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城心中一软将她抱起来,放在腿上,按着她不停踢打的长腿暗自心惊,这小妞力气还真不小,敏月气喘吁吁的抗议,马城被挑逗的心中火起,大叫精彩,叶赫那拉氏的女人果然又大胆又娇憨,异族风情令人十分着迷,这时便看出于凤君的贤惠,早有两个美貌丫鬟等在房中了。
  两个都是于凤君闺阁时代的贴身丫鬟,正是十六七岁花一般的年龄,两个丫鬟对马城都很熟悉了,一个叫画儿一个叫晴天,两个丫鬟忍着羞涩服侍马城起居,而马城还是偏爱画儿多一些,身子娇小的画儿眉目之间,有些后世某个大明星的影子。端坐在房中,任由两个丫鬟用盐水清洗伤口,换药。
  两个丫鬟小心的替他擦拭箭伤,冰凉的草药敷在伤口上,让马城舒适的哼了一声。
  画儿早和他混的熟了,眯着桃花眼娇笑:“好一个怕疼的姑爷。”
  马城看她俏皮可爱,佯怒道:“好一个多嘴的丫鬟。”
  两日后,铁岭卫长城。
  有了贴身的丫鬟伺候起居,马城从头到脚都焕然一新,穿一身没有品级的大红战袄穿行在卫城中,数万沈阳难民就像忙碌的蚂蚁一般,以铁岭卫城为中心安家落户,时有一队团练兵在卫城中穿行,捉拿不法,连日稽查,居然在三万难民中搜出一百余名来历不明,说不清身份的可疑人等。
  一百余人被分开审问,审问结果让马城心惊,其中半数是建奴安插在难民中的细作。细作口供,这三万百姓都是上三旗的阿哈,也就是奴才,而当日沈阳城中殉国的士卒,百姓超过五万,被建奴掳掠的百姓超过二十万,二十万人丁这个庞大的数字,让马城头皮都发麻了,这太可怖了。
  带着亲兵在卫城中穿行,按照名单,将那百名死士的妻儿老小找出来。
  很快有五六百男女老少被找了出来,挤成一团打着哆嗦,其中多是老弱妇孺,皆一脸茫然面对未知的命运。数万百姓惶恐的注视下,马城突然有一种变态的快感,一言以决数万人生死的快感,却又很快警醒了,难怪有那么多人想做皇帝,一言决生死,一言决富贵,这感觉实在太美妙了。
  一声吩咐,数百惶恐的百姓从烂泥坑飞上了白玉京。
  白花花的银子赏了下去,万亩良田的地契按上了手印,百块金牌也发了下去,自然不会是用纯金制作的,而是用铜,尚有几个无儿无女的年轻寡妇,手捧着金牌,银子,地契发呆,茫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马城才不管那么多,兑现了承诺转身便走,随即得了赏赐的百姓便被无数同乡,熟人包围了。沸腾的卫城中,大队团练兵面无表情在外围盯着,也不怕有人强取豪夺,敢在这里闹事的都被正法了,七十多个脑袋还在城墙上挂着呢。
  方世鸿休养了几日也恢复了精神,只沉吟道:“马兄这是要千金市马骨了,只是这赏赐未免太重了些。”
  马城不语,后高声道:“方兄可知为何汉唐盛世,能威伏四方?”
  方世鸿一时哑然,只得敷衍道:“大体是因为汉唐之时武风盛行吧。”
  马城赞道:“然也,汉唐重军功,所以强盛,汉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唐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国威远播,文化昌明。”
  方世鸿听到文化昌明四字,皱起眉头试图反驳,却又语塞,任他脸皮再厚也不敢说如今皇明,文化要比唐时昌明。汉时倒也罢了,唐时文化却是天朝上国的巅峰,便是天底下最善辩的读书人,也无法反驳这一条。
  马城又笑着道:“敢问方兄,何为文化,汉赋,唐诗可是文化?”
