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寿在洪武二十一年,果真被登基之后的太子朱标,封为舳舻侯

    而蹇瑢自己,在洪武十八年成都府中举子,随后中进士,如今在北京讲武堂担任教授,教诸武举人地理学问与算术学问。

    他一边吃着烙饼,一边与身边新来的教授,吉水进士解缙聊天。

    “大坤兄,我听说,太子殿下要在北京建文渊阁,自讲武堂与太学选取优秀进士举人进入担任机要秘书,此次,你我都有希望啊。”

    蹇瑢说道。

    而在去年,也就是洪武二十一年才中进士的解缙,乃是自南卷高中的,他还曾是乡试第一名,故而被分派到北京讲武堂担任教授之后,深受众人尊敬。

    无他,学问深。

    到了如今,大明分四卷,北卷,南卷,西卷,中卷取士,已有五年,开科两次了。

    大明的举子们,无论是文武举,都有一个自己的鄙视链。

    文举,最尊崇南卷。

    因为南卷,不仅出题刁钻难度高,而且参考人数多,录取率极低。

    武举,自然尊崇北卷。

    北人天生骨架大,如山东齐鲁武举子,陕甘等地武举子,自幼骑马,弓马娴熟,在这些地方考武举,想进入讲武堂,那非得是百人千人里拔尖的才行。

    蹇瑢自己是考的大明中卷,也就是成都卷中的举子,他深知南卷有多难,故而虽然自己中举早,却也并未轻视解缙,而是对他多有照抚。

    解缙身材修长,两缕短须,他面色端正,眼眸精亮,正慢条斯理地持着烙饼,北京讲武堂管饭,但伙食就有些难吃,让南人很不习惯,大部分时候配菜只有萝卜咸菜,偶尔有些专供一线部队的鹅仔菜,也就是生菜,那都是阿弥陀佛。

    没办法,北京气候因素,冬日里,所有的绿菜和干菜叶子,都紧着边关卫所。

    讲武堂的举子,好歹能吃饱。

    不少北京的老百姓,还吃不饱,冬日里饿死的大有人在。

    解缙闻言,对蹇瑢说道:“不知也,不过,我观最近讲武堂武举子动向,我大明应该要对辽东,漠南动武了。”

    太上皇派遣大元世祖皇帝忽必烈太子真金的老师金忠出马,前去漠南,为太子朱雄英之弟,蒙王朱允炆求婚。

    为了表示朱允炆的身份尊崇,朱标和朱元璋,亲自给朱允炆选了一个封号。

    “蒙王”。

    意思便是,蒙古诸部的王。

    若是北元的天元皇帝同意,朱允炆将会入赘漠南,在漠南就藩,日后大明与北元,同为华夏,不设卫所,不行军事,蒙古王公贵族,通华夏习俗,爱慕中华者,悉数封赏。

    北元诸王公贵族,田地宅邸,全都由国家返还,给予优厚待遇,每个月,还从大明皇家银行中给予俸养。

    若是不会做生意,可以将自己的草场,买卖,全都委托给大明皇家银行的掌柜代理,每年按期分红。

    大明还会对北元黄金家族,提供丰厚的军事援助,经济援助。

    虽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大明这是在蚕食拉拢北元黄金家族,想要侵吞蒙古诸部。

    但是如今的北元皇帝,乌哈图汗,没得选。

    北元打不过漠北那帮维拉特蒙古人,也干不过帖木儿汗国的骑兵,往西边走的路,被维拉特蒙古人与察合台堵住了。

    漠南本部,又有许多小部落,对黄金家族极为不满。

    当年大元帝国建立,真正享受到了帝国福利待遇的,只有蒙古黄金家族,其他的很多小部落,还有当年蒙古草原上的奴隶蒙古人,过得还是跟狗一样。

    他们对黄金家族,没什么好感。

    认为这帮北元余孽,在南方被汉人赶出来,还要来抢我们的草场和牛羊,继续欺压我们,把我们当奴隶!

