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叛贼-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被明军在北京城里一锅端了。
如果真是这样的结果,那么现在已不会再有大清存在,失去了中枢,大清哪里还有抵抗的能力?各地督抚到时候投降者甚多,就算各自为战也无济于事。
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主动弃北京城走是最好的办法。虽说谁都不知道未来能不能打回北京去,可至少中枢还在,大清还在,这希望就在。
“江山飘摇,这天下却依旧还是大清的天下!我所作所为为的都是大清,为的都是祖宗的江山!张衡臣,你是聪明人,我也知道你心中在想什么。你放心,皇阿玛那边我决不会下手,作为人子这点孝道还是有的,但这天下之事,皇阿玛已力不从心了,就让我们来替他力挽狂澜吧。”
八阿哥正色说道,他的表情中没有一丝一毫的虚情假意,他今天和张廷玉所说的一切都是出自内心的真话。因为他知道骗不了张廷玉这样的人,要想让张廷玉向自己效忠,真正地为自己所用,那么就得用真话来打动他。
张廷玉许久都未开口,他要的答案八阿哥都给他了,而且说的又是如此坦诚,这让张廷玉心中复杂之极。
第四百六十四章 暴怒
陕甘总督府,也就是如今的行宫。
大清的皇帝康熙老爷子就住在行宫的后院,但这个小小院子不仅有里三层外三层的侍卫看守着,没有八阿哥的命令旁人连靠近都不能。
而且,在院子里服侍的就一个老太监和二个年龄不小的宫女,这三人就是如今康熙的身边人了。而且这三人也都是八阿哥特意挑选和安排的,只是服侍康熙的起居。
北京城的兵变,使得康熙愤怒异常,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居然一日之间就成了自己儿子的囚徒,这是所有皇帝都无法容忍的,何况是一向骄傲异常的康熙呢?
虽说他现在依旧还是大清的皇帝,但实际上他这个皇帝已成了摆设。除了一个名义外,一切都不再有了,就连他的嫔妃也不是说见就能见的。
起初,康熙反抗过,也坚持过,更暗中想了无数办法。但八阿哥早就预料到了这一切,没有给他丝毫机会。在西狩的路上如此,现在到了西安同样也是如此,康熙抬头望着灰色的天空,再看看眼前着这小小的四方地,心中满是无奈和悔恨。
但这又如何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八阿哥对于朝政的掌控是越来越严,而他这个皇帝却又无能为力。也许过不了多久,他这个皇帝就要成了太上了皇吧?一想到这,康熙心中又无比悲凉。
“皇上,外面冷,您还是进屋歇着吧。”老太监在一旁劝道,但康熙却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慢慢在院中笃步。
这院子并不大,长就三十来步,宽也就十几步的样子,转上一圈最多二分钟不到。但康熙却围着这个院子转了小半个时辰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也不知他打算转到什么时候。
又走了几圈,康熙这才回转,迈步进了房间。这个房间当然不能和北京的宫里相比,只是普通的格局,不过盘了火炕,房间里还是比较暖和的,康熙直接在炕上盘膝坐下,拿起一本书来,然后戴上了水晶镜,慢慢翻看了起来。
散步,看书,这也许就是康熙每日里最重要的消遣了吧。之前,每日看不完更批不完的奏折,还有那些随时随地可能送来的紧急军报等等,都让当时的康熙感到疲乏之极。
但现在,没了这些,康熙并没有感觉到丝毫轻松,反而心中空荡荡的感觉令他难受之极。也只有用这种办法来打发时间,消磨光阴。
看了一会儿书,这夜渐渐就开始黑了,老太监指挥着宫女给康熙点上了灯,同时开始摆吃食。一转眼就到了晚饭的时候,虽然康熙现在有名无实,可毕竟还是皇帝,他的进膳依旧是件重要事。
“皇上,用膳了。”摆好饭菜,老太监进了里间提醒一句,康熙微微点头,脱下眼镜把书放到一旁,随后在老太监的帮助下下了炕。
这些日子,也许是心情缘故,现在的康熙见老了许多,本就干瘦的他越发瘦的厉害,再加上一头发白的金钱鼠尾和原本就不怎么英俊的麻脸,如果换一身普通人的衣服,恐怕和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农差不多了。
坐到了位置上,康熙在老太监服侍下开始用膳,吃了几口菜,他突然间悠悠问道:“今个儿怎么多了两道菜?”
在西安不如北京,当然不可能和北京一样,而且康熙现在的处境也不可能上满汉全席这种规模的膳食。说起用膳,基本和常人已没什么不同,只不过做的精细点罢了,平日里也就四菜一汤,但今天明显多了两道,而且这两道菜还是比较好的。
听得康熙问,老太监顿时迟疑了下:“回皇上,奴才……奴才不知,送过来就是这样。”
“去前头问问怎么回事。”康熙暂时放下了筷子道。
“皇上,或许是现在到了行在条件宽裕了,这天气冷,饭菜容易凉,皇上要不先用膳?”
“朕让你去问就问!”康熙冷冰冰地说道,虽然他现在已无实权,可五十多年皇帝做下来这气势尤在,老太监哪里还敢反驳,当即应了一声。
康熙暂时不再吃,只是静静坐着等。虽说这饭菜是件小事,可康熙是什么人?这莫名其妙多了两道菜,必然是有所安排,如果不搞清楚这里面的究竟,康熙如何有吃饭的胃口?
