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5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必须尽快地结束这乱世,尽快重建一个属于中华的、强盛的王朝,什么王朝都好。
  眼下看来,玄德公和他的伙伴们很有机会,那么复兴汉室也没问题。
  至于雷远本人要在这个王朝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其实倒不特别重要。说他文青也好,说他虚伪也好,说他政治幼稚病也好,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第七百七十四章 携手(中)
  这些想法,在雷远脑海中盘旋很久了。
  适才诸葛亮直言雷远心高,若早生二十年,当有争衡天下的意气。较之彭羕做客时的指摘,其实这言语要严重十倍。换了别个公开场合,诸葛亮这番话便似诛心,两人从此便要成为不死不休的政敌。
  但在这个小雨淅淅的夜里,两人好像都能放开胸怀,说些素日里不能、不便说的真话。所以,雷远甚至没有否认。他知道诸葛亮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他也知道诸葛亮意不在此,而在汉中王府中的某些人。
  隔了一会儿,诸葛亮叹了口气:“续之说的没错。”
  忽然间,过往的岁月从记忆中的诸多角落里翻腾出来。诸葛亮下意识地挥动羽扇,继续道:“兴平元年的时候,曹公挥军入徐州,所过之处,烧杀抢掠,肆行残戮。我跟从叔父避难江东,后来江东再生战乱,我又与家人逃亡荆襄。续之,我走了几千里的路,曾经横穿过血肉横飞的疆场,曾经躲在尸堆里逃避乱军的追杀,也曾经与形如饿殍的流民争夺过食物,甚至见过人相食的惨剧。那段日子,我有好几次以为自己将要死了,我的尸体将要被豺狼鬣狗所食,所剩的部分,将会化为蔽野白骨中的零星碎片。”
  “在这段路上,我见过曹公的铁骑,也见过孙郎的军队,至于陶谦、刘繇的军队或者等而下之的其它各部,见得更多了。他们都是英豪,至少,都自诩为当世的英豪。他们都有宏图大志,想要做大事,立大功!可是,诚如续之所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其宏图远略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他们想要实现志向,就要拿百姓的命来垫脚……那样的人愈是得志,苍生愈有倒悬之急!”
  “所以我在灊山时,最终选择来荆州。”雷远平静地看着诸葛亮:“因为我相信,玄德公和军师你,都不是那样的人。”
  “玄德公自是心怀慈悯的仁厚之主!可是……”诸葛亮重重点头,然后又皱了皱眉头。
  那样的人,放在十年前,二十年前,便是祸乱之源。而放在现在的汉中王幕府中呢?
  随着汉中王的势力扩张,此辈越来越多的投入到幕府之中。乍一看来,此辈都有秀拔才具,足以经世济国,试之以军政事务,也无不妥善如意,于是汉中王不吝超拔他们,使之渐渐占据高位。可他们一个个都自恃为当世英豪,得到得愈多,愈嫌不足,愈要动用种种手段谋求更多。而他们的手段也愈来愈花样百出,渐渐影响到了汉中王的大政,也影响到了按照正常判断执行大政的重臣们。
  雨还在下,天色有些暗了,雷远不愿再等待下去,于是直接问道:“以军师对大王的影响力,难道都不能摈除那些人?”
  “难!”
  “难在何处?”
  诸葛亮徐徐道:“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是人,就难免有私欲。值此收揽、用人之机,明主因其私欲而用之,悬衡设规而制之。一切以人尽其才为先。想要摈除他们,反而会引起政局动荡,稍有不慎,还会被局外人视为处置不公,厚此薄彼。”
  “那么又要绕回原来的话题了。大王信他们,用他们,而中枢不能摈除他们,难道就坐视他们胡来?”
  雷远一拍长廊的地板,略提高些嗓音:“我深知面对江东一线的局势复杂,一旦疏忽,便会酿成大祸。所以,我绝不会同意彭永年的提议,绝不容他和他的那群同伴肆意妄为……军师,你觉得我该怎么做?”