    所以漠南漠北各个小部落,对于黄金家族是恨大于爱。

    天元皇帝屡次西征帖木儿汗国,屁股后面都有小部落叛乱,沿途也经常被其他蒙古部落打秋风,游牧民族的特性,让他们如狼似虎,狼性文化深入骨髓,即便是同族也要劫掠。

    蹇瑢和解缙二人,都在北京讲武堂担任教授,自然对这些事情十分敏感。

    “你也看出来了?”

    “我觉得蒙王殿下入赘北元,是好事也是坏事,我大明总算能定北疆,但我北方卫所将官,就没那般受重视了。”

    蹇瑢说道。

    “我更担心的,是北元靖平后,大明要对北方边关卫所进行均田清理,虽说我们都知道边关卫所百户什么尿性,但真搞起来,遭殃的还是普通军户。”

    “难啊……”

    解缙也摇了摇头。

    可不是么。

    大明士卒,不如猪狗。

    这话是太上皇陛下,朱元璋亲口说的,编撰入大诰中。

    其中列举了许多桩,边关卫所官将,欺压普通军户士卒的案例,里面二三十件,大半都在北方卫所……

    在北京讲武堂中上课的武举子,也有从边关立功了选派过来的,听他们言语,北方卫所官兵被欺压,已经蔚然成风,百户千户,将军户士卒当驱口(奴婢)一样使唤,动辄打骂,克扣他们的银钱更是家长便饭,更有甚者,钱粮一分不发,逼着士卒去劫掠当地老百姓。

    蹇瑢和解缙都看出,大明要对北方动手,解决北方,辽东问题。

    但是他们都担心,大明要动北方边关卫所,可能会引起军方动荡。

    尤其是,如今的大明太上皇陛下,皇帝陛下,都不怎么杀人。

    北方卫所千户犯了事儿,最多也就是贬去海上,或者贬去广西,云南,并不斩杀,也祸不及家人。

    这使得如今卫所官将有个错觉。

    我大明的皇帝,不会杀人。

    贪污什么的,也没啥。

    就在二人聊得兴起时,一个声音在他们身后响起:“你们说的对,对北方卫所军户改制,遭殃的还是普通底层军户,世袭的千户和百户,都成了蛀虫,而且他们以为我大明皇帝以仁治天下,拿不起刀子了。”

    “他们错了,那是我皇爷爷和父皇在养生,可不是我朱雄英。”

    “你两个姓甚名谁,倒是有趣,可愿与本太子一道,巡视大明九边的卫所?”

    “你们放心,这次本太子亲率两千锦衣卫,带尚方宝剑,专斩欺压百姓的奸佞脑袋!”

    (



    第120章 蓝玉心头的野望

    

甘肃,河州。

    此地为丝路要道,历来为王朝重视,唐代时,此地被吐谷浑占领,后来又被吐蕃所侵,深受吐蕃佛头影响。

    到了如今,此地仍然佛风浓郁。

    也因此,从察合台汗国败退而来的许多信仰佛教的蒙古人,回鹘人,突厥人,被统称为回部,就在此地繁衍生息,逐步杂居。

    数十辆运钞车被押送着,往前方去。

    关西七卫,在甘肃有许多投降大明的蒙古部落将士,如今又从南方还有燕代卫所贬了许多犯事官员来此戍边,故而,运送钱粮乃是重中之重。

    永昌侯蓝玉,正骑坐在高头大马上,巡视这里的运钞车。

    不远处,有甘陇的吐蕃番儿,或者是胡化汉儿,赤脚骑着马匹,腰间挎着刀剑,在远处观望,这些少年皆是披头散发,穿着皮袄,坐下马匹也不拴马鞍,但是马术娴熟。

    明军犀利的武器,统一着装,对少年有极大吸引力,

    “侯爷,要不要驱散这些番儿!”

