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5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一定铭记于心。”张冉心头一惊连忙应道,同时琢磨着接下来继续要对北地进行排查,尤其是北京城内,朱怡成说的没错,相比南方,满清在北方的统治相对稳固,而且势力也比较庞大,虽然现在满清已经差不多要完了,可毕竟还没彻底完。
这一次大明还都,是天下的大事,如果朱怡成入了北京城后,地方闹出些什么事来,他张冉这都指挥使也不要干了,直接自杀谢罪得了。
敲打了一下张冉,朱怡成暂时不去管他,直接问董大山北地的军事情况。对此董大山早就有所准备,当即侃侃而谈说了起来。
这一次还都,不仅代表大明正式成为神州真正的主人,同样也是朱怡成接下来针对北方战略的调整。
随着眼下全国大部已经平定,尤其是东南一带早就成为大明的国土,南方统治已经根深蒂固。而在其他地区,尤其是北方大部,表面上虽然已经拿下,但不确保还有满清的残余,这也是朱怡成刚才敲打张冉的缘故之一。
云、贵、桂三省现在已不足为患,在去年时分,三省在经过短暂的平息后又开始大打了起来,大明通过一系列手段在这场混战中进行布局。
战争开始之初,云贵总督贝和诺和贵州巡抚刘荫枢制订了东据赵弘灿,北攻高进的战术,而且取得了一定效果。之后清军援军又自四川而出,直击高进部侧翼,更让高进部一时间险象环生。
这时候,赵弘灿见情况不妙,他非常清楚自己和高进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一旦高进灭亡,他这个所谓的宋王就得面临清军的泰山压顶。
赵弘灿此时此刻也不再保存实力,急忙发兵为高进解围,终于赶在清军合围高进部之前打开缺口,两军就此合军。
这时候,双方的力量基本没太多区别,从实际来看甚至清军还稍强些,但很快局势就产生了变化,四川传来的巨变令所有人目瞪口呆,当岳钟琪突然间带兵拿下重庆的消息传来后,整个清军集团顿时一片大乱。
谁都没想到明军会突然拿下重庆,一直以来清廷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西南三省的大战和函谷关,一边是各方混战,另一方是明军意图打通向陕西的通道,直取关中平原。
西南三省暂时不说,就说陕西那边吧。一开始明军气势汹汹,可很快清军就依靠关口和地势档住了明军脚步,接下来的一些日子里,双方你来我往,清军虽然在明军猛攻下伤亡惨重,但由于后续力量及时跟上,再加上清军对于陕西势在必守的决心,明军却始终没能拿下关口。
这样的战局让清廷方面总算松了口气,可同时由于前线的迫切,清廷依旧不敢大意,继续从各处调兵保护陕西。可清廷方面根本就没想到,岳钟琪早就定下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他让部下带兵攻击陕西只是幌子,而他真正的目标却是重庆和四川。
在所有人都没预料的到的情况下,而且是在冬季枯水期,道路尤其难走根本不适合大军行动的时刻,岳钟琪亲领数千精锐明军突然间就出现在重庆地界,而且在清军根本没反应过来的情况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就拿下了重庆。
夺得重庆后,岳钟琪趁清军在川中兵力不足,果断采取两面攻击的战术,一面向东南而下,直接掐住入贵的清军退路,而另一路直接由重庆出取川中腹地要害,前后仅仅一个多月,整个川中就已被岳钟琪的大军占据大半,令清廷惊恐万分。
四川丢失,清廷就彻底失去了和西南三省的连接通道,更使得清廷的势力被明军从中间拦腰斩断。
当这个消息传到西南三省时,无论是贝和诺还是刘荫枢,又或者阿灵阿和由川中而出的诚亲王等人无不如同五雷轰顶一般,整个人都傻了。
这些人都是清廷重臣,同样也是知兵之人,如何不清楚四川丢失的后果?这时候城亲王心急如焚,试图领兵回救四川,但却被贝和诺等人硬劝住了。
古之有言,蜀道难,难以上晴天。
如今岳钟琪突袭四川成功,已经封锁了返川的道路,城亲王又如何能够领兵回救?这样做根本就没丝毫意义。而且因为四川丢失的消息传开后,整个贵州人心惶惶,士兵士气低落,甚至连原本支持清廷的当地土司和头人也开始显得有些不对劲了。
在之前,田仁统权衡利弊后选择同清廷合作,也的确通过清廷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宣慰司之职。但实际上田仁统心中一直做着两手准备,毕竟他是明白人,知道天下大势在明而不在清。
原本清廷在贵州势力强大的情况下,借着清廷力量先获得职务本就在他计划之中,一旦清廷不行,他田仁统完全可以另做打算,而现在这个变化就让田仁统另外有了想法。
第八百二十七章 千秋
田氏只所以能在贵州数百年不倒,甚至又在前明因为谋反被灭门后现在又一次站起来,自然有他们的处身之道。其实说起来也不希奇,田氏的处身之道就是有奶便是娘,谁强大就依附谁而已。
明军攻进四川,清廷在西南地区的统治已面临土崩瓦解,在这种时候田仁统再傻也根本不会继续跟着清廷一条道走到黑,更何况他原本就同各方势力私下眉来眼去,这时候哪里还会傻傻地继续支持清廷?
