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房陈设雅致,名家字画、文物古玩因有尽有。炭盘里的火驱散着冬日的寒意。
    “老爷…”二管家将一碟入味的糟肉端上来,一碗白米饭,一杯五粮液。
    蒋太监坐在铺着坐褥的木椅中,小口抿着甘甜醇厚的白酒,再吃着家乡风味的糟肉,神情慢慢的舒缓。
    他是阉人,对歌舞、美色没什么追去。到他这个年纪,闲暇之余能享受一点口腹之玉,极其的惬意,放松。
    二管家服侍着蒋太监用餐,道:“老爷,我有个想法可以试探下张昭的态度。他年后就要和他的童养媳成婚,我听丁管事说南口村那边已经在准备。消息十里八乡都传遍。不若送一份重礼给他,看看他的反应。”
    蒋太监略一思索,端着酒杯,在蜡烛下看着自己的管家,点头道:“可行。你有什么想法?”
    他一个太监,到他这个年纪所爱的无非是权势、银子。他亦不例外。只不过他习惯于与人为善,为日后多留一条后路。不久前他的同乡刘瑾和张昭“冲突”,他最终选择保持着沉默。
    这让他一直以来和张昭维系的关系出现裂痕。而张昭眼看着很得东宫太子的信任啊!
    二管家给蒋太监斟酒,道:“老爷,将南口村的庄子连同三百亩地都送给张昭。而且,事情得悄悄的做,莫让刘公公知道首发
    京城时下的地价,约每亩地八两银子。这就是两千多两,外加整个蒋家庄数百人口,算下来三千多两银子。这着实算一份厚礼。
    当日,内官监太监徐智给寿龄候的买命钱也不过两千两银子。
    蒋太监想一想,决断道:“好。你晚上去和他谈一谈。将我的苦衷说清楚。”
    这点魄力他还是有的。
    …
    …
    腊八时节,南口村中到处飘散着腊八粥的香味。下午时分,炊烟在清冷的寒风中袅袅升起。
    自张昭在村中开始酿酒、卖酒以来,整个南口村、东刘村的村民都受益。日子逐步变得殷实。往日里哪有这家家户户都在熬腊八粥的情景呢?
    南口村东,约三四亩的荒地上一栋栋的院落拔地而起。分为酒厂、生活区、张府。
    新落成的张府占地面积约1。5亩,坐北朝南。水泥砌成的院墙环绕。府中建筑是青砖黑瓦、飞檐翘角的明代北地风格。因时间仓促,院落中还有些空地并未建设,留待日后。
    正中的正房大院中,婉儿穿着新的水蓝色细锦长袄,身段修长。明眸皓齿,明丽而娇美的小娘子。她正和方小娘子坐在大案边一起查账。朱大娘在一旁候着。
    周大娘送两碗熬好的腊八粥进来。两人便稍作休息。
    喝两口甜糯的粥,婉儿看看两位大娘,将精致的官窑白瓷碗放下,合上手边的账本,说道:“剩下的帐目明天再查吧。支出上大致差不多,但是耗费未免太多。可见我不在家时,有些人做事偷懒。
    周大娘,朱大娘,你们和吴叔、外面的几个管事商量,报几个名字上来,杀一杀这个风气。今天过节,你们都去休息吧。我和方姐姐说说话。”
    张泰平的母亲朱大娘上前,带人抱着账本出去。心里暗自咋舌。小姐这算数的本事未免太厉害!两天就查的七七八八。有人要倒霉了。如今少爷在给东宫练兵,官拜正五品。在这样的人家做事,是哪里找得到的?
