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9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不管如何,事出了就必须要先解决,康德连忙派军队去镇压,同时又把马齐给派了出去,让马齐替自己去了解情况。
马齐老了,尤其是雍正死后,这位对大清忠心耿耿的老臣似乎已夜间老了许多。
作为四朝老臣,马齐可以说是如此满清中资格最老,地位最高的臣子了。可是那么多年来,马齐东奔西走费尽心血,却是一事无成。大清非得没有蒸蒸日上,反而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这一次康德变法,马齐作为重臣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谁都不知道马齐究竟算是支持还是反对。但就算是这样,对于马齐这老臣康德还是信得过的,因为康德清楚马齐对大清的忠诚,更清楚马齐是一个厚道人。
为了让众人知道自己的马齐的重用依旧,康德特意把这个差事交给了马齐,并且给了他足够处理事务的权利。
马齐也没退却,直接领命出发,可过了没多久马齐的奏折就加急送了回来,当康德看到马齐的奏折一开始还算平静,可当随着他仔细看马齐奏折中的内容后,越看脸色越是铁青。
“狗奴才!一群狗奴才!居然……居然如此欺瞒朕?”
康德的双手颤抖,他没想到事态不仅严重,更要命的是他一直认为推行顺利的屯田开荒政策实际上已成了一个笑话。
根据马齐的报告中所言,大清的建设兵团根本就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组织,不仅破坏了大量草场,逼迫原本放牧的地方各族强行推行屯田制度,而且还在地方乱搞一气。
马齐不会种田,但是马齐却对农事不陌生,早在康德时期马齐就作为朝中大臣多次视察过地方,对于农桑有所了解。
在他看下来,现在的屯田开荒根本就是一个笑话,荒是开了,地却没种出来,就算那些勉强种的估计等到了秋收连播下去的种子都不一定能收回来。
至于地方的叛乱完全是因为建设兵团的强行实施逼出来的,试想那些原本放羊放牛活的好好的各族,一下子没了草场,又不让他们放牧反而让他们强行去种地?这样一来让他们以后吃什么喝什么?把人逼到了如此绝境,不反才怪呢。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麻烦
康德气的不轻,在马齐报告来之前康德还是笑呵呵的一副模样,在他看来自己的变法推行的极为顺利,仿效大明搞的建设兵团蒸蒸日上,各地开荒屯田弄的热火朝天。
这一切让康德的心情很好,他已经憧憬不久后秋收时的收获了。等到那时候,西域粮草的问题就能解决大半,而大清也不再需要继续压榨西域各族,从而缓解西域的地方矛盾。
可康德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所想的一切现在却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所谓的开荒屯田包括仿效大明的建设兵团干了几个月非但一事无成,甚至还挑起了地方的叛乱。
这个结果是康德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更令他愤怒无比。
假如是其他的发来的这份报告,康德或许会怀疑对方报告中写的东西是真是假,可是这份报告却是马齐送来的,上面的笔迹康德熟悉的很,正是马齐手笔。
马齐作为四朝老臣,其忠心康德从来没有怀疑,虽然马齐的能力不足,但要论这点康德甚至比对隆科多更信任马齐。既然马齐这么说了,那么报告中的内容绝对不假,这样一来康德只觉得自己脸上一阵火辣辣的,仿佛被人狠狠抽了一巴掌。
愤怒无比的康德立即召见众臣议事,不仅把马齐的报关直接丢在了几个重臣脸上,更愤怒无比的斥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几位大佬期期艾艾却无法回答,这让康德更是恼怒,当即命令彻查此事,给自己一个交代。
“九哥,为什么做点事就这么难呢?”等人走后,康德特意把淳亲王给留了下来,坐在上首的康德好半天没说话,过了许久说了这么一句。
“皇上不必过虑,凡有变革哪里有一帆风顺的?出问题不是坏事,早出问题早解决就是了。”淳亲王安慰道。
康德摇摇头,叹道:“此事是朕想当然了,朕只顾到了东边,却没想过我们满人自己的德性。”
“皇上日理万机,总抓全盘又哪里能面面俱到。这些原本就是奴才等的事,是奴才等办事不力,考虑不周,这才铸下大错,奴才请皇上处置……。”淳亲王起身就朝着康德跪了下去,磕头要求处置。
“九哥你说的什么话,这同九哥又有什么关系?起来,快快起来!”康德急忙把跪在地上的淳亲王扶起,好言安慰。
的确这事和淳亲王关系不大,甚至连郭亲王也没什么关系。关于效仿大明弄建设兵团,搞开荒屯田一事,康德是交给其他人去办的,至于淳亲王和郭亲王两人主要负责的是军队变革和火器、商业方面。
说句不好听的话,淳亲王和郭亲王是帮着康德控制住枪杆子和钱袋子,这两个是极其重要的,尤其是前者,除了淳亲王和郭亲王外,就连隆科多等人康德也无法完全信任,也只有这两位王爷出马康德才能放心。
站起身来,淳亲王面露羞愧,依旧自责。
对于满人不会种地一事其实淳亲王早就应该想到的,怎么就在康德推行实施的时候没注意到这点呢?
如果早一些注意到这点,那么也不会弄不这个事来。现在倒好,开荒屯田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非但没能弄成功还毁了不少草场,更导致地方各族居然反了?
