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图同各商会取得联系,却因为其身份并没为人所重视。之后正如黄主事所言,在上海和他巧遇,两人因投缘后结为朋友,再一起去的宁波。”

    早在朱怡成接到黄履庄的报告,得知威廉这人后,朱怡成就让邓秉去查了查,眼下相互对应,所查到的消息和黄履庄的汇报并无差别,从这点来讲黄履庄说的都是实话,更没丝毫隐瞒。

    但这些并不足够,通事处主管对外情报,这是朱怡成特意交给邓秉的任务,但在威廉身上却做的后知后觉。一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在肩负任务的情况下进入大明,而通事处却丝毫不得知,反而在事后才进行调查,这点让朱怡成极为不满。

    邓秉心里也明白这点,所以他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心中却实在惶恐不安。

    黄履庄是理工男,思维简单,做事也直线条,这些朱怡成都明白。对于人才,朱怡成是极为看重和宽容的,但黄履庄在未经过汇报的情况下,直接把一些信息透露给威廉这样一个外国人,更使得他直接参与了在宁波的部分研究,这对于国家来讲是极为危险的举动。

    如果说对方的身份不像现在所调查的那样,或者讲威廉有肩负着其他目的的话,那么这些举动就等于向国外泄露了大量机密,在某些程度上说,这是极为严重的。

    当然了,不知者不罪。一直以来,朱怡成都忽略了这点,而威廉的出现正是让他感到了警惕。如今的东西方,东方在某些程度上还拥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已被西方科学的进步拉到了极小的差距。甚至,在其他方面,西方国家已开始超越东方了,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保持同西方世界的优势,这将是大明未来百年的立足之本。

    黄履庄负责的那些东西,在这时代都属于高端的技术,有些更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推动历史变化的发明。一旦这些被西方世界所得到,那么大明好不容易才取得的成果就白白丢失了。

    威廉的出现,让朱怡成猛然醒悟,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目前事情的发展是有利于大明的,可这件事却是前车之鉴,细思极恐,如不立即亡羊补牢,那么未来就悔之晚也。

    “接下来应该如何做,你可明白?”朱怡成平淡地问道。

    邓秉汗流浃背,跪地道:“回皇爷,臣明白,臣知道应该如何做了。”

    眯着眼打量着邓秉,过了许久朱怡成道:“下去自领三十仗,此事长长记性,如再有下次,那就不要怪朕重责了。”

    心中顿时松了口气,邓秉连忙磕头谢恩,随后起身离去。

    望着邓秉离开的方向,朱怡成神色逐渐变的凝重起来,想了想后直接让小黄门去传锦衣卫指挥使张冉,让他立即入宫。

 第三百五十五章 亭阁召见(求票)

    大英帝国,这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法抹去的名称。可以说,在原本历史线上,自1840年开始至到1997年香港收回,这长达一百三十七年之久的时间内,中国所承受的一切苦难和遭遇都同这个国家分不开。

    如果再深入研究的话,实际上早在乾隆时期,英国就派出使者来到中国,拉开了英国势力试图渗透远东的序幕。

    当然,相比正常的历史线,如今的英国并未有后来那么强大,现在的英国刚刚在欧洲崛起,还不是后世那个日不落帝国。但是,威廉的出现,不能不让朱怡成联想到历史,英国人派遣威廉来到远东的目的虽然表面上仅仅只是牵涉到贸易,但谁又能保证在其背后不会有其他呢?

    对于英国的情况,在后世的历史中阐述了许多,朱怡成也曾经看过几本有关近代史的书籍。不过因为这些情况,就把英国拒之门外,朱怡成也不会这么干。一来如今的英国还未达到他强盛的时期,二来朱怡成对于大明也有信心,在这个大时代主动介入世界,有两个国家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个是现在由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号称欧洲霸主的法国,而另一个就是如今蒸蒸日上的英国。

    早晚都要和这个国家打交道,只不过没想到却来的如此突然。对于英国如何打交道,这不同于之前的葡萄牙。葡萄牙王国如今虽看起来强盛一时,可实际上已走下坡路,而英国却正在上升期,已向全世界露出了他的触角。再过不久,当英国彻底击败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权的时候,那么一个日不落帝国就将此开始诞生。

    在同威廉见面之前,朱怡成想了许多,也做了不少准备。

    几日后,威廉终于入宫,当他来到这座庞大的宫殿时,威廉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大明的威严和强大。由于考虑到威廉的身份,朱怡成没有在日常见人的偏殿见他,当然更没有在主殿接见,而是把地方选在了宫中一处比较幽静的所在,三月的天气还是有些凉的,在这里却温暖如春,再加上四周的草木和富有江南气息的建筑,对于这种会晤更增添了些柔和的气氛。

    被小黄门带入宫门来到一处,穿过一片园林,只见前面的小亭中站着一人,这人身材修长,衣着华丽,站在那边有一股威严的气势,应该就是那位大明的皇帝朱怡成了。

    “尊敬的皇帝陛下,外臣威廉亚当斯,英国东印度公司委员乔治亚当斯阁下的助理,负责远东事务的使者,拜见大明帝国尊敬的皇帝陛下。”见到朱怡成,威廉毕恭毕敬地上前行礼,同时报出了他的身份。

