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声。

    明初皇子教育,也会选取朝中重臣,如李善长,汤和,邓俞这种重臣,教授文韬武略。

    但是这种大课,一般半月一次,在经筛时才会有,毕竟这类重臣要么年事已高,要么身体不好,要么政务繁忙。。

    “人老腿先老,我练好马步,以后腿硬邦邦的,肯定不会老。”

    伸手戳了戳自己的大腿,嗯,不错,很硬。

    男人硬一点,总归是好的。

    朱雄英认真的蹲着马步,这马步健身法,是他在前世看到一个明星这样坐过,坐板凳的时候,两腿看似坐下,实则悬空。

    这需要极高的站桩功夫,对腰力,核心力量,腿部力量要求很高。

    不过,这个养生方式,也有缺点。

    长期练习,两腿会很粗,就像是癞蛤蟆……

    “管他的,粗柳簸箕细柳斗,又长又粗横着走,粗有粗的好,长有长的好,要是我的腿以后又长又粗,就更好了。”

    朱雄英认真地蹲着马步,心中忍不住想到。毕竟皇爷爷朱元璋身高一米七几,自己老爹朱标也有一米六几,他自然不可能太过短小。

    就在这时,他感觉有一股目光始终注视着自己,他朝着这目光来源看去,却什么都没看到。

    “嗯?”

    朱雄英感觉有些奇怪。

    而与此同时,他也看到了鲁王朱檀,正坐在一边,面色不善地盯着自己,

    先前伺候朱檀的四个内侍已经不见了,换成了新的内侍而朱檀则是面色愤恨,对朱雄英小声道:“别以为我不知道,就是你干的!”

    朱雄英愣住,也小声回答道:“喂,十二叔,你可别张口就来,什么就是我干的,你哪条腿,不是哪只眼睛看到我干了?”

    朱檀愤恨地说道:“先前我四个内侍鲁四儿他们,被锦衣卫捉了去,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肯定是你没能赢我,恼羞成怒,趁机给锦衣卫告状,好你个朱雄英,我跟你没完!”

    “哎哎哎,我说十二叔,你这话可就差矣,我可从来没害过人,我修黄老的,有好生之德,不争不抢,崇尚无为,要不是这样你之前非得被我揍几顿,要我看你那几个内侍不是啥好人,铁定是有人老太太开染坊,给了他们点颜色瞧瞧。”



    第17章 长得丑活得久

    

“你们在说什么?”

    年仅八岁的代王朱桂,今日早间吃了几个早熟的李子,谁料却吃坏了肚子,此刻已经如厕三次,仍旧腹痛难忍,捂着肚子面色苍白,被内侍搀扶着,坐在旁边。

    朱雄英瞥了他一眼。

    这代王朱桂的母亲郭惠妃,乃是滁阳郡王郭子兴之女,身份尊崇。。

    但是郭惠妃对朱桂教导极为严格,不准他随意旷课迟到,若是换了往常,似这般拉肚子,内侍早已唤来太医为朱桂诊脉了。

    而且,朱桂也是少有的,在朱允炆登基之后的削藩运动中得以善终的藩王之一。

    是个聪明人。

    “十三叔,你可是吃了什么冰寒之物?”

    朱雄英一眼就看出,朱桂这拉肚子有问题。

    朱桂呆了呆,点点头。

    “十三叔,你年方八岁,肠胃疲弱,怎么能这般随意吃冰寒冷物,我看你发汗,面色虚白,体弱拉稀,多半是肠胃受了凉,不过你说话中气还足,想来只是肠胃着凉不甚严重,唤你内侍,取干姜,以暖炉烤热,外包布帛,放在肚脐上热敷,一刻便能治好腹泻。”

    “再去熬些南瓜粥来,记住,小米南瓜粥,温热便好,不可过于滚烫。”

    “似你这肠胃,若是南瓜粥过于滚烫,也伤脾胃,以后需得注意,太烫和太凉的食物,要少吃,或者选一选再吃,如果有不懂的来问我。”

    朱雄英几句话,把朱桂说的一愣一愣的。

    他对着旁边的内侍使了个眼色,那内侍领命便要去,朱雄英拦住他,交代道:“对了,干姜,乃是中药,是炮制之后的姜,并非是晒干的生姜,你若是不知道什么是干姜,去太医院找个老头子问问。”

    那内侍脑袋犹如小鸡啄米,连忙去了。

    朱檀疑惑地看向朱雄英:“雄英,你也不过八岁而已,哪懂得这些道理?”

