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5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之前,鄂尔泰对山西采取焦土政策之时,清军方面念着旧情下手还不算太过分,而那些蒙古人却不管这些,在山西之地烧杀抢掠可以说是无恶不作,在他们看来这是天赐的发财机会,哪里会有放过的道理?
退到大同后,腰包鼓鼓的这些蒙古依旧没有满足心中的贪婪,甚至还几次挑唆鄂尔泰趁山西之乱,明军自顾不暇的机会再一次南下狠狠捞上一笔。对此,鄂尔泰心中恼怒异常,虽然山西眼下并不太平,自己留下来的烂摊子也够大明好好收拾一番了,可是鄂尔泰却清楚,马功成依旧防备着大同方面,明军的精锐也摆在南边,这时候南下不是什么好机会。
不过鄂尔泰心中虽然是这么考虑,但他神色中却露出似乎动意的表情,当即迟疑道:“山西眼下已是焦土,南下并无太大意思。何况皇上有旨,令我等分兵出长城,一部西进,一部向东,其余暂退回草原,以避明军锋芒,以图之后大事。如今再次南下,恐怕有违圣意……。”
“大帅这话说的。”一个蒙古王爷有些不屑一顾道:“大清放弃了中原花花江山,皇上就算去西北苦寒之地以图再起也不用如此小心吧?难道当年的横扫天下的大清眼下连同明军一战的勇气都没了?”
“哈哈哈!”这话一出,几个蒙古人同时放声大笑,而在场的清军将领却个个脸色难看之极,有几个人甚至紧握着刀把,怒目圆瞪着刚才说话之人。
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假如是在当初大清还占有天下的时候,这些蒙古人哪里会如此放肆?就算是两年前,中原大战还未有结果的时候,大清虽已走向衰败,但压制住这些蒙古人却是绰绰有余。
可现在,关中的清庭已经西走,鄂尔泰更是主动放弃了山西一地。至于西南各省,除了云南还在清军之手外,其余各地全部丢失。眼下大清已不再是以前的大清了,见到昔日的主子现在成了落水狗,这些蒙古人自然都起了自己的心思,在他们看来什么大清不大清的关他们屁事,只要能在彻底离开中原之前再狠狠捞上一把,那也不算亏,至于大清这边,现在他们连自保都艰难,还能管得了他们?
说句客气的,称呼一句皇上和大帅,要说不客气的管你是那根葱?至于以后,大清就成了历史,对于长城内的大明,蒙古人并不担忧,蒙古各部落和中原政权打了几百年交道,对付那些汉人早就有自己的一套,大不了学着老祖宗的样过日子呗,家里缺东西时候带人过去打打草谷抢点回来,对方出兵就直接退回草原,这百多年前不都是如此?
第九百六十一章 如临深渊
鄂尔泰冷哼一声,清军这边的将领虽有不愤却按捺住了心头的怒火。而蒙古人这边的笑声也渐渐低了下去,毕竟鄂尔泰之前横扫漠北之举过去不久,满清虽然衰弱,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眼下鄂尔泰依旧手握数十万精兵,如得罪过了倒也不好。
当即,一个年长的蒙古人出来打了圆场,假模假样的喝斥了几句,随后笑呵呵地对鄂尔泰道:“大帅,这些小子无礼,您宰相肚里能撑船千万不要介意。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们所言倒也不是没有半点道理。我等蒙古各部久居塞外,自然是比不上中原花花世界来得好,之前皇上坐镇中原,对于蒙古各部多有照顾,我等心里是明白的。可是如今这局势,以后怕是远不如从前了,中原之地一失,我等蒙古人将来牧民恐怕连煮奶茶的铁壶都难以搞到,更不用说别的,所以大家有这种想法也是自然。”
看了看鄂尔泰,他咧嘴笑道:“如此一走,将来什么情况谁能预料?倒不如趁此机会让儿郎们多弄点实惠。再说了,大清同大明仇深似海,眼下大帅虽搅乱山西,可一旦大明稳住阵脚,难道会轻易让大帅抽身而去?所以现在出兵也是帮大清,这怎么看都是好事啊!”
