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百零四章 惴惴不安的海西女真
    马文升开骂,弘治皇帝“补刀”。局势瞬间逆转。
    别看御前会议中有发言权、投票权的有十几个人。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就那么几位。
    马文升有句话确实说到一部分朝臣的心中,最近随着弘治皇帝将御前会议的形势固定下来,朝堂之中出现“懒政”的迹象。
    皇帝都没打算拼死拼活的干,低下的大臣们当然是意思意思就得了。这和成化朝是一个样。
    而具体反应到朝政上,就是一帮大臣们丧失进取之心。
    从弘治十六年的情况来看,说不上四海升平,海晏河清,但真正的是有“中兴”气象啊!朝廷的赋税在增加,在籍的户数在增多,军事上更是连连取得胜利。
    任何一个执政大臣或者庙堂重臣,都不能说对目前的局面不满意。
    其实这也很正常,想想看,三贤相在内阁中待了多久?
    从弘治八年谢迁入阁开始算起,至今差不多快十年啊。当时的首辅是徐溥,弘治皇帝的正牌子老师,刘健、谢迁都是他的拎包小弟。刘健是弘治十一年任首辅。
    再想想看,朝中的大臣们有多少是老臣?自王恕致仕,马文升年老体衰,升任吏部尚书,弘治朝能做事的大臣就一茬不如一茬。而弘治十四年回京的刘大夏,办事的能力是有的。
    但此公只有守成之心。完全没有王恕、马文升二人在弘治初年锐意做事,拨乱反正,一扫天下风气的那种气概。
    马文升这一骂,犹如当头棒喝!
    …
    …
    朝廷支持张昭意见的公文于四月初五抵达沈阳。此时距离张昭将辽东总兵郭令停职过去四天。
    按照常理张昭此时应该在开原和海西女真四部首领们“畅谈未来”,但实际上呢?
    四月初的开原,处处都是山花绽放。山林中郁郁葱葱。
    开原参将方兴一肚子的牢骚都憋回去,忙碌的安抚着抵达开原城的海西女真四部。
    明朝时的开原,并非今开原城。而是辽海卫所在的地方。从长城中的关隘:镇北关进来,沿大清河而走,就是开原城。
    镇北关外是海西女真的哈达部。
    这些女真首领来拜见威震东北的张大帅,当然不是孤身上路。一方面是带着子侄、护卫,一方面是带着礼物前来。
    汇聚到开原城中,四部加起来有将近三百人。
    方参将在刚开始时这样说的:“张大帅还未到,你们先安顿下来,不要着急。”
    过两天话风略微变了点,“咳咳,诸位稍安勿躁,在开原城中再等几日。”
    再到今日,他开门见山,“张大帅人在沈阳,你们去沈阳拜见吧。本将会派出五百骑兵沿途护送你们。勿要惊扰我大明百姓。否则后果你们知道。”
    不怪方兴蛋疼。实在是张大帅来的命令几日一变,搞的他很被动。
    张昭先令他安排、招待海西女真四部首领。他过两天就到。
    接着,张昭又令他安抚海西女真四部,不要惊惶。
    最后,就是今日四月初五傍晚时最新的命令:令海西女真四部胡酋来沈阳城中见我。
    命令的变化是其一。其二,是他这几天都承受着压力。
    这并非是说他怕海西女真。而是这帮人都给张大帅吓的如同惊弓之鸟,见张大帅不露面,早就是人心惶惶。深怕被骗到开原,被张大帅下令屠戮。
    这帮人每天都要来找他要说法,不胜其烦啊!
    而今终于把他们送走。
    …
    …
    夜色徐徐的降临下来。
    开原城中的驿馆前人马嘶鸣,海西女真四部打算连夜赶路,前往两百里外的沈阳城。
    叶赫部的首领丰生额在门口牵着马缰,和哈达部的首领多罗愁眉不展的闲聊着。
    “张大帅这次怕是异常的恼怒,先留我们在开原敲打一番。再令我们去沈阳拜见。”
    “唉,丰生额首领,不管怎么说肯让我们去沈阳总还是有说法的。不然真怕张大帅一怒之下发兵,灭掉你我两部啊!”
