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4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建宁侯陈五显叩见圣上,圣上万岁万万岁!”
一见到朱怡成,陈五显就连忙行大礼参拜。当年朱怡成封他为侯,这是表彰他在福建起义的功绩,同时以建宁为名,也是告诉天下人陈五显此候爵之位的来历。
笑呵呵地让陈五显起身,朱怡成的目光却落在了他身边的一个布囊上,有些好奇地询问这是什么东西。
普通大臣面圣,一般除了奏折文书什么的不会携带物品,毕竟皇帝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就算有物件要带给皇帝看也是先交给小黄门,等秉告过皇帝后再由小黄门取过来。
可是陈五显这次来却直接带了个布囊,这布囊并不大,充其量也就是同书包差不多的样子,装的鼓鼓囊囊的,至于里面究竟什么东西却不知道,不过能肯定一点这绝对不会是什么有危险的物品,毕竟面圣所带物品都是要先查过才能带进宫的。
听到朱怡成问,陈五显顿时笑着回答道,这布囊里装的是他在城南农庄亲自种的东西,里面有大米、小米、红薯、豆子等零零碎碎五六种粮食,虽然东西不多,也不值得什么钱,只是因为今天来见朱怡成特意带来给皇帝尝尝鲜。
“这些都是爱卿自己种的?”朱怡成听了一愣。
“回皇爷,臣本就是庄稼户出身,闲着没事就在自己庄子里种了些许粮食,种的不多,不过平日里自用是足够了。”
“拿来给朕瞧瞧。”朱怡成笑着说道,很快在一旁的小黄门上前把那布囊取了过来,朱怡成把它放在桌上,打开绳结,伸手往里面抓了一把,的确如陈五显说的那样里面都是些普普通通的粮食。
这些粮食数量并不多,加起来也就十来斤的样子,而且看起来也很寻常,根本不像宫中所用的精粮瞧上去那么好。但看着这些粮食,再瞧瞧虽穿着蟒袍,脸色却有些风霜的陈五显,朱怡成心中微微感动。
“前些时候皇后还在同朕说呢,如今宫中的饮食虽精细,却缺了些民间的烟火味,吃的多了倒是有些想当年的粗茶淡饭了。这还真是巧了,今日爱卿送这些东西倒是正合适,朕替皇后谢谢爱卿了。”
“只要皇爷和娘娘喜欢就好,如皇爷不嫌弃臣的东西,往后如是想了托人告诉臣一声,臣再送些过来就是,反正都是臣自己种的又不值得什么钱。”陈五显咧着嘴乐呵呵地笑道,见他如此朱怡成心中也是一乐,如果是别人的话,恐怕马上就要说让自己农庄的粮食定期供给宫中,再夸一夸自己耕种的辛苦了。陈五显倒好,居然还讲需要的时候打一声招呼再送来,还说这东西不值钱什么的话,这几乎和民间百姓走亲戚的对答差不多了。
不过陈五显越是这样,就越让朱怡成心中满意。对于朱怡成来讲,自当了皇帝后那些马屁话、奉承话每日里不知道要听多少遍,朝中上下无论是谁,可以说都是人精,每次君臣对答之间也是小心翼翼,拼命揣摩着自己的心思。
除了皇后李娟儿之外,整个朝中,或许也只有邬思道能以朋友的语气和自己聊些事,眼下又多了个陈五显,而且相比精明强干又心思缜密的邬思道,陈五显这副样子更显得真实和赤诚。
心情不错的朱怡成就着这话题和陈五显聊了起来,听着陈五显如同普通老农一般和邻居显摆自己操持庄稼的手艺,大谈特谈何时播种,如何除草,在什么时候又需注意气节变化,收割时又是如何心情什么,倒让朱怡成是听的津津有味。
第六百四十章 归乡
聊了好久,意犹未尽的陈五显这才想起今天是在面圣,停下了话头询问起朱怡成把他召来的目的。
在来之前,陈五显并不知道朱怡成找自己所为何事,而且他现在作为一个悠闲侯爷,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去五军都督府走走外,平日里都在伺候那些庄稼地,对于朝中的情况了解的不多。
更重要的是,如今大明几乎如日中天,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这对于陈五显来讲就已经足够了,当年他聚众起义,目的就是要推翻满清恢复大明,而现在眼看着大明就要彻底收复神州了,心愿即将了却,哪里还有什么令他牵挂的呢?
