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帝国的崛起-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烧制水泥,修建堡垒。像榆林镇的防线就建造的非常完备。固原镇完全可以在在花马池、小盐池、韦州一线,用水泥修筑大量的堡垒。”
    二八年华的少女忍不住道:“好!”她是为张昭脱口而出的“一寸山河一寸血”而叫好。这种情怀,只有饱受鞑靼人荼毒的西北百姓能感同身受。
    她的声音如同珍珠落在玉盘中,清脆动听。落在张昭俊朗的脸上的明眸里清波流转。
    王恕慈爱的看看孙女,放下茶杯,赞许的张昭微微颔首,道:“你的平北虏三策,老夫读过。言之有物。你做的事情,老夫都看在眼中。望你日后上不负天子圣恩,下不负黎庶。采购的事情,你和士英谈吧。”
    张昭恭敬的行礼道:“谢王前辈。”跟着王承襟离开小轩。
    …
    …
    走在王家清幽的庭院中,雕梁画栋,尽展世族气派。秋风中有花香飘来。
    王承襟离开小轩后明显放松许多,脸上带着笑,“张指挥今年多大,可曾婚配?”
    他的侄女向来眼高于顶,对这八百里秦川的青年才俊们不屑一顾。今日反倒是破例向张昭请求套虏的问题。当然,不得不说,张昭的策略很对路子。结合他率军大胜鞑靼人的背景,说话间有一股慷慨的气概。
    但是,张昭发明出来的燧发枪、水泥到西北这里来,再要数量上来,至少要两三年之功。
    事情办成,张昭心里放松,说道:“我今年十八岁,已经成亲。关于采购清单付账的事情,我有些想法请王老爷参详。我欲代表国泰商行出售水泥配方给瑞昌号,价值几何?
    另外,我手里的二锅头配方也可以出售。我还想委托瑞昌号的铁铺为新军卫打造两千支燧发枪,大致要多少银子?”
    王承襟心里悚然一惊。他太过于放松。都想到侄女的婚事上去。然而眼前的青年不提其权位,便是能得到他父亲当面的期许,就岂能寻常对待?
    他父亲说“上不负天子圣恩,下不负黎庶”,这话得是对什么身份的人说?至少是朝廷重臣!
    “张指挥,我们到那边详谈。”

第两百零六章 准备报捷
    七月二十三日的下午,张昭和王恕的第四子,有着举人功名的王承襟谈妥采购的种种细节,签订契约。傍晚时分,张昭带着庞泰、李逍遥、刘二狗等亲卫连夜启程,北返韦州。
    现在是七月底,距离保国公等人誓师“搜套”已经过去十二天。他需要尽快回韦州城。
    张昭留下林文宁率后勤军需部的账房、文书在西安府交接。张泰平被留下来,可以晚点再返回韦州。张昭不想再带他上战场。平安年龄还小。
    四十多岁的王承襟横穿庭院、屋舍,到正房向父亲汇报情况。
    王恕毕竟年老体衰,精力不济。他下午时休息了会,此时在躺椅上闭目养神。张昭中午所见的绝美少女并不在这里。一名老妇照顾着王恕。
    “父亲,四姨娘。”王承襟打个招呼。
    王恕没睁眼,在躺椅上问他感兴趣的事,“那个采购清单,上面哪些物资具体是用来做什么的?”
    王承襟翻着手里的纸张,回答道:“父亲,新军卫的采购主要分三大块。第一,他们是纯火器部队。在大战后,需要补充弹药消耗。鹿皮,火药,签弹等都这方面的。
    第二,秋装、冬装、米面、煤炭等物资,这是后勤保障类的。第三,高度烧酒、纱布、棉布、绳索等物资。据张昭所说是用于消毒,抢救伤员。”
    “加起来第一批的数量,约为一万两银子。张昭将二锅头、水泥配方卖给我们家。同时还委托我们打造两千枝燧发枪。最后,支付我们三千两银子。用的是两千两现银,一千两的大明新军发展银行的银票。”
    王恕奇怪的“噫”了一声,在小妾的搀扶下坐起来,仔细的品味着,半响后,感慨的道:“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士英,大量制造水泥、燧发枪,助我三秦百姓抵御套虏。”
    王恕当了多年吏部尚书,这个职位就是评价人、选拔人。他看人的眼光可谓当世一流。
    中午见张昭一面,在王恕看来,张昭日后混个朝堂重臣的位置不难。有封侯的军功,有天子的圣恩,张昭性情沉稳,混个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有多大难度?