    “唉…”
    丰生额的儿子博多衡奥把队伍整理好,把妹妹安置好,这时刚好过来,听到父亲和多罗首领的谈话,不解的道:“应该不会吧?咱们两部可是最听大明的话。”
    说着话,博多衡奥还扭头看一眼远初的辉发和乌拉两部。眼中带着得意的神情。
    要说围剿福余卫不利,乌拉部绝对是要负主要的责任。
    丰生额无语,“这傻孩子。”
    博多衡奥在满语中是“有谋略”的意思。他儿子这情况完全是傻了。竟然相信没有错,大明就不打他们。因为,叶赫部和哈达部距离大明最近啊!
    而且,这么多年要寻个错处还不简单?总能找得到的。
    因为张昭屯兵沈阳城,而且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的运来,一副打大战的样子。这令丰生额极其的担忧,甚至是惊惧。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感受,哈达部同样感同身受。
    多罗没有回答这个很愚蠢的问题,见队伍整理的差不多,翻身上马,打马前行,继续和丰生额交换着各自打听来的消息,“听说张大帅日后要将辽东都司迁到沈阳城来。这样一来,咱们的日子都不好过啊。”
    “谁说不是呢?”丰生额再叹一口气。
    在夜色中,海西女真四部约三百余骑徐徐的离开开原城,往沈阳城而去。
    其实,他们都猜错了。张昭没来开原,并非是要敲打海西女真。他真没那个闲心。
    他本来就是把海西女真四部齐会开原当做工具人来用,目的是为了调出辽东总兵郭令啊!
    你们实在是想太多,没有找准自己作为工具人的定位。
    …
    …
    朝廷的公文于四月六日抵达,而在这五天之中,辽东总兵郭令乖的像只小猫,因而张昭也懒得再隐藏,直接现身接了朝廷的公文,同时召集新军营百户以上,宁远军、广宁军、辽阳军千户以上的军官,当众宣布命令。
    “朝廷的旨意,免掉辽东总兵郭令的官职,保留其正二品的待遇,退出现役,到预备役中担任军官。将他调往大宁都司,在定西候蒋骥麾下任职。”
    张昭将公文丢在他面前的条桌上,看一眼郭令,环视诸将,“诸位有没有意见?”

第五百零五章 辽东巡抚
    张昭召开军官们在沈阳城外军营的中军大帐中开会,拿出朝廷的命令问他们有没有意见。
    有意见也不敢说啊!
    谁会这么没有眼力。而且张大帅就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主。
    你看他最近一系列的手法,要多奸诈就有多奸诈。辽东总兵郭令幸好没有轻举妄动,不然此刻必然是抄家灭族的待遇。
    半响,军营中鸦雀无声。
    张昭的目光落在辽东总兵、四十多岁长相粗犷的郭令脸上,温声道:“郭大人的想法呢?”
