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8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啪,一个脸色阴沉的年轻外务部情报官员,将一枚鲜红的大印盖了上去,不准入籍。耗时半月,外物部查出来有问题的和尚军入籍士卒,总计一十八人,统统以莫须有的罪名打了回去,便只有两个字,不准。和尚军总镇楚奇不服,跑来找大元帅告状,马灿瞧着这十八个人的名单,眉头大皱,这罪名真是莫须有呀。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华夷
  马灿虽惜才却恪尽职守,他与乃兄的性子一般,作为一个纯粹的军人,从不愿干涉情报机构的事。这事归谁管呐,归北方通商总理大臣傅宗龙管,然而此去京城路途遥远,从规制上来说西伯利亚总督倪元璐,也有临机处置过问之权。
  开城十年五月末,翰海城。
  倪元璐厚着脸皮在西伯利亚总督这个位子上,眷恋不去,倒真的是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一天,大元帅行辕将和尚军一十八名立功士卒,入籍大明,却被外务部刁难一事报了上来,这便给他制造了一个极大的难题。
  他有心推脱却又推脱不得,这十八名士卒都是他西伯利亚总督府治下之民,管与不管都是两难。不管便会寒了人心,想管,却不免要与外务部那些少壮派扯皮,闹不好还会惹祸上身。那外务部是个什么所在,霸道的所在,想起来如今帝国的几大情报机构,倪元璐便觉得脑仁疼。
  帝国的情报机构,分门别类大致有这么几个,第一个隶属于军方的军宪司,直接听命于大元帅马灿,负责军事侦查与渗透,相当于军方的耳目喉舌。再一个便是新近整个成立的外务部,直接听命于南北二总理大臣,二位总理大臣。除了协调帝国情报机构的工作外,还负责执行一些秘密行动,相当于朝廷的鹰犬加喉舌。
  第三个便是内务部,直接听命于三法司,专职稽查不法加刺探隐私。
  倪元璐揉着酸痛的额头,心中叹息,如今的帝国早已面目全非,用读书人的话来说便是鹰犬当道,民不聊生呀。民不聊生自然是屁话,鹰犬当道又和黎民百姓有啥关系,八竿子也打不着。只要不是扯旗造反危害帝国安全的,人家也没这个闲工夫来调查一个平头百姓。
  无非是这帝国的官做的不舒服了,但凡是官员做了点什么亏心事,夜里睡觉也不踏实。这天底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更别提那些无孔不入的朝廷鹰犬,在旁虎视眈眈的盯着了。倘若这是崇祯初年,怕是朝堂之上早就唾沫横飞,一边大声嚷嚷一边朝皇帝吐口水了。
  “呸,昏君!”
  “呸,权阉!”
  “呸,厂卫走狗,安敢败坏朝纲!”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阉人早已被朝廷禁止,厂卫鹰犬却扬眉吐气了,从恶犬摇身一变成了吃人的饿虎。然而时过境迁,这年月朝皇帝吐口水是行不通了,敢朝辽王马城吐口水的人却还没生出来。
  倪元璐是进士出身,他心中舒服么,自然是有一些不舒服的,他做过什么亏心事么,做了不少,然而但凡不是罪大恶极,他堂堂一个总督还不至于怕了外务部,内务部。他是内心深处的读书人思想在作怪,这与圣人言不合呀。然而圣人言能治国么,纯粹是放屁,圣人能治国还要五十万常备大军干啥。
  倪元璐也只是有些不舒服,他嘴上不说,心中其实还是很看重这些朝廷鹰犬的。有这些鹰犬虎狼之士看守疆域,起码不会再出现辽东之祸,似建虏那般暗中养精蓄锐,而地方大员出现严重误判的情况,基本上不存在了。
  起码在大明疆域的核心地带,是不太可能会出现了。此事,也是拜关宁军夏国相所赐,才让这些分门别类的情报机构,大举进入了北疆。入夜,倪大人辗转反侧,实在难以入眠,便起身写下了几个大字,华夷之辨。
  所谓华夷之辨,或称夷夏之辨、夷夏之防,用于区辨华夏与蛮夷。
