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帝国的崛起-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此时弘治十四年右翼三万户是没有“济农”的。各万户都有自己的头领。譬如:永谢布部的太师亦不刺,鄂尔多斯部的领主满都赉阿固勒呼就不大听小王子的招呼。当然,南下抢掠明朝,这是会听的。
右翼三个万户中,真正亲近小王子的就是蒙郭勒津部的火筛。蒙郭勒津部日后演变,翻译过来就是满官嗔、土默特。
火筛是满都古勒(亦叫满都鲁)可汗的女婿。其妻子是满都海皇后(弘治八年被名将王越干掉的那位)的女儿伊锡克公主。而满都海在满都古勒可汗死后又嫁给小王子,依旧是皇后。其在小王子年幼时代为执政,在草原上东征西讨,威名赫赫。
所以,有这层关系在,小王子甚至将他和满都海皇后的儿子、日后的右翼三万户济农、俺答汗的父亲、第三子巴尔斯博特罗寄养在火筛身边。
按照蒙元的制度,王公位在万户上。注意,在蒙古,驸马也算做王公。所以,火筛在土默特万户的一帮贵族中很有威望。相当于是土默特万户的领主。
弘治十一年,小王子被王越“搜套”赶出河套地区。但王越死后不久,弘治十三年,火筛率部入驻河套。他当然不可能把整个土默特万户都带来。他带的是他的本部。
其驻地在红盐池一带。对应的是明长城榆林镇下辖的神木城。
所以,此时河套地区的鞑靼人其实有两部分。其一,鄂尔多斯万户。其二,火筛所部。鉴于火筛的身份、战功,这支大军的军事指挥权归他。
此时,火筛正率部离开鄂尔多斯草原,经由东胜卫,往归化城(今呼和浩特)而去。这两个区域,所对应的是明长城的大同镇!
阿固勒呼骑着马到驻留在一处山坡上的火筛身边,看着一个个大小部落的牧民们,携带帐篷、牛羊、奴隶,缓慢的往东胜卫而去,略带不满的道:“火筛驸马,明军不过一万骑兵,咱们两部加起来有两万多勇士,为何要避让?”
鞑靼人逐草而居,时常游牧。但给人撵出牧场的感觉实在不好受。而且,在小盐池东的一战,鄂尔多斯部损失两个千户。他这个首领要有所表示。
火筛身材高大,脸上的皮肤带着高原红,扎着辫子带着顶毡帽,回头看阿固勒呼一眼,不急不忙的道:“你想死多少人用于击败来犯的明军?”
阿固勒呼表情有点呆滞。历年来明军认真搜套都是出动精锐。如果要硬打,他们两万余人伤亡三千人以上是必然的。
火筛道:“我们蒙古人本就是逐草而居。离开鄂尔多斯草原算什么?现在家家户户都分到新的奴隶,谁愿意去拼死作战?等这股明军撤退,我们将老人、孩子、奴隶在草原上安置好,再汇聚六个万户的勇士去明人境内抢掠不是更好?”
阿固勒呼语塞,脸上有点无光,说道:“火筛驸马说的有道理。”打马离开。
火筛在山坡上继续观察着各部落的情况。
他身旁的卫士都流露出崇敬的目光。一个不断打胜仗,又能得到战利品的统帅,自然会受到士兵们的爱戴。
鞑靼人只是暂时撤离而已。在不久后,他们还会汇聚大军重新越过明长城。
…
…
在七月中的搜套行动之前,关于新军卫斩首两千余的大捷文书就以八百里加急发往京师中。
七月七日清晨,弘治皇帝惯例罢早朝。他昨晚和张皇后在一起,凌晨起不来。早饭后,他在乾清宫中正和重臣们商议国事时接到加急的捷报。
弘治皇帝正郁结的心情瞬间横扫一空,从暖阁里的御座中站起来,连声道:“好。好。张昭打的好。没有辜负朕的期望!”