    周大娘作为内管家,家里的管理出现问题她有责任。应一声出去。
    方小娘子个头比婉儿还高,一米七的身高更显得她身段婀娜、苗条。十七岁的大美人穿着青色对襟褂子,明秀娇柔,细腰如柳,弧线高耸,娇柔的微笑道:“婉儿,真没看出来呢,你在家里这样被下人们敬重!我真是佩服你。”
    她出身于宦官世家,婉儿在家中的权威她住这几日哪里看不出来呢?很显然,婉儿有管家的能力。而她并没有,否则母亲病倒后,家里不会弄得一团糟。
    婉儿轻轻一笑,明丽动人,这时才像一个小姑娘,喝着粥,说道:“方姐姐,我不严一点可管不住人。家里的开销就会像流水一样控制不住。二哥将家里交给我,我总要尽力。”
    方小娘子微笑着抿粥,道:“那得有真本事才行。”
    婉儿岔开话题,“方姐姐,你真的不打算年后留下来多住几天吗?二哥前天回信给我,我们不用回京城去住,他要去忙练兵的事。”
    方小娘子眼睑低下,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日张昭回来,她因喝了点酒,把话说的急了。闹个满脸通红。但那层窗户纸算是捅破。而张昭却将她打发到南口村,其实不就是避免和她单独相处吗?这算不算拒绝呢?她不打算赖在这里。
    婉儿噗嗤一笑,“二哥不是渣男啊!”握着神情错愕的方小娘子的手,正要说话时,外头一名仆妇进来道:“小姐,庞大郎来辞行,他准备带人进京中和少爷汇合。”
    婉儿嚯的站起来,“好!叫他进来。”
    二哥前日来信。蒋家庄的人口、土地现在全都归张家。庞大郎在庄中共挑选青壮二十人,合计三十人准备前往京中。来村中避祸的方贯也同行。
    吴叔的小儿子吴臣也被从卢沟巡检司中叫回来,安排在同行的队伍中。
    …
    …
    腊月十一日,张昭位于照明坊的三进院落中热闹起来。
    庞大郎带着几名护卫队员在这里和张昭汇合。其中有他带着运河上打开二锅头销量的老伙计,还有他的儿子十三岁的庞泰。刘二狗、吴臣、方贯都在。
    王武受张昭所托,去金吾卫中招募不在籍册中的士卒,短短几天招募到二十人。他今天带来两人:一个是上次在酒馆里小名叫“逍遥”的小伙子,颇为机灵;另一人名叫许澴伟,二十一岁一手箭术,百步穿杨。
    其余的人手都在小安镇中落脚,等张昭的通知。
    宛平县典史林文宁亦接到张昭的通知前来“聚餐”。
    韩娘子、谭大娘、张泰平忙着往花厅里上酒菜。小霞在旁帮着忙。方贯在花厅中坐不住。他一个衙役,只是跟着庞大郎操练个把月,哪里敢安坐在此?而且,他姐夫在呢?忙起身去帮忙上菜。
    张昭看着汇聚在花厅中的两桌人,拿着酒碗站起来,说道:“我已派平安将我的帖子送到新军千户所,知会他们,我明日去赴任。明天你们随我一同入营!
    今天是你们很多人第一次见面,但是我希望,从此刻起,你们要戮力同心,同生共死。满饮此杯!”
    众人哗哗啦啦的赶紧站起来,纷纷饮酒。
    刘二狗将酒碗放下,瓮声瓮气的道:“少爷,你放心,哪个狗日的敢不听话,我就拍死他。”
    庞大郎一身古铜色的皮肤,沉稳的道:“我等听少爷吩咐。”
    庞泰站在父亲身边,火辣的二锅头下肚,刺激的他的热血翻腾,心里的豪气涌起来。大概此生都再忘不了这一幕!忠诚的种子埋在少年的心中。
    王武络腮短须,昂首表态道:“自今日起,我等唯相公之命是从!”
    陈康站在张昭身旁亦是一口喝尽半碗“二锅头”,心中激情澎湃。新军千户所那里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他们明日能不能掌握住这支军队?
    张昭这里正在和属下们交代事宜,联络感情时,一名小太监急匆匆的赶来,进门来连气都来不及喘,说道:“张舍人,小爷招你入宫询问军务。”
    “什么事情?”
