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5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过急。”

    庄岩这句话让众人表示赞同,尤其是廖焕之当即点头道:“依臣之见,如今还是按原来的规矩设置京营,至于之后的事慢慢来。”

    朱怡成微微点头,心里同时叹了口气,这的确是急不来的事,如果要彻底改变制度问题那必须等解决掉满清的问题再说,再加上征兵制度在这个时代也是有弊端的,朱怡成这些年也正是因为碰了钉子才明白过来。

    后世的时候,无论是中国或者其他国家,征兵制是大多数国家所拥有的一个相同的制度,甚至有些国家采取的是全志愿兵役制度,以保证国防力量和军事实力。

    但要知道后世的国家生产力和现在相比是天壤之别,在后世科技发达,生产迅猛,个人所创造的财富是如今的几倍甚至百倍之巨。而现在的大明别说达到后世的最低标准了,在未经历过产业革命的大明眼下依旧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其生产力依旧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人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成年男子在一个家庭中就是顶梁柱,如果失去了这个顶梁柱,那么一个普通的家庭就会面临灭顶之灾,而不是像后世那样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所以征兵的难度和对社会的影响就会有很大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所在,朱怡成的兵制改革只能进行一半而无法全其之功。

    对于京营的设置,基本就这么定下来了,朱怡成让军机处尽快完成对京营的编制,责令总参谋部进行配合。

    由于现在大明已经进入火器时代,朱怡成特意指出,未来的京营无需按之前的规矩来生造硬搬,至于规模也不用那么大。

    整个卫戎区可包括北京城及北京周边地区,总人数以不超过三万人足以。其中之前满清在丰台设置的大营倒是可以拿来一用,以作为之后京营的所在。当然了,对于北京城的保护,京营也是重要工作,所以京营部队还会有一支几千人的精锐直接在北京城进行驻扎,但其指挥权如何设置也需要军机处拿出具体方案以供朱怡成阅后再定。

    这件事就这样确定了下来,说完京营之事,接下来谈的是马功成攻略山西一事。在几日前,马功成已经开始准备进攻山西了,等待了这么些日子,大明终于要向山西下手,而这一次军事行动也代表了大明开始对满清在关内的势力最重要的一击,同样也是彻底把满清解决掉的前奏。

    这次的战略部署极其重要,其战术目标也非常明确。大明上至朱怡成,下至廖焕之、董大山、马功成等人丝毫不敢怠慢,因为他们都清楚这场仗打完后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马功成这一仗不仅是攻击山西,同样也是逼迫关中的清廷。为了这一仗,大明调动了好几支精锐部队,再加上前期的准备投入甚大。

    作为总参谋长,庄岩当即汇报了一下马功成部的情况,其中包括各部的兵力配置,进军路线和后勤保障等等。

    朱怡成仔细地听着,同时目光在地图上游走,心中暗暗计算着马功成部的情况。

    在庄岩的讲解中,他特意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山西进攻后蒙古各部的反应,其中还包括在漠北的罗刹国可能做出的举动。对此,总参谋部经过反复推演已出了几个方案,以供面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对于这点朱怡成还是表示很满意。

 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银子

    对于京营一事,孙嘉淦、何显祖和曾逸书三人并未说话,明显就是打着酱油。

    不过这也正常,毕竟他们三人在这件事上没有发言权,不仅是因为他们只是军机行走,更重要的是他们三人中前两者可以说是纯粹的文官,而曾逸书在众人中资格最弱,再加上他的本职是户部右侍郎,在军事问题上不便说话。

    不过对于马功成部的战略部署,曾逸书就无法沉默了,毕竟这么大的战略目标所需要的后勤压力是极大的。虽然现在大明的国力异常强盛,可要准备并支持持续如此之久的全盘计划,户部的压力不小。

    王樊如今人在南京,所以在北京真正主持户部日常工作的其实是曾逸书。实话说,曾逸书是进士出身,他当年考的是进士科不是明算,作为读圣贤书的他原本对经济可以讲是一窍不通。

    不过曾逸书在担任军机中书之后,平日里都在军机处坐班,同各军机大臣时间呆的长了,尤其是有些时候代军机处理事务的时候渐渐学了不少。再者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好友兼妹夫黄履庄平日来往密切,从黄履庄处明白了不少书中未有的道理。

    同其他读书人相比,曾逸书原本就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要不然他当年也不会和黄履庄这样的人成为好友了。正是如此,再加上如今大明的商业风气,曾逸书早就明白了要做一个能臣仅仅靠读几本圣贤书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当官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所考虑的问题和判断能力必须要全面,其中就包括经济之道。

    正是这样曾逸书在军机处的时候和王樊走的比较近,也从王樊处学了不少关于经济的知识。这也是朱怡成后来准备重用曾逸书,同时提拔他为户部右侍郎的主要原因。

    在庄岩讲完后,曾逸书开始汇报物资的准备情况和后续的一系列准备方案。他不愧在军机处锻炼了这么多年,汇报起来条理分明,准备充分。对于一些资金上的问题曾逸书只是一笔带过,因为他很清楚这场仗是必须要打的,朝廷的财力虽然因为这仗会有些吃紧,可这绝对不能影响到全局的部署。

    再说了,随着吕宋的拿下,大明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南海,而现在大明海军已经按计划准备攻占柔佛,只要打下柔佛,那么南海就成了大明的后花园,这对于大明海贸的飞跃和获利是极其有利的。

