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骑-第2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服,不服!”
  “我要上告,去军法队告!”
  金小单一嗓子喊出来,一群落汤鸡群情激奋嚷了起来,那瘸子下校官三角眼一瞪,手一挥,数十个老兵提着军棍飞跑过来,见人就揍。金小单瞪圆了眼睛,年轻人压不住火,腰一猫,心一横,热血上头卯足了力气,大吼一声,朝那瘸子长官冲过去,这太欺负人了。
  金小单也是打小练过的,家传十八路擒拿在福清名气极大,还擒不住一个瘸子么。
  啪,金小单眼前一花一声痛叫,被那瘸子长官一刀鞘戳在面门,仰面朝天栽倒了,只觉得眼冒金星天旋地转的。咬牙爬起来,狠狠盯着那似笑非笑的瘸子长官,就象一头被激怒的野兽,却又心中惊惧,这个瘸子厉害呀。
  “这个小子,我要了。”
  一声轻叫,大校场上老兵们哗啦一下肃立当场,从嬉皮笑脸瞬间变的面无表情,人人挺的腰赶笔挺。


第五百一十四章 治政
  金小单擦掉脸上的汗,眨巴着眼睛,呆看着大校场上又来一个残废,还拄着单拐的,一个激灵,看到这位官长领子上的两颗金豆,蒙了。两颗金豆是多大官呢,金小单感觉脑袋有点不够用了,中将官么,那得是多大的官。
  “这个小子,我要了。”
  杨天生用单拐指着金小单,对这年轻的血勇十分满意,这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虎犊子。
  新兵打群架见的多了,台湾镇军中不禁打架斗殴,只是不许下死手也不许动家伙,打群架敢朝着一位下校长官去的,不多见,这是个好兵呀。
  “喏!”
  瘸子下校官,一瘸一拐跑到杨天生面前,啪的施个军礼。
  杨天生也不在意,单拐随便点了几下,挑了十多个身强体壮,看上去顺眼的带走了。金小单迷迷糊糊跟着走,在驻军大营中穿街过巷,晕呼呼的到了军营深处,一处冷冷清清的小校场,小校场上站着一队兵。于是金小单的新兵生涯便开始了,这些位长官就比那瘸子下校官和气多了,也不打骂,和和起气的让金小单感觉很温暖。
  啪,啪,啪。
  杨天生单手摆弄着新式火枪,左右亲兵领到新枪按捺不住,都下场子一试身手。新式火枪有两款型号,一款十分轻便的轻火枪,齿轮打火,另一款可就很神秘了,竟然是有膛线的轻火枪。膛线火枪,杨天生对这玩意并不陌生,装药三两,使用铅弹,装填起来十分不便,得用通条使劲往里面捅。
  然而杨天生立刻就觉察到,这款新式轻火枪的巨大价值。
  这似乎是台湾本部设计出来,专用于守备部队的杀伐利器,和它的精度比起来,装填不便,造价昂贵便都不是缺点了。这种轻火枪造价必然十分昂贵,膛线,那都是熟练工匠手工雕刻的,考虑到极高的报废率,昂贵的人工成本,这种膛线火枪是不可能大规模生产的,然而它还有一个优点,它是齿轮打火的。
  杨天生立刻就喜欢上这个型号的轻火枪,这玩意超高的精确度,射程都比弩强多了,这是对付刀法出众的倭国武士,神秘骁勇的战忍之利器。这种轻火枪或许射程不如重火枪,或许打火率不高,或许有诸多问题,然而它是最适合驻倭守备队的一款火器,任你刀法如神,任你装神弄鬼,一枪撩倒便是。
  朝着台湾方向拱了拱手,杨天生轻轻咳嗽起来,大帅英明呀。
  杨天生下属军务司的新兵训练,便与其他各部不同,火器操练以这种膛线轻火枪为主,一个训练有素的军务司战兵,便是倭人武士,忍者的克星,百步之内,这种线膛的精度极高,又因为使用的铅弹,中者极难活命,因此在驻倭守备军中名气极大。
