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出逃北京城的路上,八阿哥就以康熙的名义下旨各地不仅加紧练兵,同时重视和发展火器。而现在,偏都西安后,大规模制造和装备火器也提上了日程。

    当然了,要想同明军的新军那样,清军暂时是不可能做到的,这点八阿哥也清楚,所以在这方面他的着重点还是多铸大炮,同时尽量仿制明军目前使用的各类火器,以减少双方差距。

    原本,负责这件事的人是四阿哥,但自出了北京城后,四阿哥就再也没了兼工部的差事。而现在负责这件事的人不是别人,是大阿哥。

    大阿哥知兵善战,这点朝中众人都清楚。在之前,负责防守北京城的人就是大阿哥,而且大阿哥能够被康熙放出来委以重任,其中八阿哥花了不少力气。

    虽说大阿哥现在已彻底失去了争夺储君的希望,但毕竟现在的皇帝还是康熙,就算八阿哥之前对大阿哥有恩,可别忘记他们原来依旧还是对手。如果继续把部队放在大阿哥手里,八阿哥是绝对不会放心的,所以北京政变之后,八阿哥第一步就收回了大阿哥手中的兵权,同时为了安抚又把工部交给了他。

    只要没了兵权,让大阿哥掌管一部,八阿哥还是放心的。毕竟大阿哥的能力摆在这里,再加上他曾经多次领兵,非常清楚火器的重要性,用他来负责这件事正是合适人选。

    “这炮好虽好,可惜就是太重了。”这一日,八阿哥特意去工部视察,大阿哥带着八阿哥看了刚刚铸造出来的几门大炮,这几门大炮都是依造以前的红衣大炮所铸,最轻的一门也超过了一千三百斤,而且打的炮子却没明军的重,仅仅只有三斤左右。

    “太子,这门炮是工匠好不容易铸出来的,最远可打四里以上,而且还加了炮车,以便移动。”大阿哥在一旁解释道。

    八阿哥摇摇头,反问道:“明军有一种六斤炮,可发射六斤重的炮子,再加上炮车也仅仅七百多斤,最远同样可打四五里地。另外还有一种十二斤大炮,总重也就千斤左右,威力更是强大,你可知道?”

    大阿哥如何不知,当初在北京城,大明新军用的三种主力火炮除了弗朗机外另外两种就是它们。面对这两种炮,防御的清军可是吃了不少苦头,这些炮不仅火力凶狠,发射速度快,而且重量轻,又便于移动,清军的红衣大炮根本就不是对手。

    见到大阿哥脸上的尴尬,八阿哥放缓语气道:“大哥不必灰心,这铸炮也不是一日之功,眼下能铸出这等炮来已很不错了。不过目前局势大哥你也清楚,明军的火器实在凶狠,其威力非寻常刀剑可比,如此利器,如我大清不早尽快装备的话,别说打回北京城了,恐怕这天下都要易手。”

    “太子教训的是,臣一定让工匠多想办法,尽快造出好炮来。”

    八阿哥点点头道:“想办法是一定的,另外还需在民间多招能工巧匠,我大清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能工巧匠更是数不胜数。他明军能造出来,我大清一样能造!只要能造出同明军媲美的利器,无论其出身如何,我大清定重重有赏!”

    八阿哥不是腐儒,他很清楚孰轻孰重。假如真有人能拿出和大明同样的精锐火器制造办法,就算对方是乞丐他也会毫不迟疑地给他一个荣华富贵。相比一个官位,一点钱财,大清的天下,祖宗的基业才是根本。

    在大阿哥那边,八阿哥让他抓紧想办法,同时八阿哥也没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工部。

    作为当初的管事阿哥之一,而今的太子,八阿哥对于工部这些人是太了解了。之前四阿哥如何?工部在四阿哥手上同样没发挥出太多作用,要知道在各皇子中,四阿哥可是被称为难得能办实事的阿哥了。

    所以,除了工部之外,八阿哥还需要从其他地方想办法。缺少能工巧匠,缺少制造的方法等等,八阿哥就把目光放到了仿造上面,可如果是一般的仿造还能马马虎虎成,但要想直接仿造大明新军的武器就难了,要知道大明新军和清军作战从来没有输过,清军也更没缴获过大明新军的武器,别说大炮了,就连火铳都没捞着一杆,如何能够仿造?

    不过,八阿哥自然有他的办法。早在离开北京城,西狩进入山西的时候,八阿哥就已经打着这个主意了,而破局的关键人物就是号称满清八大皇商中最显赫的一家——范家。

    范家早在明初之时就在张家口为商,历尽七代传至范永斗,当年范永斗为了获利,私下和当时的女真部眉来眼去,大肆向关外走私粮草铁器并代女真销售劫掠财物,为后金立国立下功劳。

    之后,也是因为以范永斗为首的八家晋商不断私通后金,导致大明对后金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后金改清入关后得了天下,这八家晋商一越就成了大清皇商,不仅受了重封,而且还在整个中国商界中占了极重要的地位。

 第四百六十六章 红顶商人

    在朱怡成大明复国崛起之前,中国有三大商界,一为晋商,二为粤商,三为徽商。

    这三大商中,晋商最为出名,也是实力最强大的,其次才是粤商和徽商。像宁波商界,原本就是属于徽商的一支,也就是近几年跟着大明兴起才快速发展起来,一跃成了南中国最大的商派。

    在晋商中,范家自范永斗后更是占据了绝对地位,大清立国后,范家对于大清可谓是忠心耿耿。因为范家清楚的很,范家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和财富,和大清是分不开的。

