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7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祖太宗的子孙,死就死吧!可就算也也不能窝囊地死!老子怎么着也要拉着几个明军一起……。”永歉不服地嚷嚷着,怡亲王顿时脸色发黑,抬起一脚就把跪着的永歉踢了个跟头,破口大骂永歉混账。
“王爷,永歉年轻气盛,并非有意冒犯王爷,还请王爷饶他一回。”嵩祝见怡亲王发了真火,连忙在一旁劝。紧急着,穆森和托留也劝了起来,这时候永歉似乎也反应过来自己说错了话,重新在怡亲王面前跪好,低着头一言不发。
生了一阵闷气,怡亲王这才恢复了正常,他看着众人的样子无奈长叹了一声。
“诸位,眼下辽东是不能再呆了,唯一的生路恐怕也就是和科尔沁合兵……。”
“王爷……。”见怡亲王不见黄河不死心,居然还打着这个主意,众人急着要继续劝。
“让本王把话说完。”怡亲王抬手道:“你们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数十万军民,再加上辎重等要由辽东去科尔沁路途遥远,先不说能不能顺利走到,更重要的事辽东的明军也绝对不会轻易让我们这么离去。”
怡亲王不是头脑很清楚么?既然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又要坚持呢?众人顿时有些糊涂了。
怡亲王继续道:“其实本王已经想到了,如同科尔沁合兵这样转移是绝对不行的,所以本王决定直接带走其部精锐,至于普通百姓等就不同本王去科尔沁了,让他们继续留在辽东就是,这样一来一则从俄罗斯那弄来的粮草足够一路消耗,二来没了拖累行军也能快上许多,而其三,留下百姓也能麻痹明军,让他们以为我们依旧留在辽东,等到大明那边反应过来后,估计我部主力早就到了蒙古了。”
众人目瞪口呆,他们谁都没想到怡亲王居然会想出这么一个办法来。
现在辽东的满清军民加起来有数十万之众,其中怡亲王掌握的主力部队大概在四万人左右,还有几万普通部队。至于普通百姓包括那些满清在关外的贵族、王爷和其家人等等差不多在二十来万上下。
按照怡亲王的计划,那么就等于直接带走四万主力,或者再加上一两万的普通部队,而把剩余的部队和百姓等全部留在了辽东,连同整个辽东一起丢弃了。
“王爷!不能!这么做等于弃了根本啊!主力一走,留下来的人怎么办?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么?”
众人顿时急了,在战场上通常会有断尾求生的战术,也就是牺牲一部分偏军来保证战争的最后胜利,或者以小部的牺牲来保证大部的脱离战场。
怡亲王用得这招和这些类似,但是其根本却是不同的。他分明就是用一个极大的牺牲来保证一部分精锐的完整转移,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何况留下来的这些人都是满人,满人之间都有着亲属关系,这种做法非得无智,更会引来众多非议,甚至会导致所有人对怡亲王的反对和仇恨。
“不用他们去死!”怡亲王的声音沉重而无奈:“等主力走后,让他们全都降了明军吧。大明虽夺了我大清天下,但是明军却不是滥杀无辜的。再说,投了大明后,他们也能安然活下去,至少不再担心粮食的问题,想来大明也会妥善安置这些人……。”
还有一句话怡亲王没说,那就是利用这个办法让这些百姓成为大明的累赘,在接收了这些投降的二十多万百姓和部队后,大明肯定再没有精力顾及远走科尔沁的主力部队了。这样一来,怡亲王转移科尔沁合兵的计划就更有了几分把握。
大叛贼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御前会议
刚开春没多久,在京师的朱怡成就收到了来自东北和西北的消息。
当天傍晚,朱怡成紧急召军机处入宫议事,除军机处外,就连刚升任外交部尚书的汪景祺也给找了过来,除此之外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张冉和执掌通事处的邓秉。
蒋瑾、马功成、孙嘉淦、曾逸书、何显祖、庄岩、潘梦园、汪景祺、张冉、邓秉。
这十人都是朝中重臣,或是军机大臣,或是执掌重要部门,虽然这不是朝会,可从参与的人就能看出,这次会议绝不简单。
“中堂,皇爷把握等招来究竟有何要事?”到了地方一看,何显祖吓了一跳,他原本以为仅仅只是朱怡成召见他们几个军机大臣,没想到连外交部、锦衣卫和通事处的人也来了,这个会绝对不会简单。仗着自己平日和蒋瑾走的比较近,何显祖忍不住轻声问道。
蒋瑾微微摇头,并没有偶回答何显祖的话,其实就算他知道一些也不方便在这种时候说出来。
何显祖见此也不追问,在蒋瑾身旁的椅子坐了下来,同其他人一般眼观鼻鼻观心,耐心等候着朱怡成的到来。
过不片刻,随着外面小江子的一声响起,朱怡成迈步走了进来。
见到朱怡成来了,众人连忙起身向皇帝行礼,朱怡成摆了摆手让大家坐,随后直接到了主位坐下。
趁着坐下的当口,何显祖偷偷看了一眼主位的朱怡成,见朱怡成神色虽然略有凝重,却倒没见到什么怒意,何显祖对此稍稍放下了心。
“召众卿前来,是有要事议!”朱怡成开口说道,众人同时摆出了一副聆听的模样,等待朱怡成往下讲。
“卫国公发来加急,辽东那边出了变化。”朱怡成继续说道。
一听是辽东那边出了变化,在此众人同时一惊,尤其是马功成、庄岩和潘梦园三人,这三人都是武臣,对于前线之事最为上心。
“皇爷,如今才刚开春,这辽东那边应该还不是开战的时候吧?难道满清居然在这时用兵不成?不知如今战事如何?”
