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檀本来用手中锅铲搅合着锅,在煮面鱼儿,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拍了拍手道:“哎呀,失算了!”

    铁铉疑惑地看向他。

    朱檀道:“咱应该找几个文人来为我作画,将我给大明军士们做饭的模样画下来,以后定能流芳百世,雄英大侄儿瞧见,也就不敢说我是在作假。”

    铁铉哭笑不得:“鲁王殿下,铁铉可以作证的。”

    朱檀嘟嘴不满:“你不懂,我那大侄儿颇爱耍赖!”

    他又搅合着锅里沸腾的面鱼儿,道:“巡逻的登州水师指挥刘铁鲁,颇爱吃我做的面鱼儿,上回还给我写了首诗,奇了怪了,今日怎么他们的巡逻船还没来?”

    说到这里,铁铉又是一阵无语。

    那刘铁鲁兴许是知道朱檀身份,一个武人大老粗,每次巡逻时都要故意来这里歇歇脚,然后硬拍马屁,狂舔鲁王殿下,他不知道花了多少银钱,从几个秀才那里买了几首诗,专为夸赞朱檀的饭菜做的好吃……

    铁铉也是感慨,这些时日,来一线卫所实习,还真是小刀开屁股,开了眼了。

    铁铉也疑惑道:“是啊,以往此时他们早该到了……”

    正说间,岛礁上忽然响起鸣镝声,有人猛烈地敲打着锣鼓,驻扎在这小岛礁上的一旗大明士卒,纷纷拿起火铳,穿戴盔甲,跑到了山顶集合。

    等众人集合之后,仔细看去,原来是登州水师的海船到了。

    只是,他们似乎刚刚经历过大战。

    铁铉眸子一缩。

    这段时间在太学,他们不仅学习文化知识,也学习军事技巧。

    看登州水师的海船,船身上有炮轰过的痕迹,而且士卒在上面挥舞旗帜,十分紧张,那旗语的意思,赫然是倭寇来攻!

    当即,岛礁上的总旗便命人点燃烽火。

    随后,这些驻扎岛礁的士卒们,纷纷前去拿金疮药,担架,准备救人。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定然是出了意外。

    果然……

    等海船靠岸,登州水师的海军们,慌忙将船上受伤的军士们抬下来,并且招呼众人搭把手,最初,大家还记着那个面貌俊秀的火头军伍长,似乎是应天来的勋贵,但是随着抬下来的尸体和受伤的军士越来越多,已经没人关注了……

    众人只是皱着眉,一边安抚伤者,撕下布帛为他们包扎伤口,一边沉默的将战死的袍泽尸首死不瞑目的双眼抚上。

    朱檀本是欢欢喜喜地跑过去的,刚看到这登州水师海船的模样,就是一惊,笑容凝在了脸上。

    随后焦急地左看右看,却未发现那个喜欢夸赞自己,还给自己作诗的登州水师指挥刘铁鲁……他深吸一口气,摇了摇头,和铁铉一起加入,帮那些海军士卒们搬运伤者和尸首。

    因为驻扎岛礁极苦,一年半载,见不了几个新鲜面孔。

    所以这些岛礁上的明军,对常来驻扎补给的海军,非常熟络,彼此之间情谊颇深。

    朱檀俊秀的脸颊初时,还能勉强笑笑宽慰。

    随后是一具又一具的尸首……

    他军服都被血迹沾染,面目也渐渐麻木起来。

    直到他在死者的尸首里,翻出那登州水师一艘海船的总旗指挥刘铁鲁,朱檀再也绷不住了,他单膝跪地,浑身颤抖,眼神呆滞,嘴里念念有词。

    铁铉心情复杂地站在朱檀身边。

    “殿下,倭寇犯边,海军军士战死海疆,是常有之事,刘指挥尚好,还能留个全尸回来,不知多少海军将士,死后尸首只能丢在海里……”

