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哦,那你说说你的理由。”

    见朱怡成并没怪罪自己,反而如此询问,张冉吸了口气定定神,这才道:“微臣在北京的探子打听得知,清酋玄烨年前已叫停了修建园子的计划,本来,玄烨在去年时就打算在北京西北处修建一个园林,以为别园作为避暑而用,为此满清还先拨款百万两以做筹备,不过去年年中时,此计划就暂时搁置下来,微臣以为是因为经费支出过大所至,而不久前这个园子的建造已被清酋玄烨完全叫停了,由此可见满清财政压力极大,已无法支持此计划。”

    听到这,朱怡成有些诧异,他几年前去过北京旅游,不过当然是二十一世纪的北京,在北京旅游的时候也去过大名鼎鼎的颐和园,这提到了颐和园就不能不提已成废墟的圆明园,这作被称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多的是耻辱。当听到张冉说康熙本打算在北京西北修建园林的时候,朱怡成马上就想到了它,他并不知道真正历史上的圆明园初建就是从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如今的永业元年开建的。

    难道,康熙准备停建的这园林就是大名鼎鼎的圆明园不成?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园林耗资的确庞大,据说这圆明园前前后后耗费了无数金钱更用了几十年才建成,怪不得现在清廷叫停了这个工程,以清廷目前的财政情况的确是无法支持这样既庞大又长期的投入。

    随着东南落入大明之手,清廷又一连吃了几个败仗,再加上袁奇,也就是现在的高进部还盘据在江西,祝建才又在河南耀武扬威,看情况马上四川也要不安稳,清廷可以说是焦头烂额,从财政方面来看更是不堪。

    其实从康熙四十年后,清廷的中央财政就已经开始不稳了,随着康熙开始好大喜功,怠政后,清廷已逐渐失去了最初的活力,再加上清廷百官从户部借贷之风大起后,其国库的空虚更已是常态。本来,如果没有朱怡成横空出世,那么清廷还能勉强腾挪,再加上之后四阿哥临危受命清理户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最终才扭转了这样的局面。

    但是现在不同,如今的清廷已失去了东南重要财赋来源,再加上四处动荡,用兵更需用钱,康熙甚至已让上书房开始对民间增税收赋,以这种方式来填补财政空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会越来越甚。

    “你的意思是说,清廷如今财政拮据,为稳定统治必然会在开春后先解决祝建才部?”朱怡成开口问道。

    “皇爷明见,微臣正是这样判断的。”张冉一脸佩服地点头道:“另外,山西那边来报,塞外的蒙古八旗已有调入迹象,依臣看来,等开春后满清必定会对祝建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打击,在满清看来,如今袁奇已灭,高进在江夏已是朝不保夕,中原之地的心腹之患唯祝建才一人而已。如能快解决祝建才,那么中原平定后,满清就可集中全部兵力对付我大明了。”

    “哈哈哈!真是打的好算计!”此时,朱怡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还别说这个战略看起来似乎的确不错,从计划上来看也有实施的可能性,但是想这样做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朱怡成根本就不顾高进和祝建才的死活,或者说朱怡成只想太太平平在南京醉生梦死,逍遥度日。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这都是决定不可能的。朱怡成从来没有放松过天下局势,他的两只眼睛一只牢牢盯着南方,而另一只一直死死盯着中原和北方。

    伟大的革命家曾经说过,拉拢所有能够拉拢的人,争取所有能够争取的对象,集中力量打击要敌人。而朱怡成一直以来也是这样做的,有人还说,襄外必先安内,而朱怡成更赞成伟大的革命家所说的话。而在历史中也证实了,这才是真正的真理。

    前面,朱怡成之所以在张冉面前告诉他,他准备让福建的马功成暂时停一下,等开春后再做决定,其原因也在与此。等开春后,北方的清军必然会有动作,朱怡成是绝对不会让他们自由挥的,到时候适当地支援一下祝建才和高进等人,再顺手给清廷添些乱子,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见朱怡成笑的如此高兴,张冉自然也猜到了朱怡成的打算,同样也露出了笑容。

    “无论是清廷、祝建才、高进还是川中那边严密监视,如有消息第一时间来报。”

    “微臣领旨!”张冉知道轻重,连忙起身回道。

    之后,朱怡成突然间话锋一转,对他吩咐道:“你派几个可靠的人马上去一趟厦门。”

    张冉连忙答应,同时等候朱怡成接下来的吩咐,这时听到朱怡成又道:“马功成的军报你也看过了,厦门那边有个人朕很感兴趣,去把他带来后领到朕这里来就行,记得好生注意了,不要唐突,更要有礼有度,你可明白?”

    张冉恍然大悟,连连称是,随后叩告辞。

 第二百二十四章 摇曳的身影

    北京,乾清宫。

    已到元宵,按理说康熙此时应与民同乐,在后宫同众皇子、皇孙、后妃等过节。可是今年的元宵节,康熙一早就来到了乾清宫,乾清宫是康熙平日里办公和读书的场所,也是会见大臣的地方。

    坐在暖阁中,康熙抬头看着这片熟悉的地方,他在八岁时就是在这成为了皇帝,十六岁那年,在乾清宫的上书房拿下了专权的鳌拜,从而开始了他对庞大帝国的直接统治。

    随后,三藩之乱,蒙古之战……许多决策和国家大事都是在此完成,乾清宫可以说几乎陪伴了康熙的一生,直到至今。

    由于是过节,宫中到处悬挂着红色灯笼,还有一些喜气洋洋的装饰,但康熙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半分节日的气氛,相反他觉得如今的乾清宫带给他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感和压抑感。

