法行掣肘之事。
    《京报》第一期一经发行,就在全国引起热潮,他们的舆论地位也遭到冲击。
    舆论权是东林党的根本,当根本都受到动摇时,东林党人也顾不上别的,开始四处奔走,联络同道中人,结社自保。
    一时间,云间几社、香山同社、浙西闻社,等民间文社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破土而出。
    这天,是大明朝廷颁行该年历法的日子。
    对各地百姓来说,这是个大日子,都在嗷嗷待哺,等待着新历的降世。
    这样重要的场合,朱由校按照惯例御殿,亲自颁历。
    “臣等参见皇上万岁、万万岁——”
    文臣由内阁首辅韩爌牵头,武勋则跟在英国公张维贤身后,入殿列班朝贺,山呼万岁。
    这种场合,朱由校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这种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感觉不要太爽,恨的是,朝会上根本不会真正处理什么事。
    想到这里,朱由校正襟危坐,挥手示意宣读诏书。
    乾清宫管事牌子王朝辅侍候一旁,闻言,从精致小盒内取出金黄色卷轴,于半空铺开,尖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古帝王御世,莫不以敬天勤民为首务,朕绍统祖宗,诵法尧舜,念此至殷切矣。
    践祚以来,惟上天眷祐是赖,下民居食是怀。乃今年入春,异灾仍频,亢旱弥甚,兹者复遭霾雨昼夜、连绵震动。
    朕已于宫中竭诚致祷,其礼部堂上官亦率从属恳祈,各秉精诚,斋心对越,仰上天示儆之意,勿以虚文塞责。
    朕思尧汤水旱不足损郅隆之治,惟君臣交儆乃可答仁爱之天。
    与朕同休戚者固在肱骨大臣,而内外文武百官亦居天位、代天职,共朕钦若昊天者,各宜仰体朕怀,恪共乃职,捐玩乐之故习,矢勤奋之新图。
    为使转灾为福,两仪安奠,百谷豊登,粮食罔艰,室加胥庆,以昭朕畏天省惕,转恤庶民至意。
    即以天启二年颁行壬戌历法!钦此。”
    颁历后,朱由校即领百官“时享”太庙,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大殿。
    “时享”太庙,说穿了就是祭祖大典,每年颁行历法,孟春、孟夏、孟秋和孟东时都要举行一次,皇帝必须亲自主持。
    伴着韶乐之声,一身龙袍华服的朱由校提起酒樽,向列皇祖宗的神座三次进献,每一次躬身,身后文武百官也都行礼如仪。
    恰好在皇帝第三回上酒时,魏广微急呼呼地赶来,踉踉跄跄闯入班行。
    他这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目。
    魏广微是东林党人,其父魏允贞更是在东林中颇有声望,去年底还曾在东林会议中大力建议赵南星署都察院印。
    然他今日不知怎的,百官于殿上山呼时,尚在家中酣睡。
    此刻祭礼方要结束,魏广微迟迟赶来,便是同列东林的文官们对他这一行为也是惊慌骇然,愤慨不已。
    朱由校恭敬向皇族宗祭完最后一尊,冷冷瞥他一眼,转身离开,并没多说什么。
    文武百官随皇帝向列皇祖宗行礼,魏广微站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好滑稽地跟随。
    他恨不得钻入地缝,浑身都是尴尬。
    魏忠贤见这一幕,心中也觉得有意思。
    在他看来,东林党一向注重声名,且让本督静静等待,看看出了这种事,他们要如何解决?
    是包庇同党,还是卸磨杀驴。
    魏忠贤想到这里,便放肆地在一旁哈哈大笑,颇有些落井下石、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感觉。
    见皇帝已经离开,他又将手一挥,带着番子与禁卫摇动大纛,大张旗鼓地随皇帝而去。
    这事,朱由校转头就忘了,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对东林党人来说,这可是奇耻大辱。
    对魏广微本人来说,更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有人可能会问,不过是睡过头一次,一辈子就毁了?
    现在可不是后世,这是大明!
    别说在颁行新历,祭祖太庙这个节骨眼上迟到,就是平日朝会迟到,轻则身受庭杖,颜面无存,重则也要丢了头上的乌纱。
    坐回位子上,朱由校松了口气,道:“这次能如期颁行历法,据说有个洋人立了大功?”
