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6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党同伐异,这种事是从来不会消失的,朝中的臣子也不可能奢望他们是一条心。换句话来说,如果下面的臣子是铁板一块的话,那么作为皇帝的朱怡成反而要感觉到害怕了。
但今天的事却和往日不同,军机处议事目的是为了军机朝政,无论军机处各位大臣如何针锋相对,可这个目的是不会改变的,而这个目的就是为大明的策略定向选择最为正确的一条。
可是史贻直今日的表现明显带着私心,他一来是想借这机会稳妥自己的首席军机之位,二来也是打算以此来打压朝中的武将一系,为文臣掌握朝政做准备。
虽然史贻直掩饰的不错,可是他所做的一切哪里逃得过朱怡成的眼睛?再加上赞同史贻直的孙嘉淦和何显祖同他站在一起,更加深了这种趋势。
不过孙嘉淦和何显祖,同史贻直又有着本质区别。其中孙嘉淦是因为文臣的原因再加上性格相投,天然和史贻直比较亲近。另外孙嘉淦这人虽然是能史,不过他之前一直在地方为官,从没有直接接触过军事。
所以说,孙嘉淦的想法是有局限性的,他只是出于自己的考虑和判断这才赞同了史贻直,这点朱怡成心里很是清楚。
至于何显祖,想到他朱怡成微微摇头,何显祖这人八面玲珑,善于察言观色,再加上他曾经在琉球呆了这么多年,不可能不明白庄岩的顾虑是对的,可偏偏依旧摆出了靠近史贻直的姿态,那分明就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何显祖这么做有着自己目的,而且他也没像史贻直他们那样立场坚定地反对,只是有所偏向而已。所以这个家伙,朱怡成只是心里暗骂几句,倒也不太放在心上。
但不管如何,史贻直这一次非但没有显示出他作为首席军机的能力,反而有了朝中文武相对的苗头,这对于朱怡成来讲是一个极不好的开端。
一直以来,朱怡成都在努力构造大明的权利结构,同时尽量消除文武之间的隔阂。而且大明复兴至今已有十个年头,因为大明的强盛和对内、对外的战争,大明的军人地位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再加上朱怡成利用军功爵创造了一大批贵勋阶级,改变了政治结构中的群体比例,所以眼下无论是在中央又或者地方,文武并重可以说是大明的特色。
可现在在中枢居然产生了这种苗头,这不由得不让朱怡成心中警惕。想到这,朱怡成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头,文武的平衡是历代帝王最为困惑的问题,就像《红楼梦》里说的那样,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真正的平衡是永远不存在的,可究竟要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个问题呢?朱怡成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朝鲜,汉城。
黄滔涣正对坐在面前的汪文说着话,汪文是刚刚从南部北上抵达的汉城。随着朝鲜全境的掌握,在南方的汪文处理完手上的事后就急急赶到了汉城,因为现在离朝廷要求由朝鲜出兵辽东的时间不多了,为了这个庞大的战略部署,黄滔涣作为驻朝鲜大臣必须北上平壤坐镇,而把汉城交给自己的副手汪文负责。
“近来朝鲜地方有些异动,你需小心在意。我北上后,汉城这给你留几千人,再加上汉城的朝鲜军这些兵力应该足够了。”黄滔涣对汪文交代道,汪文边听边缓缓点头。
