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4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下,青海大部和新疆东部已本就是在清廷手中,只是清廷未有效统治罢了,以加强统治的名义出兵,清廷这样做名正言顺。再加上准噶尔之前挑衅大清,更是出师有名。
更重要一点,胤禟还提到了漠北之事,在罗刹国拿下漠北大部后却未联军南下,这使得朝中不少人对联合罗刹国一事极为不满,甚至有些原本同漠北三部走的近的王公贵族更是觉得建兴皇帝如此决定是大错特错,非但没获得任何利益,反而出卖了大清的国土。
而现在,一旦彻底打下西域,不仅能够扩疆几千里,更能解决目缺金少银的困惑,再加上还能就此练兵和堵上那些不满的人的嘴,可谓一举多得。
说白了,现在的清廷已隐隐有些抛弃所谓的仁政,虽然之前的清廷实施的“仁政”只不过是名义上的,但无论是顺治还是康熙,表面的样子还是要做做的,以展现出一副天朝上国的大气。
但如今清廷已经丢失了中原,假如还和之前那样标榜所谓仁政的话,那么最终灭亡离着不远了。连活都快活不下去了,清廷还管那么多干嘛?何不拿起老祖宗的手段,也就是用横蛮的战斗力抢掠一番,以给自己输血呢?
清廷在同大明的作战中可以说是一败再败,但这并不代表清军就没有丝毫的战斗力。其实,眼下的清军战斗力还是不弱的,之所以在中原战败,其原因有许多,一方面是军械和训练不如人,第二方面是大势已去,再加上岳钟琪等人的反水,这才使得清军惨败而归。
假如清军真是不堪的话,在中原也不会如此长的时间内同明军相持不下,直到最后大战之后了。所以清军虽然干不过明军,但要打西域的那些部落和小国却是没有问题的,对于这点,无论是胤禟还是建兴皇帝都有这个自信。
胤禟的分析令建兴皇帝心中大动,原本他就已经动心了,如今再加上胤禟如此一说,内心中更是有了决定。
“看来,此事可为?”
“可为!”
建兴皇帝终于下了决心,决定出兵西域,以解决目前迫切的问题。但是决心好下,这兵又怎么出呢?
鄂尔泰的兵是绝对不能动的,他的大军需要稳定长城内外包括山西方面,是防御西安的屏障,同时又负责监视和防备直隶明军包括蒙古各部的动向,再加上万一罗刹国突然间同意联军出兵或者翻脸呢?一旦他的部队调至西域这不就坏了大事?
罗刹国丝毫没有信义,有鄂尔泰在那边他要放心许多。
可如果不动鄂尔泰的兵,清廷又从哪里调兵呢?难道从四川调兵?中原大战失败后,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但最终还是逃回来几万人,这些人眼下就在四川,由隆科多和郭亲王、诚亲王三人整兵,并招募新兵重新训练,以做防御准备。
所以,四川那边的部队充其量最多调动一部,人员大概也就是一两万人而已。两万人的大军,看起来似乎不少,可要攻掠西域却还是不够,那么盘算下来也只能动用陕甘这边的部队了,为了保证清廷的安危,这两年里建兴皇帝一直未停止招募和训练部队,尤其是对新式火器部队的组建。
到如今,这支火器部队已有不小的规模,再加上其他八旗骑兵和绿营的新建,直接握在建兴皇帝手里的这支部队差不多有八万多人,这是他的王牌,也是确保自己皇帝地位和权利的核心。
仔细想了想,建兴皇帝最终决定从这八万人中抽出一支三千人的火器部队,再加上八旗骑兵五千和绿营各一部,然后再由四川调二万兵力,再加陕甘绿营的地方兵力组成一支五万人的大军。
这支大军将开赴西域,担负着抢掠财物的重任。自然,建兴皇帝心里也清楚,打西域不是那么容易的,西域如此广阔,再加上许多部落还是游牧民族,要想一歼而灭几乎是做梦。
不过没关系,建兴皇帝眼下需要的不是一口气灭掉西域,而是要从西域那边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以此五万大军出兵把握很大,只要开了个好头,旗开得胜后,那么摇摇欲坠的满清就能借此稳固。
第七百一十六章 开刀
兵员有了,问题是谁来领军?
其实要论地形和对西域各部的熟悉,陕甘总督殷泰倒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不过殷泰虽是封疆大吏,也有领军经验,但要论将才却只是一般。
攻掠西域,清廷需要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且这个大将又要是值得信任的,毕竟这五万兵力对于现在的清廷来讲是非常宝贵的,尤其其中还有刚刚训练组建的火器营和八旗骑兵。
假如这支力量在西域丢失,这将令建兴皇帝再次元气大伤,到时候不要说从西域获得利益了,恐怕连他的皇帝之位都要不保。
自建兴皇帝即位后,对朝野进行了清洗,一些反对他的大臣包括阿哥们要不被下狱,要么就被圈禁,甚至有些人还不明不白的“病死”,但建兴皇帝心里却清楚他的地位并不是完全稳固,尤其是因为岳钟琪一案后所议甚多。
一提到岳钟琪,建兴皇帝心里就又开始冒火,假如不是岳钟琪的原因中原大战如何又会惨败如此?而且攻掠西域又怎么会无大将可用?