见陈五显主动问起,朱怡成这才把福建之事说了出来,谁想到前一刻还笑容满面的陈五显后一刻一张老脸就涨得通红,憨厚的脸上同时露出了极度愤怒的表情。
“居然有此等事?”陈五显忍不住就大骂道:“这才多少时日?天下百姓的好日子才过了多久?就有这等事?这些王八蛋!老子提着脑袋和清狗拼命,流血流汗难道就是为了他们现在给自己捞取好处?让老百姓过苦日子?简直该死!该死之极!”
骂完,陈五显猛然想起场合不对,现在他可不是在自己家,而是在宫中。面对的也不是普通人,而是皇帝,急忙起身要谢罪。
朱怡成连忙阻止了他,让他坐下,这才道:“爱卿性情中人,何罪之有?再者,朕初听说时心情同爱卿是一样的。”
顿了顿,朱怡成又道:“再者,福建之事究竟如何眼下只不过是锦衣卫的奏报而已,具体还得严查后才能知晓,所以朕准备让爱卿同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徐旭去福建走一趟,如何?”
陈五显想都不想当即道:“既然皇爷让臣去,臣自然没问题,请皇爷放心,臣定会协助徐大人办好这趟差。”
谁想,话音刚落朱怡成就摇了摇头,随后说道:“你说错了,并非是你协助他,而是他协助你。”
“我?”陈五显顿时一愣。
朱怡成点头道:“此次去福建,你为主,徐旭为副。”
陈五显一时间心中诧异,如果说让他去带人砍了那些贪腐官员的脑袋,他陈五显自然二话不说,可是让他出面去查案这可就难为他了。他陈五显根本就不懂当官里面的弯弯绕绕,而且对于这些也没兴趣,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陈五显是一个非常有自知之明的人。
见陈五显一时间不明白,朱怡成反问他自福建来京后已多久没回家乡了。陈五显回道已经快五年了,回想起当年在福建起义的往事,陈五显心中不由得黯然,尤其是当初为了掩护他逃脱围剿,多少老兄弟死在了清军屠刀之下?
这一转眼就五年多过去了,这些年来,他无数次在梦里都梦到当年的情景,还有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其实陈五显曾经想过等有机会回福建看看,再到当年战斗过的家乡看看,并给那些死去的老兄弟们上一柱香,敬一碗酒,再好好说些话。
朱怡成告诉陈五显,为防止福建地方察觉,这一次去福建他打算让陈五显以返乡的名义走一趟,也就是明面上陈五显上书朱怡成,得到朱怡成同意返回福建老家探亲访友顺便修祖坟什么。
这个理由合情合理,自陈五显归明后,他久住南京,就再也没回过家乡。中国人常言说得好,富贵不归乡如同锦衣夜行,算算时间,已封为建宁侯的陈五显这一次回乡根本就挑不出问题来。
再者,朱怡成还打算让陈五显这次回去后给当年的义军将士收敛尸骨,以祭他们在天之灵,这同样是陈五显心中所牵挂的事。
至于巡查案情,徐旭可以借着陈五显回乡混入其中,以为副使同行,就不引人注目。所以朱怡成才会说这一回以陈五显为主,徐旭为副的话。
但实际上,真正查案还得靠徐旭,陈五显主要的任务是保证徐旭的安全和对福建地方的压制,另外在必要动用武力,需要调动驻军的时候,陈五显也可以以他的身份再加上朱怡成给予的授权便宜行事。
得知朱怡成的用意后,陈五显毫不迟疑地就答应了下来,同时感谢朱怡成能给予他这个机会。尤其是朱怡成所提到为当年义军将士收敛尸骨,并祭在天之灵的话更是说到了陈五显的心里,令他感动万分。