    “是。”魏忠贤收了笑容,恭恭敬敬道:
    “这人叫汤若望,是佛朗机人,去年朝廷从濠镜的佛朗机人铸炮厂买炮,他是跟着一起来的。”
    这时候的澳门,稀松平常,根本不是什么必争的繁华之所,就称作“濠镜”。
    “爷…”魏忠贤见皇帝在想着事,也便上前两步,轻声道:
    “这叫做汤若望的,不仅精通天文历法,还是军器大才,连宋应星都对他赞不绝口。”
    “明日他就要动身回濠镜铸炮厂,这个人爷真打算放回去吗?”
    闻言,朱由校从思绪中走出,笑道:
    “怎么,莫不是连汤若望也给你厂臣送礼,想要到大明朝廷任职?”
    “哎呦,哪有——!”
    魏忠贤连连摆手,讪讪道:“爷不是不知道,奴婢就算收了礼,阁内荐人,也是量材而任。”
    “朕就随口一说,你不必紧张。”朱由校嘴角翘起,道:“对这个汤若望,厂臣的意思呢?”
    “爷,这佛朗机人浑身的物件,咱都没见过,何况他还精通军器、历法,更不能放回去了。”
    “这样的人才,不留他为朝廷效力,莫不如让奴婢在半路上将他截杀!”
    “有这么重要?”朱由校心知肚明,却是故意失笑,道:
    “既然厂臣说这汤若望在天文历法上颇有才能,那就让他到钦天监,做个一官半职。”
    “喊个人去告诉他,濠镜就不必回了,既然到京师了,就留下来一展所学,在大明做官,不比在佛朗机差!”
    魏忠贤喜不自胜,好像留下汤若望对他有很大好处一样,拱手道:
    “陛下圣明。”
    其实,对大明有好处的事儿,不就是对他这个所谓的阉党头子有好处么。
    。。。。。。
    天启二年壬戌历法颁行,消息一经传出,听见的百姓无不是落下心中大石。
    孟春已至,新历下发民间,各地农民家家户户都在翻看新历,喜气洋洋的开始准备复耕。
    这份诏书很快就在《京报》上刊登,百信们见到都很高兴,皇帝肯作为,率百官亲自主持祭礼,看起来天启二年该是个丰收之年了。
    祭礼结束后的第二天,朱由校桌案上就收到了一份义愤填膺的奏疏。
    却是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因祭礼迟到一事,弹劾同为东林出身的礼部右侍郎魏广微。


第一百六十七章:魏广微的窘境
    同为东林党人的魏大中,弹劾魏广微,这在东林党人中引起了极大的风波,就连内阁首辅韩爌也看不下去了。
    韩爌现在不仅是东林魁首,更是东林温和派的首领,从来不建议和风头正盛的阉党撞得头破血流。
    黄尊素与韩爌同列朝班,又是同乡,叶向高还在当首辅那会儿,他就支持韩爌,属于东林温和派。
    这种事属于家丑,韩爌自然不能出面,听见魏大中弹劾魏广微,黄尊素便受韩爌之托,去魏大中府上劝说。
    “哼!”
    黄尊素登门拜访,魏大中自然不好拒绝,可这并不耽误他满面愤慨。
    黄尊素的意思就是劝魏大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是东林自家事,阉党现在还没动静,怕是都在看笑话。
    其实他想的不错,魏忠贤就是在等着看东林党的笑话,然后再看看能不能从中获利。
    “魏广微气量狭小,又极好面子,一早我就看出来了。”黄尊素为魏大中斟了一杯茶,叹息道:
    “出了这种丑事,朝中自然留他不得,阁老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慢慢将他淡化,若攻他过急,难保他不会铤而走险。”
    “依着我看,还是稍缓些时日,再上疏陛下,将他调往边陲,淡化影响。”
    说着,黄尊素悄悄望向魏大中。
    后者是个急脾气,心里知道黄尊素说的是目前最佳处理方法,可不知怎的,脑子里那根弦就是转不过来。
    他越想越气,道:
    “铤而走险?难道他还敢投了阉党不成!”
    魏大中眼睛里揉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