  方世鸿又哑然无语,任他脸皮再厚也说不出经史子集便是文化,程朱理学便是昌明这种话来,任他如何纨绔,也不能说汉赋唐诗便不是文化了。
  方世鸿茫然过后,方忐忑道:“愚兄被你说糊涂了。”
  马城又是一笑将他请进内室,让画儿拿出一篇自家口述,凤君世妹编撰的文集递了过去,这文集也是开原府学的必读教案。作为后世来人,马城深知统一思想的重要性,西方既然有文艺复兴,大明为何不能来一场汉唐复兴,若真能将汉唐复兴这一思想发扬光大,必然改写中原王朝羸弱的现状。


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的商路
  一篇《汉唐强盛论》,读的方世鸿大冒冷汗,频频端起茶水喝一口,润一润口干舌燥的喉咙,他是正经八百的举人,自然懂得这些诗文的涵义,汉唐复兴不就是要重塑尚武之风,尚武不就是与天下读书人为敌么。
  看着额头冒汗的方公子,马城又颓然道:“那日在混战之中,方兄弟有何感想。”
  方世鸿凭空打个哆嗦,回想起那日混战中,四五千沈阳青壮跪伏在地,宁愿被乱箭射杀也不愿群起反抗,四五千壮年男子抱着头,哭喊着,眼睁睁看着建奴弓手混在人群里放箭,也不愿反抗的窝囊景象,这便是懦弱的皇明子民,天朝百姓了。
  想起那一幕方世鸿又有些癫狂了,狠狠攥着手里的文集。
  方公子终究是正牌的举人,又沉吟道:“唐虽强盛,终是亡于蛮夷之手。”
  马城打断他话,冷声道:“那便杀,杀尽了便不会亡了。”
  方世鸿吓的打了个哆嗦,被马城疯狂的想法吓到了,手一抖,连手里的茶杯都摔碎了。
  马城无奈摊手:“莫非太祖,成祖杀的还少了么。”
  方世鸿想起太祖,成祖时对待北方蛮族的铁血手段,脸色方好看了些,马城看他一副忐忑样子心中叹气,这时代的读书人毕竟是眼界太低了呀,杀几个蛮夷算什么,这位方兄是没见过后世白种人的手段,杀光了印地安人才有文明的美州,先有无数船黑奴才有了美国南方的种植园。
  资本积累是一个血腥的过程,这在后世是小学生都懂的常识,在这时代便是离经叛道的逆耳忠言了。然而方世鸿终究是动摇了,耐着性子,终究是将十几篇汉唐复兴论读完了,沉吟良久,这正牌举人显是陷入到复杂和矛盾中。
  马城一笑,文人风骨么,这玩意本就是糊弄人的,终究还是拳头大的说话。
  后世满清入关,最没骨头的便是读书人,满朝的仁义君子倒还不如一个太监忠烈,马城毫不担心汉唐复兴论没有市场,若有一日马某人的拳头够大,怕是这天底下多的是没骨头的读书人,摇头晃脑的颂扬汉唐复兴,恢复荣光这类的马屁了。只是眼下先要说服方世鸿,这样正牌的举人,首辅公子,颇有些难度。
  仍下纠结矛盾的方世鸿,整军备战,构筑铁岭卫防线,收服铁岭大小豪强,手头急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每一件都拖延不得。
  两日后,卫指挥使司。
  铁岭卫指挥使司,眼下已成了马城的前敌指挥部,被重用的沈良每日里忙的抬不起头,坐镇指挥使司处理着繁忙的公务。由不得浙兵游击出身的沈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马城便发作了,将几个不服管教的营官革职,一个咆哮上官的神机营副营官砍了脑袋,军纪为之整肃,再无人敢怠慢新上任的沈副总兵了,那个神机营副营官可是二公子的人,就因为对着沈副总兵说了几句狠话,脑袋还在外面挂着呢。
  浙系在开原军中有了一席之地,马熠对此颇有些微词,砍的那个副营官可是姓马的,是开原马氏的家生子,马二公子还一状告到了提督衙门。马林兑现了承诺,不管军事,冷着脸将二公子打了出去。马城索性在房中请酒赔罪,搬出二娘,马府二夫人是个识大体的,将儿子狠狠教训了一通。
  兄弟和好,马城终懂得为何成大事者,都把亲情看的很淡漠。
  所幸二娘是个有见识的,劈头盖脸便打过去了:“这辽左上下,世人只知开原马五,你这惫赖蠢材何来!”