正在御前的三阁老:刘健、李东阳、谢迁外加兵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侣钟都有点发懵。什么消息天子如此失态?
他们这是一个商议战事的“阵容”。明朝疆域辽阔,每时每刻都会出事。七月初,泰宁卫(朵颜三卫之一)侵犯辽东。同时,贵州米鲁反叛。
弘治君臣正在商量如何处理。此时,京营大军已经出征西北。同时,消耗着昔年存储的钱粮。朝廷的兵力、财力有点捉襟见肘。
弘治皇帝将捷报递给太监陈宽,由他递给阁臣们查看。随后,西暖阁中的一片恭贺之声。大臣躬身道:“臣等为陛下贺!”
在场的文官们个个都是知识渊博。这个知识就包括历史知识。他们很多都是正统年间出生。土木堡之变,作为明朝的奇耻大辱,怎么会不在意?
而张昭这是自土木堡之变后历年来斩首最多的战斗。
弘治皇帝微胖的白脸上早是满脸笑容,兴冲冲的咨询道:“刘先生,这等功劳朝廷该如何赏赐?”
首辅刘健为人公正,道:“陛下,此功可封侯。只是张昭年幼,封侯定然会海内不服。”
这样的军功,他不能睁着眼说瞎话,封侯够资格的。当然,从战役的目标上来说,这一战只是打出新军卫的威风而已,并未带来其他收益。
李东阳出列,拱手道:“陛下,新军卫能斩首两千余人和他们的战法有关。不如等大军回京后统计功劳,再做商议。”
弘治皇帝微微沉吟,笑着道:“也行。将捷报下发六科传抄。”这就是上邸报,通传天下的意思。
消息,随后传遍整个京城、天下。
第两百零三章 采购清单
南口村距离京师五十里。张昭率新军卫大胜的消息在下午时传到村中。
前前后后一共来了数拨信使。
宫中的蒋太监派二管家来南口村中报喜。合作伙伴、看好张昭前途的长宁伯周彧派人来报信。新军卫虽然出征,但国泰商行的掌柜董朗还在京中。他和张昭的交情是通家之好,自然要派人将这个好消息告知李婉儿。
东宫太子朱厚照在兴奋之下,哪里记得这种小事?他毕竟还是个少年,心思不会面面俱到。刘瑾、谷大用等人当然也没提醒。
平江伯府和张昭交情一般,并没有上门送消息的情分。倒是陈夕凤和卢奉两人为此事携带礼物上门拜访。
英国公张懋早在和张昭接触,但还处在泛泛之交的阶段,并无动作。
驸马都尉崔元派管家去送名帖、礼物。他一贯会结交人物。
而这个消息给成国公府等对张昭不满的武勋们的刺激倒是非常大。四月初新军卫在会操表现出色,张昭青云直上,变成十七岁的正三品卫指挥使。
现在则是有“封侯”的战功。这完全是一副“天高任鸟飞”的态势。
傍晚的夕阳斜照在繁华、寂静的小山村中。村中陈旧的土墙拉出一道影子。
李婉儿接待完宾客后,回到正房大院中。数月的时间过去,十六岁的婉儿越发的美丽、高挑。她的个头又长高少许。浅粉色的对襟褂子穿着身上,身段婀娜。外加梳着少妇发髻,更添几分她作为管家娘子的风范。
“婉儿…”方晶早得知消息等在宽敞的客厅中,正独自娴静、娇柔的坐在木椅中咬着嘴唇思考,时而轻笑,风情无端。见婉儿进来忙起身迎着。
婉儿明丽娇美的瓜子脸上带着笑容,和方晶手挽手迈过门槛,说道:“都是给二哥贺喜的。可是二哥最新的书信还没回来呢!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
她有点想二哥。
方晶轻轻的点头,吩咐跟着进来的丫鬟去摆饭。晚饭要庆祝呢!她已经收到张昭在清平堡发回来的信件。她父兄都被“救”出来。她心中的感激都化作一腔情思,期盼着他早日归来。
…
…
七月十三日的傍晚,张昭带着张泰平、林文宁、刘二狗、李逍遥等二十余人抵达西北的政治、军事中心固原城。