  马城不关心毛文龙,杨天生杀了多少人,也不关心他动用了什么样的手段,台湾帅府只要一个稳定的粮食银矿产地。因此毛文龙要灭了倭国五姓,分别是源、平、藤原、橘、丰臣,后来有增加了十余贵族姓氏,台湾巡抚衙门,虽然将毛文龙的上书都压下了,后世少有流传出去,后世却仍能见到一些端倪。
  比如,后世日本数百万部落民。
  在大阪,一位年过半百的乞丐,衣衫褴褛,双膝跪在地上拾着垃圾。这时,一群鸽子聚在他的身旁,时起时落。乞丐孤立无援的眼神与鸽子自由自在的形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日本约有三百万左右生活极度贫困的人,他们一生下来就被其他日本人所鄙夷,成为了社会的弃儿。这些人过去被称为“秽多”、“乞儿族”,现在则婉转地被称为“部落民”。
  从人种上讲,这些人和其他日本人没有什么不同。在法律上,也享有和其他日本人同等的权力。但事实上,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仅局限于一般人不愿从事的工作,如屠宰、掘墓、皮革制造和消除垃圾等等,并且大都住在贫穷的少数民族居住区里。
  部落民形成于明朝统治日本时期。明朝的统治者把社会分成许多阶层,地位最高的是明人,最低的是奴隶,也便是部落民。奴隶的地位和罪犯相同,是社会的弃儿。由于当时的社会上层人士不愿从事低下的工作,所以都交由部落民担当。直到后世,部落民仍然不能摆脱低下的社会地位。他们中间的大多数没有机会受教育,即使有幸进了学校,也常常和学校中的其他学生分隔。
  后世日本政府曾有意改变这种歧视现象,通令各个学校,取消对部落民学生的分隔措施,但却受到一些家长的抵制,结果一切如故。一般日本人都尽量避免和部落民接触,在选择儿女亲家时,都要仔细查询家谱,以确证对方是否含有部落民血统。因此,部落民在社会生活中被完全孤立。
  这些部落民从何而来,日,明两国都闭口不谈,最流行的说法便是这些部落民,原本其实是战国,德川幕府时代的贵族,后因鼓动叛乱被明人连根拔起,成年男子多被屠杀一空,后代子孙也世世代代生活在压迫下,然而这终究是野史传说,从未被官方证实,诸多历史资料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无法考证了。
  崇祯六年,正月里。
  正月里的第一次军议,是台湾帅府的秘议,议毛文龙所请剿叛党余孽,参与叛乱的武士集团,还有所谓的神秘战忍。
  毛文龙详细报告了剿灭甲贺之战,大明驻军,守备部队剿杀倭人忍者的过程一直持续了百年,甚至还有高级将领被刺杀过的历史,这些都是后话了。
  明军在天明时,发起对甲贺盘踞的山城的攻击。
  当日晴空万里,明军先锋部队开始发动进攻,叛军组织了三千铁炮队从防马栅后出现,以每千人为一队迅速向明军展开轮番射击。瞬间,阵亡的明军多达百人,攻击不利,毛文龙下令架炮猛轰。
  炮火攻击后,明军第二梯队开始进攻,叛军拼死抵抗,阵地反复争夺达九次之多。
  与此同时,夜间绕路包抄的明军就位,也趁机发起了进攻,并成功攻取几面山坡,负责守备后路的叛军主将战死,叛军四散奔逃。后路失守使叛军退路被断,抵抗却更加顽强,毛文龙决定孤注一掷,派出第三梯队骑兵攻山。


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儒
  明军全身披挂红色铠甲的骑兵部队,在一般人眼中,无异于是红色的魔鬼。明军骑兵像红色的潮水冲向防马栅,可迎候骑兵的是比从前更加猛烈的火枪密集射击。顽强的明军铁骑不顾前面堆积如山的尸体,亡命冲锋,却仍是连续攻了三次,付出四百骑伤亡的代价才攻下了山城。
