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东布政司范围内的建州女真诸堡、寨基本上都被张昭给消融。大批的青壮参军后因功被安置在春城、阿城、佳木斯、共青城等地。反叛的可能性很低。
    所以,张昭给圣人写的书信里提到需要阳明先生指挥军队,这个先决条件都不在。
    这也是张昭的头疼事。部下太能打也是问题啊。他怎么给已经回信答应他来辽东的王守仁说呢?
    开原参将方兴将会驻守春城。张昭对他还是信任的。毕竟是辽东都司的老牌参将,麾下诸部也是精锐。而且和杜声合围哈达部的一战打的非常好。
    这一次方兴正好顺势升一升,晋升为“都指挥”的军衔,管辖辽北军。即将驻守白城的江马就归他指挥。
    辽北都司的都指挥使另有其人。这是一个偏文职和后勤的职务。当然,当前而言募兵和退役,以及后续对伤残老兵的优抚工作,还有预备役的组建都很重要。
    张昭肯定是要安排“自己人”上任的。这样的人才新军营中很多。他的夹袋里并不缺人。
    …
    结束“远征”奴儿干城的任务后,李博涛将返回沈阳城任职。而宁远军的丁四娃将会率部停留在三江平原中,和杜声一起任参将,为大明开疆拓土。
    奴儿干军的副将,张昭打算任命新军营第二团的千户孙启栋担任。这小子几次打报告给他要求出战。张昭对这位老部下,原来的刺头还是很爱护的。
    说起来,孙启栋的命运确实比较“坎坷”。西北大战时他还在榆林练兵。当时虽然为一团之千户但没捞到仗打。灭朵颜三卫时的老哈河决战,作为主力团他率部作战,但由于殿后的关系,吴臣的第一团大出风头。
    而此次张昭率部出关抽调的新军营是刘二狗、李逍遥、古节。孙启栋还在大宁城率部防守。结果李逍遥、庞泰两人打出赫赫威名。号称“新军双璧”。
    他这位“老大哥”怎么能不求战心切啊?
    其实,从战略方向上来说,驻守赤峰的吴臣、驻守大宁的孙启栋算是更被张昭所信任。因为辽东这里基本是必胜的。反倒是要警惕鞑靼人出兵占朵颜三卫旧地。
    张昭这一次直接将其抽调出来统帅奴儿干军的副将,战略目的就是要横扫整个三江平原,和即将上任的白马城(今齐齐哈尔)守将丁之阳一起打到外兴安岭去。
    当然,孙启栋的任务还要占领北方四岛。如今岛上的部落叫做“苦兀”,属于东海女真的瓦尔喀部。
    他麾下大约能有两万余人。
    …
    …
    张昭在偏厅里接见几名部将有点累了,揉着额头,问身边的庞泰,“小泰,你想好没有?是留在新军营,还是外出任职?”

第五百五十三章 渤海军副将
    庞泰时年十七岁,白净的脸庞在油灯下显得非常年轻。剑眉大眼。穿着一身灰色棉布军装,系着皮带,身姿挺拔如松,这是在军营中长期训练产生的气质,整个人朝气蓬勃,锐利如宝剑!
    随着他攻灭乌拉部、福余卫残部,再假途伐虢攻占虎尔哈人阿勒楚喀部的阿城,由辽东真理报分社宣传已是名震天下。他和时年19岁的李逍遥被誉为大明的“将种”。
    但庞泰在张昭面前还是像个少年,在他心中张昭如父兄,有点不好意思的道:“少爷,我还是不想离开新军营。”
    张昭一身青衫,富贵华丽,腰悬玉佩,头戴四方平定巾。修长的身姿、俊朗的容貌令他显得儒雅温秀。又因久居上位发号施令,他的气度沉静、从容。
    张昭坐在官帽椅中,一边拿茶杯喝茶,一边笑道:“小泰,你这是小孩子脾气。新军营将来是军官的摇篮,大明军人的标杆,但规模是定死的。最多增长到一个军两万人。你们这些名将种子都是只有出去带兵才有广阔的天地。
    像吴臣,我是准备让他担任大宁军的副将。
    其实,我是更想你在身边当参谋。军事上的事我就不用操心。但是这对你的未来并不好。名将啊,都是要在战争的实践中才能真正的诞生。”
    说白了就是要练级。战争是一门艺术,没有人天生就能是名将。
    庞泰算是听出来少爷这是想将他“外放”,虽然不舍以及对未知的环境感到忐忑,他对自己的情商多少还是有些数,但他不愿意花时间在人际关系上,小心翼翼的问道:“少爷,你要将我派驻到哪里?”
