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3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老论派之所以能说服朝鲜王李焞,不仅仅是因为大明蒸蒸日上,国力强大。更重要的是老论派的几位主要大员甚至包括李焞在内在大明崛起的机会中看到了一个机会。

    实际上,朝鲜虽然一直尊中国为主君国,自为属国,但无论是在前明时期还是在清廷时期,小小的朝鲜国其实并不那么安分守己。

    前明就不去说了,最早的时候李朝立国时企图占领辽东,可最终被大明打了回去。而就在清廷时期,朝鲜国也没少搞小动作,李焞即位后不久,就偷偷摸摸在图门江和鸭绿江一带侵占领土,最后被清廷教训后又缩了回去。而现在,清廷日渐西下,大明重新崛起,无论是大明还是清廷他们暂时都无暇于关外,这对于朝鲜国来讲正是最好的机会。

    如果能和大明拉上关系,重新成为盟友,那么朝鲜王国或许可以趁此机会来个趁火打劫,直接把辽东的大片土地揽入其中,这样一来对朝鲜王国来讲是最好不过的了,这也是崔锡恒这次前来的主要目的之一。

 第四百五十八章 大方的朋友

    “这些高丽棒子安置下了?”

    “已都安置下了,他们带来的贡品也都入了库房。”汪洋随意一坐,端起面前的茶喝了起来。

    坐在他身旁的是一个身着便服的人,此人三十开外的样子,瞧着就是精明强干的样子,尤其是一双眼如鹰一般锐利。

    此人姓蒋名通,是通事处邓秉的左右手,也是通事处在上海和宁波两地的总负责人。

    这一次朝鲜国前来主动进贡,而且还打着属国见君主国的旗号,通事处第一时间就接到了消息,所以邓秉把这件事交了个蒋通负责。

    蒋通虽然本官的官职不高,只不过是一个区区六品经历,但其权却远高于汪洋这个少卿。更何况,汪洋明面上是鸿胪寺少卿,可实际上却也属于通事处管辖,由于通事处主要负责对外情报,所以通事处的人员在鸿胪寺和理藩院中任职并不希奇,这也是朱怡成特意默许的。

    “这些是贡品的单子,崔锡恒交给我的,明日我得先递至军机处那边。”汪洋放下茶杯,从怀中摸出一张礼单来道。

    接过礼单打开看了看,其中无非都是些高丽参、皮毛等物品,这些东西虽然货值不低,但实际上却没什么大用,看过后蒋通把礼单推了回去,随后点点头。

    “哦,对了!”汪洋突然想起了什么,顿时笑着又从坏里取出个金饼来,这金饼足有五两多重,正是崔锡恒之前在码头悄悄塞给他的。

    “瞧瞧这,崔锡恒贿赂我的,试图让我想办法尽快安排他入京。”汪洋笑着说道。

    蒋通一听顿时也乐了,拿起金饼在手里掂了掂,笑道:“这崔锡恒的出手还算大方,怎么?他就没说事成之后再给你重谢?”

    “如何没说?前头送我出来时候就讲了,这老小子还眼巴巴地等着我替他办事呢。”

    “哈哈哈!”

    蒋通乐得大笑,随手就把金饼丢还给了汪洋:“你补一份说明报告给我,这些金子就算你的外块了,不过我可提醒你,别真掉进钱眼子里去呀。”

    汪洋顿时不屑一顾,把金饼当垃圾一般直接往桌上一丢:“说什么呢,我是见钱眼开的人?区区这些就能收买我?真是笑话!这说明我可懒得写,这东西就直接上交得了,也免得以后又有什么狗屁倒糟的麻烦。”

    汪洋身为鸿胪寺少卿,同时又是通事处的人,有着两份俸禄可拿,再加上补贴什么的,每月收入几乎能同三品官差不多了。大明现在的官员俸禄可不少,一个三品官每年收入加起来足够过富裕的生活,五两金子虽多,可按照现在大明的比例兑换是一两金子兑二十银元,折算下来也就一百银元而已。所以,这些金子根本就不被汪洋看在眼里,何况他本就没打算藏下,之所以收下只不过是不让崔锡恒多想而已。

    “这也好,交了也利索,这报告我来写吧,到时候这钱就直接入通事处的津贴,也算是谢谢他崔锡恒的乐输了。”蒋通呵呵一笑道,汪洋顿时也乐得连连点头。

    “对了,上面的意思是打算晾这些高丽棒子几日?”