好不容易按捺住心头的怒火,建兴皇帝询问胤禟派谁去西域比较合适,对于这个人选,胤禟不由得沉思起来。
前面说过,鄂尔泰没有可能,殷泰也不行,这两人去掉后,合适的人倒也不是没有,眼下在西安就有一个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直亲王胤禔。
胤禔曾经跟随康熙西征,更当过西征的先锋,对于西域的情况异常了解,而且带兵能力极强。从这点来看,胤禔领军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但是建兴皇帝敢用胤禔么?要知道这可不是当先锋问题,而是要统领一军。原本,胤禔就不属于当年的八爷党,更因为夺嗣的原因甚至给当初的八阿哥下了不少眼药,双方处于竞争局面。
之后,先太子被废,可始作俑者胤禔也没好到哪里去,再加上他在江南剿灭反贼未功,导致被康熙找了借口夺去职务,随后又圈禁了起来。
如今胤禔虽然被放了出来,不仅恢复了亲王爵,还受建兴皇帝重用领了大将军之衔,更主管火器研制仿造的差事。但要说建兴皇帝真正信任他却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位当年呼风唤雨的大阿哥,建兴皇帝依旧防备,这也是他把胤禟派去给胤禔当副手,顺便监视他的原因。
除去胤禔外,那么还有三个人,就是在四川的隆科多和两位王爷了。这三人中隆科多是最为合适的,不过眼下中原大败,四川正是前线所在,隆科多绝对不能擅动,所以这个人选也就排除了。
“八哥,臣弟觉得可用老十或者老十四。”胤禟仔细想了想后道。
建兴皇帝微微点头,胤禟的建议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同样也是如此考虑的。不过究竟是用谁,老十还是老十四?建兴皇帝却一时间拿不定主意,这两人都是自己的心腹,更是可以信赖的兄弟,如果要以忠心不二来讲,老十更胜一筹,但要以论兵事,那么老十四更强一些。
考虑一会儿,建兴皇帝最终选定了人选,决定让老十,也就是郭亲王去。之所以选择老十,主要是出自对老十的信任。老十一直唯建兴皇帝马首是瞻,其忠心是不用怀疑的,而且他虽然冒似莽撞,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
再加上老十带兵的能力并不算差,以他领军也算得上是个合格的人选。至于老十四,虽然兵事更强些,可这些年来对于老十四这个人建兴皇帝已有了些自己的看法,早年间老十四也属于八爷党的干才,但后来他被康熙委以重用,派去山东练勇,就从拿时候开始,老十四似乎渐渐起了野心。
相比老九和老十,老十四这个人花花肠子更多些,心思也更杂些,再加上他年轻气盛,心气又高。如果让他领兵去西域,不打胜仗还好,一旦打了大胜仗谁能保证这个从来就不安分的老十四会生出什么念头来。
两者相比之下,还是老十更合适,为了避免老十有时候脾气过大的坏毛病,建兴皇帝还觉得让陕甘总督殷泰来当他的副手,这样一来就妥善多了。
这个决定最终得到了胤禟的认可,当即两人就把这事给定了下来。
所谓兵贵神速,而且以现在清廷的财政情况建兴皇帝已经拖不起了,他很快就下旨开始调动部队,同时向四川发去八百里加急让老十尽快带兵赶往陕甘,两军直接在凉庄道,也就是后世的武威汇合,随后合兵西进。
为了攻掠西域,这一次清军调动大军同时并动用了不少马匹,五万大军中骑兵和装备了马匹的步军就占了大半。这还亏得之前扫平了漠北三部,清廷这才能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马匹来。
西域可不同中原,西域地广人稀,这么大的地方如果光靠两条腿的话,这仗也不用打了,仅仅是从这头跑到那头恐怕就得累个半死,更何况还要搜索和追击西域各部。
所以攻击西域,没马代步是绝对不行的,就如同当年满清在后金时期入关抢掠一般,只有来去如风,攻掠如火,这才能得见其效。
而接到命令的郭亲王二话不说,连夜就领着部队由四川向北直接进入陕西,随后一路转向西北朝着凉庄道星夜赶路。
这一路上,他把步行的大军抛在后面,由副将率领。而他自己领起亲军和军中骑兵四千有余日夜兼程,不到半月就同凉庄道的清军汇合。
汇合之后,郭亲王和陕甘总督殷泰商议了一番,为保证攻击的突然性,他暂时不等后面的部队赶到,就先行集合已汇合的部队开拔,直接朝着哈密而去。
哈密这地方早在康熙西征之时曾经已归入清廷,康熙三十七年依蒙古王公制建立了旗制,并设立了镶红回旗一部。但由于清廷失去北京后,哈密如今已经成了半独立状态,之前的镶红回旗也变得名不副实,从实际上早就脱离清廷控制成了地方力量。
正因为如此,郭亲王把第一个打击的目标就选在哈密,他决定要拿哈密开这第一刀,为此次出战来个开门红,从而成为征服西域的第一步。
第七百一十七章 四方势力
郭亲王在西域磨刀霍霍,而此同时在贵州的遵义府却迎来了它的几个客人。
高进穿着普通劲装,和他身边的其他士兵没什么两样,跟随着几个骑马的人后面不紧不慢走着,在他们不远处就是遵义府,说起遵义府,原本明朝属于军民府,并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满清入关之后,依旧延续前明的统治,但在康熙年间取消了军民府,正式设置遵义府,并直接改土归流由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管理。
遵义府位于贵阳北边,地处于贵州中心地带,是贵州的军镇要地。高进部由东北方向进入贵州以来,一路向西南而进,企图打通贵州直接进入云南的通道,但由于贵州地势险要,清军力量不弱,再加上此时此刻广西的赵弘灿由东而入贵州,打着清廷旗号“整编”了部分贵州绿营军力,其势不小。
再加上贵州地方的土司、头人的力量也不小,所以高进部、云贵势力、广西势力再加上地方势力,四方势力在贵州进行碰撞,打得是不可开交。一时间,谁都奈何不了谁,高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