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4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这,贝和诺又是哈哈一笑:“再者,如果他是真心诚意要投明军,哪里还会自称宋王?带部投了明军就是,既称宋王,又如何会做那样的事?”

    “言之有理!”刘荫枢点头表示同意,当即抚须大笑起来。

    当赵弘灿的使者见了高进后,表示两部合作共取云贵的意思后,高进也没想到这赵弘灿还真的下了本钱。

    这件事对于高进算得上是好事,眼下贝和诺的援军已经到达贵州,贵州清军实力大增,而且贝和诺也表现出了要马上对高进部下手的决心,就在前几日,贵州清军已开始调动兵马,向高进部所控制的区域进行试探,双方已发生了小规模的战斗。

    如果高进预料的不错,接下来大战就在眼前,虽然高进不惧清军,可在这时候有一盟友相助也是件极好的事。

    对此,高进当即就表示同意,为了展现诚意,他还亲笔了写了封信给赵弘灿,并在信中称对方为“兄”,不仅答应了两部合作的建议,同时坦然告诉赵弘灿,他高进对于云贵并无想法,其部目的在缅甸和安南,只要赵弘灿承诺拿下云贵后能协助他进攻缅甸和安南,那么高进甚至唯赵弘灿马首是瞻也非不可。

    送走使者,高进马上就进入了战事状态,以应对来势汹汹的贝和诺。虽然他答应了赵弘灿的联手,也作出了相应的姿态,但是高进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赵弘灿的身上。

    多年的战乱生涯,他早就懂得一个道理。靠别人是永远靠不住的,只有自己的实力才是能够信任的。

    仅几日后,贝和诺亲领五万精锐开始向高进部发起了攻击,双方大战就此将起。当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赵弘灿处时,这一次赵弘灿倒也没有袖手旁观,其部下同时由贵州东部向贵阳方向开进,摆出一副和高进联手的架势,而严阵以待的清军也做好了准备,一时间打得不可开交。

    赵弘灿这一次如此决心,倒也让贝和诺有些意外,不过他依旧暂时没管赵弘灿这边,面对两个对手,贝和诺依旧决定先解决高进部,再和赵弘灿交手,为了确保尽快灭掉高进部,贝和诺还向四川求援,希望四川的清军能够从侧面对高进部控制区域发起攻击,以给对方重重一击。

    此时,在四川的清军主要由隆科多和诚亲王为主,这两人虽然因为之前兵败退回四川,但他们却依旧是满清有数的将帅,对于局势判断的眼光不差。接到贝和诺的来信后,两人立即商议了一下,决定出兵一万五千人,由诚亲王领兵增援贵州,先把贵州平定下来,只要云贵能再入清廷掌控,那么这对于眼下的清廷来讲百利而无一害。

 第七百七十章 朕心甚慰

    当这件事传到南京的时候,大明上下正在为了还都的事做着准备。

    朱怡成已经决定明年开春后开始还都,这对于大明来讲是一件极大的事,还都北京将标志着大明向天下宣布已真正成了神州之主,毕竟南京虽是二京之一,但对于天下而言,北京才是大明的国都。

    要还都不是说要还就能还的,其实从打下北京城起,朱怡成就已经着手开始准备了,这些年来对于北京那边他也费了不少心血,而且在几月前,朱怡成也开始陆续把一些部门由南京向北京开始迁移,以做好前期准备。

    正如普通人家搬家一样,就算是最普通的老百姓,这一家一当要搬起来也不是说搬就能搬的,更何况是一个如此庞大帝国的首都呢?

    还都期间,要顾及到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而且还得保证朝廷的正常运行,所以朱怡成把这件事直接交给了廖焕之来领各部处理,并给予了他极大的权利。

    对于廖焕之,对于这件事也是尤其上心,再说廖焕之心里清楚的很,作为首席军机大臣,他在这个位置上的时间不多了,恐怕当大明正式还都北京城后,他就将从军机大臣的位置上退下来。

    也就是说,这或许是廖焕之作为军机大臣为大明做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件事一旦做好了,无论对于整个大明,或者是对于他自己的意义极其重大。为此,廖焕之这些日子是忙得马不停蹄,大小事宜亲力亲为,却未有一丝叫苦,这让朱怡成满意之极。

    而在这一日,正在户部听取汇报的廖焕之突然接到了衙门传来的信息,信息的内容自然是赵弘灿自称宋王,上表大明称臣的消息。同时还带来了关于贵州战火再开的情报,听到这个消息时,廖焕之哪里还能坐得住?当即交代了几句,就急急离开了户部赶回了军机处。

    “中堂!”

    一进军机处的门,就见二位军机大臣已等着自己了,除了董大山和王东因为圣命如今不在南京,其余王樊和史贻直连忙迎了上来。

    “消息可已确认?”廖焕之见了他们直接问。

    “已经确认了,这是赵弘灿的上表,您请看。”史贻直把手中一物递了过去,他和王樊虽然都是军机大臣,但却无权利应对此事,只能让人请廖焕之赶来处理。

    廖焕之接过后展开看了几眼,脸色微微一变,随后就道:“此事不能耽搁,你们跟我一起入宫去见皇爷。”

    史贻直和王樊当即点了点头,三人转身就朝着宫中方向而去。之前说过,军机处所在的位置和宫内有相通,这也是当初朱怡成为了能够方便见军机大臣所设置的。

    所以廖焕之等通过宫中侍卫和太监上报,很快就得以入宫,进了宫后他们三人快步行到朱怡成常在的偏殿。

    “皇爷,八百里加急,广西赵弘灿自立为宋王,上表称臣。”一见朱怡成,廖焕之直接说道,同时把手中的文书递上。

    听到这句话,朱怡成先是一愣,接着神情有些复杂,但却没说什么,直接伸手接过了那份文书。

    展开后细看,这文书的内容基本就是写着赵弘灿现在不当满清的官了,其部从即日起脱离清廷,改服易帜,并领桂、贵十万大军复汉人衣冠,尊大明天子为主,领兵征讨清夷,以光复汉家河山。

