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3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他怎么都没想到,就这十拿九稳的位置居然如熟了的鸭子在眼皮子底下飞了。不久前,朝会突然间就宣布了邬思道卸职军机大臣的消息,同时还宣布了接替邬思道的人。但这个人不是蒋瑾,而是左都御使史贻直,当听到这任命时,蒋瑾如同五雷轰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左都御使史贻直?此人从官职来看虽然不低,但相比蒋瑾还有差距,更重要的是当年蒋瑾执掌工部的前身工科时,史贻直他还被关在宁波大牢里当俘虏呢!而且这些年来,蒋瑾以工部尚书之职为朝廷做了多少事,立下了多少功劳?居然被史贻直这家伙轻飘飘地摘走了梦寐以求的军机之位,一口郁闷之气憋在心里,令蒋瑾几乎抓狂。

    事后,蒋瑾下朝后第一时间就找到廖焕之,询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对此廖焕之也表示诧异莫名,因为在之前朱怡成询问他接替邬思道的人选时,廖焕之自然推荐的是蒋瑾,而那时候朱怡成也未表露出不同意的想法,反而在廖焕之面前夸赞了蒋瑾一番,并感叹这些年蒋瑾劳苦功高。

    但谁想到,最终揭幕的答案居然是这样,廖焕之一时间也想不明白,不过他安慰蒋瑾,尤其是私下警告他千万不要因为这事对朱怡成有任何不满的情绪表露,之前如何,之后还要如何,这官场之事历来就没有十拿九稳的,反正他还年轻,再说军机处任期已有规矩在,这次不入下次还有机会。

    憋着一口怒气的蒋瑾无可奈何地回了府,在府中越想越窝火,越琢磨越委屈,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功劳更是显而易见,居然到头来连一个区区史贻直都不如?

    难道说,朱怡成对自己有什么看法?

    蒋瑾猜测着这个可能,同时又细细琢磨了起来,要说这些年他唯一做错的事恐怕也就是关于琉球那件事了,可真要说起这件事来,责任也不在他,而是他的亲族打着他的旗号而已。再者,他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主动请罪,把事件控制到了最小的范围,之后又让人主动配合何显祖那边,里应外合把琉球那边的势力一扫而空,如今琉球几乎已成了大明的国土,大明吞并琉球已只是时间问题。

    假如就这件事的话给自己造成了影响,那也说不过去啊!以他对朱怡成的了解,朱怡成绝非小气之人,根本不会拿这件事当成他入军机的阻碍。但究竟是怎么回事才让自己同军机之位擦肩而过呢?为此蒋瑾四下打听,终于让他打听出来了。

    原来,史贻直是王樊推荐给朱怡成的,而且据说王樊还提出因为蒋瑾和廖焕之的关系密切,所以为避免军机处某一方势力过于庞大,由史贻直替代蒋瑾入军机更好。

    也许是后一话打动了朱怡成,作为皇帝最重要的是把握住权衡,军机处虽然权利不像之前的内阁那样,但实际上大多执行着内阁之权,在外朝已被称为相。在这种情况下,朱怡成考虑到这点把他排除在外倒也无可非议。

    了解情况后的蒋瑾几乎一口老血要吐了出来,更把王樊恨得牙痒痒。原本,蒋瑾和王樊之间的关系就不怎么样,当初王樊以一介商人的身份执掌户科,随后又成了户部尚书,并在他之前入军机,这已让蒋瑾很不舒服了。

    朱怡成拿下宁波,蒋瑾的功劳居首,而当朱怡成拉拢宁波商行各家时,蒋瑾那时候正是替朱怡成安排和主持的关键人物。那时候王樊还只是一个区区王家的家主而已,在威风八面的蒋瑾面前根本连个屁都不敢放,还得看他的脸色行事。可后来王樊主动投靠朱怡成,不知道怎么回事摇身一变就抖了起来,仅仅一年多转眼就变得和他平起平坐,后来又直入了军机,爬到了他的头上。

