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幽微微沉吟片刻,道:“子尚,你不在京中有三个月,京中有些歪风邪气。你要留意一二。”
    张昭将汝窑茶杯放下,看着身材短小的李幽,问道:“你是说之前被谢阁老压下去的事?”
    李幽摇头道:“不只是这一股风气。”对张昭说起原委,“所谓莫让儒冠误此生,这最开始是文学报的编辑在批评你,不过他们文章写的文绉绉的,在京师、北直隶的销量很低,并没有引起什么浪花、风潮。
    后面主要论道报在批评你。他们一动,便有几家报纸跟进。调门越来越高,直接把你推向儒门的对立面。甚至还收集了你的一些资料。譬如新军营初级学堂的物理教材和张家私塾的自然教材。
    邸报把这些资料当做学术论著,刊登了几封批评的奏章,署名是翰林院里的。这随即引起轩然大波。邸报的威力你知道的,后面是谢阁老出面才平息。”
    张昭第一次听到完整版的整个事件,微微沉吟着。
    这并非是说他不重视京中的情报收集,新军营对内搞情报活动肯定不行,很犯忌讳。但是以新秦伯府的名义,收集京中报纸上的信息,这不会有任何问题。
    只是当时他还在燕山山脉中,消息不通。再后面就平息,这些消息便没有把消息送过来。
    而张昭一听这消息,在心里盘算一下,和他当时听王华说过后猜测的“敌人”大致差不多。
    李幽竖起手指,数道:“子尚,你看看这里面的问题。第一,士林中切切实实有一批人对你有意见。而且是最顽固的那一批人。嗨。这些人。
    近日,我听人说江南那边的报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仅仅是金陵,现在都有快十三家报纸。只要还是受制于没有买到国泰商行的印刷机。
    如今报纸风靡天下,白话文和标点符号都跟着推广开。如今这些人还死守在报纸上涌文言文写作,鼓吹风必秦汉,诗必汉唐,你说,这些不是老顽固是什么?”
    张昭就笑起来,插一句,“李阁老怕是极喜欢你这一句的。当然,他应该不会提倡白话文写作。好,你继续。”
    李东阳李阁老在文学上的派系是茶陵诗派,执掌天下文坛之牛耳。而李梦阳这批人前七子,他们是古文派系,属于另外一批人。双方是不大对路的。
    文人相轻,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传统。不要以为大明朝的文坛就是一团和气。那怎么可能?
    我们之所以了解的不多,那是因为满清修史,把明朝贬低的如同一个垃圾国度,怎么会帮大明去宣扬她璀璨的文化呢?
    举一个例子:“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话都读过吧?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作“项脊轩志”里的明句。
    这句话里内蕴含的那种情感,真是令人潸然泪下。
    归有光号称“明文第一”。他生于正德元年,屡试不中,嘉靖四十四年,六十岁才考中进士。归有光和嘉靖年间的文坛盟主王世贞就闹翻。
    王世贞就是被公认为最后可能是“兰陵笑笑生”的人,一代大家啊。用西门庆来嘲讽严东楼严世蕃。
    李东阳如今主文坛,和李梦阳他们这帮人就不大对路子。张昭说的就是这件事。
    当然,如今报纸上白话文大兴,不代表文坛认可。
    李幽哈哈一笑。他刚才是说顺嘴了,结果被张昭察觉。他由老师李教谕推荐,负责张昭和李东阳之间的沟通。张昭最近不在京师,他肯定定期要去李府厮混的。
    李阁老家中昼夜不停的有酒宴,文人士子汇聚。李幽一个半吊子秀才混在里面,不骂几句文学报那怎么过关呢?