    铁铉只能尽量以平和的语气劝他。

    鲁王朱檀的眼神渐渐有了身材,他跪在地上,将那为国捐躯的大明海军总旗指挥尸首整理了一番,俊秀表情渐渐凝重起来,他低声道:“我做了一锅百人的饭,只回来三十人……”

    他眼中两行清泪落下,低垂着头,伸手给那死去的刘铁鲁整理了下遗容,抿着嘴沙哑道:“我知道我做的饭不好吃,我自己也吃不下……”

    将那大明登州卫海军总旗指挥的尸首庄重整理好。

    朱檀心中暗暗发誓。

    “刘指挥,你放心,等我就藩,我朱檀必要打去高丽和倭国,将那些侵我大明的倭寇绝其种裔,为你报仇,为我大明死去的将士报仇!”

    “若我朱檀做不到,叫我立下九泉堕狱!”

    大明洪武十七年,因为倭寇屡次犯边,朱元璋派遣使者前去倭国训斥倭国南朝大名,并且和倭国断交。

    但这导致了一系列后果,倭国和高丽的海盗勾结起来,多次侵犯明朝的齐鲁,辽东等地,打劫商船,劫掠百姓。

    铁铉心情复杂地拍了拍朱檀的肩膀,正准备劝慰他一番。

    忽然,又是一阵鸣镝响起。

    众人连忙抬头看去。

    只见不远处一群大明海军战舰行驶而来,为首者挂着大明的五爪红龙旗,还有航海侯张赫的张字旗。

    在那张字旗旁边,居然还挂着一面皇室成员才能用的旗帜,而且更加高大威武,因为旗帜和大明的五爪红龙旗颜色接近,一时之间竟然没有看太出来。

    朱字旗!

    曾经在太学中,见过这种旗帜的铁铉,顿时一惊。

    他连忙拍了拍朱檀的肩膀,将他搀扶起来,惊喜道:“鲁王殿下,是太子殿下来了,太子殿下居然亲自前来了!”

    朱檀啊了一声,皱眉看去,他忙掏出自己的望远镜。

    看了一眼,朱檀有些惊喜,又有些诧异。

    “不对,不只是太子大哥,还有我大侄子,雄英也来了!”

    (



    第七十三章 十三世纪的贸易战

    

海风习习。

    朱雄英身披一件儿袄子,双手插在袖笼之中,缩在众人身后。

     奇_书_网 _w_w_w_。_q i_s_u_w_a_n_g_。_c_c
    “郑和啊,都说海风伤人,你快看看,我的帽子没有漏风吧?”

    郑和看了看朱雄英那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模样,淡笑道:“少主,您包裹的很严实,没有漏风。”

    已经十岁,并且身高又窜了一截儿的朱雄英哦了一声,还是放心不下,钻回了船舱中。

    他拿起一个用牛皮制作的暖手袋来,他们这次是来给大明的北平运送粮饷茶叶银元,还有就是棉衣棉被等物品,更是运送了一批新式的火铳。

    对,时隔两年,我大明终于研制出了最新式的燧发枪。

    此枪被命名为洪武一式。

    燧发枪的原理其实并不难,而且此时的大明,在火铳的列装运用上属于世界前列,一线的将官卫所兵普遍应用火铳。但是他们使用的火铳有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用的是火绳点火法。

    这火绳点火法,一旦遇到阴雨天气,或者是各种潮湿天气,就很容易哑火。

    大明在广东,福建等地,之所以屡屡需要调集大军前去平叛,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火器在这些多雨水的潮湿地区,很容易受潮。

    火铳的火绳,一旦受潮,就等于无用。

    所以大部分时间,在没法应用火铳的地方,明军并没有火力代差,只能靠着精兵用战术和冷兵器围剿。

    而朱雄英也敏锐的发现,其实这个时候的大明,在火器的理解和使用上,是远远要比欧洲国家先进的,而且火力基本上碾压同时代的西方,西方的火铳,还用着几十年前或者百年前宋时的火铳呢。

