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奉天殿内。

    太子朱标和韩国公李善长一道,正拜见朱元璋。

    “此云南志初稿,乃是翰林院编修铁什哈,杨宣等编纂,汇集唐,宋,大理,元朝秘录,内容详尽,几无遗漏,自唐时南诏自今,祎四百载岁月,云贵故土终归我皇明。”

    “此志共六十一卷,地册,民风,山川风月咸收其中,还请陛下圣裁。”

    李善长身穿朝服,头戴冠冕,面色恭敬肃穆,持着朝笏朗声说道。

    朱元璋正坐在桌上随手翻阅,面露淡然笑意,不时轻轻点头。

    “韩国公劳苦,云南之地,乃我华夏历来之土,如今云南布政使司已建,镇抚司也立,当在云南驻军镇守,朕已谴人去请曹国公前来,商议云南大事。”

    “看座。”

    朱元璋说完,就安排内侍给李善长上座,而太子朱标,则也坐在了一旁。

    李善长手持朝笏,躬身缓缓后退几步,面无表情地端坐在了木椅之上,神色肃穆,眼观鼻,鼻观心,不言不语。

    整个殿内,只有内侍奉上茶点,以及退出去时,沙沙的脚步声。

    朱标宽润胖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看了看李善长,又看了看朱元璋,曾几何时,父皇和韩国公可抵足而眠,开怀畅笑无所不言,如今却……

    大明武功,开国六王功劳最重,但若是论文臣功劳,李善长当居首功。

    打天下不难,难在于治。

    治天下,需得用吏,收税,征兵,徭役,处处都要用到官吏。

    朱元璋深恶元朝留下的官吏,却不得不用。

    而若是论到善用官吏,李善长绝对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大才,他能快速的将前元遗留的官吏整合起来,迅速稳定统治,收取粮赋,堪称是朱元璋的萧何。

    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今的李善长却再也没有了以前那般活泛,无论是政事还是军事,商议讨论,大都像个提线木偶,一言不发。

    自胡惟庸案始,李善长就这样了……

    坐在案几上的朱元璋翻了翻奏章,眼眸闪烁,他拿起金银花薄荷水抿了一口,面带笑意,用略显轻松地口吻说道:“太子,韩国公,可尝尝这山楂糕,此是太孙雄英所推,说吃了这山楂糕,对脾胃好,朕吃了几次之后,胃口的确好些,一顿饭能多吃一大碗,你等也尝尝。”

    “是,父皇。”

    朱标也不客气,伸手捻起一块儿山楂糕,这山楂糕是朱雄英给出配方改良过的,添加过酸枣,有健脾胃的功效,吃起来生津止渴,健脾胃通肠胃,想来这逆子,应当在文渊阁上课了吧,不知是否有认真听讲?

    而李善长则是微微眯眼看了眼这山楂糕,行礼道:“谢皇上。”

    说着才伸手捻起一块儿,浅尝辄止。

    朱元璋本来视线一直盯着桌上奏折和《云南志》初稿,忽然笑着瞥了李善长一眼:“韩国公一向爱吃酸甜点心,今日为何不吃?”

    李善长手有些抖,显得颤颤巍巍的,竟将茶碗险些弄翻,他苦涩沙哑说道:“启禀圣上,臣老迈,如今胃口已不如年轻时啦。”

    最后两句,言语中竟有些哽咽。

    朱元璋闻言,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是啊,咱都老了。”

    李善长连忙道:“陛下圣体康健,万寿无疆。”

    朱元璋哈哈大笑,伸出手指点了点李善长,说道:“朕就知道韩国公会说话,只是如今皇明战事未平,国库无粮,还需要韩国公为国分忧,傅友德传来奏折,言云贵之地,少民众,汉民稀,百里之乡,不闻汉音,南疆自唐遗落,到今天已四百多载,民风迥异,韩国公有何良策?”

