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汉鼎余烟-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备看了看案几上的两卷竹简。那是雷远让关平带来的文书,一份的内容是向左将军府告丧,另一份是雷远自请解职居丧。雷续之已经把份内事都做了,等到明天,恐怕他就要做些份外事了。
  想到此前为了招揽庐江雷氏耗费的心力;想到这支宗族抵达荆州以后,为稳定局势发挥的作用;再想到之后双方可能的冲突,或许今后再也无法回到此前合作无间的姿态,刘备忽有些意兴阑珊。
  “军师,你可有什么妙策?”
  白羽扇微微晃动,诸葛亮端坐沉吟。
  刘备看了诸葛亮一眼,待要再问,却听诸葛亮慢慢地道:“伯昇、坦之,有一件事,适才不曾听两位提起,须得请你们仔细再想一想。雷续之说不要补偿,而要道义。但他有没有说过,他所主张的‘道义’为何?”
  续之要的道义不就是……嗯?刘封差一点就要张嘴说出“血债血偿”之类的话语,可他仔仔细细再想了一遍,却发现自己没法回答。似乎整桩事情从头到尾,群情固然汹涌,雷远固然愤怒,可他真的从未明确表示过,庐江雷氏究竟主张一个什么样的道义。
  刘封茫然地摇头:“或者说过,或者没有说过?实已不记得了。”
  诸葛亮再看关平。
  关平略作思忖,确定地道:“军师,续之从未说起。”
  诸葛亮起身在厅堂里走了几个来回。
  其余众人的眼神紧随着他,同样打了几个来回。
  “孔明,你想到了什么?莫非其中有什么讲究?”刘备问道。
  ……
  当左将军府中连夜议事的时候,乐乡县城里,正在执行早已准备就绪的殡殓之礼。殓衾、铭旌、沐浴、栉发之类的流程,雷远一点都不熟悉,于是只能有些迟钝地跟着别人的指挥行事。
  偶尔他会想起父子之间发生的故事,那是独属于此世的、潜藏在脑海深处的记忆。雷远本以为,那些记忆与拥有崭新灵魂的自己并无关系,现在他知道了,这些记忆仍然鲜明。虽然记忆的主角之一离开了人世,那些喜怒哀乐也失去了意义,但父亲依然是父亲。
  好像没过多久,又好像过了很久,东方天色发白,繁星渐渐隐没于天穹,晨风吹来,寒意阵阵。
  雷远走出正房,站在院落中央透气。
  许多仆婢之类的人从他身边穿梭奔走,间或有人向他鞠躬。
  他看到雷绪的小妻吴氏带着两个孩子站在房门边。两个孩子一个叫雷深的,已经是少年;另一个叫雷遐,大概十岁上下。看神情明显都哭过了,但又有些懵懂。
  他抬手指了指那妇人和孩子。
  樊宏立即上前一步:“小郎君?”