庄岩执掌总参谋部,第一个开口询问道,马功成也皱眉问:“满清在此时动兵颇为蹊跷,莫非是卫国公压迫太甚,满清那边熬不下去了?”
潘梦园关切问道:“不知卫国公如今是何等应对?辽东局势现在又是如何?还请皇爷示下。”
“呵呵,情况没有你们想象的那样。”朱怡成摆摆手,让他们稍安勿躁,随后说道:“满清并非是要开战,恰恰相反,卫国公急报是满清已弃了辽东……。”
“什么!”
众人同时一惊,除了蒋瑾、张冉和邓秉三人外,其余人等都担心自己一时间听错了。
满清弃辽了?这怎么可能?辽东对于满清的意义所有人都清楚,要知道辽东可是满清的老巢,当年满清就是从辽东崛起,这才一步步壮大后夺得了天下。
大明复兴后,在经历中原之战和西南之战后,已经把满清势力彻底赶出了中原。而逃出中原后的满清从势力分为三部,一部自然是西北的清廷,另外一部就是在辽东的怡亲王了。
除去这两部外,就是鄂尔泰在蒙古的力量。当然现在的鄂尔泰已经正式脱离了满清自立,并归顺于大明。
而西北和东北两地,可以说是满清仅存的两支力量,这两支力量并不好解决,如果能一战而定的话也不会拖到现在这个时候,要知道在东北领兵的可是卫国公董大山,这是大明第一名将,为了彻底平定辽东,董大山所采取的战术在场人都皆知,并且这个战术也得到了朱怡成的认可。
朝廷对于满清残余势力的战略部署很是清楚,那就是先解决辽东再解决西北。对于辽东由于辽东地广人稀,必须采取现在的战术才能一步步绞杀满清势力,从而彻底平定辽东。
可现在,眼看着这个战略部署就要成功,满清在辽东的生存空间越压越小,恐怕就要覆灭的时刻,满清居然直接先主动弃辽了?这实在是让人太意外了。
“弃辽?难道伪怡亲王向卫国公投降了不成?”孙嘉淦惊讶之余忍不住问。
他这一问倒是让一些人觉得或许有这个可能,如果是这样的话满清的确是放弃了抵抗直接投降,这么说辽东战时已经平息了?大明已全部收复辽东不成?
谁想,正当众人心中正要高兴的时候,朱怡成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且把董大山加急发来的消息告诉了大家。
原来,就在不久前董大山突然发现北方的满清有所异动,一开始他也以为由于明军的步步绞杀战术逼迫满清到了极限,而现在的满清不仅缺少粮食,士气也极其低落,恐怕要趁还未完全崩溃的情况下要作困兽一搏。
为此,董大山连忙调动军队,以防备满清向南攻击的军事行动,同时做好了在打退对方进攻之后趁势北上,一举彻底歼灭对方主力,以结束辽东战局的打算。
可谁想到,董大山的部队调动完毕后,却没发现满清有南下进攻的姿态,疑惑之余董大山连忙派人去搞清楚北方满清究竟要干什么,而当最终消息传来后,董大山这才搞明白了怡亲王的真正目的,大吃一惊后连忙加急把情报送至京师。
原来,北方的满清居然弃辽而走了,这个结果简直让人太为意外。
更重要的是这个怡亲王也够狠的,他并没有把所属军民全部带走,仅仅只带走了他的主力和部分其余八旗部队,一共也就六万人左右。至于其他数十万军民百姓全部丢弃在了辽东,根本不管不顾。
现在,被丢弃在辽东的满清军民已派人向董大山直接投降,而断尾求生的怡亲王趁此机会领兵直接向西而行,一头就钻进了蒙古之境。
按照董大山的判断,怡亲王这一手也是无奈之举,他用这办法不仅让数十万满清军民牵制住了辽东的董大山部,并且直接打了个时间差金蝉脱壳了。如果董大山判断没错,接下来怡亲王的主力部队会和蒙古的科尔沁部进行合兵,然后再谋图其他。
事关重大,董大山只能向朝廷求助,同时把这个消息尽快告知朱怡成,这也是朱怡成接到消息后立即召见他们这些重臣的原因。
“好一个狠招!好一个怡亲王!”
马功成忍不住开口呼道,作为领兵的将领,他当然知道慈不掌兵的道理,可他怎么都没想到这怡亲王居然能做到这么一步。
直接把辽东数十万军民像垃圾一样丢弃,而且根本不顾他们的生死。自己带着主力和粮草去了蒙古,这个怡亲王先不说打仗的本领如何,仅凭这点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不仅是马功成,在场其他人同样也是这个想法。而且现在怡亲王来这么一首,使得原本在掌握中的局面产生了不确定的变化,这让大明上下极为意外。
“之前科尔沁就有异动,岳钟琪那边早就和鄂尔泰通过气,让其注意科尔沁部,并且有出兵的计划。如今满清主力入蒙古意同于科尔沁合流,岳钟琪和蒙古那么的反应是如何?”潘梦园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当即开口询问。
对于这事,庄岩比较清楚,当即解释道:“对于科尔沁的出兵计划原本是准备在两三个月后进行的,目前的准备还没完善,再加上当时根本就没料到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如今伪怡亲王领兵入了蒙古,一旦两军合流之前的计划就必须要进行调整,恐怕还需些时日。”
“调整就调整吧,既然满清已经弃辽,那么卫国公那边的兵力就可以抽出,由辽东掉头直攻蒙古就是了。”汪景祺插话道。
“汪大人想的太简单了。”一直没说话的曾逸书摇头道:“满清虽然弃辽,但别忘了现在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