自弘治十三年火筛入河套,固原镇便首当其冲,成为抵御套虏的前沿地区。这座城池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当然,三边总督史琳和前任王越都是“修塔流”的玩家。其城防的提升要等接替史琳的新总督秦纮前来。固原城才会进一步扩建。
一行人在城门处验证过身份,随着商旅、人流进城。
张昭作为新军卫的卫指挥使,当然不能擅离职守,他离开韦州城那是要论罪的。所以在城中不能暴露身份,都是新军卫镇抚林文宁出面交涉。
固原城周长九里多,高三丈五尺(116米),算是西北地区有数的大城。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这里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
如今海贸兴起,陆地上的丝绸之路衰退。但是,从关中平原的物资要运送到三边前线,这里的茶马盐贸易依旧相当繁荣。因而,张昭一行人沿着六盘山和清水河夹道而成的狭长的谷地前行时,沿途商旅众多。进城后,更是商业繁华。
此刻整个西北地区正沉浸在鞑靼人退去后的重压释放的氛围下。
李逍遥牵着马,看着沿街的叫卖声,还有街头行走不避男子、神情自若的小娘子,感叹道:“这真不比我们一路走来的府城差啊!仅仅比大同、宣府两城略逊一筹。”
张泰平自那日被“惊吓”后,就略显沉默。此时明显的觉得心情轻松许多。或许是受这沿街商铺和生活气息所感染,也或许是来到后方的放松。
“我预估着人口有三四十万人吧?”
李逍遥道:“平安,你用什么估的?这要到总督府里看户数才估的出来。你记忆力好,不代表数学好。数学是讲逻辑的!”
张泰平道:“切……。李逍遥,军中教的数学,离京前你结业考试的分数还没我高吧?”
张昭没管李逍遥、张泰平两人扯淡,心中也是略有些感慨,边走边欣赏这西北雄城内的风貌。
林文宁派人去定好客栈,上前道:“相公,咱们先找酒楼吃饭,明日再拜访瑞昌号的王掌柜。”
张昭眯着眼睛看夕阳,道:“老林,先安排大家吃饭、住宿。晚上我们俩去拜访王掌柜。如果要往西安府一行,我们时间还是比较紧的。”
张昭并不知道鞑靼人的“算盘”。新军卫还没设谍报人员。而他的历史水平也不能精确的知道:闰七月小王子、火筛复又以十万骑分道入宁夏。
但他很清楚:大军搜套不可能迁延时日。最多一个月就会返回花马池。而大军返回后,不管战果如何,肯定要向朝廷请功。短时间不回东返京师。
所以,他想要解决接下来几个月后勤补给问题,避免被保国公卡脖子,顺利完成新军卫三千余人的整训,他必须要尽快和瑞昌号谈好物资采购事宜。
他得留点时间给瑞昌号筹集货物。
林文宁没想到张昭这么急,他还以为张昭会在城内游玩一番,道:“好!”
…
…
当天晚上,张昭就在瑞昌号位于固原城中的分店里见到王掌柜。
瑞昌号作为三原王家的下属商号,乃是西北巨贾。国泰商行在京中就和瑞昌号在玻璃制品上有合作。
五间开的店铺打烊,王承叶请张昭、林文宁一行在后面清幽小院落座。
见到张昭,王承叶颇为惊讶。像他这样走边镇贸易的商人必定是时刻关心总督府的消息。前些时日张昭和新军卫驻守韦州城的消息早传遍。
“真想到张指挥会亲自前来。救命之恩大于天。张指挥有什么吩咐,小老儿一定会照办。”
张昭笑笑,“老王,我是来谈生意的。你这样怎么谈?在商言商。这是我们要采购的物资。”
张昭将列出来的物资清单递给王承叶。
王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