  四百骑伤亡,马城脸色有些难看,毛文龙实在不是个领兵大将的材料。
  这位后世大名鼎鼎的驻倭总兵官,打起仗来便显得太过稚嫩,骑兵攻山自是无奈之举,却大可以多些耐性,选择伤亡更小更稳妥的战法。这也是在情理之中,毛文龙此人极喜兵行险招,应还是受了马城这位大帅的影响,此人生性残暴,或者会是个称职的军法官,侩子手,却不是一员合格的统帅。
  久居上位,马城也深得御下之道,虽心中不悦却仍是嘉奖了一番。
  人无完人么,马城自问还能容的下一个毛文龙,这是一匹烈马,只需给这匹烈马套上缰绳即可。马城对倭国自是十分重视,思索再三,还是将丰城侯李承阼这尊大神,从台湾请到倭国坐镇,算是平级调动,这个缰绳由丰城侯李乘阼来做,当是再合适不过。
  李乘阼是什么人,当朝国侯身份何等显赫,更是长期执掌京营,更难得正值壮年不过四十许人,正是最老辣圆滑的时候。稍一犹豫,马城还是抛下心中顾虑,请丰城侯爷出山往倭国,代替李旦主持大局。
  东海王李旦老了,精力不足,治理地方也并非其所长。
  李乘阼大喜过望,欣然从命,成了驻倭明军最高行政长官,精神亢奋的丰城侯连家眷都顾不上了,便随一支开往倭国的舰队出发,走马上任。从此开始了丰城侯李氏,对日本长达三百年的统治,这也都是后话了。
  李乘阼才刚上任就搞出了一系列花哨的动作,第一件事情便是修史。
  马城对此极为赞成,到底是执掌京营多年,做过大都督的大明显贵,久居京师对文人那一套也极为熟悉,做派自然与毛文龙不同。中原王朝对于修史是极为看重的,大明的读书人将之发挥到了颠峰,阁臣入阁之前先要修史,从翰林编撰做起,大明的翰林官也是被称之为储相的显贵族群。
  修了史书,自然便占据了大义,做什么坏事都理直气壮了。
  李乘阼到任之后从江南请了一为大儒吴钟峦,携一众弟子入倭主持修史,大儒吴钟峦其先人吴肇,为建文帝大臣,靖难之变后隐居不出。少年时候,喜欢读《坛经》,又好讲黄老长生之术。后来在东林书院听了顾宪成的讲学。
  叹曰:“保身养性,取之儒学就可以了,不必远求佛教和道教。”
  于是拜入东林党门墙,为东林重要人物李应升座师,而与东林诸公高攀龙、缪昌期为善,然而却没有出仕过。马城倒不至于容不下一个与东林党交好的书呆子,让这等书呆子去教化倭人,正是其所长。
  吴钟峦是资深儒生,推行的是儒家治国理念仁政。
  吴老先生和一众弟子研究出来的结果,倭人有三成是秦人血统。
  马城知情后心情颇有些古怪,然而大计已定,剩下的就是技术性问题。吴老先生也不含糊,亲自制礼乐、定律历、敷文德、颂武功,事必亲躬,是马前卒,唯大帅马首是瞻,再无半点东林党人的矜持,言语之间对大帅是很景仰的。马城一笑,这位老夫子也是个识趣的人,能在倭国开宗立派,吴老大人当也心满意足了。
  吴老大人大唱了一番中日友好,李承阼却翻脸不认人,有些倭人学者写文章犯忌,便干脆一刀咔嚓掉。这种敲山震虎的把戏,李侯爷玩的得心应手,一时间倭国清静了许多。崇贞六年二月间,李承阼在倭国兴大狱,一些倭国最知名的学者,僧人被处死,受到牵连的所谓叛党分子有一万多人。
  连番清洗,倭国局势稳定下来。
  崇贞六年二月末,李承阼在日本初造学宫,吴老夫子亲自绘画图纸,度量尺寸,亲临施工现场指导,事后撰《学宫图说》。又造古祭器簋、笾、豆、登等,率学生习释奠礼,改定仪注,详明礼节。设置彰考馆,由老夫子门生朱之瑜任主编,聘请朱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