  “如果今夜我不来拜访,续之会怎么做?”
  “无非拜见大王,痛陈利害。”
  “续之是重将,就此若有坚持,大王不会不允。然而,彭永年想来也提到过,这些日子,成都文武确有传闻续之行为跋扈,意图独占荆南、交州利益的。这么做,你真不怕引惹物议?”诸葛亮问道。
  雷远把后背靠在廊柱上,眼神一凝:“我怕什么?我到交州,领精甲锐锋以抗东吴,虽不敢自比乐毅,却也尽谋思之功、防安危之变……而军师你,乃至中枢诸公,多有聪哲,难道无法制约某些小人,非要派出个骑劫来添乱?”
  诸葛亮大笑:“续之此言过矣。”
  笑了两声,他说道:“我有个建议,续之可愿听一听。”
  “军师请讲。”
  “请续之暂屈在成都。”
  “什么?”
  一个彭羕胡言乱语倒也罢了,如今孔明也是如此?什么意思?这些人合谋来消遣我吗?
  雷远一时恼怒,霍然起身。再看诸葛亮,竟也起身。
  空气压抑,夜风微凉,两人相顾对视。
  “军师的建议,着实让我为难。”雷远仔细端详了诸葛亮片刻,沉声道:“这其中,莫非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缘故?”
  “续之不执于名利,公而忘私,真有古君子之风。”诸葛亮微微颔首,从袖中取出一方小木盒,递给雷远。
  盒子外有封泥,但已经被打开了。
  “这是?”
  “这是从许都传来的最新消息,来自于汉中王旧日生死之交。这位故交,在曹操的丞相府中任职,所传信息从无差错。而这个消息,除了汉中王、宪和和我,眼下也只有续之能看到。”
  雷远有自己的情报来源,但因为依托商队,目前来说,向北只能及于襄樊、宛城,对许都这样的政治中心,暂时还没有渗透侦知的能力。在这上头,只有汉中王历年来建立的人脉关系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个消息在此时此刻,从许都专门传出来,其干系必定非同小可。
  雷远连忙接过木盒打开,木盒中是一张反复折叠过的麻纸。纸上写道,许都传闻曹操病重,故而公卿朝臣扰乱,曹彰汇合丞相长史王必、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挥军攻入许都,诛杀参与乱事的公卿数百人。
  “这……”
  雷远一时不明所以,他皱着眉头,将麻纸又看了一遍,问道:“许都扰乱又如何?许都也乱了,说明曹操确实沉疴不起?”
  “非也。”诸葛亮意味深长地凝视雷远:“续之你想,如果曹操果然重病不能理事,而三子各自图谋大位的话,驻在许都的曹彰,所依赖的是什么?”
  “曹彰身为骁骑将军,在军中颇有威望,他所依赖的自然是曹氏五校中军和虎豹骑的精锐。”
  “就只这些?”
  雷远一愣,随即恍然:“还有皇帝和朝廷!”
  “正是!”诸葛亮轻挥着羽扇,继续解释道:“若曹彰想要谋求魏公的地位,最值得依赖的,便是皇帝和朝廷!就算曹子文是个莽夫,他身边自有幕僚,怎么会不提醒他?他既有意夺位,又怎么会如此急躁地向朝臣们下手?这不是自取败亡么?”
  “那,军师的意思是?”
  “恐怕曹操根本无事。此前的所有传言,一切举措,都是为了吸引与曹氏为敌之人主动跳出来……先跳出来的人,则将遭到曹氏蓄谋已久的打击。”
  雷远在走廊上来回踱步,走了两圈才放缓脚步回来:“可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和寇封等人的图谋又有什么关系呢?”
  顿了顿,他又问:“不是说,庞军师和翼德将军已经出兵关中了?他们怎么办?”