    最初,火枪出现要追溯到宋朝,当时,还只是“木质突火枪”,在到了蒙古人继承了宋朝的军火,又一次次西征,将火铳改成“铜制”,后来又渐渐出现了“铁质”。

    阿拉伯人在被蒙古人征服之后发现这火铳着实犀利,而且火药也太厉害,当时蒙古人带去西方世界的华夏工匠,也将火药的制作方式流传过去,于是开始广泛学习。

    自此,世界上东西方都开始发展起火铳来。

    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双方的发展方向不太一样,开始往不同的方向发展……

    火枪最初,还是利用火绳点燃火药,将子窠射击出去。

    明军因为人数众多,再加上火铳并不适宜华夏复杂多变的广袤地形,不是放之四海皆准,所以在现在的明军之中,它重要,但是又没那么重要。

    没办法,西方的西亚中亚地区,干旱少雨,火枪就很实用。

    而华夏地区,先不说云贵川,就说江南地区,火药受潮也是要了老命。

    所以兵部对于火铳的改造应用,走了个极端,他们的发展方式,是提升威力,主要表现在,三眼铳,四眼铳,五眼铳,甚至后面出现的十眼铳。

    这样在面对蒙古骑兵,或者是大规模战场时,只需要一次齐射,就能起到十分大的作用。

    还有个,华夏地区古代战场,动辄上万人的大战,火铳这种武器造价昂贵,而且耗费火药,注定不可能大规模列装。

    再加上,明朝在永乐大帝之后,周围并没有什么实力对等的国家,在武备上就逐渐松弛下来……

    而西亚地区的阿拉伯尔人,发现火铳很适合打仗,在和东征的十字军干仗时,便将火铳提升威力,加长枪管,枪头加装刺刀。

    再到后来,欧洲人也开始研究这种武器,他们是私人领主制,骑士需要自己准备装备,所以对自己使用的装备十分上心,开始钻研打火快,射击准,而不是像华夏这边研究威力大,于是他们开始改动点火装置,又将火药改成粒状火药,加上准星照门,枪身的扳机也改装,逐渐有了现代燧发枪的雏形。

    大明因为北元阻隔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缘故,和西方减少了交流,一直到嘉靖时,缴获了许多西番的佛朗机炮和燧发短火枪,才开始对火器进行新的研究。

    大明万历年间,有个叫毕懋康的人改装了火铳,发明了大明的燧发枪。

    但是他发明的燧发枪,还是使用的火绳点火法。

    如今,根据朱雄英建议,改造的这种洪武一式,则是燧石点火法,不仅不惧怕阴雨天气,而且也使用的是粒状火药,枪身是松木的,十分长,在枪身前段,是长约一米的刺刀。

    三棱刺刀。

    如今,洪武一式已经由兵器局在南方经历过多次实战,验证了它在南方战场的可靠性,开始大规模建造,往云南,贵州,川藏等地的卫所配发。

    而北方,这次由太子朱标和朱雄英亲自来运送洪武一式,各种粮饷。

    朱雄英钻进了屋,问道:“对了,咱给魏国公带的药物可准备齐全?”

    郑和点点头。

    这段时间,大明魏国公徐达的身体越来越差。

    他是南人,在北平这种地方的冬日,十分难熬,朱元璋本想叫他回应天修养,但是他生病无法乘船,舟车劳顿更加要命。

    于是,趁着这次前来北方运送武器装备,朱标和朱雄英,也是来慰问徐达。

    李景隆和常茂,还有姚广孝都在里间,见朱雄英进来,连忙见礼。

    朱雄英一一打招呼,见到姚广孝,不由嘴上浮现出笑意:“姚指挥,你这次立了大功呀。”

    是的,姚广孝也来了。

    这次,姚广孝是以锦衣卫国安司广东卫指挥一职,奉命跟随两广押运粮饷的船到了应天,再从应天一道,跟着朱雄英来北平的。

    只是,舟车劳顿,朱雄英一直没来得及和他见面。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