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化学家-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主意啊,咱们来个野外烧烤。”高淮嘿嘿笑道。二连为了烧毁对方大炮,每人都带了一瓶油。这些油都是菜籽油,它们在植物油中粘稠度最低,便于泼洒到物体表面燃烧,点火也更加容易。
邵行之看了看周围情况,指着那几个哨兵道:“他们距离比较远,你派些机灵点的战士,把哨兵全都敲掉,记得不许搞出太大动静,惊动了清军大营。”
“营长你就瞧好吧,保险不会误事。”高淮爬着倒退离开了。一会儿工夫就有十几个战士摸黑向前爬去,为了行动方便,他们将燧发枪留下,只带了刺刀上前,两个人对付一个哨兵,很快就围了上去。
野外光线昏暗,稍远处便完全看不见了。此处远离大营,没有军官监视,岗哨自然松懈得多。何况那些累了一天的清军士兵体力透支,又在夜晚站了半宿,早已经累得直打盹了,根本没人注意到危险正在临近。随着咕咚咕咚的声音响起,一个个哨兵被按倒在地直接捅死。最后一名哨兵终于清醒过来,他拿起长矛茫然四顾喝问道:“什么人给我出来。”
身前黑影一晃,那个哨兵挺矛就刺,却没有注意到身后战士悄然跃起,将三棱刺刀送入了他的后心之中。哨兵惨叫着倒地,随后被直接杀死。在没有速射火器的时代,警迅是很难发出的,惨叫声虽然传得颇远,却还不至于引起远处清军大营的注意。见到哨兵已经全部解决,邵行之带着其他人冲了上来:“查看一下周围有多少木筏。”
第317章 主动撤离
战士们很快散开,查看周围的情况最终统计上来的数字是不下于三百个木筏。高淮冷笑道:“全都堆起来搞个篝火晚会如何?”
“当然好了。”邵行之点头表示同意,战士们悄悄的拖动木筏,尽量汇聚到一起,很快堆成了一个大木堆。高淮一声令下,战士们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瓶油绕着圈都撒在了木头上,空气中顿时弥漫着淡淡的油香。
“这么香的油可惜了。”高淮叹气道。
“烧了木筏就不可惜,人家远道而来,咱们总要搞个晚会庆祝一下不是。”邵行之幽默得回答道:“挑三个水性最好的战士留下点火,其他人尽快撤退。”
高淮亲自带着两个人留了下来,他们要等待大队安全撤离的信号,再开始点火。邵行之嘱咐了两句,带着人迅速离开了。二连再次绕过清军大营,重新回到了河边的船队旁,然而这一次他们却不能再利用船只逆流而上返回大营了。
邵行之对此早有准备,他指挥战士们登船,将船划到了对岸并拖了上去,随后他们用故意留下的菜籽油泼洒在船上点着了火。
十几艘小船上火焰瞬间升腾,照亮了漆黑的夜空,看着正在熊熊燃烧的小船邵行之一挥手:“我们走吧,还有好几里路要走的。”二连官兵们重新背上行装,迈步向着己方阵地的方向走去。
“将军,河对岸起火了。”阿克图在睡梦中被推醒了,听说对岸着火他立刻起身来到了营帐外。对岸的火势的确不小,看样子是有人故意为之,不过众人都不明白对方为何要在夜里点火。
阿克图拍了拍额头:“这些人要做什么?”
