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家北元皇帝还未答应,蓝玉已经将辽东和漠南诸部当成了大明的地盘儿。

    那亲卫也道:“是啊侯爷。”

    “咱早就能收回辽东和漠南,之前不准打,不正是因为没钱嘛,如今互市几年,蒙古衣食住行,全都被我大明掌控,那北元的大汗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早早投了我们,来我们这儿吃香喝辣的不香吗?”

    大明如今有钱之后,对于投降的蒙古部落王公贵族,更加优待。

    就连蓝玉的亲卫都羡慕。

    所以他不理解,为何北元天元帝,在大漠上四处碰壁,还硬撑着不投降,带着几万部众四处流浪。

    蓝玉眸子闪烁,轻轻摇头道:“你尚且年幼,不懂真理。”

    “北元大汗手下的蒙古部帐,都不服他,因为他没钱收买蒙古王公,而我大明有。”

    “他如今的怯薛长,都是钦察斯拉夫人,因他不敢用汉人,怕被汉人绑了送来大明,也不敢用蒙古人,怕被蒙古人杀了,脑袋送给帖木儿,钦察人和帖木儿有死仇,帖木儿国喜欢劫掠斯拉夫白女做奴隶。”

    “辽东纳哈出本就不服他,所以北元大汗,虽说有成吉思汗血裔的骄傲,却不得不低头,不然不用等我大明下手,草原上的部落也会将他们撕碎。”

    “皇太子殿下有句话说的对,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军情司的商队,要想办法联系上金帐汗国的钦察斯拉夫人,偷偷资助他们。”

    “等蒙王在漠南就藩后,我大明与帖木儿帝国必有一战,到时海贸会很赚钱,军情司要多多关注。”

    那亲卫眼睛一亮。

    是啊,只要大明和帖木儿帝国接壤,帖木儿帝国的工商业,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是被大明强大的手工业产品冲垮,沦为大明的手工业倾销地。

    要么,就是组建自己的银行金融系统,来和大明搞官贸。

    而帖木儿帝国更西的国家,又因为被帖木儿帝国阻断,无法和大明直接贸易,这无疑会促进大海贸时代的到来。

    蓝玉看向远处的市场,河州在大明收复之初,都没多少人。

    洪武初年,总共才三万多户。

    如今,河州定居的汉人,山西,陕西,河南移民太多了,这个地方是商路要道,此时居然需要驻城,方便汉人们定居。

    数千名汉人,在前方不远处用“胡基”混合着麦草秸秆,还有戈壁上砂砾,正在夯土砖,用来砌城。

    蓝玉眸子闪烁,忍不住有些兴奋,这是好事,他乃是天生的武将,对于军事格外敏感,海贸的兴起,也必然伴随着西边和帖木儿帝国的大战,西京长安军事以他为首,他自然会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被封为永昌侯之后,一直琢磨着再建功业,封个国公。

    如今,北元天元帝,都要成蒙王朱允炆的岳丈了,传国玉玺,漠南土地,辽东土地,都成了嫁妆。

    他蓝玉想封国公,只有看看西边和帖木儿帝国这一战。

    他不由激动起来,眸子闪烁,筹谋提前做好布局。

    武人,谁不想要封狼居胥,逐鹿塞北。

    (



    第121章 书生子义气此生做班超

    

高昌,破城子。

    此地本是狮子王阿萨兰汗的王城所在,唐宋时,都与中原关系密切。

    唐时,此地丞相更是甘陇汉人。

    此刻,它已经成了一座破败的土城,残垣断壁无数。

    傅欢将地图拿出,看了看此地,皱起眉来。

    他本是四夷馆通事,被选派入军情司行走,如今是大明军情司的一枚谍子,此次率领一只驼队,化身成商队,来西域刺探军情。

    大明和帖木儿汗国,早已互相派了许多商队刺探军情,帖木儿汗国还派遣了几只使队出使,沿途摸清大明卫所布置。

    “东家,此地以前遍地佛寺啊。”