第七百七十五章 携手(下)
  诸葛亮道:“曹操卖了这么大的破绽出来,无非自觉经过数年休养生息,实力有所恢复,故而想借机消耗反对者的实力,再以逸待劳打几场胜仗,鼓舞己方的士气。然则,在关中方向,我们早有预案,正可以将计就计,驱狼吞虎。”
  “将计就计?驱狼吞虎?”
  雷远思忖了片刻,试探地问道:“马超?”
  诸葛亮不禁想,续之真是个聪明人,与他说话,只消提个开头就能将答案默契于心,一点不用操心。他颔首说道:“正是。马超之后,如果局势发展顺利的话,还有大王所领主力继之而进,续之不必忧虑。”
  “那荆州这边?”
  “曹彰在许都大肆杀戮之后,必定要集合周边兵力,稳定许、颍等地。而在许都以南的荆襄,无论乐进是否有资格参予此前的密谋,但许都一旦生变,荆襄各地必定会受影响。到那时候,云长公正好挥军北上,看看能否占些便宜。”
  “云长公要北上?”雷远皱眉:“这是何必?”
  诸葛亮瞥了雷远一眼,轻笑道:“且不谈曹公作何谋划,云长公自然谙知沙场进退,但续之你觉得,云长是那种看到了机会,却畏惧不进的人么?”
  自然不是。关羽驻扎江陵多年,城高池深,水陆两军势强力雄;他日夜所思,便是驱除乐进等辈,全据荆襄。雷远可以确定,哪怕明知曹军的形迹可疑,关羽也不会放过机会,必定要杀上一场才见分晓。
  雷远再想,既然汉中王有意以主力威逼关中,无论如何,魏公曹操非得亲自出面才能匹敌。而荆襄这边,只靠着曹彰和乐进,关羽绝没有吃亏的道理。
  “既如此……”
  “既如此,就只剩下了江东方面。”
  “江东毕竟是盟友,我们倒不至于特意针对。”诸葛亮轻描淡写地道:“只不过,孙刘两家名为盟友,却彼此戒备仿佛敌国。续之,你我两人和云长公当年在江陵会面,前后排布了多少针对江东的作战计划?这数年来,往两家边境的烽燧、戍城,又投入了多少人力、资财?待到云长北上作战,负责留守之人身负重责,非同小可。续之你是明白人,所以对伯昇的才能不信任;那么,伯昇去到荆州以后,云长会满意么?”
  原来如此。雷远舒了口气。
  据说因为寇封性格粗猛,当年凭着主公义子的身份行事多有出格的地方,所以关羽素来不喜寇封。此事在汉中王府文武之间,并不是秘密。偏偏寇封要接手荆南等地的军事指挥,又必须与关羽密切配合。
  若在平时,寇封出据荆南以后,还能够依托他的盟友、伙伴,拉拢留在荆州的元从慢慢经营。但值中原有变之时,他哪里有这时间?关羽又哪里会给他时间?寇封被关羽斥责,几乎是必然的事。
  双方的矛盾一旦激化,少不得雷远出马,收拾局面。
  进而再想,以寇封的武人身份,一旦被汉中王麾下首席大将所排斥,今后恐怕要消停好一阵了。他又失去了汉中王义子的特殊地位,今后作为一名普通武将,便不再有政治上被人利用的可能。
  站在故交旧友的角度,雷远觉得,这对寇封来说是件好事。
  所谓以利相交者,利尽则散;以势相交者,势去则倾。一旦寇封的企图心被压抑,曾经以寇封为中心的那批人物,与寇封又没有君臣之谊,自然也就四散。而他们再想要重新聚合起来影响中枢的大政,那又不知何年何月了。
  至于彭羕……
  雷远忍不住问道:“军师,大王究竟怎么看彭永年?”
  诸葛亮只道:“大王擅于知人,心如明镜。”
  “原来如此。”
  彭羕竭力推举寇封,寇封却并没有履任的能力,这自然就使得他人能够质疑彭羕的眼光和立场,更给了刘备稍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