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基础上,而非现在这种情况。要知道张廷玉从来没有带过兵,更没打过仗,性格谨慎的他知道这时候自己应该藏拙才对。
至于直亲王,实际上在场中人他是最有发言权的,要知道他当年是大阿哥的时候就跟着康熙征战多次,当年南方初乱的时候,直亲王更是统帅清军南下剿匪,足以可见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
不过直亲王之所以不开口,那是他考虑到自己尴尬的处境,对于他的使用建兴皇帝是既用又防,为避免引起建兴皇帝误会,还是不出一言的更好。
第七百八十五章 直亲王的忧虑
直亲王不想开口,但在场中却有人注意到了他,淳亲王发现直亲王微微皱眉的时候,当即开口询问:“大哥,此事你有什么看法?”
淳亲王这句话一出,顿时提醒了建兴皇帝,他同时把目光投向了直亲王。
“耿大人同九弟刚才已说的极为清晰,奴才何来什么看法,一切由皇上作主便是。”直亲王低下头如此说道。
“大哥,这话可不像是你能说出来的。”淳亲王有些不满道:“皇上招我等前来,不就是为了商议此事?大哥年少时就跟着先皇征战四方,对于军事自然是我等兄弟中最为了解的,何况当年大哥还受过费杨古大人的指点,其将才当年先皇在的时候也是夸赞过的。如今我等谈的是国家大事,大哥如有所见何不畅所欲言?需知我等不仅是大清臣子,更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为我大清基业着想,就算说错了又有何妨?”
“老九这话说的没错。”建兴皇帝知道淳亲王这几句话既是表面上的意思,同样也是暗中提醒自己,顿时点头说道:“直亲王久历军阵,对于军事可谓出类拔萃,何况又是朕的兄长,今日尔等所言又不在朝堂,不必有什么顾虑。”
建兴皇帝把话说到这份上,直亲王不表态也不行了,他迟疑片刻喏声道:“皇上,奴才心中确有些话,不过……。”
“但说无妨!”
直亲王想了想,组织着语言道:“其实奴才觉得不用调山西和四川之兵,静观其变即可。”
这话一出口,在场众人顿时一愣,尤其是建兴皇帝差一点儿以为自己听错了话。
正当众人疑惑不解地看着直亲王,只听得直亲王继续解释,他的解释是这样的,关中地形和其他地方不同,遏制关中通往中原的主要通道就是函谷关,除去这条路外,向东向南都是秦岭,秦岭隔绝了关中同中原的道路,是一道天然屏障,使得关中平原被保护在其中。
至于北边,那是满清控制的区域,也就是鄂尔泰的驻地。明军要想从北边打过来除非先拿下山西才行,只要鄂尔泰保住山西不失,那么这个方向就是绝对安全的。
而在南边是四川,陕西同四川的通道正是当年岳钟琪出兵平叛的那条,所以明军现在也不可能飞过秦岭从这个口子深入关中。
至于西边就更不用说了,那是甘肃,明军如果在西边出现,这陕西早就拿下了,何来现在还讨论什么?
由此可见,明军要攻进关中,必须先拿下函谷关一带,但是自古以来函谷关就是易守难攻,当年战国时期秦军就是凭借这样的地势屡屡拒七国于关外,而保关中太平。
所以直亲王以为对于明军出兵陕西的举动根本无需担心,只要派一员大将牢牢守住关口,那么明军就势必寸步难行。至于兵力方面,因为函谷关的地势险要和特殊性,过多的兵力也施展不开,所以除了眼下守关的部队外,只需再增援万人足以。
更重要的是,直亲王觉得这一次明军由冬季出兵本就犯了兵家大忌,只要清军牢牢坚守不出,和对方拼消耗,最终明军只有退兵的一条路可走。
“一万人?直亲王,您不是在开玩笑吧?”耿额顿时有些不悦道:“难道您不知此次明军大举来攻足有十万精锐?而且明军占据中原后一直在不断调兵,其兵力甚至还有可能再增。仅仅靠着一万多人就想守住,更以拒明军于关外,呵呵,您莫非是糊涂了?”
“耿大人,你为本兵,当知关中地势之要,更应该了解函谷关的情况。”直亲王用着低沉的声音道:“如此关口,双方怎能摆开大军,这根本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而是如何用兵的问题!明军再强就算派再多的人上去也是无济于事。”
“直亲王,我难道不知这个道理?”听直亲王直接指责他根本不知兵,耿额顿时就恼了:“正面交战自然不可能如此用兵,但你不要忘记如今已同七国之时大有不同,当年秦军可以拒关而守,几百年前或也可以,可是如今明军所拥有的火器却是威力无穷,如果明军动用大量火炮猛攻关口,我军又如何抵挡?这两年直亲王一直为我大清研制火器,铸造火炮,更当明白火器的威力。一旦兵力不足导致关口陷落,明军就能直入关中,难道那时候任凭对方长驱直入?等到那时候再调兵哪里还来得及?直亲王!所谓兵事无常,明军早不出战晚不出战,偏偏挑这时候进攻陕西,分明就是要打我大清一个措手不及!难道明军统帅是不知兵的傻瓜?他们会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耿额恼怒之下甚至连您都不称呼了,直接用你来直斥直亲王。听到这一番话,直亲王心中一片苦涩。
别看他现在似乎身份尊贵,不仅有着亲王爵位还有大将军的头衔,但实际上在清廷中却没什么权利,他这么一个堂堂亲王说白了就是建兴皇帝的工具人罢了。一方面是用启用他来安抚其他兄弟,另一方面也是借重于他让他负责火器的仿制。就算是后者,平日里也有老九真正当家作主,他这个名义上的负责人只是个空架子罢了。
再者,他现在提出无需增兵的建议,更让人怀疑他是否有什么私心。毕竟当年他也是争储的一员,再加上他原本就是大阿哥的身份,和后来康熙之死的蹊跷,直到现在满清王公贵族中依旧有不少人暗中对于建兴继位有所非议。说不定直到现在直亲王对于皇位还有什么想法,想趁此机会坑朝廷一把?
