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昭和王承裕两人并没有沿运河到天津卫,而是直接从通州往东而来,直达开平中屯卫。
    开平中屯卫,就是日后的唐山。
    后世这里可是全国闻名的钢铁、煤炭产地。是工业重镇。然而,张昭从马车上下来,在黄土碾成的官道两侧,眼中一片荒凉的景色。只有稀稀朗朗的一些屋舍。
    这令张昭带来的队伍颇为显眼。
    王承裕一行轻车简从。他就把试行改革卫所司的官吏带了二十人过来。回头把永平府的卫所跑遍,就可以和当地的府县对接,把军户全部转为民户。
    而张昭就夸张得多。他带着新军的一个营。他本身的警卫连之外,还抽调一团吴臣麾下一个连队,全是韦州大战的老兵。外加韩瓒的骑兵连。后勤军队两个排。
    身边兵力总计500人。
    布满车辙的黄土路官道上旌旗招展。队列整齐的火铳兵们、板车、马队列队而行。
    “子尚,日头正烈。我们先到卫所休息下吧。”董朗带着副手们在官道边等着。还有开平中屯卫的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们。这时,上前来说道。
    张昭道:“行啊。”对众人微微点点头。
    开平中屯卫的卫所就在距离官道不远处的小镇子中。镇中的道路上到处是煤渣。这是一处依托着煤炭和铁矿发展的小镇。
    小镇中的军户们都被动员出来迎接京中“大人物”。将近一千名军户拥挤在小镇口的道路上。为首的是几个老者,他们身后是面黄肌瘦的军户们。
    他们的年龄从十岁左右的萝卜丁到四十多岁满脸麻木的中年汉子。各自穿着破破烂烂的衣衫,如同难民。
    张昭骑在马上,清楚看到一个小男孩的裤子在上午十时许旷野的秋风中被吹开,屁股上的洞怎么都遮不住。小男孩的脸燥的通红。但不敢跑开。
    张昭对他点点头,径直带着队伍走过去。他没有下马。给他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做出来,比他此时去空口白话的安慰小男孩更好。
    开平中屯卫里的物资还比不上张昭的辎重营。
    简单的听过卫所的情况,吃过午饭后,张昭将曹指挥使和他的下属们都打发走。和王承裕、董朗到旷野里新军营的营寨中说话。
    张昭想起进镇时衣不遮体的小男孩,感慨的道:“开平中屯卫这里还是穷啊!连衣服都不够。我回头写封信回京,京中的纺织厂这个月一定要投产。”
    王承裕点点头,叹道:“所以,老夫从不后悔废除卫所。接下来,能把全国的卫所废除掉,我就算功德圆满,可以回三原教授弟子读书。”
    张昭问董朗,“元明,你没想着从京中调一批水泥过来建造房屋,改善下这个小镇的居住环境?”
    董朗心中一紧。他和张昭相识于微末中,而且张昭委他以重任。但此时张昭什么地位、身份?后军都督府左都督,征虏前将军,总督辽东、蓟州、宣府三镇军事。
    他坐在张昭面前,很难不产生压力啊!
    这时,连忙解释道:“子尚,我平时都在滦州城那边的钢铁厂。这边的铁矿都是交给下面的人管理。这里的矿工都在矿上住着。我回头就去办。”
    张昭只是随口问一句,没想到董朗反应这么大。
    他其实是想着后世唐山为重镇,人口肯定不下几百万。这里是具备建立城市的条件。而他现在看到的是一个破镇子,心里头就有大搞基建的念头。
    这倒不是说张昭骨子里有“基建狂魔”的基因。而是大部分人都知道,大规模的基建可以消化多余的劳动力人口,可以拉动当地经济,可以促进内需、消费。
    想一想,罗斯福新政。想一想,国民经济的三大马车。
    张昭摆摆手,“先不急吧。回头我统一规划。现在钢铁厂这边有什么难题需要我解决的?”
