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南明大唐王-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实话,镇守辽西走廊多年,与满清交战多年的吴三桂,对于满八旗的敬畏,可谓是深入骨髓,若不是将他逼到绝境,他是绝对不愿意与满八旗开战的。
  尤其是当下满清实力犹存之时,他更不愿意和满清先一步拼个你死我活。
  再次以冲冠一怒为红颜为借口反清,然后一路打回山海关,听着挺带劲,干起来更是十分轰轰烈烈,但实际上兵败身死成为烈士被记载在史书上可能性倒更大一些。
  当烈士什么的,那是卢象升、孙传庭这类求仁得仁的人该干的事情,他吴三桂可不是这类人,有兵有才在乱世活下去的机会,无论是最后是大明再次翻身,还是满清依旧是笑到最后,他只要尘埃落定之后向胜利者输诚就可以了。
  当然,最美妙的便是明清打个两败俱伤,最后他吴三桂能够自立一方,或者进而问鼎几许,不都要比当一个烈士要强的多么?
  不过眼下也并不是什么也不能做,比如趁着满清无力在陕西行动之际,以整军备战随时支援我大清,或者镇压地方反叛势力为借口,将军队扩编一番,倒是问题不大。
  就算孙思克这个铁杆满清奴才给捅上去,估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他吴三桂一天不打起反旗,如今焦头烂额的清廷,也腾不出手来拿他立威。
  最多也就是笔墨官司打上一段时间,最后被满清朝廷不痛不痒的申斥几句而已。
  善于把握机会,绝对是吴三桂这种人的天赋,毫不拖泥带水,说干就干也是吴三桂能成为平西亲王,而其他明军全部死在辽东的原因之一。
  吴三桂的异动自然惊动到了孙思克,这个名义上协助平西王镇守地方,实际上是满清监军的家伙。
  眼见吴三桂已经拥有近十万大军,此时还在不断的扩编军队的情况后,孙思克一边八百里加急将情报送至京城,一边当面询问吴三桂此举何意。
  当然在这个人心思变的节骨眼上,孙思克是不敢亲身去质问吴三桂的,只是派去了使者而已。
  面对孙思克的使者,吴三桂当然看的出来对方的堤防之心,更是随便敷衍了使者几句,便即将之赶了回去。
  当吴三桂以防范湖广明军进入四川,然后以四川为跳板攻打陕西的理由给孙思克使者讲述了一遍后,孙思克直接气极反笑,这种理由估计连三岁三孩子都骗不过,眼见吴三桂已经有了异心,孙思克立即命令汉八旗全军警戒,更是派人知会赵良栋等一众陕西绿营将领,做好了防范准备。
  但让孙思克与赵良栋一行人诧异的是,吴三桂却是迟迟没有打出反旗,所部更没有任何异常的调动,只是不断的征募着合格的青壮入伍,就似乎真的只是扩军备战而已。
  当然无令便即扩充军队,在大明崇祯后期也许根本不算个事,但在大清刚刚立国的如今,这种行动与谋反也没有多大区别,至少在法律定义上都是一样的。
  但是吴三桂就是这般干了,完全就是视大清军法为无物,更可气的是,如今的满清还真没有能够对吴三桂执法的存在,甚至只要稍微露出丁点消息,就会直接将这家伙给逼反了。
  在朝廷风雨飘摇的如今,逼反吴三桂的代价实在太大,毕竟吴三桂可不是姜瓖,他手中的军队不仅大多是他的心腹手下,更向来便是大明最精锐的,装备最精良的辽西军队,战斗力与凝聚力远非局促于大同一隅之地的姜瓖所部所能够比拟的。
  这样的一支十数万的大军,想要将之镇压下来,那所需兵力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综合代价实在太大,甚至大到所有人都无法承受,若是江南明军趁着大军聚集于陕西平乱,而悍然出兵北伐,那整个北方都有可能就此倾覆。
  “大清武运仍在,只是偶遇小挫,这些叛降不定的明狗就开始各有小算盘了,果然都靠不住!”
  根本没有办法解决吴三桂之事的孙思克,只能不断的在自己的府邸之中咒骂着。


第299章 士子
  在北方的野心家开始打起各自的小算盘时,江南的士绅们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开始了反抗。
  当然他们的反抗并不是起兵造反,那几乎与自杀无疑,但是文人自有文人的办法,那便是非暴力只抗议。
  一年一度的三月天,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候。
  与万物一起复苏的,还有各个地方数不清的士子,他们自江南四面八方赶来,参加绍武二年的恩科大比。
  士子们聚集在一起,又大多血气方刚,相互交谈之际,也自然免不了对时政的讨论和评击。
  而绍武朝虽然肇立一年多,但是这一年来皇帝的騒操作委实太多了,无论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还有士子们不屑一顾的经济上,都是有着太多可以讨论的地方。
  “以数百残兵,一年内复地数千里,重复我华夏衣冠习俗,武功之盛,非太祖不能比也!壮哉吾皇!”
  游览着刚刚被光复不久的南京城,一个士子突然振臂高呼道。
  “吴兄所言极是,吾皇天纵之资,决非常人可比!廓清环宇,当不远矣!”