    而且,日后天子肯定会依仗张昭征战四方。所以,他说出那样的赠语。
    但是,听到四子说完张昭的采购、支付方式,见识张昭“润物细无声”的做事方式,他再次调高对张昭的期许。燧发枪、水泥这都是军用物资。张昭是要借王家的渠道扩散开。
    困扰明朝多年的北虏,只怕真有可能被张昭剪除。这灭国之功啊!必将名留青史。
    王承襟笑着领命道:“是,父亲。”他原本以为张昭抵御套虏的策略要两三年才见成效,不想张昭给他提出这个方案。指不定今年三边地区就应能取得对鞑靼的防御优势。
    稍后,王恕对张昭的评价便从王家、三原县、传遍西安府,关中等地。
    但,此时还没有人知道,张昭未来的成就远比王恕所期许的还要高。
    …
    …
    在张昭一路急速北返时,保国公朱晖、三边总督史琳的搜套行动已近尾声。
    从地图上可以明确的看到,整个河套地区纵然有沙漠、草原等地形。但是其面积摆在那里。从最西段的宁夏城到最东段的榆林城,约六百余里。
    从最北端的鄂尔多斯到最南端的花马池同样约六百余里。
    而骑兵一日的行程是多少里?如果是奔袭,一日之内疾驰两百里都是可以的。就算正常行军,70里也是能保证的。
    换言之,在这么大小的一块区域中搜索,最多十天的时间就能完成。
    朱晖、史琳、苗逵于七月十一日誓师出征,在十四日越过花马池出塞,兵分五路奔袭河套。至此时二十八日,一万大军齐聚在鄂尔多斯草原上。
    初秋的草原,天色苍茫,草原如地毯。另有山川、河流、沙漠。风景如画。
    只是保国公朱晖并没有心情来欣赏这塞外美景。临时的营地外,朱晖在一处山坡上眺望。蜿蜒的河流潺潺。他却是心烦意燥。
    按照计划,他衔尾追击北归的鞑靼人,只需要抓住一个部落,斩首两百余人就算是大胜。结果呢?大军搜套,斩首三级!这让他如何交代?
    “国公爷,史总督和苗监军来了。”
    “有请。”
    史琳和苗逵两人从山坡下走上来。两人穿着常服,形象略显的狼狈。出征时便是如此。和朱晖一样,大军仅仅斩首三级,他们同样心急。
    史琳眺望着北方,轻轻的吐出一口气,道:“过这条河,再往北200里就是原东胜卫旧址。”
    朱晖摇摇头,“史总督,我们只有一万兵力,若深入草原难以全身而退。我问过张安他们,当年威宁伯搜套,也是止步于此。只是我们运气不好,没有缀上鞑靼人的尾巴。”
    苗逵在三人中算是情绪稍微能稳一点的。大军出征必须要监军,他目前还没有替代者出现。此次搜套无功,最多被雪藏几年而已。毕竟,他没有直接指挥大军。
    “史大人,保国公说的有理。不能再追了。”
    史琳压着情绪,看苗逵一眼,道:“那现在的局面怎么收拾?”作为文官,他的官位最不稳。
    朱晖看看两人,再看向远方,缓缓的道:“我们三人联名报捷,请求朝廷封赏麾下这一万将士。”
    这是很厉害的官术。捆绑一万多将士,朝廷必定不会对他们论罪。保国公朱晖打仗不行,做官的水平还是一流的。
    但史琳还是想要点脸,迟疑着道:“军中是否会有异议?”