    董朗道:“子尚,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矿工不足。每日、每旬日开采的铁矿都有限。这次你要废除北直隶的卫所,会不会分流一批军户过来?”
    说着,他期待的看着张昭。上次从天津卫中招募的一批青壮,支撑国泰商行的铁矿上的日常运营。
    张昭沉吟几秒,道:“应该不会。上一次是没有办法。拿大明的百姓去开矿太奢侈。矿工的问题,我回头想想办法,看怎么给你解决。”
    矿工的伤亡率非常高。
    看看西方列强是怎么在非洲开金矿的?都是用奴隶。还有美国是怎么修铁路的?都是华工们的血泪。他废除卫所是要增加大明的国力,而不是要让他们过的更差,或者把这部分人口给消耗掉。
    董朗就叹口气,不再说这个难题。其实,钢铁厂要发展,钢铁工人也很急缺。但这个问题急不来。他准备过段时间就回京,让京师职业技术学院委培一批钢铁工人。
    又聊了一会开平中屯卫的事情,董朗先离开,他要去安排下午前往矿区查看的事宜。
    张昭打算去矿区实地看一看。诚然,在蒸汽机出现以前,煤炭并不能带来社会效率的提升。但是,铁器的产量、质量,依旧是一个国家的脊梁。
    张昭想要继续大规模生产燧发枪,钢铁的产量必须要保证。打造刀剑、盔甲,铁器要保证。另外,他想要假设铁轨,改变交通,这也离不开钢铁。
    永平府唐山这里是目前正在运作的炼铁产业区,他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工业基地。同时,辽东都司下的鞍山还等着他去开发呢。
    王承裕把要去午休的张昭喊住,笑眯眯的道:“子尚,这一路过来你保密不肯说。现在分别在即,你总该给我透漏点底吧?”
    张昭下午去看矿区。王承裕下午会继续往永平府城而去。那里有东胜左卫等着他去勘察。
    “你到底打算怎么剿灭朵颜三卫。到底怎么个方略?第一步、第二步怎么走。另外,你真的打算靠屯田来积攒钱粮?那你得积攒到什么时候去?”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三步走
    张昭给王承裕喊回来,苦笑一声。今天不说点东西估计老泰山是不会放他走,道:“泰山大人,我在天子面前的承诺是不费朝廷的钱粮。但我没打算通过屯田去积攒。”
    那是扯谈和糊弄朝堂上反对者的话。否则,这个国策那里那么容易通过?
    正是因为刘大夏等人以为他最少要三到五年才能发起对朵颜三卫的进攻,才肯通过。
    朝廷之中,不愿意打仗的文臣一大把。当然,国库里没钱粮确实也打不起。
    王承裕一拍桌子,来了兴趣,笑道:“我就说。那你准备怎么筹措钱粮?”
    张昭吐出两个字,“海贸。”
    屯毛的田。靠屯田的税收,他何年何月才能积攒到北上剿灭朵颜三卫的钱粮?