    朱雄英翻了个白眼。

    想我五岁养生,六岁踏入养生大道,看过的养生书籍不知道有多少,这点小小生活常识我还不知道?

    “十叔你还小,等你以后就明白了。”

    朱雄英摆出一副过来人的模样教训朱檀。

    朱桂捂着肚子,面色萎靡,带着羡慕神色看向朱雄英道:“雄英,你长的好高啊,你是怎么长这么高的,我好羡慕你。”

    朱檀冷哼一声。

    不就是长的高点,这有什么可吹的?

    等我再长几岁,我一定比朱雄英高!

    朱雄英咧嘴笑了笑,道:“十三叔,这是因为我善于养生,你呀之所以身体羸弱,是缺乏运动,惠妃娘娘整日让你读书习文,修身养性,却不让你出去运动,身体的肠胃当然不好了,你看我,我每天都有运动的,还要及时补充水分,吃很多东西,所以身体才好。”

    说话间,朱雄英拿起枸杞水,轻轻抿了一口。

    “十三叔你若是有兴趣,我可以教你养生八条,你认真研习,必有收获!”

    朱桂眼睛一亮。

    旁边的朱檀顿时不爽了,气愤地拿起了自己的枸杞桶,抓起一把枸杞狠狠塞入嘴中。

    郭惠妃人如其名,既然称之为“惠妃”,的确也贤良淑德。

    她是个很聪明的妃子,和马皇后关系很好,在后宫中谁也不得罪,而且和其他的妃嫔关系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她和如今的太子妃吕氏关系也不错。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桂在会在后来的削藩中,保得性命。

    要知道,朱允炆对他那几个叔叔可没少下狠手……

    举家自焚的,服毒自杀的,贬为庶民的……

    朱雄英也有意和这个说话比较客气,没什么架子的代王朱桂传授传授养生知识,拉近点关系,如今大明不能说是千疮百孔,也只能说是一个烂摊子了,内忧外患,皇爷爷朱元璋压力十分大,既要收复故土,又要整治国内的吏治,还需要平衡朝中的派系。

    而自己老爹朱标,也被各种压力压的喘不过气。

    要说前一世朱标是因为去西安视察北方,准备迁都事宜,顺便训诫秦王朱慡的途中偶感风寒去世,不如说老爹是被活生生的累死的,自打朱雄英穿越以来,就没怎么见到过朱元璋和朱标休息。

    而且,老爹朱标还要为了手底下那些愚蠢的欧弟弟操碎了心。

    就比如说秦王朱慡,自己这位老叔坐镇西安,却多行恶事,荒唐无度,屡次被手底下的官儿告状,惹得皇爷爷朱元璋十分愤怒,几次想要把秦王朱慡给召回南京训诫。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嘛?

    按照朱雄英看来,自己这个叔叔朱慡,年少聪慧,机敏懂礼仪,而且能文能武,上的马,能诗文,绝不是一个愚蠢荒唐的赛王。

    而且,他的正妃,可是被朱元璋称之为天下奇男子的王保保的亲妹妹,观音奴。

    次妃,是卫国公邓俞之女。

    一个同时得到蒙元残余势力认可,并且得到淮西功勋集团认可的九边赛王,镇守西安,握有实权,且极为聪慧的王爷,突然一下就变了性子,变成了个多行恶事荒唐无度的王爷?