  马熠被老娘鸡毛掸子打的抱住头求饶,马城哭笑不得只得拦着,对这位二娘更是心生敬重,这位二娘识大体,知进退,可比远在山西那悍妇好十八条街,马二公子被老娘抽了一通大丢面子,气呼呼的喝花酒去了,当晚被亲兵抬了回来,房中便多了一房小妾,气的老娘又抄起鸡毛掸子。
  马城只是哭笑不得,这位二哥虽没什么胆量,倒是性情中人。翌日马城放下架子,又请了酒,兄弟间一点龌龊龃龉便烟消云散了,让马城感慨古人的训示是多么的有道理,所谓家和万事兴,兄弟齐心,其力断金,这都是至理明言呀。
  安抚了二兄又去见老父,马提督最近正着急上火开辟新的商路,新的商路出开原向西北,翻过二十里山路再转向西南,绕路蒙古,沿明长城入喜峰口,再从喜峰口转至蓟镇,眼下蒙古大旱十帐九空,这条进关路线还算安全,只是需要重兵护送,然而开原提督府是无论如何,也抽不出护卫兵马的,兵力不足。
  商路断绝,困守孤城的马林再不迟疑,全盘接受了五子的建言,武装商团。
  开原军械库打开,强弓,硬弩数量不足,便将大量库存的三眼铳发了下去,武装起一支人数超过三千的商团护卫队,马城还不放心,又派了一营骑兵保护,长长的商队才出发了,那骑兵营官暗中得了秘令,这条新开辟的秘密商路关乎到开原存亡,路上遇到的蒙古人不分老幼通通杀了,如此才能严守秘密。
  至于这条商路的秘密能守多久,马城懒的关心,能守住一时便多守一时吧。除了开辟入关商路,马提督还张罗着造炮,开原倒是不缺铁料铜料,只是没有能造炮的工匠,能造炮的工匠远在蓟镇,远水解不了近渴,此事只得求助于辽阳,眼下辽阳大军云集,城内城外集结的守城兵马已超过五万,大致在五万到七万之间。
  信使到了辽阳,经略袁应泰倒是通达了一回,派了百名工匠到开原,还送了一封秘信回来。马城在父亲书房中拆了密信,只看了三两句就皱眉了,袁大人言辞之间颇有些癫狂,书生意气,先恭维了马提督一番,而后约定辽阳,开原两家择日出兵,两路夹攻沈阳抚顺,收复失地。
  马熠先被吓了一跳,骇然道:“这老东西莫非是疯了,仍要进


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兴
  马林也是脸色铁青,耐着性子写一封回信,明言建虏弓马犀利,不可与之野战浪战,才命信使送回辽阳。马城已然对这位袁经略绝望了,这就是个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对军略是一窍不通的,满脑子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转念再一想倒也不觉意外,这位坐镇辽阳的经略大人是从未上过战场的。抚顺,萨尔浒之战他远在京师,前日沈阳城破他还在辽阳,此君是从未有机会见识战阵搏杀的。
  眼下辽阳大军云集,这位从未经历过战阵搏杀的经略大人又信心爆棚了。
  翌日,开原西北。
  方世鸿终于要动身回京师了,他的百余护卫也只剩下一半,好在近日有一支开原商队要去山西,沿着刚开辟的商路应是不会有什么危险。随商队一起动身的方世鸿,骑在战马上拱一拱手,似是成熟了许多也苍老了许多,战争催人老。
  马城还了一礼,将一封密信递过去,事关重大,一定要将信交到首辅大人手中。
  眼下只有方首辅联络齐楚浙党一起发难,才能将那书呆子辽东经略换掉,省的那位经略大人每日叫嚣着收复沈阳。
  方世鸿将密信贴身收好,苦笑道:“换谁来呢。”
  马城语塞,突然发现诺大个朝堂之上除了熊廷弼,居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