    张昭笑笑,道:“四个布政司和一个都司的防区都给安排好了。剩下也就一个地方。渤海军的副将。渤海都司的都指挥使我把库门调过去,让他配合你的工作。你专心军务就行。你下一阶段的假想敌是朝鲜王国。
    这个小国被太祖皇帝定为不征之国,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终究是要拿下来的。就算是使用政治手段,也得要军事手段相配合。我回京之后,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原奴儿干都司的土地、人口红利都将分配下去,成为大明的养分。他的“任务”:二十万在籍百姓,也是靠这个红利来交差。接下来,就是要东征朝鲜王国和东瀛。
    庞泰见张昭已经定下来,抬手敬礼,果决的表态道:“是,少爷。”
    张昭笑者道:“小泰,咱们新军营出去的士官、军官,按照惯例是要提一级的。你这个卫指挥军衔会提升为都指挥,担任渤海军副将足够。
    届时,你下辖两万大军,要时刻为战争做好准备。等我的军令抵达就挥师进军朝鲜王国。
    不过军务之外,你个人的问题也要解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阴阳调和是人间至理。小二,你前两天不说方俨手里有几名董鄂部的美女准备献给我吗?
    挑一名性情好的给小泰做侍妾带到牡丹江城去。”
    王武一脸络腮胡子,嘿嘿一笑,解释道:“大帅,都是底下将士们的一片心意。丁之阳那小子底下不少普通的士卒都娶一名美妾。董鄂部和叶赫部一样出美人。我和方俨商量着,先搁在他那里。”
    张昭笑着摇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他倒不会过分的苛责底下的将校们。作战时军纪不能坏。老想着金银、女人那还打个屁的仗!
    但得胜之后分配战利品,这么说有点残酷,但美貌的女子在古代时确实算战利品。他也没必要去惩罚将校们。
    张昭负手在偏厅里走着,道:“小二,我是不会收的。我带这个头,军纪就容易坏掉。上梁不正下梁歪啊!咱们是要干一番事业的。那几名美女你给军中的将士做个媒婆牵线搭桥吧。现在董鄂部都没有了,这些都是大明的百姓,不要亏待人家。”
    张昭这话倾向性还是很明显的。他给庞泰安排的是侍妾,给将士们安排的是妻子。
    但人啊,都是有私心的。谁还真是圣人不成?
    张昭待庞泰如子侄,肯定是不可能让他在辽东这里胡乱娶妻。按照庞泰的条件回京师有大把的好人家等着挑选。也不要什么世家大族,选一个书香门第,知书达理的女儿最佳。
    当然,如果能自由恋爱,他也不会反对。
    而张昭自己,他这都养精蓄锐大半年,怎么可能没想女人呢?但作为军中的主帅,他必须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庞泰给张昭的安排搞的满脸通红。他连小娘子的手都没有摸过。新军营军纪严格,严禁去青楼、暗娼。军营中除开护士等职务外并没有女子。军官、士卒们在驻地时,给假和家人团聚。
    …
    …
    这个话题谈过,外面的酒宴也差不多,张昭率领着亲卫和幕僚们骑马返回二十里外的小镇。
    回到驻地后,收到消息的心腹幕僚赵子龙过来找张昭,张昭正在和王武、庞泰、于参谋、李逍遥一起吃烧鸡、喝酒当宵夜。
    “赵先生来了,坐。小二,加一把椅子。”
    赵子龙四十多岁的年纪,苦笑着坐下来,见都是新军营的心腹,径直劝道:“大帅,在下有个问题实在担忧,还往大帅解惑。大帅这是打算把辽东四布政司、一个都司的军队全部变成新军营的下属军队吗?大帅,这是官场大忌啊!”
