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武手里拿着鸡腿,不以为意的道:“相公,我是你的亲卫首领,你要朝争失败,我肯定是要被清洗的!这不是很正常?”
    庞泰、李逍遥、于参谋自然是各自表态。
    张昭笑着摆摆手,站在窗户口看着玻璃窗外的明月,道:“我回京之后必然会是风急浪高。但是,大明未来的方向一定会是我所指引的方向。”
    儒家学说走到理学这里已经是死胡同。阳明先生的王学为这条学术之路带来活水,但王学最终没有延续下去。明亡以后,满清是没有王学的。
    而华夏的士绅们,千百年搞土地兼并,导致王朝更迭,这是没有意义的历史循坏怪圈。
    这两者都要终结!
    …
    …
    张昭所在的春城距离燕山山脉北麓的大宁城约一千两百余里。在深秋的季节中,通过东北大地上新建的邮政系统,信使在五日之内将公文传递到大宁。
    当然,这是走的公文邮递。民间寄信没有这块的效率。公文邮寄,各收寄点的信使大概是以一天的频率发送一次。而普通信件则是一周寄送一次。
    大宁城。
    九月中旬的秋风带来阵阵的寒意。城外的军营中,鼓声和口号声响亮。声震数里。
    新军营二团千户孙启栋近来心情不好,正在狠狠的操练麾下的士卒。包括驻守在大宁城一个团的新组建的常备军都被他拉出来训练。
    “柱子,你他娘的怎么打的炮?打歪了。”
    “赵九,你他娘的会不会打枪?”
    整个训练场上到处都是千户孙启栋的怒吼声,手里的麻杆看到谁出错就是一棍子抽下去。不少新兵都被他抽的极其狼狈。
    和孙启栋搭班子的军法官冯无忌从校场外进来,老远就喊道:“老孙,老孙。大帅来命令了。”
    “接着练!”孙启栋对面前的一排士卒大声道,把手里的麻杆一丢,到校场边上迎着冯无忌,语气还带着火气,“老冯,什么事?”
    真说起来,孙启栋原来还是冯无忌的老部下。不过冯副千户性格弱一点,现在被孙启栋这“老子”给欺负着。无奈的笑着将手里的公文递给他,“你自己看吧!”
    新军营实行的是双主官制。冯无忌作为军法官也有权利拆封上级传来的公文。
    孙启栋将暗黄色牛皮纸信封装的公文取出来,扫一眼,顿时就咧开嘴笑起来,“哈哈,哈哈。老冯,你真是我的福星啊。走,走,中午叫伙房炒两个野味,咱们好好喝一杯!”
    公文里一封任命状,任命孙启栋为奴儿干军副将,令孙启栋交接二团的工作前往春城向张昭述职。
    冯无忌一脸的心累,道:“老孙,你这属狗脸的啊,说变就变。”又道:“大帅的命令是要去奴儿干都司任职,现在不是你我两人喝一杯,要和底下的军官们都交代清楚。”
    孙启栋正满心欢喜着,大帅还是认可他孙启栋的本事的,将大手一挥,道:“老冯,你安排。”说着,砸吧一下嘴,“老冯,咱们俩搭班子的时间这么长,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奴儿干?”