    文中洋洋洒洒近千言,也不知道找了谁人捉刀,这篇文章写得是花团锦簇,文采斐然。

    最后,赵弘灿还向朱怡成自称臣下,表达了对大明的忠诚,并且又以婉转的意思表达了等拿下云贵后愿意为大明永镇边疆的意图。

    等看完了这个玩意,朱怡成顿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殿中回荡着,直笑得他差一点儿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你们如何看此事?”笑了老半天,拭去因为大笑而眼角渗出的泪水,朱怡成直接对面前三位军机大臣问。

    三人面面相觑,廖焕之迟疑了下道:“赵弘灿此举对于西南而言倒不是什么坏事,如今他叛出满清,对于西南局势反而有所益处,依臣看来,朝廷可坐观其变,任其所为。”

    “中堂所言似乎不妥。”史贻直却不这么认为,当即反对道:“赵弘灿叛不叛清其实不重要,此人当初在广西已同割据,这些年来虽同我大明私下有所示好,但从未表露出要投我大明之意。何况,如今他表面上向我大明称臣,但又自称宋王,又意图世镇西南,其人野心勃勃,实为大患!”

    “王樊,你又怎么看?”朱怡成对于他们的回答不置可否,反而问起了还没回答的王樊。

    王樊想了想后道:“对于军事臣不甚了解,但当年皇爷已定下了西南之策,其用意臣略有所知。无论这赵弘灿是否真要向我大明称臣,或者说另有企图,在臣看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此举动所带来的后果如何。”

    听到这,朱怡成又笑了起来,站起身拿起那份文书,用不屑一顾的表情看了一眼,随后如同垃圾一般往边上一丢:“这赵弘灿看似聪明,实际是个蠢货。如他举兵来投,朕或可给他荣华富贵,可他偏偏自称什么宋王,还吹嘘自己为赵宋之后,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难道朕有如何好骗不成?”

    “皇爷圣明!”朱怡成话音刚落,众人连忙称是。

    “不过……。”朱怡成这时候又话锋一转,笑道:“赵弘灿现在如此举动,倒也帮了朕的一个忙,原本朕之前听闻贵州四方势力似乎有和解之意,还担忧他们就此罢手。如此的话,到时候我大明收复云、贵、桂三省倒是会费些力气。现在好了,他赵弘灿早不跳晚不跳,现在却称起了宋王,三省定会大乱……。”

    停顿了一下,朱怡成开口道:“传朕旨意,昭告天下,宋王赵弘灿反清有功,朕心甚慰,赏绫罗绸缎二百匹,银元一万,珠宝一掬,玉如意十柄……。”

 第七百七十一章 时也运也

    让人大跌眼镜,朱怡成不仅同意了赵弘灿的称臣,甚至还直接称其宋王,这等于大明认可了赵弘灿这个所谓宋王的爵位。

    要知道起兵以来,真正被朱怡成册封为王的仅一人而已,那就是当初的袁奇。可就算袁奇,当时那个所谓的王并不出自朱怡成之心,完全是袁奇一手操纵的。

    大明复国之后,朱怡成对手下封爵,其中最高也仅仅只是封到侯爵,公爵一个都没有,至于王爵,除朱怡成的太子和二子外,再无别人了。

    对于封爵的安排,满朝文武倒未有异议,因为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之前的封爵只是第一步,等朱怡成还都北京,平定四海后,必然会再次封爵,以大家的功劳,到时候侯爵升公爵,伯爵升侯爵是显而易见的事。

    而现在,朱怡成却认可了赵弘灿这个宋王的爵位,还以大明天子之尊直接下昭,如此重赏赵弘灿,这是前所未闻的事。

    不过,廖焕之等人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朱怡成的意思,众人并无表现出异议,由此这份昭书就这样发了出去,很快就引起了西南震动。

    最为高兴的自然是刚刚当了宋王的赵弘灿了,当昭书和那些赏赐送到他面前时,已去了发辫,恢复汉人服饰的赵弘灿顿时如打了鸡血一般兴奋,摆上香案,朝着东方三拜九叩,三呼万岁后这才接过了昭书,然后红光满面笑逐颜开。

    在众人的恭贺声中,赵弘灿这个宋王可以说名副其实。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他可以说是进退自如,更无之前还要防备明军攻桂的忧虑。

    紧接着高进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这更让赵弘灿喜出望外,接着他摩拳擦掌,聚集兵力,准备在西南干一票大的了。

    其实在朱怡成心里,他赵弘灿也是只不过如此而已,所谓的昭书和封赏仅仅只是安他的心,而真正目的是打算再刺激一下西南那边,让四方打得更厉害些罢了。

    在朱怡成看来,这赵弘灿虽有才能,也有写决断,可这人却无半点枭雄之像。别说同当年的袁奇相比,就连后来的祝建才、王致清等人都远远不如,更不用说高进了。

    其实他赵弘灿当年如果在从广东撤往广西后,掌握了广西军政大权时依然脱离满清,高举汉家大旗,或许赵弘灿还有几分争雄的机会。毕竟那时候大明的力量主要还集中在同满清的交战之中,再加上袁奇和祝建才等人在各地攻城掠地,整个神州的局面还未像如今那么明了。

    以赵弘灿在广西的力量,再加上广西一省地盘,那时候完全可以干出些名堂来。但是他赵弘灿却没这么做,表面上同康熙翻了脸,但私下依旧保持着君臣关系,既不向外扩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