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5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此彭荣又一次向蒋瑾道谢,随后这才坐回了位置。等他坐回去了,两人的关系已经和最初不同了,这时候彭荣直接就开始说起了正事,并且告诉蒋瑾他有办法让大明在最合适的时候一举拿下西南三省,从而完成西南的统一。
“希文一直在赵弘灿部下,据说赵弘灿待希文不薄,为何希文会有如此打算?”既然现在是自己人,蒋瑾直接就喊起了彭荣的字,同时问出了他一直疑惑的问题。
彭荣也不隐瞒,直截了当地告诉蒋瑾自赵弘灿称宋王之后攻入贵州,而在贵州的乱战中由于彭荣的帮助再加上后来岳钟琪入川之后,现在局势越来越对赵弘灿有利。
随着势力的膨胀和战局的改变,赵弘灿逐渐有些看不清现实了,彭荣察觉到赵弘灿现在不仅只满足眼下的地盘,甚至还起了自立为藩的想法。对此彭荣曾经劝告过几次,可赵弘灿始终听不进去,而且还越来越听不进反对意见,反而更大好喜功起来。
在彭荣看来,赵弘灿如此行为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如果赵弘灿按照他原来的设想,最终安安稳稳地当个富贵王爷,那是最好的结果,就算退而求次,把三省拿下来后交给大明,自己去海外就藩也是不错的。可偏偏他赵弘灿现在猪油迷了心,居然想以三省地盘为资本直接自立为藩,甚至起了和大明抗衡的想法。
这种决定,在彭荣看来就是找死,现在的大明如何强大彭荣是一清二楚。他赵弘灿虽然有一支不弱的军队,可是他的军队哪里能和精锐的明军相比?彭荣是多么聪明的人,现在赵弘灿这边已经成了一条注定要沉的船,彭荣可不想继续留在这条船上陪着赵弘灿。
所以说,彭荣要打算下船了,而且以他说法现在不仅要下船,作为大明的臣子必须要为大明做点事。再者他是大明的人,而不是赵弘灿的人,从这点来看,他这样做也是无可非议的。
听完这番话,蒋瑾终于明白了彭荣为何会这样选择了,假如自己处在彭荣的立场上的话恐怕也会如此。
同时,蒋瑾又对赵弘灿的狂妄自大和一系列的想法感到可笑,在他看来这赵弘灿还真是疯了,好好的日子不想过,居然想自己找死,那么也不怪彭荣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此事重大,本官得上奏皇爷让皇爷亲自定夺。”蒋瑾先把这件事定了下来,随后又道:“希文你在南京不便久留,尽快转回广西,之后静侯本官的消息,耐心等待时机。如果此事成,以皇爷的英明定不亏得希文,对了,希文如今是桂林知府,本官以为以希文之才仅为一知府实在是屈才了,本官定会大力保举希文,你就放心吧。”
“部堂如此恩德,下官粉身难报!”这时候彭荣不再自称草民,连忙站起身来感激万分地行礼。
第八百八十章 京营
随着朱怡成移至北京城有些时日了,再加上后宫诸人逐渐到来,朱怡成也渐渐找回了在南京的感觉。
相比南京皇宫,北京的紫禁城自然更加雄伟,占地面积也不是南京可比的。但经过了这一段时间,朱怡成对紫禁城的新鲜感也逐渐消退,再说他本就不是那种安于享乐的皇帝,除了每日抽出些时间在后宫锻炼一下身体,或者散散步,又或者去皇后和妃子那边坐坐,关心一下他几个子女的教育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处理公务。
就像今天,朱怡成正同几人坐着说事,说事的人中有着军机处的廖焕之和董大山还有总参谋部的庄岩,除去他们三人外,另外还有三人,那就是孙嘉淦、何显祖和曾逸书。
这六个人可以说是现在除在南方的史贻直和王樊外大明中枢的最重要人物,廖焕之和董大山就不用说了,他们两人原本就是军机大臣,其中廖焕之是首席军机,而董大山的排位一直都是第二。
至于总参谋部的庄岩,虽然他本职比较尴尬,但实际在如今的大明,总参谋部已隐隐有已取代五军都督府的迹象,所以虽然庄岩身上仅仅只是挂了右都督的衔,但对于军事方面的发言权仅次于董大山和海军的王东,甚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朱怡成还能用五军都督府的名义直接让总参谋部插手军事。
至于孙嘉淦、何显祖和曾逸书,这三人中孙嘉淦升吏部右侍郎并依旧领顺天府,何显祖是礼部尚书,曾逸书现在是户部右侍郎。这三人的本职最低的也是正三品。
如果说品级的话,朝中比他们品级高的人不是没有,但他们却能出席这场会议其实和他们的品级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因为他们三人现在都是军机行走。
明眼人都能瞧得出来,也就是说他们三人实际就是候补军机大臣,这和后世的候补中央委员差不多的级别。再加上随着大明的地盘扩大,原本朱怡成以五人组成的军机处有些忙不过来了,军机处的扩大将来是肯定的,但暂时在这任军机大臣未到任期的情况下,朱怡成并没有直接扩大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人数,而只用这种方式来加强军机处的人员结构。
“关于京营设立之事,大家说说吧。”朱怡成端起面前的茶喝了一口,悠悠开口说道。
话音刚落,董大山就微微抬了抬头,不过他却没有马上说话,而是把目光移向了左在他边上的廖焕之。
作为首席军机大臣,在这种场合之下廖焕之是推脱不了的,只有他才能第一个开口。
沉咛了下,廖焕之这才开口道;“皇爷,京营又叫京军,当年太祖所设,隶属大都督府,后归于五军都督府。成祖迁都北京后,京营分为京师京营和南京京营,这才形成定制……。”
廖焕之一开口就说起京营的来历,朱怡成微微皱了皱眉却没有打断他的话,只是静静继续听着。