    在康熙五十多年的皇帝生涯中,范家可谓出力不少。几次远征大漠,范家不仅主动为大清筹集粮草,同时还联系其他晋商一起为大军负责后勤,所运军粮都是“克期必至”。其间或受敌袭,或中途变更运粮计划,几度蒙受重大损失,也都由范氏个人承担下来,节约国费以亿两计……。

    这一次西狩,范家更是出了不少力,这才使得一路上平安抵达西安。对此,八阿哥特意在山西境内召见了范家如今的当家人范毓馪,还破格封了他一个不小的官职。

    虽然这个官职并非各部要职,仅仅只是一个太仆寺卿,用二品服而已。太仆寺卿,这个职位在清朝只是个虚职,但用二品服却表示他能戴红顶子,这可是不得了的荣耀。一个区区商人成了红顶豪商,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更是让无数人羡慕不已。

    当然了,这个红顶子同样也是不怎么好戴的。八阿哥之所以会如此重赏范毓馪,自然有他的道理。西狩之后,清廷需保证粮道畅通,这需要范家协助,同时八阿哥还给了范毓馪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想办法搞到明军火器的制造方法,最好是弄来实物以便仿造。

    这两个要求,前者还好办些。毕竟明军只是占了直隶的一部分,北方大多数地区还在清军手里。范家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人,其商号势力遍布全国,不要说北地了,就算是大明那边,范家也有商号在。

    不要以为范家对大清忠心不二,这忠心说白了是建立在权势和金钱上的。没错,范家的确为大明拿下天下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这些年一直也帮着大清尽心竭力。可是范家从本质来讲依旧是商人,商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利益!

    大明蒸蒸日上,宁波商界的崛起作为中国第一商家的范家哪里会不知道?再说,范家本就是搞走私起家的,两地走私买卖,这是范家的老本行,只要做的小心些,范家自然能从其中分一杯羹,捞得不少好处。

    所以说,负责粮道,保证部分供应,这点以范家的能力还是做得到的。充其量就是损失些钱财罢了,但从其他方面可以获得补贴,尤其是走私这一块,算下来总帐范家还是可以赚。

    但第二个要求就有些为难了。范家虽说在北地呼风唤雨,可是在大明那边别说没有中国第一商的威风,就连普通的宁波商家都比不上。眼下,范家在大明的商号为了避免麻烦都是改头换面的,而且由于大明主要的贸易大头都在海贸这边,而范家在海贸方面先天薄弱,就更差了许多。

    在这种情况下,居然想得到大明新军的火器制造办法,而且还直接从大明那边搞到火器样本,这几乎比登天还难。

    范毓馪又不是傻瓜,他很清楚大明和大清的不同。而且范家又是如何起家的?这可是当年他爷爷趴在前明身上吸血,活生生地联手和大清一起把前明吸干了的。

    换句话来说,前明丢了天下,大清和李自成是一个原因,而以范家为首的晋商又是另一个原因。也就是说,范家和大明是有仇的,而且这个仇是血海深仇,一旦朱怡成知道自己的事,非但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不仅会毁了范家在南中国的商业布局,甚至弄不好还会直接灭了范家满门。

    可是,范毓馪没有其他选择。他默默地看着挂着的那身二品朝服,还有摆在面前的红顶子。这些东西,虽然是范家的荣耀,可同样也是范家的催命符。

    毕竟,范家和大清的瓜葛太深了,作为大清的黑手套,范家已经和大清无法分割。

    最初,范毓馪还有着侥幸,企图用这种改头换面的办法让范家多一条出路。就算最后大清败了,大明赢了天下,至少他范家还能保留条生路,不至于同大清一起陪葬。

    可现在,他的退路随着这身衣服和红顶子被彻底掐断。八阿哥这个太子手段比当年的废太子高得太多,轻而易举地就把范家包括所有晋商全拉上了他的船上,而且不容他们拒绝。

    “父亲!”

    一声父亲,打断了范毓馪的思绪,把他拉回了现实。

    只见他的大儿子正站在门口,范毓馪应了一声后他这才走了进来。

    “何事?”范毓馪开口问道,他这个大儿子能力平庸,文不成武不就,更没什么做生意的天赋,只是有一点好,就是老实,所以一直留在他身边。

    “庄叔来了。”

    “请他过来吧,另外让人去沏杯好茶来。”

    “好的父亲……。”

    不一会儿,范家的大掌柜,范毓馪的心腹庄致东到了,进门后先给范毓馪行了个礼,口称大人。

    挥手让儿子把门关上,等儿子走后,范毓馪摇头苦笑道:“什么大人,还是和以前一样喊我东家吧,这一路辛苦了,来来,先喝杯茶。”

    “谢东家。”庄致东年龄比范毓馪小二岁,可看上去却比他要大十来岁一般,常年在外奔波,晒的是又黑又瘦,不过一双眼睛却依旧明亮。

    “这次去南边还算顺利,这是三少爷让我给东家您带的信。”庄致东坐下后并未去动茶,而是从怀里掏出封信来递上。

    范毓馪点点头,也未去看信,直接问道:“走之前交代你的差事如何了?”

    听到这句话,庄致东微微摇了摇头道:“回东家,那事实在是不容易办,三少爷那边还在想办法。”

 第四百六十七章 另一条路

    范毓馪不置可否,再问了问庄致东这次南下的情况,庄致东细细讲述了一遍,如今大明已拿下了湖北,再加上湖南投降,很快整个湖南也将落入大明之手。原本盘据在湖北的高进部已主动向西南撤军,看样子似乎有入云贵的迹象。

    至于广西那边,现在如临大敌,而且湖南投降后,一些依旧忠于大清的部队已撤至广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