    张昭的做法,以孙启栋任奴儿干军副将,以庞泰任渤海军副将,以李博涛任辽东军副将。丁之阳任黑龙江军副将。唯一算例外的就是辽北军副将方兴。
    丁之阳资历稍显不足。但黑龙江军的数量确实也少一些。大约为一万人。因为他面对的压力比较低。
    这其实也是张昭在平衡军中的力量。丁之阳是广宁军的代表啊。
    张昭啃完入味的鸡腿,接过亲卫递来的热毛巾,擦着手、嘴,直白的道:“子龙兄,我不搞清一色,回京之后危险更甚。这个时候高风亮节没有意义,反而是要增强自己的力量。”
    张昭住处的客厅中就安静下来。

第五百五十四章 学谁?
    九月中旬春城这里已经是晚秋时节。矮山脚下的小镇中秋风呼号。张昭的临时都督府中后堂小厅中,因张昭一句话陷入到安静中。
    政治上的事情,王武、庞泰、李逍遥、于参谋都是菜鸟。特别像庞泰,军事上的天才,有着敏锐的战场洞察力,但在生活中却是连人际交往都不大会。
    赵子龙和张昭的对话看似正常、普通,却是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赵子龙文士装束,崭新的褐色长袍,系着玉带,此刻禁不住苦笑道:“大帅何以这样认为呢?”
    他并非谏臣,张昭主意已定,他不大敢劝,张大帅权威日重啊!他只能对此报以苦笑。
    想想看,在大明朝这样文贵武贱的环境下,一个武臣手里握着十五万精锐大军,哪个皇帝能睡得着觉?哪个首辅能放心?这是在军中搞忠君爱国教育能抵销的吗?
    张昭从容的给坐在桌子边的赵子龙倒了一杯酒,拍拍他的肩膀,负手在小厅中走着,说道:“子龙兄,我的家乡有句明言:打铁还须自身硬。
    其实从我创建新军营开始,我所推行的改革都在极力的避免两件事情:不要和士绅集团相冲突,不要和儒学相冲突。
    因为在大明,这两个集团所代表的利益足以碾压任何人,甚至包括天子。你翻翻历史书,但凡整治士大夫比较狠的皇帝,是不是名声都不好?
    然而,时至今日我再想要避免已经非常的困难。树大招风啊!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文学报》上白马书院的山长唐宽对我的攻击:说我操纵首辅更迭。
    所以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敌人的变化。他们已经从水面下浮出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面对他们。那么,我此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增加自己的力量。
    至于说犯忌讳,这肯定是有的。子龙兄,两害相权取其轻啊!”
    张昭回过头来,笑着问王武、庞泰几人,“你们跟着我,现在固然是风光,仕途通畅。将来我要是失败,你们几个肯定在清洗的名单中啊。”
    不要高估明朝文官集团的节操。会打仗怎么了?大明的文官就不觉得名将很重要。戚少保牛逼吧?其遗言: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
    结果他的靠山张居正一死,他就靠边站。只能辞职回家,郁郁而终。真是浪费人才啊!
    武臣在大明朝混,学英国公张辅、戚少保这都是很悲剧的。要学谁呢?辽东李成梁。当个军头的结局绝对会好于只当一个将军。文官集团也是看人下菜的。
    王武手里拿着鸡腿,不以为意的道:“相公,我是你的亲卫首领,你要朝争失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