    “这哪里是我等能打听的?”蒋通正色道:“督爷只是让我们晾着再说,至于多少时日,这个慢慢等消息吧,不过你这里要随时做好准备,记得一不能怠慢,二也不能承诺,此外如何和崔锡恒说,你自己想办法。”

    摇摇头,汪洋笑道:“明白了,拖着就是,这个我拿手,不过应该做的准备还是得先做好,免得京师一旦来消息措手不及。”

    “正是此理!”蒋通点头道:“朝鲜虽是小国,但皇爷对于朝鲜还是很看重的,所以这个差事要办的稳稳妥妥,千万不能出漏子。”

    当即,两人商议了起来,说了许久,汪洋这才起身离开。

    之后几日,汪洋时不时会去崔锡恒那边拜访一下,无论是对方的衣食起居等等就安排的极好,而且为了给崔锡恒解乏,还三天两头陪他出去逛一圈,或购物,或听戏等等,就连他的个人问题也没遗漏,繁花似锦的上海什么没有?自然不缺这些。

    一开始,崔锡恒倒不怎么在意,毕竟上海到南京有着几天路程,一来一回也要好几日时间。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崔锡恒虽然在上海过的远比在朝鲜舒服许多,但身负重任的他也不免得焦虑起来。

    这时候,汪洋自然有一套说辞,今日说这理由,明日又拿出另外一套理由来,早就有准备的汪洋轻而易举地就把日子拖了下去。可一日接着一日,眼看着这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崔锡恒在上海都呆了大半个月时间,催促也越来越急。

    这一日,汪洋又笑呵呵地前来拜访崔锡恒,刚进大门,度日如年的崔锡恒见到汪洋就急急上前,张口就是追问汪洋何时可以入京。

    “恭喜崔大人,贺喜崔大人!”汪洋笑眯眯地说道。

    崔锡恒顿时眼前一亮,连忙追问是不是有消息了。

    “崔大人的事终于办下来了,不容易呀。”汪洋点头笑道:“你要知道,如今我大明正在同清军交战,虽说现在已是冬天,北方战事趋于平稳,可湖南之地还在交手,再加上我军已准备进攻广西,无论是皇爷还是军机处几位大人都忙于国家大事,根本无暇顾及他事。”

    说到这,汪洋故意使了个你懂的眼神,又道:“这不,好不容易才打通了关节,让人说动了皇爷,如今皇爷已让军机处下了文,所以崔大人不日就可入京了。”

    闻讯大喜,崔锡恒一个劲地道谢,同时还主动拿出了一百两金子以表示感谢。

    还别说,这崔锡恒出手的确大方,这些日子为了替汪洋帮他办事,前前后后已送了他不少金子,如果再加这一百两金子,起码有一百五十多两了。这笔钱折算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全部入了通事处的津贴中,看来今年过年通事处各同仁能拿这些钱买不少年货。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于如此慷慨的崔锡恒,汪洋自然也就大大方方地“笑纳”了。

 第四百五十九章 借力打力

    朝鲜使者前来大明朝贡,这事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如果是放在前明或者清廷,热衷于万国来朝的那些皇帝们一定是兴奋不已,而作为臣子的也不会放弃这拍老大马屁的好机会,不歌功颂德,大肆操办一番那里会罢休。

    可在如今大明,对于朝鲜来人却根本没太当一回事,现在的大明国力强盛,占了北京城后已有气吞山河之势,何况朝鲜一直站在清廷那一边,自大明复国以来,朝鲜非但没有第一时间派人前来祝贺,反而帮着清廷调集粮草物资,如何能受大明待见?