    朱标只是默默的吃着山楂,闻言眸子闪了闪。

    去年,傅友德和沐英,蓝玉,率领三十万大军,一举平定云南。

    这是南疆明珠遗落四百余载之后,重归我华夏旧土。

    大明虽国土不及唐,富庶不及宋,但是北伐复我燕云,南征收回云南,四百余载明珠蒙尘,被大明重拾旧椟。

    元朝虽然统治云南,但是元朝也放任云南和其他地域交流,比如缅甸暹罗等地,民众自由来往,风俗杂居,驳杂混乱,天方文化,佛教文化,云南本土巫教,各种文化驳杂不堪,四方土司头人各自称主,民众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从何处去,宗族传承,混沌不明。

    在击败了蒙元梁王之后,若是不尽快对云南移民,屯边,搞改土归流,稳定统治。

    那么要不了多久,云南又会陷入极度的混乱,蒙古人和色目人的余党变成兵匪四处流窜,各种土司头人趁机抢占地盘……M。。

    甚至有云南土民,面对大明天兵问出:“我云南素与中原无过,尔等为何率兵来讨!?”

    朱元璋的回应也很霸气:“云南故土,乃我华夏旧地,我皇明此来,是为恢复中华!”

    李善长心中其实早有计较,在傅友德等人传来捷报时,他就知道云南需要屯边移民,而且需要大量屯边移民,只是这般浩大的工程,钱粮后勤,乃是重中之重。

    动辄数十万人移民,路途遥远,酷暑,寒瘴,都是巨大的困难。

    大明如今有许多巨大的工程,修建孝陵,修建南京城,修建中都凤阳,修建朱元璋父母和爷爷的陵墓,九边重镇兵马钱粮,西番茶马贸易,辽东战事,朝鲜战事……

    仅是修建中都凤阳,便从南京和江浙等地迁徙十多万富户民众,又营建长城守边,抵御北元,大明的国库十分吃紧。

    最重要的,是黄河固堤。

    元末灾祸四起,起于黄河。

    但是直到今天,黄河泛滥仍旧威胁着大明。

    此刻的大明,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民众疲蔽,官僚腐败,朱元璋即便屡次大兴杀戮,也很难清整吏治,他还下令建造“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使得孤寡老人小孩由官府奉养,贫民死后官府统一安葬,还有免费的医院,为看不起病的穷人治病……

    可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朱元璋疯狂盘剥“富户”,也就是原来的蒙元士绅地主阶级,还有大明这些新兴的公侯爵勋身上,就拿修建南京城城墙,大部分支出都是富户所献,修建者很多是蒙元俘虏。

    而屡次充实九边,又多从开国功臣功勋中,贬罚流放过去。

    这次镇守云南,无论是谁留下镇守,也无论是在何处移民,都要牵动大明朝堂,恐怕又要牵涉出一场权力斗争。

    很简单,无论文武官员,皆有乡党宗族,若迁淮西,则淮西乡党失势,若迁浙东,应天,则是浙东文党受损,若非活不下去了,谁愿意离开故土呢?

    当面临利益纠葛的时候,再牢固的政治同盟也会产生分歧。

    李善长想了想,说道:“臣以为,应当如九边重镇,在云南建立卫所,筑城镇守,且云南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应谴得力大将,世代镇守!”



    第16章 老太婆开染坊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文渊阁高约三丈,勾檐廊角极尽天工。

    明初的建筑,兼具蒙元鲸吞天下的雄壮,又有华夏技巧繁复的雕琢,可以说集尽天下建筑之美。

    大明天子朱元璋曾在皇觉寺出家,故而宫中也有不少释道中人,因大明禁左道,便将这些主动投奔官府有度牒,在朝中备案的正道僧人道士多有褒奖,赏赐丰厚。

    这些释道中人也极为上道,四处游方挂单,必言大明天子恩德。

    而且有度牒的僧人和尚,自觉与大明教,弥勒教等左道伪教有别,也对左道大加打压。

    毕竟,异教还可以感化。

    但是一教之中的异端,必得除之而后快。

    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此。

    刚刚收下郑和,朱雄英便被先生叫进去点卯,这大明皇子教学,和私塾一样,皇子和太孙,到了时辰都需由先生点卯,授课的大都是翰林院的侍郎,讲皇明礼仪,诸侯规范,四书五经,也讲算术,天文,地理,兵法。

