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哦,没什么。”

    “糕来!”

    “十一叔,你和十三叔都饿了吧,来尝尝我带来的阿胶糕,这阿胶糕,补血益气,专治血虚萎黄,像是我这样体弱多病之人,就应该多吃,来尝尝。”

    朱雄英对着身后的方孝孺挥了挥手。

    方孝孺端着一个盒子,一脸黑线地将阿胶糕端了上来。

    自从知道皇长孙是在藏拙之后,他略一思索也明白了朱雄英苦心,如今大明朝局,尤其是在圣上对贪污腐败的官吏大开杀戒之后,和官吏还有功勋集团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朝局晦涩难明,朱雄英如果不藏拙,还真不一定活的到十岁。

    此中之种种,十分晦涩又牵涉极广,细细思之,让人脊背发寒。

    可是,可是吃这阿胶糕……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曾任山东济宁知府,在山东居住了很长一段时间,对阿胶很熟悉。这阿胶者以山东东阿阿胶最佳,善补妇人气血,自秦时便有流传。

    不过,这玩意儿,这阿胶糕,是补妇人气血的啊……

    皇孙你……

    看了朱雄英一眼,他眼冒精光,拿着几块儿阿胶糕往嘴里塞去,朱雄英身材高大健硕,体型修长,面色红润又眼神发亮,怎么看都不像是缺气血的模样。

    这阿胶糕,可是给女人月事之后,补气血用的呀,皇孙你这……这样好吗?

    上了一天课,饶是极有教养的朱椿也感觉腹中饥饿。

    虽说感觉阿胶糕好像跟母妃每次来月事时要吃的那个阿胶有些相似,但他被朱雄英的吃相给勾起了肚中馋虫,口水横流,忍不住吞咽一口口水。

    而且,朱雄英自己安排调配的这阿胶糕,加入了许多其他的料子,似核桃,芝麻,闻起来十分香,香气四溢。

    朱桂早已拿起两块儿,左边一口,右边一口,吃的满嘴芝麻,满足的咯咯笑。

    朱椿忍不住拿起一块儿,浅尝了一口,眼睛一亮。

    “嗯,此物尝着极为满腹,而且奇香无比,当中有何奥秘?”

    朱雄英吃了几块儿之后,笑眯眯地端起盒子,道:“我在这里面加入了香油烹炸,使的是小磨香油,将芝麻慢慢榨出的油烧沸,再炸制阿胶糕,既能长存,又奇香无比。”。

    他说完之后,将阿胶糕伸到了早已经偷偷吞了很多口口水的朱檀跟前。

    “十叔,我看你也饿了,尝尝吧,这可是我亲手调配的阿胶糕。”

    朱檀噘着嘴,歪着头,嘴硬说道:“哼,我就算是饿死,也不吃……”

    说罢艰难地吞了口口水。

    下一秒,朱雄英直接拿起一块儿放进他的嘴里。

    “唔,真香……”



    第20章 百年大计民生为本

    

奉天殿。

    满殿都是沉闷。

    李善长,李文忠,朱标,俱都屏息凝神,没有言语。

    朱元璋面如沉水,默不作声地拿起一封刚刚从江西传来的情报,这情报是锦衣卫江西的千户派五十余人跑死了十几匹军马,星夜不停歇的从江西送来的,方才刚刚放在了朱元璋的桌上。

    尚有几分笑容的朱元璋,在看到这封军情之后,脸色顿时冷到了极点。

    江西弥勒教又起叛乱。

    而且声势浩大,连陷三座县城,杀官截粮。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士绅和官吏勾结盘剥,百姓居无定所,无有粮吃,老百姓的生存压力到了极点,自然会起来反抗。

    若非活不下去了,谁愿意将脑袋别再裤腰带上和官军搏命?