    就像之前,明军奇兵突出天津卫,实际上一开始就是打着惩戒朝鲜的名义。所以说,在大明,无论上至官员下至老百姓,对于朝鲜的感观也不怎么样,崔锡恒受朝鲜国王之托前来出使,被晾上些日子也是自然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泱泱大国,必要的气度还是有的,别说朝鲜了,就算是现在清廷派人来交涉大明表面上也会以礼相待。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嘛,何况大明和朝鲜还未有开战呢,这也是崔锡恒被丢在上海好些日子后终于同意他前来南京的原因。

    对于朱怡成而言,他对朝鲜的感官一直不怎么样。虽说后世曾经刮过一阵韩流,无数少男少女对韩流膜拜之极,甚至为了那些涂脂抹粉的韩流小鲜肉而发狂。但朱怡成那时候却不是如此,一来那时盛极一时的韩流已渐渐消退,二来朱怡成本就对这些不感冒。

    再者,关于韩国的黑历史实在是太多,更让朱怡成从先天就对朝鲜生心厌恶之感。

    可作为大明皇帝,面对朝鲜王国打着进贡的旗号前来拜见,朱怡成不管如何还是要见一见的,何况崔锡恒还带着朝鲜国王的国书呢。

    如果朝鲜能好好听话,直接抛弃清廷,重新尊大明为宗主国,从政治上来讲对于大明还是有不少好处的。要知道现在北地还远位到平定的时候,清廷在北地的力量依旧强大,一旦朝鲜正式脱离清廷成为大明属国,无论对于天下还是清廷那边都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就这样,当崔锡恒抵达南京后,朱怡成让礼部安排了一下,在一次朝会上见了见这位朝鲜王国的使臣。

    面对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崔锡恒以属国外臣之礼觐见,不仅奉上了带来的那些贡品礼物,还把朝鲜国王的国书正式递上,以表示朝鲜王国要尊大明为主的意愿。

    一开始,朱怡成还是比较放松的,毕竟这是一件好事,可当他仔细看过所谓的国书之后,一张脸顿时沉了下来。

    “崔锡恒!”

    “外臣在……。”

    “国书中如何不见贵国国王上表王世子之事?”朱怡成冷冰冰地问道。

    听到这句问话,崔锡恒顿时冒了身冷汗,心中更是打了个颤。

    要知道朝鲜王国,无论是国王还是世子,也就是朝鲜关起门自称的太子,这都是需要得到宗主国的册封的。如今的朝鲜国王是李焞,这李焞当国王已近四十年了,这暂时不去说,但是他的儿子,也就是李昀,在十年多前曾经由朝鲜国王的名义上表清廷,然后被康熙同意后册封为朝鲜王世子。

    而现在,朝鲜弃大清而转投大明,重奉大明为宗主国,这就表示朝鲜和大清已经决裂,既然如此那么按照惯例,王世子之位必须要由大明重新册封,而在国书中却未有提到这点。

    崔锡恒嘴中一片苦涩,暗道不好。实际上,这并非朝鲜国的疏忽,而是故意为之。

    说白了,虽然为了尊大明为宗主国,朝鲜国内最终以李焞和老论派的意见占了上风,但实际上少论派并非没有一点收获,这故意混淆概念,不在国书中要求重新册封王世子的建议就是少论派提出的,其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打算在这方面给朝鲜留一条后路。

    毕竟,中华的两大力量大明和大清还在交战,在大清未真正失败的情况下,朝鲜打算借此做些文章,一旦大明没有拿下天下,或者说大清最终退至辽东,依旧和大明僵持的话,朝鲜王国还能用这种理由来搪塞一二,以表示朝鲜之所以尊大明为宗主国只不过出出于无奈。

    对于这些小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