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5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相爷您也知道小的,小的只是会字而已,至于说诗小的是十窍之通了九窍罢了。”

    听到这话,张廷玉缓缓点了点头,这个管家是他家里人,年龄不小,当年张廷玉父亲在世时就跟着他家了,自然是可靠的。而且这管家也是聪明人,从他刚才那番说的滴水不漏的话就能听出来了,张廷玉自然也就放了心。

    接着张廷玉闭口不再说此事,而管家也很知趣地仿佛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样。换了身衣服,张廷玉步入书房,关上门再一次把那张纸条取出在灯下细看,翻来覆去地看了许久,最终长叹一声,把纸条在蜡烛上点燃,然后愣愣看着这纸条渐渐烧成了灰烬。

 第八百八十九章 度无量

    雍亲王府。

    雍亲王后院的佛堂又传来了低沉的木鱼声,这在整个王府早就见怪不怪了。

    这位主子当年在当阿哥的时候就好佛,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在北京时当时的四阿哥就和几个佛家大家交往密切,谈论佛经。而到了西安后,由于身份的特殊再加上朝中的差事基本都被建兴收回,身上没了多少事,雍亲王就更加崇佛了,每日里都要在佛堂内呆上好些时间,平日就算是看书时也会捻着佛串,显得虔诚无比。

    就像今天这样,雍亲王在佛堂参佛,旁人自然觉得很是正常,但外人不知道的是,在佛堂内的雍亲王虽然盘坐在蒲团上,面前摆着一个木鱼,手中每隔一段时间敲击一下木鱼,而在他正面的佛龛一侧角落,黑暗之中,却有一个人影跪在那边。

    “笃”的一声,雍亲王又敲了一下木鱼,开口用着低沉的声音道:“告诉十三弟,我暂时是不会去辽东的。”

    “主子!”跪着那人用着两人才能听清的声音说道:“十三爷在辽东已准备就绪,关外各部都已落入十三爷之手,对主子更是翘首以待,主子为何不做如此考虑?奴才知道主子在此憋的紧,这又是何必呢?”

    “怎么?还记得我是主子?难道本王的话不作用?”雍亲王冷冷地反问一句,随后口中呼了一声佛号,又敲了一下木鱼。

    “奴才不敢,奴才只是为王爷不平啊!”那人连忙磕头,语气中带着惶恐和为雍亲王的委屈。

    “行了,按本王的意思去办就是,其他的我自然有我的打算。”雍亲王扫了他一眼,轻声说道:“我府中你不便久留,再者来去路途遥远,明军已开始进攻山西,假如山西道路断绝再回辽东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告诉十三弟,他在东,本王在西,兄弟携手不在近远,只需心即可。”

    雍亲王这句话对方听得半懂不懂,不过他拒绝离开西安前往辽东的意思是明确的,这些日子他也看出来了,雍亲王这位主子虽然话语不多,可心里的主意正的很,一旦决定了什么根本不是旁人能够劝得了的。

    所以那人只能仔细把雍亲王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再也不敢说别的什么。当雍亲王再一次敲下木鱼的时候,角落里的那人影已经消失不见,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走的,又是怎么走的。

    等人走后,雍亲王默默念起了金刚经,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

    当念到此时,雍亲王嘴角牵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整个人仿佛沉浸在佛意之中,手中的木槌再一次举起,敲击着木鱼发出悠扬的声响。

    过了许久,雍亲王才念完经文,继续于盘坐了一会儿这才起身。推开佛堂的门,雍亲王径直朝着前院走去,守在院门的管家见他出来连忙迎了上来。

    “王爷……。”

    雍亲王没有停下脚步,继续朝前走,在他和管家插身而过的时候只听得管家说道:“奴才已见张相爷回府了,送过去的东西他也看了。”

    雍亲王也不作声,仿佛根本就没听到一般继续走,管家并未跟上,只是低着头站在原地,目送着雍亲王离开。

    接下来,雍亲王陪着家人用了晚饭,用完后和普通父亲一般考了一下几个孩子的功课,并亲自指点了一番。

    这一切都如同平常一样没有丝毫异样,做完这些后雍亲王起身去了书房,等到了书房内,之前的管家已经侯着了。

    “张廷玉有何反应?”雍亲王让管家给自己研墨,开口问道。

    “回王爷的话,张相没说什么,只是之后去了书房坐了许久,后来在书房里应该是把那条子给烧了。”

    听到这句话,雍亲王嘴角顿时弯起一道弧,眼中有了些笑意。

    “做的不错,张廷玉那边多多留意着。”雍亲王轻声交代道。

    管家连忙称是,再也不多说什么,静静地给雍亲王研好了墨这才出了书房,离开时候小心关上了房门。

    等人走后,雍亲王并未提笔,只是静坐着思索着,他的面容在昏暗的烛光下微微摇动,有些模糊的看不清楚。今天他拒绝了前往辽东,这是他这些日子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虽然他知道去辽东或许就和十三阿哥说的那样龙归大海,从此一跃千里。

    可是,如果是以前的话,雍亲王或许会答应下来,但在现在他却无法做出这种选择,因为满清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就算去了辽东又如何呢?

