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香门第,不过如此。
秦天朗笑而不语,对于来自后世的他来说,普通人会读书写字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
他知道每个人都有成才的可能性,只是迫于环境的限制,很多人都没有这个机会罢了。
如果给那些普通人以有钱人的条件,他们未必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而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予这些流民一定的文化,他们也才能更好的为他办事。
而且,农田和盐矿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多人,有之前的十万流民就已经足够了,这多出来的三十万流民完全可以从事其他的事。
第102章 北方战事
“玄成不相信寻常百姓也能读书?”秦天朗问道。
魏征沉默,用沉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普通人读不了书。
别说是魏征,就算是李世民来了,多半也是这样的想法,这年代普通人想要读书,实在是太过天方夜谭了。
别说是百姓了,就算是出身寒门,也就是那些州县的落魄世家的才子,想要读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秦天朗也没有跟魏征解释的欲望,这种事情一时半会很难解释的清楚,还不如用行动来证明来得直截了当。
“玄成不是想知道我此行的目的吗,实不相瞒,我此次前来,是想让玄成担任明心轩的先生。”
明心轩,便是先前李靖提议开设的学堂,先生,便是大唐对于老师的雅称了。
“当私塾先生?”魏征眼中先是闪过一抹疑惑,然后猛地一变,说道:“难道说……帝师想让这些百姓读书?”
“有何不可呢?”秦天朗笑道。
“不不不”魏征忙摇头,“那些百姓愚钝不堪,大字不识一个,如何能读书识字,况且要开设学堂的话,所需的花费无可计量,帝师可要三思啊。”
秦天朗转身看向魏征,道:“玄成所说这些我都了解,但现在我们不说这些,我只问一句,玄成是否愿意当这个学堂先生?”
“帝师相邀,我自然不会拒绝,不过帝师的才能远在我之上,帝师亲自来当这个先生的话,岂不是更好?”
“我懒得当。”
魏征:“……”
解决了学堂先生的问题,秦天朗邀请魏征上山居住被婉拒之后,便返回了首阳山。
既然想要开设学堂,那就得好好准备一番,他所说的要让寻常百姓也能上学,可不是说着玩的,而是要真正付诸实践。而且……这件事对于他而言,也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
长安,宣德侧殿内。
李世民倚在软椅上,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手中的急报。
在其身前,左边是房玄龄,右边是兵部尚书侯君集。
李世民手中的急报,乃是从关内道北方马邑县发来的急报。
马邑,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易守难攻,位于东突厥和大唐的边陲之地。
一个月前,李世民做出决定,决定派出大军北伐东突厥,以振大唐军威。
此次北伐的大军以并州都督李绩为帅,柴绍、薛万彻为辅,统领十五万大军北伐东突厥,如今大军正是处在马邑县之中。
兵部尚书侯君集的脸色有些沉重,此番急报正是他呈递上来,对于急报上的内容他已经阅过,对于北伐的情况……一言难尽啊。
正想着,李世民已经将急报合上,脸色变得有些阴沉,眼中隐隐闪动着杀气。
“没有想到,东突厥和后隋余孽的反抗竟然如此激烈,一个月过去了,竟然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且李绩大军粮草渐缺,隐隐间竟然落入被动局面。”
说着,李世民的脸色又难看了几分。
此番北伐东突厥,虽是借的东突厥与梁师都勾结的罪名,实际上是要肃清隐藏在北方的巨大隐患。
无论是拥兵数十万的东突厥,还是后隋余孽杨政道,那都是鲠在大唐喉咙的鱼刺,不拔掉就无法安心呐。
更何况东突厥还跟后隋余孽杨政道勾结起来,一同把控北方边境,这让李世民如何能坐视不管。
任由他们这样下去那还得了,说不定哪一天又重新杀上长安来了。
“还请陛下息怒,东突厥和后隋余孽根植北方已旧,已是陈年旧疾,非一日之功可除,如今也才过去了月余,没有大捷传来也是正常的。”兵部尚书侯君集说道。
李世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李绩乃是开国名将,跟随他出生入死、开疆扩土,立下了赫赫功劳,在他的心中,李绩是足以跟李靖媲美的骁将。
这也就导致了李世民对于李绩有着很高的期许,从此次领军北伐让李绩担任主帅就可看出一二。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被他寄予厚望的李绩竟然过了月余都还没有取得任何战果,这着实让他有些失望。
这时,站在一旁的房玄龄说话了:“陛下是太过心切了,一个月的时间不足以平定东突厥,还是要多些耐心才是。”
“房公啊,这东突厥拥兵自重,竟然公然与叛梁勾结,这是挑衅我大唐的威严,如果不能快速平定东突厥的话,如何能够彰显大唐的军威呢。”李世民说着,眼底深处闪过一抹愤然。
实际上,李世民之所以对东突厥的反应那么大,大到了恨之入骨的程度,是因为李世民跟东突厥有着旧恨,而且还是非常大的旧恨。
昔日,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不久,李世民刚想登基皇位之时,东突厥颉利可汗想趁大唐动乱之际趁虚而入,率领数十万大军一举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径直攻打到了距离长安仅有四十里的泾阳县。