    苗逵听得懂朱晖的意思,尖着嗓子道:“谁有异议?挡人前程,如杀人父母。就这么定了。”
    朱晖点点头,“我们这就去召集军中都指挥以上的军官开会。然后,启程返回。大军长期停留在鄂尔多斯草原这里很危险。”
    …
    …
    朱晖,史琳,苗逵三人商议定,统一军中将校的思想,于七月二十九日率部南返。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在草原上,一拨信使径直将军情报到归化城中。本应该北返草原的小王子就在城中。带着本部和鄂尔多斯部迁移的火筛亦在城中。

第两百零七章 胡骑南下
    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是鞑靼土默特部的核心城市。故称是云中郡。
    由此可以看出,明朝中期时其对鞑靼人战争态势的弱势。想当年,大汉朝何其的威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云中、九原都是大汉故地。现如今都成了鞑靼人的牧场。
    七月底,天晴。距离明东胜卫旧城一百四十里许的归化城外,一座座的帐篷如同蒲公英铺开在草原上。
    归化城正中的府邸中,小王子(达延汗)正召集鞑靼左右两翼的王公贵族们商议军情。
    带着明显蒙古风情的大厅中,小王子居中而坐。他是一名中年人,带着圆顶毡帽,留着小胡须,穿着胡服。气度威严、沉静。右手放在扶手上,听着城外赶来的信使的汇报。
    小王子的面相略显老,这和草原上生活艰苦有关。
    提起草原放牧的生活,或许会觉得很有诗情画意,不少网文还写在华夏九州不能裂土封王,到草原上去占地。但问题是,夏天蚊子咬怎么解决。冬天冻得直哆嗦,外出放水都会被冻住。所以,这种生活是不值得期待的!
    小王子实际年龄才二十九岁。这位一统蒙古的中兴可汗,六岁时娶已故的满都鲁可汗的皇后满都海为妻,继位成为蒙古可汗。满都海皇后带着他东征西讨。
    传闻是满都海皇后将其放在箭囊里贴身保护,在战场上冲杀。在她的带领下,卫特拉部被征服,瓦刺的亦思马因被击败。随后,漠南蒙古基本统一在小王子治下。
    但这位传奇的皇后,于成化十六年,在大同外的威宁海,被我朝名将王越击杀,当时小王子仅以身逃。成化天子因功封都御史王越为威宁伯!
    按理说,这一战应当是王越人生的顶峰。但从战略目标而言,成化九年的红盐池之战为西北带来二十年的安宁,更应当视为其军事生涯的巅峰。
    满都海皇后死后,小王子继续东征西讨,试图统一蒙古诸部。真正在版图上的统一是1506年,即正德元年。而实质性的消灭右翼诸部的反对者,要等到1510年后。
    此时作为黄金家族的后裔,小王子这个大汗受到所有鞑靼军事贵族的承认。
    小王子的汗位之下,便是他的长子图鲁和火筛,再往下是左翼三个万户。这是蒙古本部,早就牢牢的握在小王子手中。有少师脱火赤等大将。
    再往下是臣服的右翼三万户。譬如:永谢布部的太师亦不刺,鄂尔多斯部的领主阿固勒呼等人。至于说,右翼诸部心里服不服,听不听指挥那是那两回事。
    大厅中飘着马奶茶的香味。信使将情况说明,“大汗,明军已经撤离河套。我们的斥候距离他们约三日的路程。”
    小王子挥手让信使下去,环顾众军事贵族。
    心腹少师脱火赤立即出列道:“大汗,那还等什么?我们十万大军汇聚在此,岂能任由明人杀戮我们的部众。这仇得报。”
    搜套行动,总共斩杀三人。牛羊、骆驼另算。
    火筛抚胸行礼,表态道:“我土默特部愿听从大汗的命令。您的长矛所指,就是我们马蹄要去的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