    他去春城叙职,肯定是要谈一谈这些问题的。包括二团的继任者。
    冯无忌和孙启栋一起往校场外走去,笑着叹口气,道:“老孙,我倒是想去。但看大帅的意思是不会调我去。”
    孙启栋心里一琢磨,好想还是真是这样。否则调令就会是两个人的。心里在得偿心愿的高兴之余,又略有些惆怅起来。
    其一,老伙计搭班子多舒服?其二,他还是放不下二团这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老部队。

第五百五十五章 回沈阳
    孙启栋收到调令之后,和二团的将士们吃了顿散伙饭,第二天早上就带着警卫排出发,稍后抵达春城见张昭。
    新军营的人事调动,张昭还是尊重孙启栋的意见,将二团里的一个姓程的副千户提拔为千户,留下冯无忌辅佐。
    都督府的后堂之中,张昭留孙启栋喝着茶,对留下冯无忌的事略作解释,“冯无忌年纪大了。跟着你去奴儿干军折腾再回中原就不知道是何时。”
    孙启栋一米七的个子,消瘦而彪悍,三十出头,正是一个武将蓬勃向上的年纪。
    他在大宁城中训斥这个、训斥那个,一副狗脸无敌王的架势,在张昭面前却是个“温驯”的很。
    张昭接手从天津卫所调来的补充兵力时,孙启栋就是第一批的刺头。给王武教训了一回。但之后新军卫成军,他这个小旗却因训练麾下的士卒成绩出色,一路高升至百户。
    新军营当时模范标兵是吴臣率领的。当日张昭在弘治皇帝面前试枪就是用的吴臣所部。
    孙启栋和吴臣是另外一种风格。他有些江湖草莽习气,麾下士卒用命,所部战斗力强,一看就知道是带兵的好苗子。是以在西北时,张昭当时留孙启栋在榆林训练新兵。
    只是孙启栋最后没有赶上韦州大战。
    孙启栋在张昭面前老实的很,他对自己的领袖是衷心的拥护,“憨厚”的咧嘴笑道:“大帅,你怎么指挥、调配,老孙我无条件服从。嘿嘿。”
    张昭坐在茶几边的官帽椅中,好笑的看着他,道:“是吗?我可是听说你给我写信后,可是骂这个骂那个,愤愤不平。”
    孙启栋“啪”的一下立正,叫道:“那个苟日的打老子的小报告。”说着,腆着脸道:“大帅,末将那是不知道你对我的厚爱…”
    张昭笑着摇头,道:“行了。别扯淡。说奴儿干都司的正事。你去奴儿干军,麾下下辖两万人。火器军一个师,常备军三个师。主要目标是为大明将三江平原占领下来。将乌苏里江变成大明的内河。
    同时,你还要占领苦兀人所在的岛屿,打开前往东瀛诸岛的道路。有没有信心?”
    孙启栋抬手敬礼,慨然的道:“末将保证完成任务。”
    …
    …
    在张昭不断的调整麾下各部将的驻防区、目标时,正在江南之地自余姚前往杭州的官道上,一名中年男子骑着马,带着老仆、几名长随徐徐的前行。
    他正是弘治十四年请病假回乡的王阳明。
    弘治十六年夏,辽东巡抚王承裕表奏朝廷,起用前刑部主事王守仁为辽东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正五品)分巡建州道,领守备营,即刻上任。
    王守仁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高中二甲第七,按照这个名次以及他的名声,这是要选中庶吉士进翰林院的。但国朝没有父子同在翰林院当官的道理。
    王守仁因而被划给为第二档,在六部中任职。
    此时王承裕的提议虽然是直接将王守仁提了两级,但朝中反对的人真不多。
    第一,王华的仕途明显有起色。自御前会议开始慢慢形成制度,储相们的地位就逐步的固定下来。而王华就是公认的储相,得以离席会议。
    这是将名望转化为权势的一步。更何况现在阁臣还差一名。虽说吴宽、王鏊、焦芳都有机会,谁知道李阁老会不会挑选为人忠厚的王华入阁呢?