  “胡闹,怎能让他们站在外头?”雷远道:“让他们都进去陪着吧。好生安置,莫要失礼。”
  雷绪的治家之道似乎是有些问题的,所以当他离世,便有人试图用这种方式向自己示好吧。但雷远不会做欺凌孤儿寡母的事情,何况那两个孩子在血缘上确实是他的亲人。
  雷深显然机敏些,一直关注着雷远这边。看到雷远向这边示意,忽然就蹬蹬地小步跑来,像模像样地行了个礼。
  “见过兄长。”
  雷远微微点头,端详着雷深,并不说话。
  这少年的面貌比雷远更秀气,显然像父亲雷绪少些,像他的母亲多些。
  在这个瞬间,雷远忽然想到了战死疆场的兄长雷脩。雷脩和自己的年龄差距,大概就和自己与雷深一般,小时候兄弟两人亲密无间的相处,是雷远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即便雷远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雷远,但当他翻找细碎记忆的时候,仍然体会到那种温情。
  看到雷远不说话,雷深似乎有些畏惧,但并没有明显表现出来。
  “照顾好你的母亲和弟弟,告诉她们,什么都不要担心。”雷远道。
  “是。”雷深施了一礼。
  雷远说话的时候,吴氏犹豫着想过来,被樊宏拦住了。雷深折返回去说了几句,吴氏看看雷远,露出感激的神色,匆匆行了礼;雷远微微颔首,他们便进屋去了。
  而雷远举步向外。
  当他走到院门以外的时候,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数百名全副武装、臂缠白布的甲士,黑压压地站满了门外的街道,他们默然等待着,寂静肃杀之气贯穿全场。雷远静静地注视着他们,好像看到了一头头被逼迫到绝路的野兽。
  这些人都是庐江雷氏真正的骨干,是悲喜慷慨、轻身重义的勇士,是以主君之耻为己身之耻、毅然奋发而欲雪耻的壮士。雷远相信,哪怕现在自己一声令下,要求他们向公安城发动决死进攻,他们也会立即行动,毫不迟疑。
  将士们注视着雷远,等待着他的命令。
  经过了一夜,冷静和理智已经回到了雷远的身上,但愤怒依然像烈焰在灼烧着,并未熄灭。
  他甚至想到了,某种角度来说,正是自己在灊山中血腥排除了诸多反对者,力主前来荆州依附于刘备,才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结果。
  这使他感到强烈的愧疚。而愧疚又加剧了愤怒,促使他下定决心做一些事,来逼迫有些人低头。
  他深信,自己有这样的力量,能够做得到自己想做的事!
  雷远深深吸气,深深吐气。
  正要向将士们说些什么,忽有一骑从城外奔来。
  奔到近处,骑士纵身下马禀报:“启禀小郎君,从公安城方向,有一行数人前来吊孝。为首者,自称乃是军师中郎将诸葛亮。”


第一百五十七章 道义
  队列中的军官们微微骚动。
  毕竟来到荆州已经两个多月了,日常的军政事务尺牍往来不在少数。诸葛亮是谁,没有人不知道的。
  玄德公夺取荆南之后,依托四郡财赋和荆襄之地络绎来投的士人,开始重新组建左将军、荆州牧的幕僚班底。其中,以赖恭为宾友,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廖立、潘濬为治中从事,殷观为主簿,习祯、马良为左将军掾属,陈震、麋竺、简雍、孙乾、伊籍为州府从事。
  这些僚属们,莫不是名闻遐迩的英杰之士,其中有不少人是拒绝了曹公和吴侯的招揽,通过各种途径南下的;可见玄德公在荆州的声望之隆,所谓“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绝非虚言。
  而这些精英人士之中,最受信任重用的,自然莫过于诸葛亮。所有人都知道,诸葛亮之于玄德公,岂止“如鱼得水”而已?诸葛亮既是心腹,又是肱股;既是战略规划者,又是具体执行者;玄德公特意为之创设了“军师中郎将”之职,其职权跨越军政文武,是整个荆州军政体系中毫无疑问的第二人。
  这样的人物,居然一大清早就赶来吊丧?
  孔明此来,必与昨日孙夫人的荒唐行径有关,但不管怎么说,这都表现了尊重的态度。
  几名思虑较周全的军官们彼此对视,最后郭竟踏前半步:“小郎君,是否要迎一迎?”