    因为这些原因,就算有短时间的经济压力户部也能解决,所以这时候在朱怡成面前叫苦是件不明智的事。聪明的曾逸书仅只简单地提了两句,随后就把话题转到了其他方面,随着他的讲述,在场众人都心中暗叹。

    “后生可畏啊!”半眯着眼,廖焕之心中不由得轻叹了一声。曾逸书他自然是不陌生,毕竟在军机处担任中书这么多年了,同样也在廖焕之手下干了那么久。

    原本,廖焕之就觉得曾逸书是个可造之才,但却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短短几年内就会被朱怡成提拔到如此高度。他不得不承认,朱怡成的眼光过人,能够看出曾逸书的不凡之处,更为朱怡成现在安排曾逸书作为之后军机处的接班人选而感觉到佩服万分。

    相比其他人,廖焕之年龄最大,资格除了董大山外也算最老。他以当年七品知县的身份一直做到如今大明的首席军机,可以说位及人臣。随着任期的将至,廖焕之心里已经没有了什么进取心,只想着安安稳稳到时候退下来,然后得一个三师的职位安然度日。

    至于爵位的问题,廖焕之丝毫不担心,以他的地位到时候一个公爵是稳稳跑不了的,这点其实不仅是他,满朝上下都是如此想的。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廖焕之近两年做事越来越稳,但他的眼光和心机却在,许多事看得明明白白,却不说而已。

    对于这点,朱怡成心里也清楚,君臣两人私下心照不宣,就等着到时候军机处平安交接即可。

    “户部财政现在可有问题?”朱怡成听完后主动开口问道。

    曾逸书刚才并未多提,但朱怡成却不能不问,作为皇帝一个国家的财政是否良好是极其重要的事,何况如今的大明虽然国内还未完全平定,但在海外却已经不断开疆拓土,如果以国土面积而言,如今大明的国土已远远超过了之前。

    “回皇爷,自吕宋拿下后,我大明东南沿海商贸大增,根据各地市舶司的统计,等到年底其税收至少增长四成。有了这么大的一笔收入,就算稍有不济也能过去,何况户部也已做好了发售债券的准备,不过依臣看,这债券发不发其实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哦,户部原打算发售多少债券?”朱怡成之前倒不知道这件事,听曾逸书这么一讲顿时饶有兴趣地问。

    “三千万而已。”曾逸书平静地说道:“但臣以为这三千万债券不发的为好,如今户部的款项基本可以支持到年底,而到年底后各处税收交款,自然就接上了。再者,实在不行稍有缺口也可向皇家银行进行短期借贷,所以这债券的想法臣只是做不备之需罢了,故之前未向皇爷禀报。”

    听到这句话,朱怡成不由得笑了起来。曾逸书口中如此轻描淡写,这件事如果放在多年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要知道当年朱怡成因为财政问题逼的王樊焦头烂额,为了几百万银子王樊急得差一点儿就要跳长江了。

    而现在才过了多少年,大明的国力就到了想象不到的地步。当初大明复国之初,通过大开海贸的收入,大明财政每年的收入是三千万两白银,折银元四千万。

    之后,大明的财政逐年上升,由四千万上升到六千万……八千万……一亿……一亿四千万。

    在福建案后,大明整顿了整个福建沿海,财政收入在第二年一举就突破了二亿,而现在大明全年财政收入已达到了二亿五千万左右,这个数字是历朝历代都是未能及的。

 第八百八十三章 四平八稳

    现在的大明可以说是真正的富有,那里还是当年朱怡成第一次搞债券,为了发行二千万的债券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

    所以说,这也是曾逸书说这些话的底气所在,作为户部主官,国库里的银子就是支持他腰杆子的东西,银子越多这腰杆子就挺得越直。

    这个道理不仅是朱怡成明白,在场的其他人心里也清楚,同时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好了,这事朕知道了,户部这边做好统筹即可,其他的朕也不多问,只需保证好前线将士的物资供应,只要做到这点就是功劳,如果户部做不到的话,朕可不客气!”

    朱怡成这番话说出口,曾逸书连忙称是,接着正要说些什么的时候,在外面的小江子突然朝里面露了一下脸,神色有些古怪。

    朱怡成抬眼一见顿时不悦,正要喝问的时候,小江子直接走了进来禀报,说是有南京送来的急奏。

    “南京的急奏?”一听这话,朱怡成瞬间一愣,这南京怎么会有什么急奏?难道南方出了什么大事不成?这不应该啊!

    现在南京有军机大臣和一些六部官员坐镇,再加上南京是大明复国后的国都,江南重地。一直以来,朱怡成对于江南经营极其重视,要知道这可是他龙兴之处的基本盘,再加上大明对于江南的控制力是最大最强的,怎么会出事呢?

    想到这,朱怡成也顾不得斥问小江子了,急忙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等到打开小江子呈上的急奏,朱怡成先看了几眼,神色瞬间就变得古怪起来,随后他继续细细看着,等看完后嘴角牵动不由得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

    “皇爷,南京究竟所为何事?是否地方有变?”廖焕之等人莫名其妙,见朱怡成看完急奏,廖焕之忍不住问了一声。

    “你先看看吧,让大家都传阅一下。”朱怡成合下手中的奏折,随手就递给了下首的廖焕之。廖焕之接过后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