这个念头在建兴皇帝脑海里一闪,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个假设。就算直亲王对于自己当皇帝有所不满,可如今早就木已成舟,君臣之位已定。再说了,坑了大清对于直亲王又有什么好处?他也是爱新觉罗的子孙,一旦丢是关中,这大清就差不多彻底完了,到时候他那个皇帝又去哪里当?
思来想去,建兴觉得直亲王应该不会有那种想法,可是他提出不用过于调兵,仅凭关中兵力足够的看法又让建兴皇帝觉得不妥。毕竟明军声势浩大,这些年来清军和明军交战大小已过百次,一直都是胜少负多的结果。
尤其是之前的中原大战,虽说其中有着岳钟琪投敌的原因,可明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得中原清军溃不成军,使得清军各部损失惨重,从而丢掉了中原,仅此一战就让清军胆战心惊。
换句话来讲,如今的清军对于明军早就没了当年入关时的气势,甚至可以将当年的明军是如何对于清军畏敌如虎,眼下的清军就是如何看待明军的。
现在,明军在冬季突然出兵,而且以如此强大的兵力攻击关中,听闻这个消息后建兴皇帝就吓得不清,他满脑子都是怎么保住关中的念头,别说从其他地方向关中增兵几万人了,假如有能力的话,他甚至还想多多增兵,只有兵力越雄厚,他也越放心。
沉咛了片刻,建兴皇帝看了眼不再出声的直亲王,又瞧了瞧其他几人,最终向同样一直未说话的张廷玉问。
“张衡臣,你又怎么看?”
“皇上,耿大人执掌兵部,他所提出的建议自然是不会错的。不过依臣看,直亲王久经战阵,其言似乎也有几分道理,一时间臣倒也是两难,但臣不擅军事,不如皇上再招些人商议商议?”
张廷玉这番话让众人哭笑不得,这家伙分明就是两边不得罪,同时和稀泥。不过建兴皇帝也没勉强于他,的确张廷玉虽然治政能力极强,但对于军务却是从来没有实质接触过,要他对此发表意见着实是难为他了。
“马齐,你看呢?”建兴皇帝再一次询问马齐。
马齐正想说还是根据耿额的建议来办,但他看见站着一声不吭的直亲王,心里顿时微微一动,想了想后道:“奴才以为直亲王同耿大人说的都有道理,一个是从战场判断,另一位是以稳妥出发,不过皇上,如今我大清兵力不足,如一下子调动那么多军队恐怕也是难事,倒不如按耿大人的意思让范时捷领兵三万先行救援,然后再由山西和四川两省各调一万兵力,同时再做好其他准备,一旦前线有变,也好随时继续增兵。”
这句话说到了建兴皇帝的心里去了,马齐的主意出的不错,这样一来既能保住前线,同时也有了后手,再说调兵也不是说调就能调的,这需要时间。既然如此,建兴皇帝心里有了底,见其他人没有再有异议,当即就把此事给定了下来。
就此,由陕西提督范时捷率兵救援,同时向四川隆科多下旨,由川中调兵一万五千人火速入陕,并且做好随时继续增兵的准备。至于山西和蒙古那边,建兴皇帝考虑到一系列的因素,觉得还是暂时不动的为好。
第七百八十六章 耐心等待
除了增援和调兵的安排,对于一应军械物资自然要立即准备,这些建兴皇帝就交给了淳亲王处理,至于直亲王,依旧继续在西安负责督造火器,编练新军,旨意下达后,众人连称皇上英明,建兴皇帝这才满意地摆手让他们跪安了。
等出了宫,直亲王一声不吭地先走了,走在后面的张廷玉眯着眼看着直亲王离去的身影,他的眉头微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过了片刻朝着另一个方向而去。
两日后,陕西提督范时捷带兵增援,而这时候函谷关那边已经正式开战。正如耿额猜想的那样,明军运来了上百门火炮,这些新式火炮凶狠异常,对着关口是狂轰烂炸,其声势浩大令守将胆战心惊。
仅仅一日之间,函谷关的清军就伤亡了数百人,至于清军虽然也架起炮来和明军对轰,但无论是射程、威力还是准头来讲都不如清军,再加上函谷关清军的火炮并不多,当清军大炮一响后没多久,明军铺天盖地的反击就到来了,接连几次导致几门大炮被明军摧毁,吓得清军连炮也不敢打了,只能躲在城墙后祈祷炮弹不要落在自己头上。
不过函谷关的确是天下雄关,易守难攻。再加上关前的地势险要狭窄,明军几日攻击并没有太多战绩,这也让守了几日后的清军渐渐放下心来,之后的日子里,明军和清军围绕着关口打得你来我往,一方炮火猛轰,另一方坚守不出,倒也热闹非凡,但总体来讲,清军虽有不少损失,但也勉强挡得住。
就在这边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岳钟琪却已到了夷陵州,这里属于荆州府,也就是后世宜昌的所在。满清入关后,夷陵州被改称彝陵州,而在现在由改回了原来的称呼。
夷陵州辖兴山、巴东二县,其中巴东县有长江连通,又有古道相交,正是进入川中的要道。
对于川中地形,曾经从小在川中长大,其父子都任职四川提督的岳钟琪更是异常清楚,这也是他驻军夷陵州的主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