    一名军情司的谍子扮做伙夫,跟在傅欢身边。

    “嗯。”

    傅欢点了点头,他这次,是奉蓝玉大将军的命令,来西域勘测地图,并且摸一摸帖木儿汗国的底,要一路走到撒马尔罕,再回转大明。

    驼队一日可以走三十里路。

    路上,除了探访此地百姓百业,还有就是探访汉唐以来,一直定居在西域的汉人境况。

    大元时,因为商路发达。

    在西域有很多驿站。

    如今,这些驿站因为战事大多荒废,有一年察合台汗国的使臣走在甘肃和西域的沙漠上,差点因为没有水全军覆没。

    “阿萨兰回鹘已灭族了啊……”

    傅欢深深吸了一口气,十分无奈。

    此地其实一直有汉人存在,而且还不少,在元代时,大量的北方汉人做买卖的,从山西和陕西走到此地,因为高昌自古产葡萄,此地的葡萄酒和棉花,在大元十分畅销。

    如今不过短短几十年,就破败至此。

    按照金朝,辽国,西辽,还有大元时期的史料记载,此地本应该是遍地佛寺,汉文通行,百姓汉,回鹘杂居之地。

    此时傅欢等人看到的,是一处处残垣断壁,明显有战火焚烧的痕迹。

    他又拿出地图细看,唤来一名蒙古军情司谍子。

    大明在甘肃的关西七卫,有一大批蒙古卫所兵,这些兵,要么是元朝时候守卫甘陇等地驿站的站户,要么就是大元养着的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钦察汗国王室后裔,在大元世祖皇帝忽必烈争夺元朝皇帝位的时候,跟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还有窝阔台汗国打过仗,把他们打服气了,才得到大元大皇帝的头衔。

    于是忽必烈就在甘肃一代收养了许多大元帝国其他汗国的王族后裔,准备后面有机会,将这几个汗国的上层换换血。

    只是,他们在甘肃过得都不咋样,猪狗不如。

    向西边,原先的回鹘,突厥,蒙古人,大部分都信了天方教。

    而且,将他们这些信佛教和长生天的蒙古人当做异教徒,彼此之间战争不断。

    他们这些原先信奉佛教的蒙古人,便全部归顺大明。

    至少,在大明他们可以顺便信什么,大明的大皇帝朱元璋,不会因为他们信佛信长生天,把他们的牲畜掠夺,子女全部杀掉,蒙古人在草原上灭别的部落,都不会杀没超过车轮的孩子……

    “阿萨兰回鹘已灭族,余下的大部分逃去大明了,这周围,可还有汉人,或者是蒙古人,礼佛回鹘人存在?”

    傅欢问道。

    那蒙古士卒,面相耿直,重重地点头。

    “有!”

    “八剌沙衮,咸海,怛罗斯,喀什葛尔,都有汉人。”

    “那为何无人?”

    傅欢看向周围,这周遭只有这破城子有水源,所以还是得来这里歇脚,但是查看一番,发现帖木儿汗国的骑兵,将破城子的水井封闭了,里面丢弃了礼佛回鹘人的尸体,导致此地的水井不可用。

    “汉人害怕被黄头回回祸害,都躲在地下。”

    那蒙古士卒指了指城中。

    “哦?”

    傅欢皱了皱眉。

    他招呼几个伙计一道,拉着驼马进入城里,去寻找此地的遗民。

    佛寺破败,此地最巅峰时,遍地是佛寺,且佛寺寺顶以黄金镀金,镶嵌宝石,唐朝时,高僧玄奘就来此礼佛,深受国王爱戴。

    五代高僧鸠摩罗什,也是西域之人。

    此地盛产美女和佛乐,大元的皇帝喜欢佛家天魔女,就多用西域诸城邦色目白女,身披璎珞,扮做女菩萨做舞。

    且此地物产十分丰饶,棉花,葡萄,小麦众多,大元时,此地寺庙佛头多将小麦卖去西安。

    如今……

    越走,越是心中感慨。

    帖木儿汗国麾下将此地攻破的兵马,恰恰是和此地回鹘人同族的葱岭西回鹘,也就是西察合台汗国的天方蒙古人等,他们劫掠同族比起帖木儿汗国的其他人更加卖力,而且摧毁更甚,很快将这座有千年历史的古城,毁灭成了“破城子”。