    可是,弥勒教余孽,一直在江西兴风作浪……

    这才是朱元璋生气的地方。

    贪官污吏,杀无可杀。

    可是左道秘教和贪官污吏沆瀣一气,形成皇明的法外之国,这才是心腹之患。

    其实在朱雄英来的那个时空,弥勒教,大明教,白莲社这些秘教从没停下过,比如弥勒教,在四叔朱棣登基之后的永乐朝,还掀起过十分浩大的起义,勾连十余个县城,最后被镇压。

    至于白莲社,甚至绵延明清两朝都未能剿灭……

    这是封建社会的时代局限性,在生产力无法满足大部分老百姓填饱肚子的时候,在贪官污吏横行成风的时候,他们没得选……你不跟着去抢夺,去当流匪,那么你就是被抢夺的对象,被撕扯,被吃的骨头渣都不剩下,他们被时代的滚滚车轮携裹着,碾碎,成泥,又碾碎,然后再次生根发芽。

    贪官,狗官,贼官,该杀!

    朱元璋眸子扫了扫军情,便知这其中猫腻,官府中有贪官污吏勾结弥勒教首领,压榨贫民,侵吞良田,百姓交不起来税,纷纷加入弥勒教撮香自保,而官府也放任流民这般,因为一旦流民起事,便可以强势镇压,不杀的一批流民,何来空余的良田土地。

    流民嘛,似那野草无根,杀一批又会出来一批。

    弥勒教余孽借机做大,官府中的贪官污吏,则趁机问朝廷要兵要粮,顺便敲打敲打弥勒教,快要将他们打残时,再收些金银,打一打,放一放,毕竟,前元时,蒙元的官吏打击红巾军就是这样玩法。

    赚钱嘛,不寒碜。

    你赚也是赚,前元的蒙古老爷们可比我们狠多了,到地方镇压起义,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劫掠一把,若是反贼听话恭顺,献上金银财帛,还可以封个大元的官儿,放他一马。

    似张士诚,甚至就连朱元璋自己,都曾接受过元朝的册封,虚与委蛇……

    大明天子都能做,我们有何做不得?

    这帮继承自前元的官吏,不能说烂到了骨子里,只能说骨子里烂了个人。

    深知江西这帮底层官吏什么德行的朱元璋,死死地捏着手中的军情,手掌捏的发白,牙齿紧紧咬着脸颊两边咬肌,他起自底层,最痛恨贪官,然而难过的是,当年那批随着他打天下的功臣良将们,很多都变成了前元那些贪官污吏的模样。

    江西糜烂至此,如果江西的官员没有互相包庇,绝不可能压到现在……

    朝中也定有靠山。

    我与你良田,与你高官,你仍旧不满足……

    屠龙者终成恶龙。

    大明每次镇压地方声势浩大的起义,都要从应天府派兵,一来,地方官吏和反贼沆瀣一气,互相勾连,二来,地方的官兵有很多还是蒙元官兵收编,或者干脆就是曾经的反贼收编的,指望他们去打反贼,简直是提着灯笼找茅厕,粪坑里找屎。

    三来,应天府的这些嫡系官兵,和地方官员官兵没有利益纠葛。

    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这话真不假。

    若不派出中央军,就地方那批官兵,迟早要把江西搞得更加糜烂。

    皇明建立之初,拥有最强战力的一批军队,要么是朱元璋从濠州带出来的老营,要么是红巾军老底子,要么是前元投降的元朝正规军,这帮人都有一个特点,战力极强,但是军纪也很涣散。

    濠州老营,红巾军老营,都和蒙元贵族有血海深仇,起事之时就是流民窜匪,指望他们有军纪很难,好在,如今这批人大部分都分封去了各处,要么是在做官,要么是跟随傅友德蓝玉等人远征云南,要么是在辽东跟随宁王,或者是在燕京跟随朱棣。

    朝中如今握着的新兵,却是朱元璋自己操练,从江南和淮西选出来的良家子。

    这帮人对皇明忠心耿耿,且比较服从军纪,但是一来一去,终究耗费钱粮,而大明现在国库十分空虚,丝绸茶叶这些物品,陆上商路被北元阻断,西番首鼠两端,海上贸易现在十分衰微,在收复福建和广东时,朱元璋曾在泉州屠戮十余万色目商人,这帮色目人不尊王法,不交赋税,在泉州嫣然国中之国。