老家伙这番话虽然听起来有理,可实际上却是明指着现在大清已无法插手中原,他们这些蒙古人也没必要再继续听从大清的命令。鄂尔泰在山西搞焦土政策,掠夺了无数钱粮,这些东西虽然分了部分给蒙古人,但蒙古人却远不满足。
对于蒙古来讲,中原的东西都是好的,那些大清瞧不上的盆盆罐罐对于他们而言同样是好东西。之前为大清出力出兵,眼下要退出中原怎么着也得想办法多捞一些,那怕是抢个铁锅什么的回去也是值得。
鄂尔泰神色平常,露出了微笑。他点点头表示理解,但又提醒道:“如此倒也正常,不过眼下山西虽乱,但明军精锐就在太原以北,如你等各部出击恐有损失呀。”
“哈哈哈,这个不劳大帅担忧,我们一人双马,来去如风,那些南蛮子靠着双腿如何追得上我等?只要不同明军正面相抗,这些把握还是有的。”众蒙古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神色中似乎早就想到了怎么干了,而且在他们看来,他们前去又不是打仗,只是趁乱去抢上一把,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鄂尔泰迟疑了下,最终勉强答应了下来,众蒙古人这才心满意足,笑着告辞离开。
“大帅,这些混蛋根本就没把我大清和大帅您放在眼里,难道就任其如此?”蒙古人走后,之前愤愤不平的清军将领哪里还能再忍得住心头怒气?当即出言道。
“是呀大帅,这些家伙如此狂妄,卑职以为如此下去恐难约束。”
“大帅,卑职倒是以为让这些蒙古人吃点苦头也是好的,自开战以来蒙古人并未作为主力,他们哪里知道明军的厉害?眼下他们想去抢,倒是正好让他们去碰碰明军,就算碰得头破血流也同我等无关,反而能杀杀他们的气焰。”另一员将领顺势道。
“这不妥。”一个老成的将领摇头道:“话虽如此,但如今我大清已丢失中原之地,之后退往塞北还需用得着这些蒙古人,一旦人其损失大了,这些家伙恼怒起来岂非坏了皇上的大事?依我看,让他们碰碰钉子倒是没什么,可必要时候还需出手相援,以伤了和气。”
“和气?简直是笑话!”另一将领当即反驳:“这些蒙古蛮子就是养不熟的狼,依我看倒不如借势同明军联手,直接除此后患。只要把这些蒙古骑兵留在此地,他们在草原上还能聚多少兵力?到时候我等直接北上,接管其部岂不更好?”
当即,众人你一言我一句的说了起来,随着话说开,甚至有人提出了借刀杀人的想法,而且还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不过鄂尔泰却始终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坐着,过了好久抬了抬手,众人的声音这才渐渐停了下来。
“此事本帅自有安排,尔等不必再言,今日有些疲了,都退下吧……。”鄂尔泰开口道,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几人欲言又止,但最终还是应了一声陆续退了下去。
等众人走后,鄂尔泰坐在椅中静静沉思着,其实他的心中并不像表面那么平静,今日的一幕已让鄂尔泰心生杀意,正如有人讲的那样,这些蒙古人是养不熟的狼,在你强大的时候或许是条摇尾巴的狗,可一旦你没了之前的力量,那么就成了一条吃人的恶狼。
但现在还不是对这头狼下手的时候,眼下大清已退出中原,接下来长城之外将是大清未来所居之地,这些蒙古人是草原的主人,如果这时候对蒙古人下手,弄不好会坏了大事。
之前灭掉漠北三部,那是因为当时大清还占有中原,名义上依旧是天下之主。再加上鄂尔泰利用了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再加上罗刹国的协助,这才轻易拿下了漠北。
可是今不如昔,现在的大清已失去了号令天下的权柄,如果是在以前,这些蒙古人如何敢在自己面前放肆?