    所以,蒋瑾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平日里也没给王樊什么好脸色,甚至为了户部拨款的问题蒋瑾还多次在朱怡成那边告状,让王樊焦头烂额。

    不过,王樊此人倒也有点眼色,也许是他知道自己的根基较浅,出身又比不上其他人,所以对于蒋瑾的挑衅倒从未有过激反抗,而且他管理户部也算是人尽其才,几年下来蒋瑾也渐渐接受了事实,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针对他了。

    但蒋瑾万万没有想到,王樊这人居然如此会忍,还真是咬人的狗不叫啊!自己这些年还真小瞧了他。在蒋瑾看来,王樊分明就是一心想着报复自己,在自己入军机的紧要关头以这种方式给他来了狠狠一下,最终使他功亏一篑。

    想到这,蒋瑾是又恨又气,但又无能为力。眼下一切已晚了,军机之位已落到了史贻直的手中,而自以为十拿九稳的自己却成了天下人的笑话。

    这事给予蒋瑾极大的打击,同时也给他一个狠狠的教训。所谓官场无朋友,也许正是如此吧。一来是他小看了王樊,从而大意翻了船。二来也是他和燎焕之过于亲密,说句实话,他蒋瑾能走到今天的确和廖焕之分不开,但在朱怡成眼里,他蒋瑾已成了廖焕之的死党,现在廖焕之作为首席军机,一旦蒋瑾也入军机,那么军机处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他失去了这个机会。

    痛定思痛,自那日起,蒋瑾就为自己再一次谋划起来,他非但没有表露出对朱怡成的丝毫不满,反而对工部的工作更为上心。可私下,他却暗暗开始组建自己的班底,因为在他看来靠人不如靠己,而这一次弹劾朱一贵既是他看到以此机会把自己的班底整合一条心,看看那些人可以重用,那些人又不可靠的良机,同时也是借此试探朱怡成,暗中又配合朱怡成敲打朱一贵的好时机。

 第六百零八章 善后

    “此事暂时作罢,待日后再说吧。”蒋瑾平静说道,众人对视一眼,默默点了点头。

    “不过……。”正当众人以为朱一贵之事就这么过去时,蒋瑾又说道:“凤阳一战虽收复中都,但当地百姓死伤惨重,实有伤天德,依本官看来,当下百姓的安抚为重事,朝廷有意派干员去中都,以行民事,以表圣德,不知诸位对此有什么想法?”

    “大人所言乃老成谋国之道,是当如此。”一人当即点头称是。

    其余人也连连表示赞同,同时又道:“不过派何人去,恐怕皇爷和……已有人选了吧?”

    蒋瑾这次未入军机,旁人当然知道这是他心中的一根刺,所以提到朱怡成和军机处时故意把后者含糊其词,但他话中的意思说的非常明白,这种大事一般是由军机处挑选人选,然后报朱怡成裁决。

    “这是自然。”蒋瑾笑着点点头,起身朝着皇宫方向拱了拱手道:“派干员去中都,至于所去何人自有皇爷圣裁,不是我等臣子可以过问的,不过身为人臣,为我大明,为皇爷效命乃是为臣的本分。如今中都已复,无论派谁前往,无非行民事表圣德而已,但要做好这些事可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中都原本经久失修,残破不堪,再加上此次又战火来袭,城中百姓受难无数,这些事一件件,一桩桩,实乃千头万绪啊!”