京营最初是以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组成,这支部队是大明的精锐所在,但在后来土木堡之变中主力损耗殆尽。景泰时,兵部尚书于谦对京营编制进行改革,于三大营中选精锐十万。分十营团练,以备紧急调用,称十团营。
之后十团营增为十二团营,分别由十二侯分掌,正德时,武宗皇帝因为京营战斗力衰退,所以调动边军入京师重设,又称外四家,从而形成后来的京营模式。
其实到前明末期,京营虽然号称十数万精锐,但实际上却毫无战斗力,非但没有成为拱卫京师的屏障,反而成了尾大不掉的麻烦。
但不管怎么说,作为京师的北京,必须要有一支中央部队进行拱卫,也就是卫戎部队。这支部队的设置是不可缺的,凡是历朝历代都有这样一支部队,只不过部队的名称不同而已。
廖焕之说了一大堆话,最终他表明态度,他是支持建立京营的。只有京营的编制确立,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北京城,同时一支直接以中央指挥的中央军,同样也是压制地方的必须军事力量。
“其他人怎么看?”廖焕之说完,朱怡成不置可否地把目光投向了其他人。
董大山这才开口道:“京营设置一事臣没有异议,其实此事臣和廖中堂一样都是赞同的,不过臣又有另外一些想法。”
“哦,那你说说。”朱怡成饶有兴趣地问。
董大山迟疑了下说道:“当年太祖、成祖设置京营,其原因刚才廖中堂已经解释过了,臣就不再说了。臣只是讲当年京营设置后来的一些事,京营初设,国力强盛,再加上京营中无论将领还是士卒都是从各军中精挑细选,其战斗力自然不用说,可之后几朝京营却日渐衰败,虽然其中经历了武宗皇帝的以九边强军充京营的措施,但也仅仅只限于一朝而已,到前明末,京营成了什么模样,皇爷也当知晓。”
董大山话说到这里,众人微微点头,朱怡成同样也表示赞同,其实今天讨论这件事大家心里都清楚,实际上朱怡成并不是反对设置京营,而是要想和他们讨论如何设置京营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才能避免前明京营的情况。
如今大明国力强盛,正如董大山说的那样,现在设置京营肯定是在各军中挑选精锐,然后以良将进行统帅。
这样组成的部队自然是战斗力极强的,再加上京营的特殊性,其待遇和装备肯定比地方部队好上许多,这种中央军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谁又能保证当这一代人逐渐凋零的时候,京营不会发生变化呢?朱怡成可不愿意看见前明的情况再一次重演,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失去了他原来的初衷。
“对此,你有什么良策?”朱怡成开口问道。
董大山直言不讳道:“其实此事皇爷之前已在做了,但还未能彻底,臣以为如皇爷的兵制能够彻底推广,那么不仅只是京营一事,整个大明的各军都再无后忧也!”
第八百八十一章 理想和现实
董大山这句话算是说到朱怡成的心里去了,其实在南京的时候,朱怡成就着手开始改革兵制,如今大明的兵制和之前有所不同,但因为一直战争未能停息,尤其是眼下神州没有全部平定的情况下,这个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
按照朱怡成的设想,未来大明的军队是一支职业军队,但这种职业军队却和原来朱元璋的想法是不同的。
当年太祖朱元璋开国,之所以设立军户的主要目的其实也是想打造一支职业军人。但是朱元璋的想法太过于理想化,他是采取的把人分户管理方式达到目的,比如军户就是军人,只要你是军户那么一生下来就是当兵吃粮的军人,所考虑的不用别的,只要他们能够好好训练做好本职而已。
至于农户,理所当然那就是安心种田,搞好生产了。匠户同样如此,做好自己的工匠本职,打造武器以满足军队需求。至于其他的户籍同样也是如此,人人按部就班,根据规划来各司其职。
朱元璋的出发点不错,可是他恰恰忘记了人性的问题,天下事哪里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在他开始设置这些规矩的时候,一切按着他的意愿在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一代人换了一代人后,这种方法的弊端就开始暴露出来,再加上一些内外的各种因素,这套规矩在百年之后就彻底崩溃。
而朱怡成所希望的军人职业化却不同于朱元璋,他的方法基本和后世的征兵制度类似,而不是把人的一生甚至包括他们后代子孙全部限制在一个行业中。
在初期,这种制度朱怡成推行的有些成果,毕竟随着大明的复起,军人的地位开始上升,征兵也比较便利。但随着大明的地盘扩大,再加上这仗越打越大,部队也越来越多后,这种制度的弊端同样也显露了出来,考虑到这些问题,朱怡成无奈只能采取征兵和募兵并用的方式,再加上收编清军的汉军和团练进行整编等手段,以满足大明在军事力量上的需求。
所以直到现在,大明的军事改制朱怡成依旧还未完成,作为军中大佬的董大山自然是明白这点的。所以他建议不管是设置京营或者是大明的其他军队,如果想要彻底解决问题,仅仅治标是不够的,必须要治本。
“董中堂说的没错,臣也赞同这点。”庄岩这时候开口道:“依皇爷的设想,如能成功的话这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不过皇爷,如今天下未能全定,此事只能徐徐图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