  “不必,让他来。”雷远简短地回答。
  换作其它的场合,雷远或许会因为诸葛亮的来访而欢欣雀跃。毕竟那是诸葛亮啊,是被后世认为几近完美无缺的人臣,是无论才能、道德、还是魅力,都几乎高踞在数千年官僚体系最顶峰的人。
  但现在,当雷远怒气勃发的时候,诸葛亮也只是左将军府内一介同僚而已……不,现在不是同僚了。雷远已经以守丧的名义辞去了乐乡长的职务,现在他只是以庐江雷氏继任宗主的身份等待左将军使者。
  于是所有人就站在原地,等待着诸葛亮一行从道路尽头慢慢现出身形。
  雷远一眼就看到了诸葛亮。
  除了手中真有一柄白羽扇,诸葛亮的相貌与雷远的想象相去甚远,或许因为经过长途奔走的辛劳,一时看来并无什么倜傥风度,只是一名风尘仆仆的高大青年。他在城门处下马,随即轻挥袍袖,快步走来,脚步迈得很大,但动作却显得从容不迫。
  随着诸葛亮的接近,雷远忽然对他产生了既陌生又熟悉的特殊感受。陌生的是眼前这个人,确实从未谋面,从未打过交道;至于熟悉,雷远对“诸葛亮”这个形象又非常的熟悉,通过前世的书籍、影视等渠道,雷远无数次地了解他,甚至比诸葛亮本人更了解。而这样的了解,在此时此刻,却使得雷远提起了十足的警惕。
  他不愿意自己轻易受人操纵,哪怕诸葛亮也不行。
  就在雷远思忖的时候,诸葛亮走到近处,拍拍身上的灰尘,庄重地行礼:“续之,诸葛亮受主公委托,前来吊孝。”
  雷远沉静的脸上毫无表情,只微微躬身,客气回礼:“孔明先生,幸会。请。”
  局面尴尬如此,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两方都有不愿为却又不得不为的苦衷;而两人都没有刻意遮掩的意思,更不适合在这场合攀什么私人交情。
  雷远亲自引路,领着诸葛亮进入府第。
  府第内已经搭起了高大的灵棚,雷绪的尸身就停放在灵棚内,刚刚完成小敛。棚内有烟火缭绕,因为诸多家眷簇拥在内,空气显得浑浊。数十面白色、黑色的长幡垂地,其上或者书写死者的名讳,或者书写祈求死后安宁的辞句。
  眼看雷远领着诸葛亮进棚,原在灵前守护的族亲们纷纷施礼,随即朝两边退开,空出了祭奠的场地。
  担任丧宰的居然是蒋琬。昨日晚间雷氏部曲紧急控制了整座乐乡县城,客客气气,但是不容违逆地把蒋琬和下属吏员都请到了一处看管。好在蒋琬是个性子平和的,不仅没有与雷氏宗族子弟冲突,反倒是自告奋勇地参与到了丧葬仪式中。
  此刻蒋琬躬身趋步向前,大声号令,引领诸葛亮行礼如仪,并进祭酒。
  雷远注意到,在进入灵棚以后,诸葛亮始终保持着专注而诚挚的态度。他的一举一动都显示出士人儒雅的风度,每个细微之处都一丝不苟,深符礼节;同时又不失真挚悼念之情,使得厅堂中的不少雷氏亲属们都被他感染,忍不住泪水潸然而下。
  然而这并不能打动雷远。他非常清楚,诸葛亮此来,必有其目的,吊孝只不过是展示给外间的旗号罢了。诸葛亮必定会做些什么,但雷远猜不透他的动向,也不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会带来什么结果。
  于是,原本应当哭踊以作答谢的雷远,就站在一旁,默然观看着仪式进行。
  待到整套仪式结束,蒋琬立即上前来,殷勤问道:“续之,是否请孔明先生入府中稍坐?”
  雷远仿佛听而不闻,并不答话。
  在雷远看来,蒋琬的心意至为明显,他希望创造个机会,能让自己和诸葛亮私下会谈。或许蒋琬以为,只要双方能够坐下来谈,通过某种利益上的交换折冲,就能使得双方都获得一个台阶,然后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大概是成熟的政客应当接受的选择,但雷远偏偏不接受。他坚定地认为:庐江雷氏宗主的性命,身为人子者和千百名宗族部曲的怒火,不该被作为利益交换的一部分。哪怕是经历了两世的生命,人,依然还是人。既然生而为人,总该有些人的感情,有些值得坚持的东西;否则与禽兽何异?
  想到这里,雷远直接向着诸葛亮伸手相请,随即当先出外。
  这决然之举顿时令得蒋琬失色。
  诸葛亮对蒋琬颔首示意:“公琰,不必担心。”
  他不紧不慢地走在雷远身旁,保持着落后半步距离。两人过了二门,接近正门,已经能够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