过了一会儿,老太监终于回来了,跪在康熙面前回道说这两道菜是太子爷特意安排的。
“呵呵,太子爷安排的,怎么?他是孝心发作呢?还是其他?没说原因么?”康熙冷冷一笑问。
老太监战战兢兢道:“太子爷那边传话说,今天有喜事,所以让皇上和他一起同乐,这才特意让人加了两道菜。”
“喜事?”康熙微皱眉头问:“有何喜事?难道是南方战局有了改善?还是直隶那边开始反攻了?”
“这……奴才不敢说,奴才不敢说呀!还请皇上饶命!”老太监满头是汗,吓得连连磕头。
“说!如不说清楚,朕现在就砍了你的脑袋!”康熙的眼中满是杀气,毕竟他也算是马上皇帝,当年更是提刀跨马征战沙场的,一个老太监,在他眼里就和只蚂蚁差不多,那怕自己现在没了权利,可要弄死他依旧简单的很。
老太监抹着眼泪,整个人吓得不住颤抖,他知道一旦说出这原因来康熙必然雷霆大怒,弄不好自己的小命就没了。可要是不说,以康熙的脾气直接当场抽刀砍了他都有可能,至于反抗,那是不可能的事。别说他奴才做惯了根本不敢反抗,就算反抗又如何?外面都是侍卫,一转眼就能冲进来把他乱刀分尸。
“太……太子爷说……这是为了祝贺张廷玉张大人康建,之前张大人得了伤寒,刚刚痊愈,明日张大人就要复职了,所以今天特意给皇上加两个菜……皇上……皇上饶命啊!”太监扑倒在地苦苦哀求。
而这时,康熙已经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只见他眼中冒出怒火,牙齿更是咬得咯咯直响,一声暴怒之下直接就踢翻了饭桌,桌上的汤汤水水连着碗筷全朝着跪在地上的老太监砸去,同时大骂之声不绝。
第四百六十五章 制火器
张廷玉的复职使得清廷中枢职能得到了良好运转,同样也让八阿哥放松了许多。
作为上书房首席大臣,张廷玉可以说是一个标杆,他不仅是朝中重臣,同样也是汉臣眼中的领袖。
而且和马齐相比,张廷玉虽没有马齐的耿直,但无论从政治手段还是能力来讲,张廷玉都是首屈一指的,这也是他脱颖而出,最终能后来居上替代马齐成为首席大臣的原因。
张廷玉是个聪明人,也是一个识实务的人。他的复职同八阿哥说的那些话有些原因,而最终促使他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这天下大势。
毕竟,康熙的皇帝之位还在,八阿哥也没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取而代之。再加上大清和大明的局势改变,如今大清的确需要一个更精力充沛,头脑清醒,而且有能力的人来领导。
八阿哥作为太子,国家的储君,从法理来讲监国没有丝毫问题。这也是张廷玉最终选择和八阿哥合作的原因,而且因为康熙的皇位未废,张廷玉同样又不需要顾及背叛的恶名。
有了张廷玉的协助,在西安的朝廷运行比之前畅通许多,一些政令也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不过,摆在八阿哥面前的大事依旧是大清的敌手——大明!眼下最重要的是遏制住大明继续进军的步伐,调集全力积蓄力量,然后反攻,从而夺回京师。
这些事,自逃出北京城前,八阿哥就在做了,而到了西安之后也一直没有丝毫放松。
目前,除非直隶、山东、江北、河南、山西等地的各部清军外,清廷还掌握着陕甘、广西、云贵、四川甚至包括关外的各部。
这些力量加起来并不小,可以说清军依旧拥有极强大的军事实力。不过对于明军,尤其是攻占北京城的大明新军来讲,八阿哥心中并没有什么底。明军强大的火器,已经打破了大清为之骄傲的骑射,要想改变局面,不仅需要调集兵力,同时在火器上也要多想办法。
相比其他目光短期的满清贵族而言,八阿哥这个太子还是很有眼光的,其实在许久前他就注意到了大明军队的改变。从福建之战开始,明军就开始大量装备火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明军的火器装备比例越高,同样也越先进。
直到后来,那支新军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原来的战争方式,全火器部队,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但明军恰恰就做到了这点,而且这支部队所拥有的战斗力更令天下人目瞪口呆。
一直以来,清廷对于火器就不是很重视,或者说清廷以满人入关统治神州,而火器作为一种杀伤力强大却又不需要太多训练的武器,这对于满人统治数倍于自己的汉人从先天来讲就是一种威胁。
这也是清廷除了在万不得已的情况尽量不使用或者少使用火器的原因。远的有当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代,在辽东之战,吃了明军火器苦头的满清(后金),开始学习制造和使用这种武器,然后依靠仿造的大炮和火铳再加运气最终得到了天下。
但取得天下之后,火器这些东西就被封存起来了,整个满清又开始以骑射为荣。到了三藩之乱时,为了和三藩作战,康熙那时候又一次开始推广火器运用,而在平定了三藩后,火器又一次受到了冷落。
之后还有几次大漠远征和雅克萨之战及台湾之战等等,火器的使用都在这些战场上发挥了极大作用,可每战之后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将领,全都不约而同地把火器打入冷宫,除了一些八旗精锐拥有一定数量的火器外,普通的绿营充其量就几门老爷炮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大清从一开始占据上风,而后来和明军的作战中却越来越力不从心的原因。装备的差距导致双方的作战方式和战斗力发生了改变,而现在,如果还是抱着骑射无敌的想法同明军作战,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在出逃北京城的路上,八阿哥就以康熙的名义下旨各地不仅加紧练兵,同时重视和发展火器。而现在,偏都西安后,大规模制造和装备火器也提上了日程。
当然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