    对于威廉的身份,朱怡成已经知晓,不过他叔叔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委员之一,倒是今天刚刚得知。原本,只是以为对方是普通高层,但没想到居然是二十四委员之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委员一般都由董事直接担任,其中董事长也称为总裁,或者也叫总督,但这个总督的称呼和其他殖民地的总督是有所不同的,整个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庞大的经济联合体,是由好几家公司联合而成,在目前的情况下,其商业性质远大于政治性质,所以董事,也就是委员的权利并不小,也就是说受到一位委员指派的威廉,基本可以作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委员会,也就是董事会的代表人了。

    面对威廉,朱怡成并没有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相反还非常和谐,他微笑着主动抬手示意对方起身,随后邀请对方坐下并上了茶。

    对于茶,威廉并不陌生,虽然他的家族并非是英国贵族,但作为拥有东印度公司委员身份的家族成员,在英国也算是上层阶级,何况英国的第一批茶叶贸易就是由东印度公司促成的。

    自第一批茶叶贸易完成后到现在,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英国上层绅士们已逐渐形成了喝茶的习惯,当然在如今,喝茶是一种比较奢侈的行为,不仅需要一定的地位,更需要相当的财力,毕竟在英国,茶叶要从遥远的远东运来,其价格是非常高昂的。

    在本土时,威廉虽然喝过茶,却因为价格原因无法养成这种习惯,而他到达印度后由于靠近远东,茶叶的供应就宽裕了许多,对于茶的喜好也渐渐产生了。自来到大明后,尤其是跟随黄履庄的这三个月中,喝茶从喜好变成了习惯,也逐渐适应并爱上了中国原汁原味的喝茶方式。

    先道了声谢,威廉有些忐忑不安地向朱怡成望去,却未动面前的茶盏。对于今天的觐见,他既有期待,又有些惶恐,毕竟像朱怡成这样的大人物,远比东印度公司的总裁要来的尊贵,年轻的威廉还是头一回面对这种情况。

    “不要拘束,随意些吧。”看出了对方的拘谨,朱怡成微笑道,示意威廉先喝口茶。

    小心翼翼地喝了口茶,心情稍稍平静了些,就听得朱怡成开口先从他的官话说了起来,笑着说威廉的官话讲的非常不错,看来是在这方面下过功夫的。

    从官话聊起,逐渐讲到威廉从印度出发先至澳门,然后又转折来到宁波、上海等地的事。朱怡成并没问些其他,大多的谈话只是些风土人情而已,似乎对于这些颇有兴趣的样子。而威廉在经过几次回答后,心情也逐渐没了之前的紧张,慢慢放开了。

    “亚当斯,贵国东印度公司要求同我大明进行贸易,这点没什么问题。我大明一向就是个开放的国家,对于海贸并无限制,世界各国只要遵守大明的法律,依法进行纳税和交易,作为这个国家的统治者,朕都是非常欢迎的。”

    朱怡成之后主动提起了关于贸易方面的问题,当他这些话从口中说出时,威廉心头顿时大喜。有了皇帝陛下的首肯,表示他来到远东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其他的要求,威廉并没有提出太多,他只是询问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实质性的接触和开展贸易合作等等,对于一些不合理,或者说冒昧的请求丝毫未有提及。

    当然了,现在的英国还不是后来的英国,根本没有百年后那么高傲和横蛮,在威廉,甚至包括英国上下,乃至国王和东印度公司的高层来看,大明是一个比英国更加强大的国家,对于强大的国家是需要尊重的,这一直在西方文明中是理所当然的事。

    “非常感谢陛下的宽宏大度,在下会把陛下的意见传给在印度的公司委员会。”

    “这些都是小事,朕会传旨给市舶司,过些日子自然会有人同你具体接触。”朱怡成这样说道,基本就把关于贸易的事给确定了下来。紧接着朱怡成询问起英国的现在情况,尤其是英国海外贸易的大致情况,对于这些威廉很是坦诚的一一告知,毕竟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既然双方要展开贸易合作,那么需要知道这些也是正常的。

    “亚当斯先生是剑桥大学毕业的?听说还是牛顿爵士的学生?”

    “回陛下,在下的确是毕业于剑桥大学,但只是听过牛顿爵士的一堂课,不过我的导师是爵士的学生,因为爵士这些年虽然还在大学担任职务,但已经通常不再管具体的教学方面了。”威廉解释道,听了这话朱怡成微微点头,不管怎么说,这个威廉也算是牛顿的徒孙了。

    “前些时候朕召见了黄履庄,黄履庄可是在朕面前好好夸了你,说是在宁波时给了黄履庄不少帮忙,尤其是在一些技术研究方面因为你的协助取得了许多突破。”

    “尊敬的陛下,黄先生的学问和科学的态度在下非常佩服,至于帮助,其实谈不上。许多工作都是黄先生主导的,我只是在一些理论方面稍稍提出了些建议。”威廉笑着回答道,虽然话语中有些谦虚,但同样也有些骄傲。

    在宁波这些日子,威廉通过黄履庄接触了不少大明在科技和实用方面的情况,虽然给予黄履庄不少协助,但同样也因为接触下来后感到惊讶。他惊讶于大明的科技和技术的先进,虽然在有些方面不如欧洲,可在其他方面却已经超过了欧洲,尤其是在冶金、化工、制造和军械等各种方面,许多技术使得威廉大开眼界,同样也受益匪浅。

    其实,作为一个从剑桥大学毕业的高级人才,威廉已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他甚至已经想等回到印度后就辞去在东印度公司的职务返回本土,依靠家族的财力投资实业建厂,把从宁波学到的一些东西直接运用进去。他非常有信心,这将是一次成功的投资,所创办的企业一定会大赚的,因为在宁波学到的那些技术已超过了欧洲所有国家的技术,只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