  本来这个事情是没啥争议的,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因此逐渐产生了以华夏礼义为标准,进行族群分辨的观念,区分人群以礼仪,而不以种族,合于华夏礼俗者并与诸夏亲昵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民。
  这事就连孔圣人也看的挺明白,东周末年,诸侯称霸,孔子著春秋大义,提出尊王攘夷,发扬文化之大义。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
  什么是礼,自然便是周礼,什么是圣人主张的周礼,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认同。一直到宋代之前,这事一直不存在争议,也即凡是愿意接受中华文化礼仪道德,能驰心于华,虽然身出异域也不谓之蛮夷。
  可是这事情到了宋代就变味了,忽必烈即位后,出生于女真治下的汉人里,有个狗东西叫郝经。这个狗东西推崇程朱理学,为了替元人的政权寻找合法性,郝经被任命为大蒙古国信使出使南宋,竭力敦促南宋统治者承认大蒙古国,中国之主的合法地位并与之讲信修睦。
  这个狗东西说啥,他说:“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
  瞧瞧这货有多臭不要脸,他说啥呢,只要大蒙古国能重用咱们读书人,那蒙元就是中国之主。于是从这货明确反对华夷之防,主张四海大一统开始,儒教理学就变味了,儒教理学臭不要脸的把华夏礼仪的大义,偷换概念,硬生生改成了君臣大义。
  所以呀,为啥明朝的读书人同样臭不要脸,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的投降满清呐,因为蒙元统治时期的儒教理学被歪曲了。这帮读书人臭不要脸的大声嚷嚷着,华夷之防不重要,君臣大义高于一切,其实说白了就五个字,有奶便是娘。这个锅孔圣人不背,毕竟孔圣人是提倡华夷有别的,他也不晓得后世的徒子徒孙,可以这么臭不要脸呀。
  彻夜辗转反侧,倪元璐倒是琢磨明白了,这十八个偷偷祭祀长生天的和尚军士兵冤不冤,一点也不冤,不接纳华夏礼节就是蛮夷。他的眼界自然是很高远的,这事还真的他来做主,当下便挥毫泼墨写一片洋洋洒洒的文章,重提华夷之辨。这篇重提华夷之辨的文章出自倪元璐之手,自然引发了不小的动静。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冒险
  倪元璐虽贵为总督,可性子里也是有些书生意气的,他一篇雄文把郝经拉出来鞭尸,臭骂了一顿。这样的雄文登上大明官府刊行的报纸,便引发了关于华夷之防的大辩论,且舆论汹汹,愈演愈烈了。
  开城十年,六月,江南。
  盛夏时节,大清早一行大豪客懈家眷出游,过了府河,从东南面的稽山门出了会稽城,入觞涛园。此园在会稽城南四里处,是山西沈氏的私家园林,此刻正值盛夏,园内景色宜人,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并无半分暑气。
  过着半退休生活的马城,喜爱这里的园林,更喜爱这里的气候,便和一众妻妾定居江南,成天的游山玩水说不尽的闲适。一行人说说笑笑上了一座拱桥,看那远山近树,就好似一层烟雾尘土被洗净了一般,看着特别新鲜明丽。
  这沈园的面积极大,但园景设计布置远不如传统园林精致,却又有一种北方的粗犷风格,胜在花木繁密,虽已深秋,落叶缤纷,但仍随处可见盛开的鲜花,假山奇石。过了拱桥花树陡然一稀,一个大湖出现在眼前,约有数百顷,湖心还有个小岛,岛上建有楼阁,天朗湖广,烟波杳杳,岛上楼阁远远看去很美。
  “好景色!“
  马城不免赞叹起来,这盛世大明的江南如此繁华锦绣,渐渐成为权贵定居的核心地带。这样规模的奢华园林,比比皆是,这也便是重商主义的国策影响下,资本主义正在南方生根发芽的明证。
