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辈子估计是出不来了。
    京师其他地方也正在照猫画虎,跟着搞“脸面”工程。
    而萧敬是通过王老太监递来的消息,张昭还是要给王老太监面子的。第一,是因为弘治十三年他在宫中的提点。第二,是因为王武是他侄儿。
    其实也就是修复关系,喝点酒。
    张昭并不拒绝和萧敬修复关系。毕竟是弘治皇帝的贴身太监。任何时候啊,多栽花少种刺都是对的。当然,他心里对萧敬还是保持着警惕。主要是这老太监上次卖他卖得太彻底。
    李教谕听着张昭和徐旻闲谈,笑问道:“子尚,你要求成立军事学院的事情通过了吗?”
    张昭摇头,道:“先生,这段时间京中舆论全部被东城警察局吸引过去。我一篇奏章接着一篇奏章的上,但是在舆论上总是差口气,难以引导。”
    李教谕点点头。
    李幽身材短小,插话道:“子尚,其他报纸在给你捣乱。要是一起发声,早把声势炒上去。”
    张昭笑着摇头。
    这事提起来挺郁闷的。
    其实,这才是他京师的重点工作啊。反倒是“清扫行动”,只是因张静被忽然绑架闹出来的事。现在把“杂事”处理完,正事反而并没有动静。
    “叮叮…”
    几人正在府学中闲聊中,听着敲击出来的收卷铃声,纷纷站住脚步。这是数学考试结束。
    对于这场考试,张昭还是很看重的。全部采取的是后世那种流程。语文、数学试卷,这在新军营初级学堂中都是现成的。倒是律法这一块,让顺天府的通判出题。
    片刻之后,分割成数十个考场,近三千名考生一涌而出。大明朝,官吏永远是热门职业啊!
    …
    …
    张昭在京城中处理着蓟州镇防务的事宜,关于开平中屯卫新建一座两百万人口的城市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基建商行的修路队伍,正在铺设从通州到开平中屯卫的水泥大道。途中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而国泰商行的经理们已经从天津卫派出商船,前往大明的南方采购粮食。并已试探性的派出商船前往东瀛,准备日后的武器交易。
    幽州商行的架构也慢慢的充实起来。这是后军都督府手下的商号。用于在对朵颜三卫的战争中,各种物资、财务的结算。
    开平中屯卫。金秋时节,荒芜的田野上草木枯黄。
    矿区中,数名被送到开平钢铁厂的铁矿矿山中挖矿的罪犯在清晨朦胧的光线中拼命的奔跑。
    他们打算逃出矿山。这实在不是人待的地方。
    “走,走。”
    “快跑,跑到海边就安全了。”
    一群在京城里欺压良善的青壮拼命的在山道中跑着。但是…
    山道的转弯处,赫然站着一名皮肤黝黑的中年人正等着。他手里拿着铁鞭。
    “大伟,欢迎来到开平铁矿。”
    说话的正是开平钢铁厂铁矿的管理者老步。
    而大伟,就是在京师中掳走张静的团伙中那个猥琐的男子。他没有被判死刑。而是被流放到矿山挖矿。当日,张静因为要卖出好价钱,没有惨遭他侮辱,其他的动作免不了。其她几名女子在关押期间没少被大伟欺辱。
    那么,现在等待他的命运是…
    …
    自开平钢铁厂使用罪犯挖矿之后,逃跑的事没少出。铁矿上的制度正在逐步完善。
    八月中秋前闹出这么一出:死掉了两个人,残废数人。还是在附近大小铁矿中成为谈资。
    同时,成为谈资的还有私下里流传的消息。大明户科都给事中、尚宝司司丞、掌试行改革卫所司事王承裕王老人近日已经踏遍永平府的卫所。