“大人,看样子他们似乎在烧船。”刚从了望哨高台上下来的一名参领说道。
另一名参领笑道:“汉人果然是孬种,咱们刚刚打了一天,他们就吓得烧船,像是打算逃跑了。”这句话引得在场清军将领都哈哈大笑起来。
阿克图也在哈哈大笑,他同样感觉这件事情很有意思。只是阿克图心中隐隐觉得,似乎哪里有些不对:“撤退?烧船?”他喃喃自语着忽然惊呼道:“不对,我们的木筏,快派人去查看木筏。”
“是,将军。”立刻有人答应着往外跑,就在这时他们身后突然腾起了大片火光,那声势比刚才对岸烧船要大了数倍,所有人皆脸上色变,阿克图更是惊呼出声:“不好,我们的木筏。”
清军大营中顿时乱了,几个参领慌慌张张得召集人手,往搁置木筏的河边冲去。烧船就是信号,此时高淮和另外两个战士已经用火柴点燃了木筏,随后冲入了缓缓流淌的剡溪之中,向着河对岸加劲游去。等到清军赶到河边的时候,堆在一起的木筏已经变成了冲天火炬,根本救不灭了。
即便如此,清军仍旧在拼命的救火。所有到场的清军官兵都将自己的头盔或者帽子摘下来,到河边舀水过来泼洒,这样做只能是杯水车薪,根本没多少用处。
大火一直烧到天亮,数万清军耗时大半天打造的近三百个木筏被烧成了一堆灰烬,更倒霉的是他昨日为了做木筏,已经将方圆两里的树木砍了个干净,若要在做木筏必须去远地方砍伐了。
这个棘手问题气得阿克图头晕,可是他也没办法,要想渡河进攻就必须打造木筏,他也只能耗费更多时间,去更远的地方砍树了。
复国军烧毁清军木筏,迟滞了对方进攻的时候,在另外几处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不同于阿克图的束手无策,清军将北方的舰队沿大运河顺流而下就进入了曹娥江。
虽然这些小船不能算是真正的战舰,但对付这样水深不足的河流却在合适也没有了。清军将进攻重点放在浦口镇,以近百门大炮掩护,利用船只在曹娥江上搭建了五座浮桥,很快清军步骑兵两万人渡过江去,向徐文焕的军队发起猛攻。
事先徐文焕已经将曹娥江上能见到的船只全都收拢起来尽数烧毁,又在河岸边布置了重兵。他哪里想到清军会调动水师搭建浮桥,从其阵地侧翼突然登陆,等到杰书大军对耿军阵地展开猛烈进攻的时候,徐文焕立刻发现不对劲了。
他手下那些新兵数量虽多,战斗力确是如此脆弱。清军马队只是冲击了一次,耿军阵地便给冲散了,徐文焕大败亏输,率领残兵退入浦口镇死守。然而这个镇子规模不大,寨墙也仅有三米多高,如何能挡住清军大炮的轰击,在坚守两天之后寨门被大炮轰开,徐文焕遂率队出城投降。
徐文焕平时一副颐指气使的嚣张样子,实则是个没胆鬼,他很快投靠了康亲王杰书,将耿精忠的防御重点和盘托出。听说耿精忠就在上虞,而据此不远的东山只有一万守军,杰书顿时大喜。他立刻命令骑兵加快速度,打耿军一个措手不及。
事实上因为徐文焕败得太快,驻守东山的副将沙有祥还没有得到消息。当他将防御重点摆在江边,准备迎接清军渡河进攻的时候,杀招却从背后而来。面对着八旗精锐的骑兵突袭,他连反应的时间也没有。一万耿军顿时崩溃,沙有祥死于乱军之中,然而八旗没有稍作停留,他们继续北上,前锋直捣上虞。
比起耿军互相之间的消息脱节,黄英却时时关注着北方的战士,长期有斥候在浦口镇附近侦察。当清军攻破浦口镇,徐文焕投降之后两日,黄英就得到了消息,他先是派出数十名斥候,翻山越岭向南进发,去将消息传递给守在遂昌的的教导团团长吴跃,同时将随军而来的二十只信鸽中一半放飞,带着消息送到漳州府去。
做完了这一切,黄英立刻下达命令,胡蒙率队立刻撤退,跟随大军退入天台山。阿克图还在对岸老老实实得做木筏,却不知道他对岸的敌人已经消失无踪了。
