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化学家-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怎么行?刘大人特意嘱咐我们要修建保暖的土制房子。”穆子辉反对道。
冯子超挠了挠头:“我感觉这些房子肯定能保温,不然他们是如何活下来的?何况那些黏土打制的房子太耗费时间了,我们要建设足够的房子恐怕要好几个月才行。时间不等人啊,等到第二批物资和人员运过来之后,我们还要开垦农地种小麦的。”
“好吧,咱们一切以速度为主,有什么问题我担了。”穆子辉最终一咬牙答应下来。他也知道时间非常紧迫,耕种小麦的工作更是刻不容缓,毕竟那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口粮。
“哪儿能让你担,出了问题我去向副总舵主请罪。”冯子超笑着说道:“你配合我的工作就好,我这就去和他们说。”得到了副手的认同,冯子超便去重新安排人手了,他们将刚刚打好的地基交给土著人,反正土墙也没打多少,改变修建方式没问题。腾出来的人手则开始围绕营地挖掘新的地基,准备修筑一道三米高的土墙以加强营地防御。
这样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了傍晚时分,土著人已经帮助新移民修建了一百多栋房子,穆子辉也修建好了临时码头,不但让船只可以靠岸卸下物资,还让水手们能上岸轻松一下。至于冯子超那边的围墙地基只挖了一半,这个工作不着急,他们还有的是时间。
晚上冯子超为了感谢那些土著人,专门在营地里开了篝火晚会,并邀请全体土著人过来参加。那个土著首领也欣然同意了,派人去将全族都带了过来,结果竟有上万人之多,而且他们还带了不少海产品作为食物。
移民队伍里有不少妇女都是烧饭好手,在使用带来的铁锅搭起炉灶之后,她们开始利用现有的食材各显神通,烹制起一道道美味。看着自己带来的海产品变成浓香扑鼻的美食,那群土著人的眼睛都直了,她们还从未见过这样的好东西。
篝火晚会当然是欢聚一堂,尽管因为人多营地内有点挤,双方语言又不通,但这不妨碍他们彼此释放着善意。土著人跳起了他们特有的狐狸舞,这是迎接客人的舞蹈,在他们带动下移民们也都跟着下场了,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冯子超和穆子辉当然不会下场跳舞,他与土著几位大佬坐在一起,享受着美食和从福建带来的米酒。这些东西都是土著人以前没见过的,他们一个个吃的满嘴流油,喝得头昏脑涨却仍旧不肯停下。
喝着酒冯子超也在与土著头领交流:“你们属于什么民族?”交流经过多半天的运用,他们已经很适应肢体语言的交流了,彼此之间也有了些默契,连比划带说的交流速度快了不少。
“阿依努。”土著头领双手比划着:“阿布。”
“这是什么意思?”冯子超挠了挠头。
穆子辉在旁边解释:“大概是说他们是阿依努人,他的名字叫阿布吧。”
“好像副总舵主说过,这个大岛上的土著人就叫阿依努人,我早该知道的。”冯子超恍然大悟:“副总舵主真神人啊,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穆子辉也不禁点头,他也感觉刘磊有点神,他自认为阅遍典籍,也从来不知道北方有这么个大岛,有这样的土著。
双方继续用费力的肢体语言交流,经过一个晚上,冯子超终于大概知道了附近的情况。
第141章 无所事事
根据阿布对冯子超的讲述,岛上的阿依努部落很多,他们虽然是比较大的一个部落,但并不是最大的。这些人都分布在山区和海边,依靠渔猎生活,平原地区反倒没人去,至少石狩平原还是一片蛮荒。
阿依努人还处于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他们的生产力低下,自我防卫能力也差。为了活下去他们必须寻找安全又食物丰富的地方,海湾和山上变成了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区域。至于平原的物产本就不如山上丰富,一旦遇到猛兽又难以脱身,所以才让他们不加理睬的,这反而便宜了穆子辉,他可以轻松带领移民去那边耕种了。
比起穆子辉的一心民政,冯子超则更关心安全问题。根据他的观察,自己所处的海湾是建立港口的的最好位置,正好可以安置军事基地。他不但要建立军队驻地,还要在附近的各个山头上建立永备工事,作为基地的拱卫力量。
石狩平原当然是农耕区,这块平地面积不小,至少也有数百万亩,中间还有河流以利灌溉。但平原较为狭长,两侧都是连绵的山区,若有不友好的山区阿依努部族袭击,恐怕会出大事的,所以他必须谋划着将主力部队分散驻扎在平原上,以保护未来各个村落的安全。
两人商量了半天,冯子超说道:“我看就这样吧,这个地方先建立军港,作为我们的出入口,在平原上建立一批村子,我分兵驻守保护安全,应该不会出大问题的。”
“村子的建设太麻烦了,我看暂时建立木头寨墙防御吧,先开垦荒地要紧。幸好这些人容易掌控,就算有土著袭击也不会出大乱子。”穆子辉的想法就是先开荒,这样才能建立稳定的殖民区。跟随护卫队前来的两千移民的确很容易掌控,因为他们只有少部分是自愿而来的疍民,大部分则并非真正的移民,而是楚风花大价钱在市场上买来的仆役。
华夏人故土难离的思维太过根深蒂固了,就算是福建这个人口流动性很大的省份,也多是出去经商。他们可以去国内其他地方,可以下南洋,但这一切都只是为了生存,只要能活下来有了钱都会返回故乡的。
移民却与外出经商不同,这等于将自己的根移到了海外,连落叶归根也做不到,没有多少人愿意去的。就是因为有这个难题,临时的解决方案就只能购买仆役了。