有了陈五显的保证,再加上他在福建的威望,这件事基本就没什么问题了。几日之后,陈五显正式在朝堂上上书朱怡成,提出了归乡和收敛义军将士尸骨的请求,对此朱怡成自然是同意了,并且还从大内自己的私房钱中取了一笔钱交于陈五显,令其必须做好这一件。
君臣在朝堂中装模作样地演了一场戏,知道真正内幕的仅几人而已,其余官员并不知陈五显回福建的真正原因,只是对朱怡成的仁德大肆赞叹和吹捧。
又过几日,一切准备就绪的陈五显在几十个护卫护送之下离开了南京城,登上了前往上海的船。
船先至上海,到了上海后陈五显同已经借巡查地方出京的徐旭直接在上海汇合,然后一行人再换海船,由上海出长江口,沿海而下,直达厦门。
一路顺风顺水,前后仅仅六日的时间,海船就临近厦门,陈五显走出船舱,来到甲板之上,眺望着已依稀可见的厦门,心中感慨万千。
“一别多年,终于又回来了……。”前面就是自己的故乡了,海风中飘荡着熟悉的气息,耳边他甚至听到了那亲切的乡音。
甚至一时间,他仿佛看见了许许多多在记忆中深刻的面孔正带着笑容站在码头上迎接着自己,可是一凝神,他们却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眼角渐渐湿润,一阵风吹过,几滴晶莹随风不知飘落到了哪里,陈五显不由得心中长叹了一声,神情既有期盼,又有着几分失落。
第六百四十一章 何去何从
正当张高蓟终于拼死稳住阵脚,伺机反击的时候,刘泰设在城外的部队突然出现在大营的东侧,这使得刚刚组织起来的明军瞬间大乱,而正面清军见到奇兵出现,士气更是大振,两边同时猛攻,这一下子明军就吃不住力了。
“副帅快走!清狗子马上上来了!”一个参将带人冲到张高蓟近前,此时此刻张高蓟是又惊又怒,大声呼喊着试图挽回败局。
“老子不走!老子要和清狗拼了!老子死也要死在这里!”张高蓟红着双眼喝道,手中的大刀已被他提了起来,就算在他面前的是个参将:“谁敢扰乱军心,老子的刀可不认人!”
“副帅!”局势危机,明军全线已在动摇,崩溃就在瞬间。参将心中大急,对张高蓟道:“副帅别忘了大帅还在新建!如副帅身葬此地,丰城谁来守?一旦丰城丢失,大军失了后路,副帅就算是死也担不起这责任!”
此言令张高蓟顿时一愣,参将连忙向左右使了个眼色,几个亲兵趁张高蓟分神的机会一下子冲上来打落他手中大刀,随后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张高蓟如同囚犯一般捆绑起来,然后拖着就走。
“放开我!放开老子!我大明只有战死的将军,没有逃跑的副总兵!放开老子!”张高蓟挣扎着大喊,但喊了没几句一个亲兵说了声得罪,直接把一团部塞入他的口中,这一下张高蓟只能发出呜呜声。
“带副帅立即向南撤离,本将在此断后!”参将吩咐道,随后朝着张高蓟郑重其事地行了一礼:“副帅,多多保重,兄弟们等副帅卷土重来,再为我等报今日之仇!”
说完,他拿起张高蓟的那把大刀,招呼着部下就朝着清军方向赶去,见到此幕,张高蓟顿时泪流满面,自责不已。
这一仗从清晨一直打到午时,最终张高蓟在数千明军拼死护卫下杀出重围,向南逃回丰城。之后陆续逃回的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