考虑到之后的出路,这些蒙古人暂时还有用,再讲一旦直接向蒙古人下手,就等于把草原上的所有蒙古部落全推到了大清的对立面,这对于大清未来的稳固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正是这些原因让鄂尔泰只能暂时忍下这口气,放任这些蒙古人出兵。不过他内心中是希望蒙古人在明军面前碰碰钉子的,可要救的时候也必须得救,这是为了大局。
此外,关于关中清廷的变化,鄂尔泰已经知晓一二,建兴皇帝虽依旧是皇帝,但清廷大权的旁落已成了事实。作为上书房大臣和在外的领军大将军,鄂尔泰的政治敏感性极强,特别是之前耿额回关中后,朝廷那边就发来命令让其退出山西,鄂尔泰就感觉到了不同。
等到耿额在关中被处死的消息传来,鄂尔泰就已经明白了朝廷定然大变,而接下来的一切也印证了他的猜测。所以说,他现在的处境是极为尴尬的,虽表面看起来位高权重,领兵在外朝廷无论谁掌权必然拉拢,可鄂尔泰却非常清楚自己已站在了悬崖边上,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第九百六十二章 心情复杂的鄂尔泰
鄂尔泰眼下的处境并不同表面那样,反而是糟糕的很。对于雍亲王,鄂尔泰曾经打过交道,深知此人的个性。其实在之前,鄂尔泰私下和雍亲王关系还算不错,而在康熙时期,雍亲王主持一部时,鄂尔泰还曾经为他副手,相互之间算是融洽。
可是不要忘了,后来最终登上皇位的是建兴,而建兴之所以能够取康熙而代之,鄂尔泰当时可是出了力的,所以建兴才会那么看重于他,并给予他领大将军之衔和带兵的大权。
所以说,如今的鄂尔泰身上,建兴的印记已经无法抹去,假如说雍亲王在关中政变之中鄂尔泰插过一手,甚至在其中起到决定作用的话,也许雍亲王不会对鄂尔泰有太多防备,再者现在的大清也需要鄂尔泰这样的大将,这也是雍亲王仅仅只对耿额下手,而对于鄂尔泰只是安抚而已。
鄂尔泰是西林觉罗氏,世管佐领,西林觉罗氏更是满清八大姓之一,其祖上还是太祖努尔哈赤的妃子。像他这样的满清世家,再加上现在他又手握兵权,就算雍亲王要动他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可是现在如此,今后也会如此么?鄂尔泰深深沉思着,现在他手中的主要精锐依旧还摆在大同和大同以北的方向,按照朝廷的意思原本他撤出山西后是分兵两路,一路向西归于甘肃,而另一部是由长城外向东进入辽东。可是鄂尔泰思来想去,最终还只是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往甘肃,以作出听命朝廷的姿态,但之后就按兵不动,更没有丝毫经草原前往辽东的想法。
朝中的变化,让鄂尔泰极为警惕,虽然现在清廷没有正式披露内幕,鄂尔泰所得到的消息也仅仅只是雍亲王出山而已。但政治嗅觉敏锐的他却已经根据各方面判断,雍亲王已彻底控制住了朝政,而建兴眼下也失去了作为皇帝的权利。
作为建兴的臣子,鄂尔泰按理说应该挥兵向雍亲王问罪,做清君侧拯救皇帝的举动。可他偏偏也没这么做,因为他心里明白眼下的大清已经受不起这样的震动,一旦他这么干了,就等于整个大最后的力量发生争斗,无论结果如此,对于大清绝不是一件好事。
说起来,鄂尔泰忠于的是大清,而并非是个人,这也是他之前所作出支持建兴的原因。但现在,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鄂尔泰开始举棋不定,心中更是一片惘然,不知如何应对的好。
按照朝廷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