    张昭这两个字是两层意思。第一,通过海贸赚钱。第二,通过海贸运粮来永平府这里。
    这两层意思,不管那一层,都是可以做,但绝对不能说。
    目前,明朝还处在明面上禁海的状态。但是东南沿海的海贸生意红火的如同金银在流淌。张昭没打算去那边搀和一手。但是在天津卫搞码头,往高丽、东瀛去做生意,一样利润丰厚。
    另外,大连、秦皇岛,这都是很优质的港口啊!都在他目前的管辖范围内。
    至于说张昭卖什么。
    国泰商行的核心产品还是有不少的。玻璃、美酒、刀剑、布匹。再加上国内常见出口品:丝绸、瓷器。去高丽、东瀛可以换回药材、金银等物。
    王承裕一代名儒,智商是不差的,当即就领悟过来,恍然的道:“怪不得。”
    张昭道:“泰山大人,不是我不肯说,而是说不得。钱粮到位之后,如何解决朵颜三卫。这要分三步走。第一步,我们要将永平府这里打造成反击的基地。”
    …
    打开明王朝的地图就可以发现,朵颜三卫占据着大宁都司旧地,在秦汉时设置的是辽西郡。
    即今承德、赤峰、朝阳、阜新、通辽这几市的区域。
    在地形图上看,就是明长城和大兴安岭之间夹着的这片区域。这里最主要的河流就是辽河。
    所以,此时弘治十五年,明王朝和朵颜三卫分别对应着的主要边关隘口分别蓟州镇的“古北口”,同样属于蓟州镇但在行政区划上属于永平府的“喜峰口”。
    这两个关口是不是很熟悉?明末之时,满清常常从这里入关抢掠啊!因为可以绕过防守严密的辽锦防线。
    而张昭的想法就是要从喜峰口北上,顺着洪武年间运粮到大宁城的路线出塞。
    这里出塞对着的是朵颜卫的地盘。
    因辽河河套一带地形复杂。属于朵颜三卫的泰宁卫、福余卫并没有贴近明长城,而是在松嫩平原中放牧。即今赤峰、通辽、白城一线。
    前文说过辽东都司的范围,大致是今辽东省。所以远在松花江边上的福余卫要抢掠的话,都是进来抢女真人。
    而在通辽附近的泰宁卫就会顺着松嫩平原过来,往铁岭、沈阳方向攻击。这里属于辽河平原。明王朝在这里修建了长城。
    所以,整个蓟州镇和辽东镇的地形决定的,张昭会把反击基地放在永平府,准备从喜峰口出塞。
    如果从铁岭卫,沈阳中卫出塞,补给线拉得太长。距离京师和港口太远啊。要知道边镇苦寒,根本无法为大军提供补给。现在还是手工业时代。
    辽东镇日后会是重工业基地。但在这个时候,矿产资源又不能拿来吃,铁路又没修建,农业开发又不够。
    张昭需要先把辽东这边的经济、人口提起来。通过屯田、开垦实现粮食上的自足,才有可能从沈阳、铁岭卫一线打出去。
    …
    王承裕这段时间没少看辽东镇的地图,大致上知道张昭的意思。虽然对军事不懂,但他相信张昭的判断,点点头,“那第二步呢?”
    张昭就笑,竖起两个手指头,道:“第二步就是向外开拓,屯田,诱使朵颜卫主力来攻击。朝廷并没有赋予我主动攻击朵颜三卫的权限。我在准备好之后,上报朝廷才能率军出塞。但是,边境冲突、反守反击这是被允许的。”
    “第三步,把朵颜卫打残之后,我就会奏请朝廷出兵。从古北口、喜峰口两路夹击,沿宽城卫、会州卫、富裕卫,直抵大宁都司旧地。在此筑城、屯粮。然后横扫整个松嫩平原,灭掉泰宁卫、福余卫。”
    王承裕看着神采飞扬的张昭,提出问题,“这只是军事上的胜利。你给朝廷承诺要新增二十万户在籍的百姓。这如何解决?”
    张昭道:“泰山大人,富饶的松嫩平原在手,二十万户百姓算什么难事?届时还请泰山大人巡抚辽东,负责此事。”
    王承裕无语,道:“那按照你的计划,我们根本无需移民辽东都司啊。北直隶卫所数百万人口先安置在永平府?然后,往大宁都司那边迁移?”
    张昭摇摇头,“不是。永平府根本吃不下几百万人口的。必须要移民辽东。大明想要长久的占据大明都司旧地,也就是元中都、松嫩平原一线,辽东这里必须要变得富饶、强大。如此才有一个稳固的后方。”
    所谓元中都,就是承德。
    承德避暑山庄大名鼎鼎啊!曾风靡全国的《还珠格格》主拍摄地就是这里。我大清的皇帝年年会往这里跑。
    这一带是高原地区。京师的物资、兵力想要增援松嫩平原非常困难。届时,鞑靼人越过大兴安岭麻烦就大了。破坏总比建设容易。所以,当年宣德皇帝打赢之后,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