幸好刘磊赚钱能力很强,购买大批仆役也没有问题,只是仆役市场的流动性有限,短时间内也无法汇聚太多的人,所以第一批移民只有两千人而已,至于第二批移民的问题,楚风已经派人到附近各省筹措人手了。
篝火晚会一直进行到深夜,等到几个从未喝过酒的阿依努人部落首领被人抬回去的时候,冯子超和穆子辉也确定了下一步工作的方案。第二天早上,阿依努人又来帮助建设房子了,万洪的舰队也在卸完货物后离开,冯子超则将移民和士兵分成了两个部分。
除了必要的警戒之外,冯子超将一半人手投入了寨墙的建设之中,另一半人则在三个排的掩护下,跟随穆子辉前往石狩平原的边远地区,开始建设第一个移民村落,部分疍民出身的移民则驾驶小船外出捕鱼补充粮食。
虾夷岛殖民地,也是第一块真正属于刘磊的土地正在展开如火如荼的建设工作,冯子超和穆子辉都忙得脚不沾地,而远在北京的刘磊却正感到无所事事。本打算身体好了之后便要回去,结果他向耿聚忠辞行的时候才知道,如他这般被谕旨召入京的官员,没有皇上的旨意是无法离开的。
正在漳州府建设的关键时期,自己却无法参与其中,这让刘磊相当着急。只可惜他再着急也没用,除非立刻起兵造反,否则他还是要继续忍耐着清帝国的种种规矩。
身为漳州知府在北京城内又没什么职务,这些天除了每十日一次的大朝,刘磊根本不需要点卯的。这段时间最繁琐的事情,还是诸多华臣的来访。作为康熙眼中的红人,又是未来的和硕额驸,刘磊的身价可谓水涨船高,这让许多华臣都有了结交的想法,即便是之前对他观感普通的周培公也来过一次。
听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刘磊还是很激动的。这都是康熙未来执掌国家的左膀右臂,全都在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现在却来刻意结交自己,这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只是刘磊早就存了谋反的心思,根本没想要在朝中经营势力,他反而还怕自己言多语失,被这群人精察觉出问题,反而害了自己。
为了不露出马脚,刘磊只好刻意保持低调,尽量找借口推托,避免与这些华臣见面。幸好他是借住在耿聚忠府上,有柔嘉公主在此,分量稍轻的华臣都不敢来打扰。
没有工作也没有社交活动,甚至为了躲避那些等在府门前邀约自己的各府管家连上街都很难,无聊的刘磊干脆继续搞他的化学公式。刘磊推导的化学公式并非什么高深的研究,他手边没有实验器材,无法对公式进行印证,出了错都不知道。这些公式推导都是比较简单的,这些知识刘磊甚至都曾经学习过,准确率很有保证。
要驱逐满清朝廷,建立新的工业化强国需要钱,需要很多很多钱,所以现在刘磊所想的就是如何赚钱。自从肥皂等几种商品大卖之后,他就意识到了化学知识对这个时代的巨大作用。在二十一世纪毫无利润可言的日用化学品到了十七世纪,居然都成了会下金蛋的母鸡,刘磊就是需要养更多的母鸡,下更多的金蛋。
为了搞出更多下金蛋的鸡,刘磊才会废寝忘食的推导这些公式。也许有人说身为化学天才,推导简单的公式等于是大文豪在玩填字游戏,根本没有多少难度,但实际上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一种化学产品的推出,并非推导几个公式那么简单。反应温度如何控制,需要什么样的设备,工艺流程又该如何制定,都需要慢慢的推导和补充。尤其是在这个什么都缺的年代里,推出一种化学产品更是难上加难。
第142章 琴筝合奏
例如刘磊上次制取磺胺药的过程中需要氯气,如果在后世只需电解食盐水即可获得,但在这个没有电的时代,他只能依靠化学方式制取,不但浪费原料效率还低,这都是需要考虑到成本之中的。刘磊经常在推导工艺流程的时候,卡在这种缺少基础条件的位置,每当这个时候他就非常想念无所不能的百度娘。可惜这里没有网络,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大脑中记忆的化学知识。
经历了两次大朝之后,刘磊的桌案上已经堆积了差不多一尺厚的各种化学方程式推演方案,只不过能完成的没几个,大多是因为条件不具备无法设计出足够廉价的工艺方案,让他只得暂时放弃。
无聊的等待和苦逼的研究生活非常难熬,唯一让刘磊安慰的,大概就是与柔嘉公主的琴筝合奏了。因为彼此逐渐熟络,刘磊又与耿聚忠有义兄弟的名分,柔嘉公主却不需太过避讳。
平日里柔嘉公主深居简出,身边除了仆役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现在刘磊住在府内,更是与她在音乐上有了很好的交流,这让她有空就往这边跑。两人经常彼此交流音乐感悟,时而独奏时而合奏,让耿聚忠也听得如痴如醉。
有同好之人相伴,刘磊确是好好研究了一番六弦琴,将自己以前弹过的曲子重温,很快恢复了当年玩乐队的实力。耿聚忠夫妇也经常过来听他弹琴,而且一致认为那首《枫叶城》最是好听,柔嘉公主还将其改成了古筝曲子,两人常常合奏。在化学公式和音乐的陪伴下,刘磊渡过了他穿越以来最悠闲的一段日子。只是他并不知道至少十年内,这将是他唯一悠闲的日子了。
这天已经到了四月初八,刘磊与柔嘉公主两个人弹琴到午饭时间这才休息,众人正吃着饭,一名家仆走进来对着耿聚忠说道:“额驸,宫里来人传召,请您速速前往。”
“啊?这个时候?今天没有朝会啊。”刚吃了一半的耿聚忠惊讶道。
家仆道:“听说是泸州大震,房屋倾倒,消息刚刚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