    据闻,永平府这里废除卫所的办法,极有可能要采取平凉府的模式。即:将卫所土地分配给军户们,将军户改为民籍。所有的将官,不会有任何的补偿。
    这个消息正在永平府流传,人心浮动。要知道永平府内的卫所不算多,但是蓟州镇的长城防区,有一半在永平府内啊!十万大军,有五万余在这里。
    八月中秋节,蓟州镇总兵阮兴,按照“惯例”,召集蓟州镇麾下的将校聚宴。
   

第三百九十四章 蓟州镇的密谋
    明月生辉,高悬于崇山峻岭之间。明代的长城巍峨、蜿蜒,仿佛亘古未变。
    蓟州镇总兵驻地三屯营中,一些酒水、白面、猪肉等物资从几十里外的遵化县城中运来。
    如果从地图上俯瞰,可以看到三屯营地处交通要道,西通遵化,北守喜峰口,东通迁安。
    驻守在这里的一万名官兵在营中欢度中秋佳节。营地里到处都是买醉的士卒。或哭或笑、或者聚拢在一起赌钱,或者在营地外随着商队而来的暗娼处买醉。
    所以说边镇苦寒啊!即便距离京师不过数百里,这里并没有什么人口、村镇,都是军镇、士卒。
    此时三屯营的总兵府中,蓟州镇总兵阮兴招呼着麾下的副总兵,分守参将、各游击将军、坐营官、守备们吃酒。
    阮兴高居于主位上,举起酒碗,感慨道:“今年中秋不比往日,后军都督府行文来,严令各军将不得擅离职守。本官也只能将就近的诸位叫来一起聚聚。”
    “阮大人,张伯爷是瞎几把乱搞。他在京城里吃香的喝辣的,叫我们谨守边关。都他妈快三十年没出问题了。偏偏今年就赶上?末将听说如今咱们归他管?”
    一名游击将军灌着酒,道:“这不是明摆着吗?圣旨上写着的:总督宣府、辽东、蓟州三镇军务。不然,咱们凭什么喊他一个二十岁不到的青年一声大帅。”
    “那他狗日的中秋节都不犒赏三军?兵部的银子和漕运粮都被他贪墨了?”
    阮兴沉下脸,对麾下的古北口参将谭范道:“老谭,不要胡说。新秦伯经商有道,在京中不缺富贵。缺咱们这点兵血?没犒赏就没犒赏。”
    谭范哼哼唧唧的,没再废话。但看的出来,他心里还是不满的。
    满座二十三余名将校将这一幕都看在眼里。一个节日的犒赏而已,没有就没有。值得为此事骂张大帅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张大帅要断大家的活路啊!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蓟州镇这些将领驻守在永平府这里。对永平府的土地、矿产都有涉及。
    而现在张大帅准备平分卫所的土地给军户们。不作任何的补偿。这会把他们这些将官瞬间搞成赤贫阶层。那点空饷、兵血够干什么?
    一顿酒宴吃的郁郁寡欢。众将纷纷散去。
    剩下有两三个亲近的将领到总兵府的后院找阮兴说话,发牢骚。
    “阮大人,方才大家伙都在你也不说句话。张大帅就是欺负咱们蓟州镇的官兵好说话。宁夏镇那边他不乖乖的给纺织厂的股份?”
    “就是啊!阮大人,你代表大家给张大帅说说。”
    阮兴摇摇头,道:“诸位,以我的看法,想要说服张大帅非常难。他年纪轻轻就执掌大权,不说骄横跋扈,对自己的判断肯定是非常自信的。
    所以,除非他能切实的感受到蓟州镇的重要性,倚重咱们。才会对咱们让步。
    宁夏镇百户以上的军官都在西北的纺织厂中有股份。听说那纺织厂的棉衣在边镇非常畅销。一个百户收入一年都有两三百两银子的收入。
    张大帅为什么会分股份给宁夏镇的军官?还不是要依靠他们防范套虏吗?”
    “阮大人的意思是…”
    几名亲近的将校对视一眼,感觉浑身的血液都在加速运动。他们当然知道阮总兵这话是什么意思。这年头,身出边关,谁不对偷偷出塞的商队睁一眼闭一只眼?否则,他们怎么赚钱?