    而郑和,却被一个莫名其妙出现的和尚叫到了文渊阁楼上。

    他长的很莫名其妙,说话也很莫名其妙。

    身材魁梧,身披袈裟,一双眸子好似虎眼,炯炯有神,鼻子凹陷,看人时,双眸极为突出,仿若择人而噬的猛虎。

    “大师,不知您叫我来所为何事?”

    郑和也是一脸懵,自己刚刚和小主分别,就被这个大和尚叫到了文渊阁上。

    大和尚咧嘴笑了笑,他双眸在笑的时候会变得更大,盯着郑和上下看了一遍,赞道:“小可你乃是有佛缘之人,贫僧擅长相面,我观你面相……”

    郑和却打断了他。

    “好教大师知晓,我只是个刚进宫的小内侍。”

    郑和家学渊源流长,遍历诸教,本身对于神佛之事,不是那般笃信,他更相信人力可为,因为他家父家祖都是虔诚的天方教徒,日夜祷告,偌大家族却还是一朝破碎。

    如今的他,不信那神鬼之说。

    大和尚名为道衍,又叫姚广孝。

    如果朱雄英在这里,肯定能认出这个面相似虎的大和尚。

    道衍也不回答,看向远处,此刻是清晨,不知为何,天边的云朵极为妖艳,火烧云在空中张牙舞爪,好似是烈焰喷薄,一轮红日自火中缓缓升起,与此同时,无数道璨星摇摇欲坠,闪烁着点点星火,即将熄灭在白昼,骤然一颗妖星划破了天际,将天幕勾出一道伤疤来。

    白日血云,且有妖星降世。

    “看,天降异星。”

    “小可你尚且年幼,等你顿悟之时,便明白贫僧与你有莫大机缘,你我皆为俗世所困,机缘一到,顿悟成佛。”

    道衍仰起头来,身上袍服被风吹的猎猎作响,他似笑非笑地看向郑和,而郑和也是礼貌地跟他告别,径直离去。

    “真是个怪人……”

    郑和小声嘀咕。

    道衍看了他两眼,忽然像是心有灵犀,眸子却猛地看向了文渊阁中,坐在最后一排桌子上的朱雄英,只见这位皇孙身材明显比其他皇子高大,且面色红润双眸炯炯有神,精光四射。

    更让道衍和尚吃惊的是,朱雄英虽然看似坐着,实则双腿悬空,扎着马步,腰杆子当家。

    作为长年在外游历挂单的僧人,道衍也有武艺在身,自然不会眼拙。

    道衍的虎眸瞪大,闪出异色,还以为自己看错了,他又眨了眨眼睛,再看一遍,诧异不已。

    扭头看了一遍天上那颗异星划过的火烧云,又看了看朱雄英,道衍张了张嘴,呢喃出声:“怎么会有如此命格……”

    经过三年的养生,如今的朱雄英,只要是正常人,都能看出他身材健硕,容貌雄伟非常人。

    毕竟,哪个八岁孩童,能长到这么高,而且面色红润满嘴养生……

    朱雄英端坐在最后一排。

    没办法,他长得太高了,坐下来太长,会挡住后面的人,索性只能坐在最后。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太长,而让别人很为难。

    我太长也有错吗?谁叫他们太短小呢,哎。

    “我长,怪我咯。”

    朱雄英撇了撇嘴,点卯之后,先生便开始授课,先前的李希贤已经检查完了作业,如今讲课的,是翰林院的一个编修,他就不如李希贤霸气了,讲的唯唯诺诺,不敢对皇子太大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