    “边关急报。昨日火筛部攻进大同的边疆,直入百里。百姓被掠无数。”
    …
    …
    夜,茫茫的风雪呼啸不停。
    大同城南数十里的一处小村庄中,烈火在夜色中燃烧着。整个村庄都被点燃。
    一名满脸炭色的青年穿着破烂的棉袄,跪在雪地里失声痛哭,“爹、娘…”
    火筛部突然南下掠夺,明军的防守形同虚设。胡骑纵横百里没有丝毫的阻挡。
    而这不知名的小村被蒙古骑兵屠戮一空,女子财货被掠走。只有这十八岁的青年外出到山中伐木躲过一劫。
    那火,在风中跃腾,如同青年愤恨的情绪。那风,在夜里呼号,是鬼叫是人哭?
    茫茫的大火,阻拦着青年入村的念头。尔后,只余一片灰烬。
    青年拿起柴刀,走向边墙。
    男儿当杀人。
    …
    …
    “十二月初,火筛寇大同,南掠百余里。”
    ——《明史》
    (第二卷完)

第一百零八章 初入军营
    三大营和十二团营的驻地都在京城北面,离城十里处军营连绵。李幽当日离开京城前往九边时便眺望过军营。
    从天…津卫调来的五千卫所兵自十一月起便驻扎在城北的军营中。随后不断的补充进团营中。而预留给张昭练兵的千户所驻地改为军营最西端的位置。
    腊月十二日上午,新军千户所的门口,李、冯两个副千户带着十几名将官等候着。
    军营中旌旗在风中飘扬着。八百名士卒都得到通知,在营中等着出操、检阅。
    李副千户看着军营前的黄土大道,轻叹口气,低声道:“咱们这位新千户据说是深得东宫太子信任啊!老冯,你说咱们这样做合适吗?”
    冯千户眯着眼睛笑笑,“那又如何?在御前立下军令状的是他,又不是我们。”
    张昭的“故事”,京中军队系统内早就传遍。他们这个千户所的军官自然都打听得明白。
    两人正说着话间,就见黄土大道中约七八名骑士飞驰而来。骑士们在军营门口翻身下马。为首的是一名身材修长的青年。他穿着件白色直裰,容貌俊朗,风姿出众。
    李、冯两个副千户接过张昭长随陈康递来的敕牒,查验后,一齐躬身行礼,“卑职等见过张大人。”
    随着两位副千户的举动,身后的百户、镇抚们纷纷唱喏行礼。
    待张昭还礼后,李副千户寒暄几句,请张昭等人到军营中的议事厅落座。
    京营长期驻扎在京师北。这里军营并非军队野外露营时的军帐配置。而是建有营房、操场、食堂等设施。“议事厅”是原千户住处的大堂。
    按照大明朝的军中配置,一个千户所的军官配置是正千户一名,副千户两名,百户十人,镇抚二人。
    十四名军官外加张昭带来的陈康、王武、林文宁等七人汇聚在大堂中,依次坐下。
    李副千户笑呵呵的恭维道:“张大人,卑职和冯大人一同掌管着军中事务。每日是度日如年啊,就盼着大人您早日到来,我们好交卸掉这千斤重担。”
    张昭坐在主位中,安排陈康去接应随后就到的庞大郎等步行的护卫队员。微笑着道:“练兵的事情还要李、冯两位大人配合。还请李大人帮我介绍下诸位。”
    不管任何单位,总有一两个会搞交际的人。这种人在某些场合就是润滑剂。这李副千户显然就是这类人。他顺水推舟,让其帮忙熟悉下下属。
    听副千户李孟津介绍完千户所中的十几名军官,张昭心里大致有数,问道:“军中的训练是几日一练?”
    李孟津答道:“大人,原本大家伙在天津卫中十日一练,到京中后改规矩是三日一练。前日接到大人的通知,我和冯大人已经令大家伙儿在营中等着。大人要检阅吗?”
    张昭道:“行。你们去把队伍带出来,我看看队伍的情况。”
    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入营之后怎么掌控军权,张昭和王武几人商议过。第一次亮相很重要。他等会打算发表一篇简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