    第二,辽东是新设的布政司,在中原而言是苦寒之地,要把人调去做官,升官也是应该的。
    王守仁的职责明显是率守备团营,弹压原建州五部所在的地方。这得有点本事,需要能人才能干。
    王守仁接到朝廷的调令之后立即启程准备前往辽东。他在回信中答应张昭去辽东负责兵事,所以才有朝廷这封敕书来。
    “少爷,咱们今日在哪里住宿?”老仆跟在马旁,看着秋日里的斜阳徐徐落下,张罗起来。
    王守仁骑在马上,道:“今日先赶一赶路。到钱塘江边咱们这一路就会轻松下来。”
    如今江南地区和北方沟通,主要还是靠京杭大运河。不过随着国泰商行在华亭、宁波、金陵等地大量的采购物资,倒是让近海的海路逐渐兴盛起来。
    …
    …
    张昭在春城并没有停留多久,随着天气转冷以及京中的消息进一步传来:李阁老选择了礼部右侍郎焦芳顺序增补至内阁。
    以焦芳焦侍郎的资历,确实算顺序,他真是够资格的。当然人品很差就是。
    京中小道消息对此自然是各种评论。有的人骂李东阳识人不明,焦芳的名声那不是阿附阉党才坏掉的,他现在在文官们的圈子中名声就不好:为人阴狠,有地域之见不喜欢南官,粗鄙,品格不高。
    当然,焦侍郎的能力朝中也认可。
    稍微高级一点的路边社分析,这是李阁老在酬功。八成是焦芳走通张昭的路线,然后张昭向李东阳推荐的。
    种种说法不一。
    真实情况是张昭确实有受到从家中稍带来的焦芳的亲笔信。焦芳在信中言辞谦卑。这相当于是把一个把柄送到张昭手中,而目的就是请求张昭帮他运作辅臣之位。
    张昭确实帮焦芳写信给李东阳举荐。当然不是那种“挟功图报”的方式,而是推荐的方式。他就给李阁老说了一句话:焦芳具备服从精神。
    说白了,焦芳为做官不择手段的。你让他当这个辅臣,他肯定听话的。
    而李阁老估计很清楚,以焦芳七十岁的年纪只怕不会在内阁里搞事,想着争夺首辅之位。
    具体详情只有等张昭回京才知道。
    得知辅臣的位置确定后,张昭就率部返回沈阳城,准备回京事宜。另外也是随着时间流逝,他必须得把新军营都带回来。到十月份就不适合行军了。
    事实上,自新军营在春城休整完毕,将兵员补充好,就已经在分批次返回开平城。再等张昭上书朝廷征得同意就可以率部回京。
    张昭在沈阳城等阳明先生到来时,先等到了来叙职的锦义右参将杨升。

第五百五十六章 捋顺
    杨乡时年五十六岁,鬓发皆白,穿着崭新的灰布棉袄军装自外面走进来。
    他的几名亲卫都在外面候着。
    张昭在沈阳城中的住处,位于城东的军官宿舍区中。拿钢筋混泥土建成的一栋两层楼房别墅小院,窗户上都是装着落地玻璃。
    上午时分,张昭正在阳台上晒太阳,藤椅、小桌。一把小铜壶里温热的黄酒,小吃是几碟可口的瓜果和芙蓉糕。
    张昭听到身后的脚步声,站起来,招呼杨乡过来坐,道:“杨将军,过来坐。”
    “大帅!”杨乡自然的想要单膝跪下行礼,这才想起军事改革后的规定只需要抬手敬礼就可以,赶紧抬手敬礼。
    此时的张昭给杨乡的压力就不像二月份左右在广宁城中相见之时。那时候,就算国朝第一名将、征虏前将军、新秦伯张昭的名号再响又如何?
    他是辽东宿将,而且年纪五十多,难道还需要跪舔一个毛头小伙子不成?
    当然,杨参将混一辈子官场他也不会傻的去和张昭搞对抗。杨乡对张昭的要求都是尽心尽力的去完成。但五十多岁的人和十九岁的青年怎么都会有代沟的。
    而且,他最终并没有出任广宁军指挥。像宁远参将李博涛就亲率儿郎随张昭出战。
    在大明这种情况而言,说为国家出战其实有点务虚,说的直白点,出关平定当时的建州女真苏护部叛乱其实是在给张昭卖命。
    而杨乡不想参与。这个疏离的态度就是很明显的。
    但是,时间走到弘治十六年的九月底,杨乡此时再见张昭,感受的压力就非常大!
    因为张昭此时率部平定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虎尔哈、窝集诸部。为大明开疆拓土三千余里。而且,李博涛还在按照他的命令沿江直下奴儿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