    这只能说明,秦王朱慡在西安,怕是被手下人架空了,因为当年陕西中原等地,是韩山童等西系红巾军的主战场,根系庞大,且当地多有蒙元残余,而且那边的地方官吏,大部分都是投降的前元旧吏,盘剥百姓,上瞒下欺……

    朱元璋如何会不知道自己儿子艰难。

    朱标又如何不知道自己弟弟痛处。

    秦王朱慡,上一世是被人下毒害死的啊……

    朱雄英认真的给朱桂讲着如何调理身体,无他,如今的大明天下大部分基本盘是打下来了,但是还未能实现真正的全面治理,说句不好听的,出了京师六百里地,政令在那些官吏眼里就是个屁,反倒是这些九边赛王,乃是代天子牧边,能够起到监督和监管的作用,好歹能让大明的底层那帮贪官污吏有些忌惮,给老百姓点活路。

    这些从前元一直留下来的官吏,说句难听的,杀九个没一个冤枉,杀十个,里边多的那个绝对是个大贪污贩子,死十次都不够,他们贪赃枉法,兼并贫农,脱避粮差,依附在功勋之家,和朝廷唱反调。

    皇爷爷为了监视惩治这帮贪官污吏,已经在着手编纂《大诰》老百姓如果有了冤屈,可手持《大浩》进京告状,沿途官员不准阻拦。

    可是,还是不够啊。

    治乱世用重典,大明的老百姓实在是太苦了。

    朱雄英很认真的给朱桂讲着他身体的毛病,此时内侍拿来了烤热的干姜,朱桂敷在了肚脐,片刻之后,果然不再腹痛,也不再冒虚汗。

    再服食一碗小米南瓜粥,朱桂又生龙活虎起来。

    他连连称奇,夸赞起了朱雄英。

    “切,雕虫小技,我就算不养生,也照样生龙活虎,冷饮热食,我想吃就吃!”

    朱檀冷哼一声。

    朱雄英却瞥了他一眼,道:“十叔啊,俗话说长得丑活得久,长得帅,老的快,似你这般玉树临风容貌过人的奇男子,反倒更要注意养生。”

    “我说真的,不如我教你养生八条?”

    “你回去一试,若是不行,我不收学费!”



    第18章 你爹不敢做的你做你爹不敢说的你说

    

奉天殿中。

    曹国公李文忠也已端坐在侧,明初之时,因为受到蒙元影响,宫中也流行坐塌,而且大明宫中有许多元顺帝妃嫔和宫女,内侍,将一些草原风格的坐塌也带入了宫中。

    朱元璋,朱标,李善长,李文忠,正盘腿坐在一张珍贵的波斯地毯上,地摊上摆放着一张南唐时宫中曾使用过的檀木案几,案几上有香薰,奶食,果子,茶品,茶汤。

    明初,茶水还有很多种服食方法。

    有冷泡法,碾磨法,冲泡法,还有各色流传自宋朝的拉花,调配工艺,有煮食茶叶法,还有与其他调理配合,加入香辛料的冲调法。

    朱元璋深感喝茶方式繁复,亲自下旨,将茶叶的服食方式定为冲泡法。

    宫中的果子果品风格,种类也十分丰富,前元征服了欧洲之后,从欧洲,中亚西亚带回来了大量的工匠,庖厨,还有西方宫廷的御厨,他们也将他们制作点心的方式带回了华夏。。。

    比如如今桌上的茶品,就有西亚风格的茴香油饼,馓子,油香,也有南宋便存在的果品,碧涧豆儿糕,五香糕,酥琼叶、到口酥等。

    几杯清茶,以羊脂白玉所盛,分别放在几人面前。

    朱元璋眸子修长,品茶的时候,眼睑微垂,整张脸颊被茶雾缭绕,他轻品一口,淡笑道:“文忠啊,西番茶马贸易之事,今年获利几何?”

    曹国公李文忠不仅抓军事,抓情报,也主管大明对西番的茶马贸易,这个茶马贸易其实不单单只是茶叶和马匹,还有丝绸,药物,粮食,最重要的是瓷器和盐。

    江南自南宋起,富庶甲天下。

    丝绸,茶叶,瓷器,乃是大明赋税重项,另外就是食盐,官家给与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