  士农工商,十几年间商人阶层从社会底层,一跃成为达官显贵,因此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明显的变化便是商人敢花钱了,一掷千金,而不用担心受官府刁难,被读书人攻讦,明末深刻的社会矛盾自然便迎刃而解了。这时代的商人,除去有些作奸犯科的奸商,更多的是甘冒奇险,勇于开拓的冒险家。
  冒险会带来财富,也会带来灾祸,然而却是中原农耕文明最缺乏的精神。
  瞧着面前的盛景,马城心中思量了起来,这盛世大明还缺点啥呢,缺冒险精神。前些日子美洲郑森来报,请朝廷援助人口,动员移民,因为随着天下的长治久安,愿意移民美洲的人越来越少了。
  孙传庭对此也无可奈何,除了颁布几条移民美洲的鼓励性法令,奖励钱财,武器之外,也别无他法。
  大明人为啥缺乏冒险精神,或许和基因还有所处文化氛围有关。
  马城也不知道,是不是大明人不存在冒险基因,但是咱们文化氛围却非常不适合冒险精神的培养,冒险就要去远游,就要去探索未知的东西。然而儒教却教育咱们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说好听的这叫孝道,说不好听的,这不就是教育出一群妈宝么。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不是一两代人能改变的,故此美洲开发只能以军事开发为主,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自古以来,咱们中原上国对拥有冒险精神的人从来没重视过。
  在西方冒险家是一个很光荣的职业,是王公贵族的尽相结交的对象,他们给冒险家提供各种冒险的经费,冒险家是各种宫廷舞会贵族沙龙的贵宾,更是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但是在中国冒险家去从来得不到政府和高官支持,不妨碍冒险已经算是开恩了。
  就像唐僧所作所为应该是个冒险家,但是他冒险期间,曾经被大唐官府当成通缉犯追捕。还有中国最伟大的冒险家徐霞客,更是因为仕途不如意心灰意冷,才把冒险当成自己一生的职业,徐霞客走遍中国大川名山,却从来没被世人所理解。
  直到后世,也很少人会把徐霞客当成自己的偶像和未来的奋斗目标,在当时更多人笑他是个傻瓜,放着优越的生活不过,却玩什么冒险,真是自己活腻了。
  然而冒险精神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也许不重要,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大明疆域的不断扩张,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冒险精神的大明就不会锐意进取,就会裹足不前。
  中国在历史上一直领先于西方。但是当西方开始航海大冒险以后,鲸吞了全世界的资源之后,就开始把中国甩开了。
  沈园,午后。
  用了午膳大人们都有些乏了,女子们大多回房沐浴歇息去了,孩子们却闹腾了起来,在园子里爬上爬下的。
  “世子,世子,快下来!“
  “哎哟小祖宗,小心摔着!“
  “咯咯咯……”
  孩子们的欢闹声中,马城几个年幼的子女和沈家的孩子,加起来十多个顽童闹腾起来,跑的欢实,笑的天真,可把下人奴仆吓坏了。马城看的心中慰藉,谁说咱中原人没有冒险精神的,孩童的天性便是爱玩爱闹,起码在这些孩子身上是不缺乏的。
  至于孩子长大了,为啥就循规蹈矩了,这个锅谁来背,就得问问那些儒教大师,为啥要用妈宝精神来阉割强汉盛唐时,勇于开疆裂土的进取精神了。父母在,不远游,怕是哥伦布生在大明朝,就得是个人人喊打的不孝子了,这不是荒谬扯蛋之极么。
  辽王府的少爷小姐们何等金贵,哪怕是磕破点皮,沈府下人们也是担待不起的。瞧着顽劣的幼子挣脱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