    南宋末年,当地的蒲氏还背弃宋帝厚恩,所以朱元璋对这帮外来的做生意的色目人和番人没一点好感,再加上当时许多西番商人驾船逃跑,在海外流窜,成了海盗,四处劫掠。

    所以朱元璋直接下令海禁。

    禁止海上贸易。

    终明一朝,为何赋税不如宋,甚至不如朱雄英来的那个时空中的清?

    不正是因为商路未通么,陆上有北元,海上被海禁,就算是这样,万历年间也萌生了资本主义雏芽,大明的商品放在当世,是全世界最顶尖的手工业产品……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放下奏章,捏起一串佛珠,他幼年曾经在皇觉寺出家,对佛道也极尊崇,手中的佛珠只是简单的菩提子,已被他盘出包浆来,他捏着佛珠默不作声地转动,殿中只有佛珠转动哗啦,哗啦地响声。

    “父皇,这军情乃是三日前江西叛乱,我观之,地方官吏似有夸大之嫌,若是有其他军情,料来晚间也该到了,儿臣想来,是江西近日有水患,百姓因为水患无法耕种,故而聚众闹事,若是命官府开仓放粮,补齐粮种,补种秧苗,此乱或可平息。”

    朱标见朱元璋表情凝重,忍不住说道。

    朱元璋手捏住佛珠。。

    他皱着眉将朱雄英所献的眼镜拿起戴上,一双锐利地眸子再次扫视了一番这军情,低声说道:“迁江西、江南流民,填云南。”

    李善长闻言眸子一闪,迁“乱民”填云南不难,不过难就难在这个乱民的定义上了,毕竟,富户有时候也是乱民,而且这些乱民被迁走后,当地可又留下一大批土地宅屋,还有一批地方官吏,肯定也要被迁走的。

    辛苦当官所为何?

    自从应天府南京开始建城后,从全国各地迁徙了许多乱民流民来填,还有一些是张士诚旧人,陈友谅旧人,这些人是大明迁民填边的主力。

    但是随着大明征讨各处,明军征讨到了云南,迁徙的“流民”“乱民”,就渐渐的不仅仅局限于真正的流民了。

    毕竟,对地方官吏来说,你不是流民,我可以让乡绅霸占了你土地房屋,强行让你变成流民嘛……

    朱元璋犀利地眸子闪烁着灼灼怒火,他接着捏着佛珠沉声道。

    “云南镇守,就依韩国公所奏,以西平侯沐英留滇镇守,命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

    “击钟鸣鼓,召百官议事!”

    ……

    正在踱步往回走的朱雄英,忽然心里有灵犀,眯着眼朝身后奉天殿大殿看了看。

    望着那屋檐廊角沉穆压抑,朱雄英忍不住吐了一口气,低声道:“八岁之期已到,我也不知道能否度过这八岁大劫,既然如此,得早做打算……”

    朱雄英默默地从自己怀中,掏出了一本书。

    此书是朱雄英自己所著,结合他前世所看的历史书,结合一些后来走向。

    书名为《皇明政纲百年大计》

    粗略一翻,第一卷乃是皇明首个五年计划,赫然写着:百年大计,民生为本……



    第21章 皇明政纲百年大计

    

“皇爷爷,百年大计,民生为本。”

    奉天殿,偏殿之内,朱雄英拿着自己所著的《皇明政纲百年大计》,对着朱元璋和朱标说出了这句话。因为召集百官还需要时间,朱元璋和朱标,一起在奉天殿休憩,朱雄英趁这个空挡,决心跟他们摊牌。

    “八岁之期已到,摊牌了,我不装了!”

    朱雄英面色肃穆,抿着嘴很是认真。

    朱元璋凝重地眸子为之一松,嘴角难得勾起笑意。

    而朱标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