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膛线的燧发枪当然不可能打的准500米开外的目标,但是他可是知道螺旋膛线的啊!再搭配鹿皮包着的弹药,绝对可以命中!
    螺旋膛线之所以现在无法在军中普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装填弹药的速度太慢。直到米涅弹出现后才大规模应用。但现在,螺旋膛线的燧发枪作为狙击枪完全够用啊。
    张昭走下木楼,边走边给三个军事参谋说螺旋膛线,训练阻击手的事。带着刘二狗等亲卫打马到营寨外,高声道:“小王子,你往你自己脸上贴什么金?
    你忘了成化十六年,在威宁海你的皇后是怎么死的吗?你自己是怎么跑的吗?
    弘治十一年,是谁从河套灰溜溜的跑了?”
    张昭直接揭小王子的短。装什么大尾巴狼?还无敌的勇士,扯鸡儿淡!
    所以说王越是名将啊。明成化年间和弘治年间对鞑靼的的胜仗基本都是他打的。虽然史书上的斩首首级数据不好看,但是看他的功绩,不愧名将之称。
    成化九年,红盐池之战,打的鞑靼人二十多年后才敢再入河套,给西北边陲带来数年安宁。延绥巡抚余子俊能修起边墙,完全得益于此战。
    成化十六年,斩杀在鞑靼的满都海皇后。满都海在草原上东征西讨,为察哈尔部统一鞑靼诸部奠定基础。
    即便现在威宁伯王越死了,小王子也不是无敌的。无敌个毛啊!正德十二年,朱厚照取得应州大捷。同年,小王子身死。是不是给正德皇帝捶死的还两说。
    “哈哈!”新军卫这边爆发出哄笑。
    明军是不会称“达延汗”的。这是孛儿只斤…巴图孟克的尊号。而称其为“小王子”是因为其继位为蒙古可汗时非常小,只有六岁。同时包含着蔑视的意思。
    那翻译胆战心惊的给小王子翻译过来。
    小王子身边的几名亲随顿时满脸怒容。满都海皇后在草原、察哈尔部的地位很高。而小王子此时的地位同样很尊贵。但他们无法在这次对话中插嘴。
    小王子骑在俊马上,远远的打量着“名闻遐迩”的新军卫指挥使张昭。很年轻!在短短的数月时间内,此人率部已经斩首三千,战功赫赫。所部火器犀利。
    小王子面相显老,看起来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般。他并没有动气,保持着威严、沉静的气度,“告诉他。我请他出来答话,只是想告诉他,我,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在此立誓,必将他新军卫上下都杀光。如违背此誓,天诛地灭!”
    小王子用的是鞑靼语。他每说一句,麾下的三万大军就跟着高呼一阵。到最后,三万大军发出的声浪山呼海啸!在气势上完全的压过新军卫。
    而小王子说完后,根本就不理张昭,打马回到阵列中。
    他和博尔哈聊过,已经认识到新军卫的“危害”。只有灭掉这支军队,断掉他们的传承,鞑靼的骑兵还能继续驰骋在明朝的土地上。
    翻译大声,一句句的翻译着。
    张昭皱着眉头,返回到营寨中。
    他被上课了。
    小王子根本就不是想和他交谈,而是营造出一个舞台,给新军卫施加心理压力!
    关键是,不管他怎么应对,小王子都会成功。
    这是由战场形势、双方兵力人数所造成的。
    新军卫的士兵们自然不会因为被施压就会崩溃,但确确实实因为被围而紧张的神经再绷紧三分。
    这令张昭心里不痛快。
    小王子有点东西啊。
    庞泰、赵辰、李逍遥三人对视一眼,微微沮丧的跟着张昭回营。他们都是颇有才华的军事参谋,但被小王子这战场老鸟上课。小王子用的是阳谋。
    …
    …
    鞑靼人对新军卫位于城下的营寨的袭扰,一直都没有停止过。而等到十二日的下午四时许,其投石机装配好之后,这种袭扰更是达到顶点。
    投石机令鞑靼人在射程上完全占据优势,令新军卫苦不堪言。
    新军卫缺乏火炮掩护的缺点被无限的放大。
    七八台投石机能砸死多少人?准头很差的!但是那巨大的石块从天而将,对新军卫阵型的袭扰,对士兵的心理压力都是非常大的。
    小王子若是舍得用本部精骑对新军卫的营寨发起集团冲锋,没准在下午时就能破营。
    但小王子选择稳一手。一个是因为新军卫彪悍的战绩。一个新军卫分成小旗建制后,依旧有一战之力。
    但是,等到将近傍晚时分,鞑靼人更是驱赶了近三千百姓前来,想将他们赶进韦州城,目的只有一个,消耗新军卫的粮食。缩短他们围困的时间。
    “相公,这些百姓咱们放不放进来?”

第两百一十七章 更加危险
    又是傍晚时,残阳如血在苦水河中浸染着。韦州城外,新军卫的营寨前,近三千名从灵州一带被虏来百姓的哭声一片。
    “军爷,求求你,求求你开恩,放我们进去吧!”几名老人被推到人群的前排,哀求道。
    “我们不想去给鞑子当奴隶啊。救救我们吧。”一名三十多岁的妇人抱着一个小男孩,泪流满面的哭诉道。那小男孩表情木然,毫无生气。他已经被惊吓过度。
    “朝!你们新军卫不是号称报效国家,保护百姓吗?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让我们进去!”