    亲卫上前来询问。

    蓝玉却摇摇头。

    如今,大明天子朱标,对蓝玉给予了极大的信任,而他也不负众望,将陕甘经略的十分好,大明的兵力,已经可以延续到哈密一代。

    但这并非是好事。

    根据最近得到的情报。

    帖木儿汗国越来越强大,东察合台汗国顶不住了,许多东察合台汗国的贵族,纷纷携带金银细软投靠大明,并且带来了情报和大片土地。

    大明越是往西扩,就和帖木儿汗国越接近。

    此时的帖木儿帝国,经过五年的征战,渐渐将国内层出不穷的叛乱平定,而且帖木儿也是当世一流雄主,深谙以战养战的道理,他屡次在叛乱地征召士卒,跟随他去别处征战,然后用战争所得,赏赐叛乱地的兵将,拉拢人心。

    如此以来,帖木儿汗国的叛乱大减。

    只是,这就苦了西方富庶的那些城邦领主,纷纷遭殃。

    帖木儿汗国,如今也已经打下了帖木儿帝国的庞大版图。

    帖木儿之所以是没有朝着东方征战,其实和察合台汗国此时的状况有些关系,大战之后必有灾荒,当年察合台汗国内乱,几大权臣之间互相征战,导致国内灾祸横起,百姓流离失所,牧民赖以生存的牧场纷纷遭殃,牛羊死伤惨重。

    而鼠疫也因为战乱流行,牲畜大量病死,人也死了不少。

    西察合台汗国在投降帖木儿后,帖木儿对这个收不起来太多赋税的地方没太大兴趣,东察合台汗国也暂时幸免于难。

    而大明……

    他虽然有兴趣,可是中间隔着察合台和甘肃狭长的戈壁荒漠,在如今这个时代,大规模的骑兵征战,后勤补给是重中之重,除非他能率领十万以上骑兵前去征讨大明,否则就是添油战术,来多少都是送。

    甘肃的关西七卫,和他们帖木儿的黄蒙古,天方蒙古,虽然都是蒙古人,但在信仰和根脚上鄙视极深,互相不能说有死仇,只能说也巴不得对方死。

    所以现如今的东察合台汗国,和大明有了一个狭缝战略缓冲地带。

    可是,随着北元天元帝屡次西征,妄图征讨打下察合台,再加上帖木儿帝国逐渐稳定下来,帖木儿帝国和大明帝国,这两个同时冉冉升起的帝国,即将在新疆一代遭遇了。

    蓝玉瞧着那些番儿,感慨道:“此地番儿,无论是吐蕃人还是胡化汉儿,皆骁勇不惧死,真是天生的狼兵种子。”

    他眸子闪烁,望向前方。

    “最近半月的报纸,都在大肆宣传,我大明要与北元皇帝结为姻亲,朱允炆殿下被封为大明‘蒙王’,入赘北元黄金家族,继承大元的帝统,此事,军情司可有情报?”他身边的亲卫闻言,连忙道:“侯爷,此事多半属实。”

    如今,报纸是一个重要的掌握军情和国情的来源。

    但凡是大明的一些重大国策国事,多半会在报纸上连载一番。

    而朱允炆被封为“蒙王”入赘北元黄金家族,承袭大元带去漠北的传国玉玺,这的确是一件惊天大事。

    如今,大明国库十分有钱。

    得益于大明皇家银行,各地与蒙古部落的互市,赚的盆满钵满,现在察合台汗国的色目商人,也认大明宝钞,基本上拿着大明宝钞,通行东亚。

    有钱,兵将的待遇也提高了。

    捎带着,大明的底气也足,帖木儿汗国也发现了东方这个强大的正在逐步西进的帝国,派遣使者过来互通有无。

    而蓝玉,就是第一时间和帖木儿帝国接触的人。

    “我看报纸说,北元会以漠南蒙古诸部,加上辽东为嫁妆,这般说来,蒙王朱允炆,堪称是我大明如今封地最大的藩王了。”

    人家北元皇帝还未答应,蓝玉已经将辽东和漠南诸部当成了大明的地盘儿。

    那亲卫也道:“是啊侯爷。”

    “咱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