    众人一时间不明白蒋瑾这话的意思,不过自己的老大既然如此说了,自然要附和的。

    接着,蒋瑾又说道;“安抚百姓,恢复民生,这八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何况凤阳刚刚经历战火,百姓对于我大明怨气颇深,要挽回民心,以表圣德,这人只是一方面。”

    工部右侍郎江道蠡毕竟是蒋瑾心腹中的心腹,而且跟随他的时间也最久,当即从这些话中听出了点味。

    “大人所言极是!”江道蠡点头道:“凤阳乃中都故城,不同其他州府,何况如今战火波及,无论是安抚百姓还是重修中都都是重中之重,下官认为当上书圣上,以尽早安定民心才是。”

    江道蠡话音刚落,其他人顿时也明白过来了,神色中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当即人人表示赞同。

    第二天,朱怡成就接到了多封上书,这些上书一改之前要求严惩朱一贵的内容,而是提及了凤阳中都的安抚和重建。在这些奏折,先是讲了中都凤阳对于大明的政治意义,随后又提到了这次凤阳之战,中都百姓的损失惨重,如今凤阳城内几乎家家带孝,户户治丧。

    朱一贵在战场的决断虽然让大明顺利拿下了凤阳,可带来的严重后果却是要尽快善后消除。尤其是如今大明还未全部收复神州的情况下,对于死伤百姓的安抚,还有凤阳城的修建更是重中之重。

    上书的各官员建议,朝廷需尽快派出干员前往凤阳接手民政,同时拨款对死难百姓给予抚恤,另外作为中都,凤阳的修建也是迫在眉睫,不仅是要修建残破的凤阳城,更要对城中被战火摧毁的民居进行重建,以安置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挽回民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类似的上书是越来越多,就连军机处也迫于民意提出了相同的建议。对此,朱怡成在朝会中虽然表示赞同,也答应了这些建议,可在退朝之后,朱怡成的心中却极不舒服,一张脸沉的如同潭水一般。

    拿下凤阳,从政治意义来讲仅次于拿下北京城,但从其他方面来看,打下凤阳仅仅只只战略上的一步而已,并未能改变整个战局。

    原本,朱一贵是打算打下凤阳后直接北攻徐州,一口气掐断山东清军的退路,把山东清军堵死在徐州,这个计划原本没什么问题。可谁想到凤阳一战虽然建功,但却因为百姓死伤惨重捅了大篓子,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朱一贵的主力暂时无法北上,只能留在凤阳强压凤阳城沸腾的民愤,同时又受到朝中不断攻击。

    而当诚亲王胤禵接到凤阳丢失的消息后,再也不敢留在山东了,火速南下几日后就赶到了徐州,在徐州休整一日,胤禵的主力直接向北经萧县然后向西南而走,很快就过了淮北,赶在明军截断徐州通道之前跳出了险地。

    这样一来,朱一贵原本的战略部署就只完成了一半,虽然迫使山东清军狼狈南窜,为之后明军解决山东打下了基础。可同时也因为凤阳的原因并未给山东清军造成最后一击,导致胤禵主力逃脱,又给之后的中原之战带来了麻烦。

    对于大明来讲,现在最重要的还是中原之战,中原之战一旦完成,明军大势就再也无法动摇。可是凤阳一事也需解决,虽然朱怡成压下了朱一贵的处罚,但凤阳之事并未结束,就像上书中所言,凤阳百姓的安抚是如今极其重要的事,而且因为凤阳之战,清军为了守城几乎把城中民居大半拆成了平地,现在凤阳人心向背,如不尽快安定极有可能酿成严重后果。

    说句实话,大明是为满清被了锅。拆民居是清军干的,拉青壮守城也是清军干的,至于蚁附冲击明军阵营导致百姓死伤同样也是清军干的。但无论怎么说,眼下凤阳已落入了大明之手,再加上凤阳又是中都,政治意义重大,这些善后工作就全落在大明的头上。

    要善后,派人过去自然是首位的。朱一贵驻扎凤阳,他虽然做了些事,也运用手中的资源对凤阳进行安抚,无论是分发粮食还是帮助百姓重建家园,这些都在做,但要知道朱一贵是领兵打仗的将领,并非文官,一来名不正言不顺,二来军队在凤阳做这些也不务正业,再加上朱一贵对于民政也不熟悉,而且凤阳城中对于朱一贵这个主将怨恨颇多。

    所以,军机处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