春耕春耕,这种庄稼可不是随便什么时候想种就能种的,过了时节这地种下去也长不出来,康德和淳亲王再不懂这点常识也是知道的。
而现在耽搁了这么久,不仅一事无成还延误了农时,也就是说康德变法的重要一环开荒屯田已经算得上是失败了,这给予信心满满的康德可是重重一击。
“皇上,眼下其他的暂且放一放,关键地方要稳,这乱子得先压下去才是。”淳亲王建议道。
康德微微点头,淳亲王话说到康德心里去了。淳亲王讲的不错,开荒屯田算是失败了,但乱子还得压下去,这是最为关键的。
如果任其地方大乱,那么康德变法的其他事也做不成了,所以必须尽快镇压地方叛乱。
镇压叛乱说起来不难,满人种地不行,这杀人还是有点水准的,何况西域各族在郭亲王之前就已经狠狠杀了一批,现在剩下来的各族人就算乱起来也不是清军的对手。
但问题在于人杀光了也是不成的,假如开荒屯田取得效果的话,那么这些人杀了也就杀了,可现在所谓的建设兵团已经成了一个笑话,秋收也已落空了,就算有些部分收获相比巨大的投入依旧是一个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大清的钱粮从何处而来?没了粮食只能靠这些各族养的牛羊继续过日子。可把人全杀了,这牛羊谁去养?难道吃完了事不成?康德又不是傻子,当然明白渴泽而渔的道理。
“皇上,奴才去一趟吧。”正当康德为此事烦心的时候,淳亲王站了出来,愿意替皇帝去办这件事。
相比郭亲王,淳亲王做这事更合适。而且他不仅是康德的铁杆,更是大清的亲王,无论地位还是身份都足够了。
马齐虽然地位也不低,可相比淳亲王还是差了些,再说马齐这人做些普通政事还行,看要论动刀子就比不上淳亲王了。
可相比淳亲王,郭亲王才是一个真正的杀才,可现在康德要的不是杀光这些各族人,是要镇压和收拾残局,从这点来说淳亲王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康德稍稍迟疑了下就同意了淳亲王的请求,让他尽快去和马齐汇合,并给了他统领八旗屯田驻军的权利。
等淳亲王领命匆匆离去后,康德长叹一口气,开荒屯田的失败不仅让他愤怒,更让他感受到了深深无力,随着大清丢失中原后,大清许多之前掩饰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这是康德之前没想过的。
静静坐在椅中,康德皱着眉目思索着,开荒屯田的问题暴露出来,那么其他那些看似进展顺利的变革是否也有问题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康德着实有些担忧,想到这他站起身来,大步就朝外走去。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再次西进
永业十八年五月初,在西域的满清再次出兵藏地,这一次康德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再加上第一次出兵藏地的经验,清军对于高原气候的反应也没头一回那么大。
领军出兵藏地的依旧是隆科多,副将锡保、哈尼,偏将有苏肯、高佳等,基本就是上次出兵的原套班子,此外清军动员了足足六万人的精锐,这支力量已是满清现在全部军力的近半了,从这点就能看出康德的决心。
五月下旬,清军大军分三路进军,直入藏地。
清军再次进攻藏地,策妄阿拉布坦没有派部队阻拦,一来是吃不准清军的进入路线,二来上次清军攻藏无功而返,这让策妄阿拉布坦对藏地的地理优势有着极大信心。在他看来,清军这一次过来恐怕和上回的结果没什么两样,初入藏地的清军很快就会受不了藏地的高原气候,自己只要适当后撤,同清军拉开距离,到时候清军自然会退去。
不得不说策妄阿拉布坦的想法不错,可他没想到康德为了攻入藏地做了足足半年的准备,再加上之前清军对藏地气候已有过一次感受,这一次在提前准备之下,清军虽然还是不怎么适应高原,但相比上回却要好了许多。
清军三路大军入藏后稍作休息,随后就大举南攻,锡保走东路迂回,哈尼西路进军,隆科多的中路直指拉*萨,来势汹汹,有一气并吞藏地的架势。
此时,策妄阿拉布坦这才手忙脚乱地发兵阻拦,但在早有准备的清军面前策妄阿拉布坦连接三仗都大败而归,清军长驱直入,仅一个月的功夫就入藏地千里,策妄阿拉布坦大恐,急忙从四处调兵意图固守拉*萨,同时派人向大明求援。
大明,京师。
朱怡成办公的偏殿,今日蒋瑾、庄岩、马功成三人正襟危坐,听着站着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张冉说着关于西域满清之事。
随着张冉的讲述,众人的表情显得有些轻松,尤其是蒋瑾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
“蒋卿,对此有何看法?”等张冉讲完,朱怡成把目光投向蒋瑾开口询问。
蒋瑾起身对朱怡成行礼:“西域入手已在眼前,臣为陛下贺,为我大明贺!”
随着蒋瑾的话音刚落,庄岩和马功成也同时起身行礼祝贺。
朱怡成的心情很是不错,脸上同样挂着笑容。锦衣卫那边的消息的确是好消息,康德志大才疏,居然在西域学着大明搞起了什么建设兵团,意图变法改革,可是康德却没预料到那么满人是什么货色,再加上康德手中又没有熟悉民政的能臣干吏推行此事,居然闹出了大笑话。
这个消息能从西域这么快传到京师,锦衣卫是有功劳的。之前伪清淳亲王入京师,锦衣卫就在他身边安插了钉子,这个钉子不是别人,就是关效武。
在京师时,关效武帮了淳亲王许多,更表露出对其忠心和对“大清”的向往,在淳亲王离去之时,关效武甘愿抛下京师的产业要随同前往西域,这更让淳亲王对关效武亲近信任。
关效武和淳亲王是老相识,其出身又是满清八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