田仁统的决定和意愿甚至可以代表着贵州大部土司和头人,所以在这时候田仁统开始对清廷的命令阳奉阴违,在地方有些出工不出力了。而且他私下还派人去联系了赵弘灿和高进,向两部表达善意,主动让开道路供对方通行,同时还又重新找关系搭上了大明的线,再一次当上了二五仔。
贝和诺等人也不是傻瓜,很快就察觉到了这情况。气得咬牙切齿的贝和诺试图以商议军事的理由招田仁统来贵阳议事,借此机会把田仁统抓起来,但谁想到田仁统直接以自己身体歉佳为由拒而不来,早就躲得远远的了。
田仁统这一手又让贝和诺无可奈何,对于田仁统这样的地头蛇,如果是在平日里他贝和诺自然有几百种办法收拾他,最简单的就是调集大军进行直接围剿抓捕。可是现在,贵州各地打成一团,田仁统作为四方势力中的一员,虽然力量最弱但也不是随手可以灭掉的草鸡,而且清军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去抽调兵力去对付他,一旦这么做了,田仁统直接和赵弘灿、高进一起联手而动,其后果不堪设想。
鉴于如此,贝和诺只能咬紧牙关强咽下这口气,想尽办法稳定贵州局势。可这时候城亲王却一意孤行,强行要回川救援,相对其他人贝和诺还能摆出云贵总督的架子,但对诚亲王却是丝毫无能为力。
诚亲王是当今皇帝的弟弟,更是当年八爷党的骨干,自己又是亲王爵,无论地位还是身份远高于贝和诺。苦劝没有效果,诚亲王直接带着部队向四川返回,可谁想在进川路上岳钟琪早就等着他了,几仗下来非但没能强行入川,反而损兵折将,最后无奈领着折损近半的兵力返回贵州。
回到贵阳,诚亲王对岳钟琪是破口大骂,更是恨得不行。不过这也不奇怪,当年江北之战,岳钟琪被迫提前撤离,令诚亲王孤军在山东差一点儿被明军包了饺子。之后中原大战,岳钟琪突然改旗易帜投了大明,导致清廷在中原大败,使得诚亲王和隆科多等人狼狈而逃,差一点儿丢了性命。
而现在,他又一次在岳钟琪手下吃了如此大亏,使一直自视甚高的诚亲王心中愤怒万分。要知道作为康熙之子,诚亲王一直就以知兵闻名,甚至还曾被康熙封为大将军王,这对于诚亲王来说放眼天下以军事论之,自己都是拔尖的。
可谁想,一次接着一次在岳钟琪手里吃憋,如今又被困贵州,心中的郁气别提有多少了,再想到四川丢失,道路截断,诚亲王心中更是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随着岳钟琪入川,清廷最后的几块地盘已风云飘摇,在董大山看来只要守住四川,西南三省落入大明手中恐怕也就是几个月的时间。
至于岳钟琪能不能守住四川,无论是朱怡成还是董大山都不担心,岳钟琪之将才是有目共睹的,更何况他对于川中极其了解,以明军的力量牢牢掌握四川根本不在话下。
除了西北和西南外,接下来的就是山西了,山西也是离直隶最近的一个区域。清军在山西驻扎重兵,这点大明非常清楚,再加上之前罗刹国的参与,使得大明在未能完全解决西南的情况下暂时没有展开针对山西的战略。
但现在不同,随着朱怡成这一次还都,大明的战略部署会进行调整,接下来山西就是大明最重要的攻击目标。除去山西外,朱怡成的目光就是陕西,等这两片地方平定后,可以说长城之内的神州大地就能完全恢复,然后就是朝着四边扩张。
董大山向朱怡成详细介绍了在北方的兵力布置,同时讲了讲北方的各处情况。仔细听完后,朱怡成微微点头,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至于接下来的战略部署,朱怡成打算等到了北京安顿下来后再由五军都督府和总参谋部进行制定,然后再由他来做最后定夺。
当天,朱怡成就在行宫休息了一日,第二日一早朱怡成在地方官员的相送下离开了天津,由董大山亲自护送,再由来迎接的官员陪同下朝着北京进发。
由于提前做好了安排,再加上尽量避免道路耽搁以增加不确定的因素,朱怡成一行速度很快,下午时分御驾就到达了离北京三十里地的地方,这时候以廖焕之为首的各级官员已迎了出来。
御驾稍作停留,继续前进。按照礼仪,朱怡成先入外城,然后再由大明门进入北京内城。
所谓的大明门是当年依南京洪武门而建,天子入城当以此门而去。满清窃取江山后,曾把此门由大明门改为大清门,当然现在已经又改了回来。
说到改名字倒也有个趣事,原本孙嘉淦在恢复北京城模样,去掉满清遗留的痕迹时,对于更换名字的大明门是打算把门前的青金石匾拿下来,然后翻个面重刻大明门三字再挂上去的。
但孙嘉淦怎么都没想到,当他让人取下门匾后才哭笑不得的发现,这门匾的背后居然就是当年大明门三个大字。闹了半天当时满清改大明门为大清门时为了省事直接就用了这个办法,这一下倒是也省了孙嘉淦的麻烦,他当即下令抹去原来大清门三字,然后把原来藏在后面的大明门三字重新当成正面挂了回去,从而完成了这个任务。
当朱怡成抵达大明门时,早就等候着的礼部官员立即按照天子入城的仪式迎接圣驾,这时候整个北京城的官员和百姓也全在御道旁等候着,所有人带着无比兴奋和期望还有虔诚的心情迎接朱怡成正式还都,这样的大事几乎全北京城的老百姓全来了,虽然外围里三层外三层被挤得水泄不通,可所有人依旧翘首以待,拼命地踮起脚朝着御驾方向望去,试图以目睹一下圣颜。
要知道大明复兴,皇帝正式还都,这可是数千年难得的大事。综观中华几千年来,恐怕也只有东汉的光武帝做到这点,可要知道光武中兴后却未回去长安,而是去了洛阳定都,这又比不上现在的场面。
这种大事,谁不想让自己成为见证历史的一员,就算无法亲眼看见皇帝的模样,看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