    “东家你看,这叫做坎儿井。”

    那蒙古伙计指了指一处在桑树边的洞口。

    此地多种桑树,以桑养蚕织布,也制桑皮纸,刊印佛经。

    “我知晓此井,在讲武堂培训时,教授曾说,此井乃千年良井,不过还未见过。”

    傅欢说道。

    几个人靠在那桑树下边,只见桑树下赫然是一条涓涓细流。

    水虽然不多,但是流动很快,人喝,饮马,骆驼喝,都足够了。

    “此水是活流,能喝吗?”

    傅欢想起之前见到的此地佛寺中水井里的一幕,不由有些反胃。

    天方回鹘人,将自己同族人的尸体投入佛寺的水井,水井为之塞留。

    那蒙古伙计道:“东家,此地水系其实四通八达,乃是高山雪水融化流来,你若是不去想佛寺水井,闭上眼喝,此水无恙。”

    傅欢寻思也是。

    他蹲下身来,先观察了一番这坎儿井井口周围环境,再俯下身捧起水喝了几口,洗了一把脸。顿觉清爽。

    这种坎儿井井口,每隔百步左右就有,很快众人就在其他地方也寻到了坎儿井口。

    傅欢却望着洞里有些疑惑,因他方才好像看见坎儿井井洞深处,影影绰绰,有人影闪动。

    他心中一动,知晓这必定是破城子残留的遗民,不由扭头看去,轻声道:“可是此城遗民?我等乃是东土大明过来商人,在此地借宿。”

    那坎儿井深处,发出一阵兮兮刷刷的声响。

    一个浑身乌黑,披着羊皮的孩童从水洞里钻了出来,他是个半大小子,身后还缀着二三孩童,都不过四五岁年纪,但是瞧着年岁很小,身材羸弱,瘦的不成人形。

    领先的半大小子,嘴唇干裂,眼睛眼皮泛白,定定地看着傅欢,怯懦道:“你们,是汉人?”

    傅欢轻轻点头。

    “是的,我们乃是东土大明的汉人。”

    那半大小子身后的一个小女孩,衣裳都没得穿,闻言探出头来,瞪着乌黑明亮地眼眸好奇地瞧着傅欢。

    半大小子还是有些谨慎,这时候洞外有伙夫过来,脚步声吓得他慌忙将自己身后女孩抱住,傅欢伸出手来,轻声劝道:“勿怕,我等乃是汉家好儿郎。”

    那半大小子这才瞪着眼睛问:“你有粮么?”

    傅欢从自己腰间解下干粮,他们吃的干粮,除了炊饼还有一种大明军情司的谍子才能用的压缩干粮,类似于炒面。

    那半大小子和三个女孩似乎饿坏了,一把抓过干粮就干咽吞吃了起来。

    “这里,还有其他人吗?”

    傅欢也不着急,等他们吃的差不多了,轻声问道。

    “都死了。”

    那半大小子将大部分干粮都给了三个小女孩吃,自己只是瞧着他们,似是饿的受不了,他俯下身咕嘟咕嘟饮了几口坎儿井的井水。

    傅欢哦了一声,皱眉道:“你们为什么不走?还有回鹘人吗?”

    那半大小子瞧了傅欢一眼,道:“这是俺家,俺祖上是陇右汉人,定居此地三百余年,除非俺家死绝了,绝不走。”

    “回鹘人,他们要么投了天方长老信了教,要么都跑了。”

    傅欢心中一触,宽慰道:“你们在这里躲了很久了吧,为何见了我敢出来?”

    那半大小子语气平淡,说道:“俺爹死前说,后面瞧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