    几个青壮汉子振臂高呼,不满的发泄着。
    天空中的箭矢落在人群中引起更大的骚乱、流血、死亡和咒骂声。后面的人在往前挤。想要按照鞑靼人所告诉他们的那样:新军卫宣称保护百姓,他们会提供食物、水,不会不管他们。
    而前面的人面对着紧闭营寨中,还有里面站的笔直的士卒,保持着畏惧,同时也没有办法去打开营寨,从而僵持着。
    但后面的人潮往前推着,还有鞑靼骑兵,步弓手在用箭矢、马匹驱赶,营寨前的木栅栏在摇晃着,局势岌岌可危。
    营中的指挥所三米高的木楼上,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庞大郎派来的通讯员请示张昭后等在木楼下。张昭还没有作出决定。亲卫、李逍遥、赵辰都看着张昭,没有人催促。
    因为,这是一个两难的决定。
    不用怀疑,这帮百姓中肯定有鞑靼人的暗探,专门用来搞事情。这还只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多出三千张嘴,新军卫的粮食够吃吗?昨天“收割”了一批马肉,本来还可以多撑几天,只怕立即要见底。
    …
    …
    张昭的大脑在高速运转。因为,留给他作出决定的时间并不多。他必须尽快决断。
    毫无疑问,他已经到了面临生死抉择的关头。
    之前,展露过人的军事才华的赵辰给出判断:大战在六天之内一定会结束。他深以为然。但真像大话西游里面的一句台词:猜中开头,没有猜中结尾。
    大战确实会在六天之内结束。但恐怕会以新军卫全军覆没为结局!
    小王子这个蒙古可汗,很有点东西啊!
    首先,没有按照新军卫所设想的那样,表现出极其强烈的决战意图。反而是围而不打。今天下午更是数次放弃战机。表现的非常谨慎。并不直接用骑兵冲击新军卫的枪阵。
    其次,施展各种手段来疲敝新军卫。以求在最终的进攻中损失达到最小。
    一共用了三种。第一,心理施压。第二,投石机、骑兵的袭扰。第三,驱赶百姓前来。
    其实,驱赶百姓来攻城,或者冲击军阵,这种事从古自今都未断绝。大概要等到火炮出来之后,这种事才会消失。因为,火炮的射程可以达到两三里,这个射程足以让被驱赶来百姓受到保护。
    而这种战术成功与否,完全看敌我双方主将的决断。
    当年瓦刺太师也先把明英宗押到北京城下,屁用都没有,更别说叫开边城等等操作。当然,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现在张昭面临着这个选择:收,还是不收。
    从他个人的角度而言,他是不想收的!战争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慈不掌兵!新军卫的宗旨确实是:保家卫国。但具体到这场战斗中,他,作为新军卫的指挥使,要为麾下三千儿郎的性命负责!
    这个时候心软,等几个小时后或者明天,新军卫全军覆没,包括他自己要被杀死的时,他靠后悔有用吗?他找谁说理去?
    所以,必须要有所权衡、取舍。
    但是,新军卫现在不像在城池中,他们是在营寨中。这不是说“不收”就能“不收”的。近三千百姓拥堵在营寨门前,而且鞑靼骑兵并没有发起冲锋,新军卫能在此种情况下对百姓开枪吗?
    以他给新军卫的士兵、将校树立起来的三观,这种命令根本就不能下。
    而营寨再过一会,只怕就被推到。
    更关键的是,要看到他此时作出选择更深层次的影响。
    现在收留被虏来的百姓,和不收留,会直接影响到新军卫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不收留,新军卫还有一些时间,大致会是六到八天时间,来和鞑靼大军周旋。转机或许会出现在某个时间节点中。别老看到新军卫有的后勤压力,鞑靼大军没有?
    要知道,花马池往西至灵州,往西南至宁夏中卫、固原城这一片数百里的区域,在一个月之前刚被抢过。现在不说是“坚壁清野”那么干净,物资绝对是不丰富的。
    小王子用三万大军,姑且按照三万算。因为,今天中午鞑靼大军过河时有两万余人,算上昨天永谢布部的四千(五千被杀了一千),再算上下午时来的数千兵马。
    这之后战场被遮掩,鞑靼如果不在韦州城头能观察到的地方渡河,具体兵力新军卫是无法估算的。
    按照三万人算,围困新军卫十天左右,绝对会有很大的后勤压力,韦州城外可没有草给牛羊吃。
    想当年,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对持,不就是发现袁绍的破绽,然后去乌巢烧粮。
    收留,那就意味着新军卫在今天晚上就得拿出作战计划,最好是明天就要和鞑靼大军野战,决出胜负。
    张昭对这个方案,其实信心不大足。
    其一,射程上,新军卫并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对面有投石机和步弓手。其二,新军卫的训练时间还不够,预估能执行排枪战术的只有四个连。
    其余18个连队,能否在行进中保持队列发起攻击,张昭心里没底。
    千般念头在张昭脑海中打转。他现在算是明白历史书上辩证的观点:历史的大趋势有必然性!比如,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主义社会,再往资本主义发展。这是必然性的。
    而在必然性之中又有着偶然性。关键性的历史人物的决定,会推动历史进程。
    他现在就处在这么一个紧要的关头。
    “咯吱…”
    张昭的视线中,一团的防线处的一处栅栏终于承受不住人潮的压力被压断。
    指挥所这里,所有人的心头一紧。
    张昭轻轻的吐出一口气,“开营门,让百姓进来。但是,要保持秩序,不听从者、妖言惑众者杀无赦。令陈康、方贯所部更换武器,装备钢刀,维护秩序。将辅兵连回来的80人调去充作翻译喊话。”
    中国的方言是很多的。明朝的“普通话”,或者说中原雅言,用的金陵那片的口言。而和这些被驱赶、情绪不稳定的百姓沟通,用本地的方言会更有效。
    “是,相公!”
    不管张昭做出什么决定,只要他作出决定,指挥所这里的气氛陡然一松。庞泰、李逍遥两人赶紧去传令。
    …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