“此外,投靠大明的那些朝鲜官员也绝不能尽信,这些家伙都是反复无常之人,而且朝鲜地方宗族势力极大,就算有人对大明忠心,但又谁能保证他身边的人没有异心?所以有些事不必全告诉他们,至于如何做,想来你心里清楚。”
汪文赞同道:“这个我明白,黄大人放心就是。朝鲜之人如何我心里清楚,如何用也有打算。另外,在汉城的朝鲜军我打算再重整一次,如果可以的话直接打散后把我明军编入进去,这样一来既可以更好控制这些朝鲜军,也能借此扩充我明军的力量。”
“嗯,这个想法不错,不过需一步步来,至少也要保证我军战斗力和对地方的控制。”黄滔涣很是满意地笑道。
接着,他想了想后道:“假如地方真的出事,你无需手软,你我在朝鲜多年,这点你应该清楚。只要稳定局势,怎么杀人,杀多少人,你可一言而决,朝廷那边我自会上书说明。”
有了黄滔涣的这个背书,汪文是信心大增,当即笑逐颜开。
汪文和黄滔涣虽然是文臣,但他们作为驻朝鲜大臣和副手,对于军事并不陌生。何况他们两人都是杀伐果断之人,根本不会因为区区所谓的仁义名声就让自己束手束脚。
要不然,黄滔涣当初也不会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把朝鲜弄到现在这副样子。在他们心里,一切都是为了大明,至于那些道理仁义什么的,根本不足为奇。
这些日子,黄滔涣在汉城,汪文在南港,张鲣领军去了平壤更北处。
三人一北一南一中,各自都没少杀人,其中杀得最多的就是黄滔涣了,他几乎把整个汉城,甚至包括汉城周边上百里区域反复清扫了几遍,凡是对大明有怨言者,又或者在地方企图闹事者,无论是官员、士族、文人、农民、商人甚至乞丐全部砍掉了脑袋。
死在黄滔涣手中的人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最厉害一次就是明军刚入汉城后不久,朝鲜一位在乡老臣评击大明如此所为不义,还打算联合人去见朝鲜国主,以妄图让大明退出朝鲜还政李氏。
谁想到,不出两日,这个老臣和他的亲属、朋友、学生等等全部被黄滔涣一网打尽,随后九百多人直接拉到了汉城,在黄滔涣的一声令下,这九百多人统统被砍了脑袋。
那天汉城上下无论是何等身份的朝鲜人全吓破了胆,九百多人的集体砍脑袋,这谁能见过?一个个人被捆绑着押上街头,然后如切菜砍瓜一般被砍掉了脑袋。
九百人的处死,足足进行了一整天,当天弥漫的血腥味都飘出了汉城,地上的鲜血更是流成了小河,砍下的脑袋堆在一起就像是小山一般……。
所有人全吓得脸色苍白,全身情不自禁地颤抖,甚至大多数人还被吓尿了裤子,就连直接吓晕和吓疯过去的也不少。
自那次之后,汉城的朝鲜人彻底吓破了胆,而黄滔涣的黄剃头之名也威名远扬。如今朝鲜国中,黄剃头大名可止小儿啼哭,几乎已成了黑白无常一般的存在。
第一千六十三章 东山君
黄滔涣的血腥手段把朝鲜人给吓破了胆,那些原本还打算同黄滔涣“讲讲理”的朝鲜官员个个哪里还敢反对?躲在家中提心吊胆,生怕有什么不好的言论传到黄滔涣的耳朵里就此掉了脑袋。
也正是黄滔涣的铁腕手段,使得汉城等地的秩序很快从混乱恢复了正常,再加上黄滔涣虽然手狠,但他下手中都是些朝鲜的官僚和地方大族,再加上一些只懂得之乎者也却丝毫不体恤民生的读书人,反而对普通朝鲜人,尤其是那些失地的朝鲜百姓极好,不仅在拿下汉城后主动开仓救济灾民,更在前些时候宣布了一项政令,而这项政令就是朱怡成所授意的朝鲜百姓只要愿意归化大明,大明朝廷可帮助他们移民辽东,不仅给予耕作的土地,还直接免税十年,甚至还能白送农具和耕牛这些物资。