当时大唐刚刚经历玄武门之变,长安的兵力不过三万余,且大唐各地动乱不堪,根本就无法集结起有效的反击大军。
加上那时帝师率领大军西征吐蕃,相隔遥远之下已是鞭长莫及。
在这种近乎绝望的情况下,李世民率领一众心腹在渭水河畔与颉利可汗对峙,最终凭借着过人的胆量,以及精妙的疑兵之计使得颉利可汗无法揣度大唐的虚实,颉利可汗最终选择退兵,大唐得以逃过了一劫。
如果说当时颉利可汗识破了李世民的计谋,那么长安的几万人马根本就抵挡不住东突厥大军,估计从那时起,大唐就不再属于李世民,而是属于颉利可汗了。
这种险些亡国的记忆,李世民怎么可能忘记,无论是对于东突厥的忌惮,还是对于三年前隔江对峙的屈辱,都让他刻骨铭心,三年来时刻都没有忘记过。
甚至于他在国祚初定之后对帝师产生了猜忌之心,也和东突厥率军南下有关系。
正是因为东突厥的忽然背约,让李世民感受到了深深的背叛,一时间宛如惊弓之鸟,谁也无法信任,加上七宗五姓的暗中怂恿,最终做出了削去帝师兵权的糊涂事。
所以说,李世民对于东突是恨之入骨,恨不得杀之而后快的那种。
所以,梁师都刚被平定,李世民便立即派出大军北伐东突厥,一刻也不想等待,正是要借着平定梁师都后士气大盛,要把东突厥这个巨大隐患一举铲除。
第103章 如若不行,朕便亲征
李世民暗暗咬牙,在场的侯君集和房玄龄都是他的近臣,他也没有刻意隐藏自己的情绪,咬牙切齿道:
“房公,候公,你们又不是不知,朕与那东突厥势同水火,恨不得吃其肉饮其血,三年前的渭水之辱依旧历历在目啊。”
房玄龄和侯君集都陷入了沉默,对于三年前的那件事,确实是印象深刻。
那时,他们跟在李世民的身边,与东突厥的几十万铁骑对峙,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颉利可汗的百般试探,万般羞辱,那都能记得清清楚楚。
如果当时不是帝师不在的话,他们都想越过渭水,与东突厥决一死战了。
所以,对于李世民的心切之情,他们也非常能够理解,他们又何尝不想将东突厥除掉,以洗刷昔日的屈辱呢。
气愤了一阵之后,李世民逐渐泄气,无力地挥挥手,道:“候卿,运输粮草的事宜交由你去办吧。”
“诺,臣告退。”侯君集退了出去,如今北方战事吃紧,时间紧迫,能快一点调拨粮草就快一点调拨吧。
待到侯君集离去之后,李世民喟然一叹:“哎,要是帝师尚在的话,必定能够一举扫平东突厥吧。还有李靖,秦琼,程咬金三人,都是朕的心腹大将啊,竟然也有留在了首阳山,何其可惜!”
就算帝师不肯北伐,能有李靖三人的辅佐的话,那情况也会好很多。
如今的李绩还是太年轻了,才年过三旬的年纪,行军打仗的经验还是不够李靖多啊。
不是谁都能跟秦天朗一样,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就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的,秦天朗那就是个怪物。
“二郎也不必太过担忧,李绩为人沉稳,用兵讲究步步为营,就算无法平定东突厥,也能稳住北方形势。”房玄龄说道。
李世民摇头苦笑,听出了房玄龄的言外之意,这话中的意思就是在婉转的说,不认为李绩带领的大军能够一举攻克东突厥了。
要是换成另外一个人这么说的话,李世民估计早就翻脸了,但房玄龄不同,他的话李世民向来重视。
如果连房玄龄都不认为李绩能够平定东突厥,那此次北伐的成功性真的很渺茫了。
如果不是李靖等人都隐居首阳山的话,李世民又怎么会将北伐的重任交给李绩,李绩虽然不错,但毕竟经验不足,冲锋陷阵倒是可以,指挥三军的话那就有些勉强了。
一想到这,李世民心中想让帝师回朝的愿望就更加强烈,仿佛有一团火在他体内熊熊燃烧,令他痛并快乐着。
“房公,你认为如今再次上首阳山邀请帝师回朝,胜算会有几分?”李世民脸色患得患失地说道。
“陛下心里已经有了判断,何必再问微臣。”
李世民摇摇头,是啊,他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但就是忍不住生出一抹侥幸,万一……万一真能请回帝师呢。
李世民不是悠游寡断的人,在唏嘘了一阵之后,便恢复了常态,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北伐东突厥上,眼中有凌厉杀气闪过。
东突厥是一定要剿灭的,三年前的渭水之耻必须洗刷,否则的话李世民始终咽不下这口气。
且东突厥用兵数十万,乃是巨大的北方隐患,大唐想要实现大治,这东突厥就必须灭亡。
如果真到了没有其他办法的那一步,那他就只能亲征了,三年未上马,东突厥是不是以为他的刀已经不锋利了?
……
首阳山上。
一大早的天刚亮,魏征就上山来找秦天朗,这几日他一直在想,帝师先前所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来想去,他也想不通其中的缘由,黎民百姓也可以断文识字,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事情没想明白,魏征心中的好奇却越来越重了,因为他知道,帝师从来就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
既然帝师说了想让黎民百姓都会断文识字,难道帝师真的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每当想到这,魏征就激动的不行,几日来睡都睡不好,好不容易睡着了,梦里也都是这件事。
古往今来,也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能让黎民百姓都能读书写字的事情,这实在是太离奇了,就好比现代社会里一个人告诉你,他能让每个人都开上兰博基尼一样不可思议。
山上的人自然认识魏征,所以非但没有阻拦,最先看到魏征的两名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