    李幽继续道:“士林中这批老顽固不只是在文坛,而是和河东派有关系。这是关键。”
    中国的文学史和儒学史,这是分开的两条线。
    即:文学家不一定是大儒,大儒并不一定是文学家。这完全是两回事。
    明代儒学成就最高的自然是一代圣人王阳明。阳明心学,光耀千古。但在阳明心学还未传开之际,明代的理学一样有大儒存在。
    大明那么多读书人,总会有人去研究儒学。
    在弘治年间,最有影响力的流派叫做“河东派”。其开派的大儒叫做薛瑄。其人死于天顺年间。但其学说流传开。在晋地、豫地、关陇一带流传甚广。
    明末东林党党魁、思想家高攀龙评价是: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
    可见其影响之大。
    李幽竖起第二根手指,“儒学门派对你的批评这是其一。歪风邪气不止这些。其二,翰林中批评你的奏章,据说和礼部尚书张升有些关联。”
    张昭手指轻轻的敲敲桌子,示意李幽继续。
    “第三,论道报是谁开的,你比我更清楚。国朝的勋贵集团中不少人对你有意见啊!”
    “这只是表面上的。我以为你还需要注意以下几股势力:第四,兵部尚书刘大夏等人。据说谢阁老出面压下舆论时,刘尚书私下里发了几句牢骚。
    第五,藩王。北直隶这里的卫所改革暂时阻力不大。藩王并不多。我预估你会在辽东推行,辽王府你打算怎么处理?这批人只要脑子没有完全坏掉,必定会选择站在你的对立面。
    第六,江南巨贾。近日扬州盐商封员外在京中活动,我和他吃过几次酒,听他的看法,江南的巨贾们对你要求朝廷征收7的商税颇为不满。”
    7就是十五税一。大明朝历来的商税是三十税一,约33。
    说完,李幽看着张昭。
    这是他的结论。张昭目前看似是“最靓的仔”,实际上危机四伏。

第四百六十九章 树大招风
   
    不得不说,李幽的权谋能力相当的突出。简直有点雍正王朝里面顶级谋士邬思道那“从石头上榨出油”来的水平。
    仅仅是从京中突然刮起来的歪风,就分析出他现在所面临着的或明或暗的敌人。
    他身在其中,当然比外面的人清楚。而李幽是旁观状态下,基本捋明白。除却最后一点。
    提高商税,不是江南的商贾,是大明所有的商贾或者说权贵都对他不爽。
    张昭举起茶杯,由衷的赞叹道:“子远兄,厉害啊!”
    李幽仰头大笑,意态狷狂,“哈哈,得子尚兄这一句夸奖就足矣。既然都已告知子尚兄,我就不多留了。最近栋楼里的花魁雨燕姑娘很官集团、儒学发生冲突。
    不说历史,网文看这么多,难道不知道这两个地方的凶险吗?
    但别人又不是傻子?他站在弘治皇帝身边,手握重兵,他的种种政治主张,自然会被各方研究,拿在放大镜下面去看,而这些人发现,他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李幽列了六条:一曰:儒学,二曰:清流,三曰:武勋,四曰:重臣,五曰:藩王,六曰:商贾。
    其实第六条基本可以归纳为大明的缙绅。这年头没有功名护体,生意是做不大的。能把生意做大的,绝逼是有权有势。
    在张昭个人看来,最危险的是第一条和第五条。比如:儒学之争,这是思想上的争斗,非常凶险。输者不仅仅是死亡,还要把文字、痕迹全部毁灭。所以谢迁见势头不对,赶紧压下去。
    其余的,倒都有解决的思路。
    譬如:清流。真以为是张昭得罪礼部尚书张升或者搞白话文写作得罪一些翰林吗?
    错的。
    是因为张昭推荐弘治皇帝搞御前会议、开报禁,剥夺了清流们参政、议政的权力。
    清流中的言官自不去说。报纸开办后,他们在舆论上的力量大幅减弱。而翰林们为何对张昭意见这么大?