    康熙四十八年好不容易过去了,如今已是康熙四十九年,而在去年这一年中,作为大清帝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康熙过的并不如意,甚至可以说是心力交瘁。

    四十七年起,袁奇先在浙江起兵,接下来各处烽火四起,整整两年的时间里起义的野火非但没有扑灭,相反还越来越甚。

    去年这一年里,先是朱怡成从宁波出兵攻下浙江,紧接着又北上拿下金陵,横扫江南一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江南,借长江天险和水师之力以抗大清。

    紧接着,袁奇死灰复燃,至江西起事,短短时间内几乎占了江西全境。祝建才潜至河南,八卦教起义更是打了大清一个措手不及,如不是康熙应对及时,恐怕连山西和河北两地也将蔓延开来。

    由于江南、江西、河南三地丢失,尤其是前者落入朱怡成之手,导致大清财政发生了严重问题,缺少江南财赋和漕运支持,康熙手上不仅少了大量收入,更因为粮食北运断绝,导致北地粮荒蔓延,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民间粮价就暴涨一倍有余,无论是朝廷还是百姓都苦不堪言。

    朱怡成在金陵登基为帝,更令天下震动。康熙无奈只能授意马齐等人对民间增加赋税摊派,以充其虚。不久前,江西那边终于传来了好消息,隆科多以离间之策拉拢了袁奇部中几个重要人物,在九江突然发难最后清军大获全胜,如今袁奇兵败后也发病而亡,残部在江夏勉强支撑,按隆科多的奏折中所言,等开春后将调集大军再行围剿,想来到时候这些残部当一扫而空。

    这个好消息令康熙为之一振,更是欣喜万分,为此他特意从已经非常紧张的国库中调了数十万银两以作奖励,同时要求隆科多再接再厉,尽快扫平袁部残余。

    而在中原,也就是河南一地,对于祝建才的围剿也在继续,双方虽暂时僵持不下,但康熙却相信等过后不久让他咬牙切齿的祝建才就将在自己铁骑之下灰飞烟灭。

    花了些代价,康熙已说服蒙古王公从蒙古调兵至南方,等开春后就将有一万多蒙古铁骑会南下,再加上隆科多手中的兵力,祝建才部根本无法抵挡,等灭掉这二部后,整个中原就能平定下来,康熙也能有办法腾出手来应对江南局面。

    可谁想到,康熙高兴了没多久,南边就一个接着一个的坏消息传来。首先是蓝延珍的联合舰队在东海一战中全军覆没,导致东海、南海大清再无能和伪明相抗的水师力量。

    紧接着,伪明集合水陆大军向福建推进,蓝理和年羹尧的三面防御计划因为朱一贵的起义导致破产,蓝理为保存实力主动向西北撤退转而进入广东,而年羹尧作为闽浙总督见厦门不保也带兵南下,把整个福建全部丢给了伪明,就此福建丢失,福建一丢,两广岌岌可危,令接到消息的康熙又气又恼却又无可奈何。

    “皇上,李光地递牌子求见。”正当康熙坐着发愣,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时候,一个老太监轻声走近说道。

    “不见!”康熙想都没想就开口说道,老太监应了一声,转身就要离开,不等他走到门口却被康熙叫住了。

    “你去告诉李光地,就说今个元宵节,朕在宫中有家宴,有什么事等过了节再说不迟。”

    “奴才这就去回李大人。”老太监连忙应道,快步离开。

    老太监走后,康熙不由得摇头叹了口气,其实李光地找自己为何事康熙是心知肚明。作为康朝的老臣和明臣,李光地不仅是吏部尚书,更是文渊阁大学士,虽然李光地未进上书房,但他的地位绝不亚于马齐等人。

    因为江南失陷,国库空虚,康熙无奈只能授意马齐等人对民间加税和摊派,李光地作为文臣中的重要人物,又是有名的理学大家,对此举异常不满,不仅多次上折要求康熙废除这些增加的税赋和摊派,更几次在朝中向康熙直言,康熙无奈只能施展拖延之策,嘴上说的漂亮而却半点动作都无。

    几月下来,民间苦不堪言,再加上如今粮价飞涨,百姓日子更是难过,如果康熙料的不错,李光地就是来和他说这些事的,为了避免麻烦和耳根清净,康熙只能用这种办法把他打发走。

    康熙知道李光地此举并无不妥之处,所以他也没责怪李光地。可是现在康熙自己也难啊!为了银子的问题,他甚至把建园子的计划都给停了,如今甚至下令宫中缩减开支,平日里用膳都少了两个菜。

    “为何都不能体谅一下朕呢?只要坚持一下,等灭了祝建才和袁奇残部,这朝中就能缓过气来,等到时候举兵南下,一举灭掉伪明,朕必定会好好补偿这天下臣民,同时亲自向上天告罪啊!”

    喃喃自语道,康熙眼中忍不住有些湿润,当天色渐渐暗下来,殿中的灯烛点燃,但因为康熙节俭的要求这灯烛只燃了其中三分之一,使得殿中看上去有些昏暗。他孤独的身影在这昏暗的烛光中随风摇曳不定,仿如时光穿越百年……。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三十六年的太子

    后殿,康熙的皇子皇孙还有后妃已汇聚满堂,正耐心等着康熙的到来。

    元宵节,无论外面是什么情况,这宫中的皇室内宴是肯定不能免的,不过和往年相比,众人脸上却没多少喜色,就连那些不问政事的后妃也只勉强欢笑。

    后妃们有专门的位置,和皇子皇孙离的有些距离,而在另一边是太子和几位阿哥的坐席,几个阿哥按照轻疏分别入座,一眼望去泾渭分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