    保留郭令正二品的待遇,直接将其打发到预备役,这是后世对将官们惩罚惯用的手法。
    当然,这留着最后一丝体面。
    郭令被张昭逼问,在这一瞬间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又惊又怒,有愤慨又无奈,同时还有一丢丢的庆幸。他幸好听了陈师爷的话,否则人头落地是大概率事件。
    郭令起身,低下头,弯腰拱手一礼,道:“下官领命。”
    张昭点点头,将幕僚赵师爷写就的书加盖征虏前将军印,递给郭令。
    郭令弯腰接过,神情悲凉的离开中军大帐。
    中军大帐中四十多名军官并监军们看着这一幕,所有人仿佛有所明悟。在这一刻,阻拦辽东改革的势力被碾压得粉碎!时代的车轮滚滚而来。
    二十万辽东军将如同蓟镇军一样迎来新生。辽东一百五十万军户亦将迎来新的生活。
    军议在上午十一点许就散掉,张昭当场发布辽东军事改革和卫所改革的命令,并明发整个辽东都司。要求各卫所、各堡寨、边关予以配合。
    辽阳军中千户以上的官员自发的前往大帐中拜见前辽东总兵郭令。他正在营帐中收拾行李。
    三十多亲兵家将们或在大帐内帮忙打包,或在大帐外侍立、警卫。
    幕僚陈师爷满脸愧色的站在大帐中。郭总兵落到如今这个田地,他这个谋主有责任啊。
    郭令正吩咐两个亲兵将一副地图装到箱子中,回头见陈师爷这幅模样,苦涩的道:“老陈,这和你没关系。如果不是你劝我稳住。本将现在是人头落地啊!张昭真特么的阴险。”
    “唉”陈师爷长长的叹一口气,“大人,终究是我对不住你啊。我如今是没脸待在辽阳军中。”
    郭令不想跟着自己的心腹幕僚为难,道:“老陈,咱们宾主一场,也是缘分。我给你一封书信,推荐去你去大宁总兵定西候蒋骥处任职。他和张昭不对付。你过去应该会受到重用。”
    陈师爷拱手一礼,叹道:“多谢大人。”
    这时,郭令的亲卫头领从外面气冲冲的进来,“大人,杜声、江马这两个吃里扒外的混账。他们又在帮张昭统计有多少人愿意随他出关平叛。
    消息已经传开,留在辽阳的军户,每名男子按人头分三十亩地。辽阳军中,每人分五十亩地。跟着张昭出塞作战的,每人可分八十亩地。全是辽河平原上的土地。
    大人,咱们卫所完了啊。”
    陈师爷再叹一口气。张大帅好手段啊。这一手下去,卫所军官们还怎么收买士卒。士卒们愿意跟着谁这还用说吗?即便是郭大人的亲卫只怕也要动摇吧?
    郭大人当然不会亏待亲卫们,还会给他们养老。但是给人当一辈子的奴仆,哪有自己分五十亩地安家立业强?
    郭令默然不语。卫所不完蛋,还能怎么的?张昭就是在干裁撤卫所的活儿啊!
    一时间,帐篷中寂静无声。
    无可奈何花落去。
    和五六天之前张昭派人询问的不同,八十亩地的“奖赏”一传开,辽阳军中五千精锐踊跃报名。只有隶属于定辽前卫的一千五百人保持沉默。
    但他们这也只是一个中立的姿态。他们不愿意给张昭卖命,但也不会跟着郭令去大宁都司啊!
    正服役的军户每人在辽阳分五十亩地啊。多少人愿意舍弃这个跟着郭令西走大宁都司?
    稍后两天,远在广宁城锦州的王承裕接到从沈阳来的书信、公,就准备率领着麾下的官吏们动身,前往辽阳开始分配土地。
    广宁城中的官衙里,一水的绿袍进进出出。在改革司中八品就算是高官。下面还有从八、九品、从九、不入流品四个等级。而官员下面还有吏员。
    吏员又分两个等级:吏书、吏员。所谓吏书就像是县衙中吏员头目的一种尊称。当然,在朝廷吏部的记载中,就只有吏员一种等级。
    辽东巡抚张鼐在官衙的后花园里和王承裕喝茶。
    辽东巡抚的驻地在宁远。他是宁远参将李搏涛率兵出征之后,跟着宁远的官吏前来广宁。
    王承裕统帅试行改革卫所司,下面的官吏除最初的八十人,其余全部从后军都督府借调而来。他是现在山海关外的宁远搞卫所改革,把土地全部分配下去。
    第二步就是来广宁这里。
    他在宁远和辽东巡抚张鼐相处的非常不错。用他给张昭私信里的话说:“张用和,能臣也。”
    此公是成化十一年的进士,由县令选朝中御史。按照大明朝的官场潜规则,这是出则任布政使、巡抚,入则为部院官的路数。换言之张大人还有官场潜力啊。虽然他已经五十八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