    当天子举办经庭时,翰林学士们和宰辅们一起。他们顺着讲解儒家经典,就可以对政事发表评论。或者话头提起来,君臣间聊一聊,这都能影响到皇帝的决策,从而获得政治地位。
    张昭现在搞一个御前会议,朝廷所有的决议都在御前会议上讨论。弘治皇帝最近本来就是身体不好,经常罢早朝,经庭的次数也不多。经庭时,弘治皇帝根本没有咨询国事。
    翰林们这能忍?
    解决办法是,允许翰林学士们列席御前议事会议。这也算是“储相们”应有的待遇。
    张昭正思考着,窗户的弟弟虎子路过,手里拿着对联,叫道:“二哥,你在这里啊!姐,叫我去贴春联,你来不来?”
    虎子大名叫张茂,今年十岁。还是虎头虎脑的模样。
    张昭禁不住一笑,道:“行啊。”
    这世间的路再难,他都得走下去。不仅仅是为他自己的梦,还为虎子、婉儿他们啊。
   

第四百七十章 过年
    天阴沉着,上午十点左右,寒风凛冽。
    张昭收敛起内心的思绪,带着弟弟去贴他住的院子里贴春联,婉儿她们正带着丫鬟们在院子里忙活开。
    张昭把手里的一叠春联放在一张大的八仙桌上,问道:“婉儿,今年怎么这么早就贴春联?回头风雪一吹容易掉啊!”
    这是张昭自穿越一来,和婉儿一起过的第一个春节。
    弘治十三年底,他在军营中度过,那时他正在训练新军营。弘治十四年底,他还在西北未回来,由王小娘子陪着他。
    张昭按照模糊的记忆,一般婉儿不会在腊月二十六贴春联。略早。当然说的过去。
    婉儿穿着见翠绿色的棉袄,身材显得很臃肿。不过,她没像方晶、王小娘子那样穿着斗篷。寒风吹拂着她盘起来的秀发,将她额前的留海吹的有些凌乱,配着她精致无暇的瓜子脸,一双美丽且明亮的杏眼,另有一番韵味。
    婉儿正准备上木梯给门框刷米浆,两名仆妇扶着木梯,见张昭和虎子过来,笑盈盈的道:“二哥…”
    一笑如花开。
    虎子知道他又被姐姐给无视了,这事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好像是前年二哥离家之后,他便时常被姐姐无视。郁闷的道:“姐,春联我都从外面拿来了。”
    “嗯。”婉儿笑眯眯的摸摸虎子的头,一副长姐的派头。之前,确实她一直在照顾小张昭和虎子。
    旁边的方晶抿嘴笑着。知道这姐弟、兄妹的称呼八成是这辈子都改不了。
    娇滴滴的大美人正娴静、秀气的如同大家闺秀般笑着给张昭捏了捏脸蛋,众目睽睽之下俏脸微红,听得张昭问道:“晶儿,上午几点起来的?”
    方晶娇声辩解道:“相公,我起得不算晚啊。”她自小身体娇弱,养成冬天赖床的习惯。
    张昭笑道:“你啊…,早叫你起来跑步的。诶,婉儿,你别上去,我来。”
    说着,上前一步,猿臂一展,将刚爬上木梯子两格穿着棉袄如同小熊般的婉儿抱下来。
    婉儿并没觉得爬个梯子有多危险。之前不都是她带着吴叔一起贴春联吗?不过给二哥顺手抱下来,心底有一种被他宠溺的幸福感涌起来。
    王小娘子略显紧张,这种事在王家都是下人们干的啊,哪有老爷亲自去贴春联的?清声道:“夫君,你小心点呢。”又叮嘱两名仆妇抓紧。
    “小事情。絮雪,离远点,待会儿米浆和纸屑掉到你斗篷上去了。”张昭对木梯下方看着他的清瘦美妾说道。
    张昭很快就刷好米浆,叫瑶琴、秋月两个身姿高挑的丫鬟把春联递过来,问着下面的妻妾、弟弟,“婉儿,高不高?”
    “还行吧。”
    “左右对称没有?”
    “夫君,没对齐。”
    “差不多得了。咱们大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