阿克图又花费了三天时间,重新打造起两百架木筏,依靠它们沿江而下,很快进入了剡溪之中。清军遂开始大举发动了进攻,所有火炮对着复国军阵地展开最猛烈的炮击。
第318章 出售价格
在火炮的掩护下,清军纷纷划着木筏冲向对岸,然而复国军的阵地上却毫无动静。很快第一批清军士兵冲上了河岸,随后惨叫声再次出现,这是复国军遗留的陷阱在起作用,不过清军遇到的抵抗也仅此而已了。在经历了轻微伤亡之后,清军最终顺利攻上了那段堑壕,结果却发现这里连个人影也没有。
进攻顺利的清军立刻向阿克图报捷,当看到伤亡数字的时候他不仅皱了皱眉。阿克图已经做好了伤亡三千人的心理准备,以作为攻取对岸阵地的代价,谁能想到只有十几个人刺破了脚而已,这个代价未免太轻微了些。当问到杀敌数目时,报信的士兵却颇为尴尬,阿克图这才知道对岸根本没有发现敌军,他顿时知道不妙。
下令全军继续渡河,阿克图先戴上一批亲卫以及马匹渡过河去,随后他亲率三百骑兵冲向了新昌县城。等到他抵达时才发现,这里早已人去城空,别说是复国军连之前住在此地的百姓也找不到了。
阿克图顿时知道自己被人耍了,他当即发散人手疯狂的在附近搜索,结果发现方圆五十里内百姓都已经迁走,什么也没有留下。而复国军的撤退方向非常明显,他们已经进入了绵延深远的天台山区,根本找不到了。
附近的百姓早已撤退,黄英得以甩掉包袱,率领第五旅迅速撤退,向着仙霞关转进。与此同时教导团与第一补充团则掩护着大量百姓往仙霞关前进,复国军沿途宣传耿军的落败以及清军的残忍,结果造成逃难队伍越来越大,很快就超过了三十万人。
这么多人靡费巨大,吴跃干脆每到一城就清空府库,以供给逃难百姓们的粮食。那些耿精忠麾下的官员面对教导团强大的武力只能顺从,有反抗的则直接以抗命之罪被就地正法。
吴跃的抗命借口当然不是抗他的命,这是因为刘磊与耿聚忠所讲的条件,要求耿军全权负责复国军第五旅的粮草供应,所以耿精忠给了教导团一个征用地方粮草的权力。
这本是耿精忠为了省事,让第五旅的后勤部队自行与地方官接洽调取粮食,虽能想到却被吴跃当做了圣旨,压得地方官么无话可说。两个团的复国军将士带着数十万百姓往南走,还要沿途征调粮食速度自然不快,但这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他们距离仙霞关的距离要比第五旅近得多,而真正夺关的任务也不在他们身上。
就在第五旅和教导团都浩浩荡荡得冲向仙霞关时,刘磊已经接到了黄英传来的消息。这是刘文奇培养信鸽的第一次实际运用,结果得到了不错的效果,放飞的十只信鸽中,有八只回到了漳州府,将消息传递了过来。
至于失踪的两只信鸽虽然下落不明,刘磊也不需要为此担心事情泄密,因为信鸽携带的消息都是由暗语写成,不是那么轻易就会被破解的。
耿军兵败的消息很快送到了刘磊手上,尽管黄英汇报的情况中,并未说明上虞已经被攻破,但刘磊看得出来那只是时间问题。耿精忠完了,今后就需要依靠复国军本身对抗杰书手下强大的清军,而在这之前他还需要先解决福建的问题。
刘磊正打算命人去召集几个重要人物过来商议,就听到侍者禀报陈永华叔侄来访。这两个人一去泉州近半个月,刘磊都快把他们忘记了没想到今天两人却回来了,他只好先命人将这对叔侄叫进来。
进门后陈永华就恭敬得对刘磊一揖到地,态度显得十分恭敬。刘磊笑道:“陈总制怎么如此客气?”
陈永华感叹道:“在下经营东宁十余年,自认为饱读诗书腹藏机巧,却没想到还有太尉大人这般天才人物。证券交易所果然非常人所能想到,将民间财富集于工商,即为壮大发展之动力又藏富于民,实乃鬼神莫测之想。”
“陈总制见笑了,延平郡王府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