  他身边一人赞同的点头,击节赞叹道。
  二人身边之人,都深以为然的点头称是,绍武皇帝军事上能力自然不用多说,靠着王府数百护卫外加一千余残兵败将,竟然一路过关斩将,还未到达广州称帝,便即拥有了过万将士,外加数府之地的拥戴,这份成就,古今没有几人能够比拟的上。
  但是这也只是在小范围的士子群中热烈的讨论着,这些基本都是利益没有被损害到的平民阶层的士子,本来读书人读书明理,更比普通人对神州陆沉痛心的多,但无力反抗的他们,也只能矛盾的在满清的统治下生活着。
  此时面对着一个将满清硬生生重新推过长江,与其划江而治的绍武皇帝,他们自然觉得扬眉吐气,激烈的讨论着皇帝的武功,几乎已经要与恢复华夏衣冠的明太祖相提并论了。
  “陛下武功是极高,只是天下久历战乱,已是民不聊生。更兼其侧多有奸佞之辈蛊惑圣聪,以至这杀伐手段委实过于暴烈,动辄杀人盈野,士绅之辈概莫若是!吾等若得蒙入仕,当多多规劝陛下仁慈爱民,亲贤远佞,莫要再启战端,多与民休养方是。”
  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其他大部分的士人了,这些士人大多出身于耕读世家,虽然心中也对唐王赫赫战功钦佩不已,但这武功若是与自家的利益出现了冲突,那自然便成了穷兵黩武。
  “何来奸佞,怕不是动了你等的好处了吧!首辅税务论,小可也曾拜读过,亦深以为然,眼下田地兼并,各地投充之烈,你我都心知肚明!国无税则无以养兵,兵不强则不可卫我国家,鞑子入寇,乾坤倒覆之鉴未远,如何能只顾小家,而不顾国?”
  那吴姓举人看了对面穿着讲究,一看就是富家公子般的同行,十分认真的反驳道。
  “士民乃国朝根基,优待士民亦是我大明的祖制!眼下士民无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家乱象频生,而陛下却视若无睹,这岂非奸佞之辈在蒙蔽圣聪么?”
  之前那人却是冷笑一声,不屑的说道。
  “那尔等大肆接纳投充之辈,从中损国朝而获利,这也是祖制么?若是尔等生在太祖之时,怕是要个个都免不了鬼头刀下走一遭的下场!”
  吴姓士人身边一人,却是一个暴脾气,直接出声讽刺道。
  “夏虫不可语冰!”
  眼前这两个已经算是士民阶级一员的货,竟然这般的胳膊肘向外拐,顿时让之前说话那位贵公子极为不满,直接选择离去,不再与他们为伍。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位贵公子,一同游街的其他的士子也立即散了大半,只余下寥寥数人还在吴姓士子身边。
  “看来咱们这位陛下,可是将江南的士民得罪的不轻啊!吴兄可曾听说,这些人如今正在串联,准备发动本次恩科的士子们联名上书,请求陛下罢免首辅,次辅,同时裁撤税务部,以安天下民心。这次的游街赏玩,还有明日的诗会,都是在为此做准备。”
  在几人有些无趣之时,一人却是开了口。
  “这个愚弟知道,还知道他们准备在三天后正式一起拜谒孝陵,并且准备在孝陵前公开此事,向朝廷请命!”
  吴姓士子点点头,这事在士子群中并不是什么新闻,属于大家都知道的情况。
  “请命?我看是送命还差不多!今上可不是往昔,向来杀伐果断,这事传的这么广,根本没有秘密可言,依我看,估计厂卫两个衙门也已经清楚此事了,陛下自然已经有所安排,这根本不是什么请命,送命还差不多!”
  那位脾气有些冲的士子却是摇摇头,目光看向已经走远的那群士子,有些怜悯的说道。
  对于这些不知死活的家伙,这位士子是十分同情的,这些人还没有意识到如今这个时代到底是什么时代,这可不是大明歌舞升平之时,文官集团势力极其膨胀的年代。
  如今是乱世,用这种近乎逼宫的方式,去威胁一个手里抓着屠刀的皇帝,也亏这些人想的出来。
  大世家虽然能够给他们这些族中的精英子弟,提供比普通人高的多的起点,这种比较捷径的人生,虽然十分的令人羡慕,但却无法给这些人太多的历练和经历,有的时候被保护的太好,在众人的奉承之中成长,就会成为温室的豆芽菜,活在自我的世界之中。
  在自我的世界中,他们都是左右逢源的存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且这么多天之骄子汇聚一堂,大家想法接近之下,更是会产生一种极度的膨胀,觉得天下公理在手,让他们认不清现实,缺乏对危险环境敏锐的直觉。
  “由得他们去吧,反正这些大家族的子弟,也看不上咱们这些寒门出身的人,咱们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专心备考便是。”
  吴姓士子同样亦是深以为然,点头同意道。
  几人相携远去,在他们身边不远处,一身便服的朱聿鐭悠然自得的慢步赏着初春的风景,但却自始而终发出没有任何的声音,事实上他并不赞同吴姓二位举人的看法。
  事实上,这些出身大家族的士子无论眼光还是格局都比这些寒门士子大的多,他们并非看不到后果,而是自信皇帝不敢同时对这么多士子下手而已。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朱聿鐭的确做不到这一步,不是不敢,而是不想。但是杀上一批带头的,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目送着两批学子离去之后,这才淡淡的道,“许卿,这事你盯紧一些,不过莫要露了形迹,朕等他们齐去拜祭孝陵。还有这几个举人,你去打探一下他们的籍贯姓名,报予朕知。”
  “遵旨。”
  许长语抱拳行礼,便即退了下去。
  春意浓,游者众,朱聿鐭似乎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继续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慢慢而向前。


第300章 粗鄙
  当然,做为一个心地仁慈,与人为善的狗皇帝,朱聿鐭还是觉得要给年轻人一个机会。
  因此,朱聿鐭觉得自己先把路走绝了,让别人无路可走。
  而他的办法就是将因为春闱临近,不得不向后顺延至下月开始的忠烈祠祭拜活动提前,预备在五日后,也就是春闱前十天进行。
  这种拜祭活动一开始祭拜的必然是老朱,也就是士子将要前往聚会的明孝陵,只不过朱聿鐭这一道圣旨下来,他们就再也去不了这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