这道政令下达后,整个朝鲜几乎全沸腾了起来。要知道李氏王朝在朝鲜虽享国三百多年,可朝鲜的阶级矛盾异常激烈,普通朝鲜人的日子很不好过,何况朝鲜又是一个山地多平原少的国家,再加上官员和地方大族的压榨,每年流离失所的朝鲜百姓不在少数。
对于大明,朝鲜人的感官是非常复杂的。不管上层人群是如何看待大明,但在下层人群中对大明拥有好感的不在少数,甚至有许多朝鲜还曾经感慨过,为何自己此生不是大明人的说法。
现在,大明占了朝鲜,这些下层群体对谁主政丝毫不在意,他们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一日两餐而已。而现在,大明直接给了他一个改变未来的机会,只要他们同意马上就能成为大明人,更能分得自己的土地,能够前往大明开始新的生活。
至于辽东地处北方,气候苦寒,这种情况对大明南方的省份百姓来讲或许有些看不上。毕竟现在在大明,大明人的生活选择早就不同往日,随着这近十年来的改革,普通大明百姓吃饱饭已没太大问题,就算没有土地也可以去工厂做工,又或者学着行商做些买卖。
而且大明的科学也逐渐在民间有了基础,人们改变生活不仅只是以前读书一条出路。何况朱怡成在恢复科举的起初就定下了新的规矩,只读圣贤已不再是大明普通人的独木桥,那些善于动手的工匠也一样能够成为真正的朝廷官员,甚至由此改变一切。
再加上大明海外领土的不断增多,无论是移民新明又或者吕宋和其他地方,大明百姓也能找到新的出路。所以对于寒冷的辽东,除了少部分大明百姓愿意去外,反而大多数人另外有着更好的选择。
但朝鲜人不同,在朝鲜人看来辽东和朝鲜的地理位置接近,气候也没什么区别,而且由朝鲜去辽东远比去其他地方更为便利。所以当大明在朝鲜的这道政令发布后,顿时引起了无数朝鲜百姓的欢呼,数以万计的百姓恨不能马上插上翅膀就移民辽东,从而由朝鲜人成为新的大明人。
正是这样,黄滔涣的软硬兼施,让朝鲜人简直不要不要的。而由此把整个朝鲜牢牢捏在手里,而现在朝廷对辽东的战略马上就要展开,作为身负重任的黄滔涣只需要把汉城的事同自己的副手汪文交代清楚,这才可放心北上。
几日后,黄滔涣离开汉城,把政事移交给了汪文,汪文就此以驻朝鲜参赞大臣的名义代行朝鲜大臣之职,继续推行黄滔涣在朝鲜的策略,同时拉拢崔锡恒等主动投靠大明的几位朝奸,以稳固大明在朝鲜的统治。
按照之前定的策略,一切如常即可,但谁想到半月之后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让汪文感到棘手。
“你是说李焞不行了?”这一日,汪文正在处理政事,朝鲜领议政,也就是相当于前明内阁首辅的崔锡恒匆匆赶来汇报了一个情况,听完崔锡恒的所说,汪文顿时一愣。
崔锡恒的神色极不安,点头称是:“大王昨晚还好,今日一早宫中有人发现大王气色有些不对,报来之后下官派太医前去诊治,可太医刚到宫里还未来得及看诊,大王就吐血昏迷了,而今宫中已乱成一团……。”
听到这话,汪文眉头紧锁,李焞的身体已经垮了几年了,这两年早就不能理事,要不然也不会在之前把政务交由太子处理。更不会之后又搞得朝鲜两派争斗不休,导致朝鲜变成如今的局面。
要知道李焞这个国王虽然没什么大作为,但他在朝鲜各代国王中在位时间算是长的,再加上李焞的处政平衡手段不错,在他在位之时虽然因为玩弄手段导致朝鲜政坛矛盾重重,但他国王之位倒是借此坐得稳当。
眼下朝鲜几乎已经变了天,李氏王朝的直系继承人也因为兵变的原因被屠杀干净,再加上整个朝鲜落到了大明手里,住在景福宫内的李焞仅仅只是一个象征,却没了丝毫权利。
但再怎么说,李焞依旧是朝鲜国主,他在朝鲜的法统地位是无法改变的。除非大明直接宣布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