    康熙年间,雍亲王就跟随太子和康熙处理国政,对于国家很是了解,这点在众阿哥中是无人能比的。辽东的情况他很清楚,眼下辽东虽然是祖地,而且也相对安全,但这仅仅只是暂时罢了,一旦西北不保,那么接下来大明就要对付的是辽东,雍亲王绝对不相信朱怡成这个大明天子会坐视辽东不管不顾。

    现在大明不对辽东下手,那是因为大明采取的前西后东的策略,也就是先解决西北、西南诸事,等彻底解决完毕后自然就对辽东开战了。

    再者,辽东虽然好,可人口太少,又无什么基础,去了辽东也成不了气候,这点别人看不清楚,他是心里清楚的很,这也是他拒绝去辽东的原因。

    大清到这地步,雍亲王虽然表面上无动于衷,可心中却是焦虑万分,更对现在的建兴皇帝是极为不满。由于建兴的多项失策,再加上用人不当和战略眼光,导致原本可以同大明分疆而治的大清落到了眼下的地步。

    今天建兴召见众人时的谈话内容雍亲王已经通过渠道得知了,那些谈话更让他对建兴失望无比,如果再让他这么折腾下去,那大清必亡不可,所以他更不能离开西安前往辽东。

 第八百九十章 改变

    在康熙的众子之中,雍亲王虽然是首先封王的几个皇子之一,但在外人看来他之所以能够封王一是因为他的年龄较长,在众人中排行第四。二来雍亲王是前太子的心腹,是铁杆的太子党骨干,当初康熙为了考虑皇子之间的势力平衡所以封了他为王。而之三那是因为雍亲王此人做事认真,凡是康熙交代的事雍亲王都是做的妥善无比,骨子里更有一种不畏艰险的韧劲,这才封他为王。

    实际上也是如此,雍亲王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铁面无私的王爷,在朝中有着铁面王的称呼。其他的不说,当年康熙整顿户部,雍亲王知难而上,丝毫不怕得罪人,用了极短的时间就追回了户部大量款项,得到了康熙的赞赏。

    如果不是后来前太子为了收买人心,再加上之前的八阿哥也就是现在的建兴皇帝故意使坏的话,恐怕户部欠款一事早就解决了。也不会使得当时的大清为了粮草和银子的问题无法全面调动军队对江南进行围剿,终使朱怡成趁势而起,最终复兴了大明。

    自建兴皇帝成为太子后,雍亲王在朝中的影响力开始不如前,由于他的地位和又是前太子党的敏感身份,使得建兴皇帝一直对他有所防备。尤其是在十三阿哥战败后下落不明后,建兴皇帝更是对雍亲王戒备万分,那时候雍亲王府外几乎布满了建兴皇帝的人,生怕雍亲王做出一些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雍亲王仿佛什么都不知一般,一直安安稳稳当他的王爷。无论建兴皇帝如何对他,又或者暗中试探,雍亲王依旧和之前一样没什么变化。再加上他到西安后几乎深居简出,除了朝中极少的一些差事外,雍亲王从不和外人见面,回到王府的日子也过的极为简单,除了读书写字外,也就是时常在佛堂参佛。

    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再加上雍亲王每次见到建兴皇帝时都表现出尊重的样子,做事也是一板一眼,终于建兴皇帝也渐渐放开了对雍亲王的警惕,再加上如今满清又是用人之时,雍亲王在为政上的能力很强,建兴皇帝甚至有时候也会因为一些政事询问雍亲王的态度,或者交给他一些事去办理。

    雍亲王韬光养晦的表现的确起到了效果,如果没有大明复兴的这件事,恐怕雍亲王以后也能用这种方式安安稳稳地生活下去。也许到了一定称呼,建兴皇帝还会重用于他,至少可以成为朝中理政的王爷之一。至于这王爷的传递,自然也是没有问题的。

    可现在不是太平盛世,当年的康熙盛世就如同昙花一现,如今早已烟消云散。强大的大清也失去了中原之地,被赶到了西安苟延残息。

    就算是这样,大明却依旧未肯放过大清,随着大明的力量越强大,彻底消灭大清的意图也就是越为明显,对于这点其实雍亲王早就心知肚明,在当年还在北京的时候,他就知道大明和大清两者只能存一,根本不可能并存。

    事实也证实了雍亲王的判断,随着后来的一切发展,一步步朝着最糟糕的方向而去。但是,雍亲王对于这一切又无能为力,他现在的身份毕竟仅仅只是一个不掌权的亲王而已,对于朝政和军事他根本无法做出任何改变。

    曾经,刚到西安的时候,雍亲王对于建兴皇帝还是有一些希望的。毕竟自己的兄弟斗了这么多年,他深知建兴皇帝不是无能之人,这位当年的八贤王,如今的大清天子,如果没有能力也不会名满天下,更不可能坐上那把椅子。

    可惜的是,局势越来越糟糕,也让雍亲王对建兴皇帝不断失望。尤其是在中原大战的结果出来后,大清彻底失去了中原之地,再也没有能力和大明直接抗衡的资本后,雍亲王知道自己再坐视下去是不可能的了。

    对于朝政,雍亲王看得极为明白,更清楚建兴皇帝的性格弱点。没错,前面说过建兴皇帝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假如在太平盛世,以他的才能肯定可以成为一个有为的君主。

    无论是眼光或者手段,建兴皇帝并不缺,可偏偏在大清日渐西下的情况下,建兴皇帝却没有显出他应该有的能力,反而昏招迭出,使得大清越发艰难。

    这不是能力不能力的问题,而是性格的问题。建兴皇帝的性格导致了他施政的方式,再加上对于一些问题虽然看得明白,但又因为优柔寡断或者缺乏韧性,从而造成了这一切。

    相比之下,雍亲王在这点上却比建兴皇帝强得多。作为大名鼎鼎的铁面王,雍亲王的性格坚忍不拔,更有知难而进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他还有大刀阔斧改革的魄力和信心。

    这一点,就如同历史上的前明末帝崇祯,崇祯皇帝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