    阮兴点点头。
    总兵府后院简朴的书房中烛光明亮,但几名将校的脸庞似乎晦涩不清。
    半响,有人问道:“从哪里入边墙?”
    “肯定不能从咱们的防区进来。而且,永平府这边有朵兵进来,没有震动感。得在顺天府。就从古北口吧。老谭是个好酒的人。让人在遵化留他宴饮一天便够。”
    “好。”
    …
    …
    蓟州镇的边防重地古北口位于京师密云县境内。这里是内蒙古进入京师的必经之地,历来就是兵家必争。
    大明洪武年间对此地的长城关口进行修缮。以东有蟠龙山,西有卧虎山,长城关口随山势升降,蜿蜒曲折。雄险非常。明军在此驻守有约三千人,设古北口参将。
    八月十七的夜晚,约数百名朵颜卫骑兵突然从古北口这一段的长城潜入顺天府。
    承平几十年,仅仅是弘治十年,小王子来打了一次无功而返,再怎么强调夜间的防守都会有所懈怠。等长城上的哨兵发现时,朵兵已经过去约百人。一番拼杀后,余下的朵兵被“击退”。
    在夜色之中,古北口关城下大约有数千名朵兵汇聚。长城上的烽烟点燃。
    烽火在八月底的夜色中备惹眼。边关的急报,顺着烟火台往京师里传递。
    “哒哒…”
    朵颜卫中的百户苏沙带着族中的勇士冲在山川之中的大道上,“哈哈,都听好了。咱们只要搞出动静来就行。然后立即分散,从山区撤回部落中。一定要避开明人的大军。”
    “嘿嘿,苏沙首领,这有什么难的。咱们用马力绕过前面的小镇,甩开追兵。再往前二十里遇着村子屠一个,再把人头往人多的集镇一丢。这事想不大都难?勇士们享用完明人的女人立即撤退。”
    “好。就这么说定。”
    一个时辰之后,苏沙带着麾下约百余骑兵成功的甩开明人的追兵,往一处夜里依旧有着灯火的集镇打马而去。
    “吁…”
    在小镇外,苏沙勒住马,身后的骑兵纷纷降低马速。只见小镇之中的百姓正在一片慌乱中。看这情形,显然是边关的警告已经传过来。
    苏沙看得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抽出马刀,“勇士们,看这种集镇的规模,至少有五十人。接下来让我们好好乐呵呵。把它变成你们的猎场吧!冲啊!”
    “冲啊!”
    百余名朵兵脸上都带着狰狞、渴望的笑容。
    “砰!”“砰!”“砰!”
    阴影中,炒豆子般的火铳声忽而响起。在夜空之中,让那些马匹、强盗身上瞬间冒出血色的花朵。
    这画面,很美。

第三百九十五章 危机忽至
   
    大明朝的京师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警报了。
    别看成化年间整个明王朝一副昏昏欲睡、日薄西山的状况。但是在长城这一带,明王朝还真不怎么虚。王越和汪直一起很搞了几个大新闻。
    被蒙古人吹爆的满都海皇后,都是他俩弄死的。
    弘治十五年八月十八日,凌晨两点许,古北口遭遇朵颜卫偷袭的边关急报送到京师中。消息直接传递到皇宫中。
    弘治皇帝被惊醒,披着衣服下床,听取急报。
    因为明朝的规矩,夜间时分宫禁不开。弘治皇帝也无法和阁臣、大将们见面,只能一个人承担着这份压力。
    “古北口,这是蓟州镇的重地。朵颜三卫怎么会突然来攻打这样的雄关?关城下真的是朵颜三卫?会不会是小王子率领鞑靼骑兵过来。”
    “有虏骑越过隘口,人数不知。这些骑兵会给大明造成多大的损伤?有多少百姓会惨死?”
    弘治皇帝右手愤怒的将军情文书拍在书桌上。旁边的小太监跪在地上屏住呼吸。
    “蓟州镇的总兵、参将是干什么吃的?张昭呢?他这个后军都督、总督宣、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