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锋已近到同安。

    与此同时,明军水师正对金门展开了猛攻。金门是厦门至澎湖的跳板,同样也是厦门防御的海上大门,蓝理之前在金门做了不少准备,工事和炮台一应俱全,可惜的是如今蓝延珍的联合舰队已经覆没,没了外援单凭金门部队死守根本就防不住明军水师强大的攻击力。

    明军攻击金门的战役一打响,仅三天时间金门守军就损失惨重,整个防线更是摇摇欲坠,随时随地会崩溃。一但金门被明军拿下,那么整个厦门就全暴露在明军水师的威胁之下,再加上陆上的明军大军一路已打到了同安,厦门陷落几乎只是时间问题。

    已撤至华安的蓝理如今是一脸忧色,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在厦门设置的防御会如此轻易被明军突破。蓝理是打了老仗的人,非常清楚安溪的大门一旦打开,之前的防御布置已没了效果。归根结底,这仗之所以会到如今结果,关键就在于朱一贵突然在长泰起兵,从而导致清军背腹受敌,一溃千里。

    “大帅,年总督来急报求援,请大帅带兵速速增援厦门。”就在此时,一个亲兵快步走近,先冲着蓝理打了个千,随后递上一封加急信函。

    蓝理接过后只看了眼信函外的字,却没有拆开看,因为他心里清楚这里面会写什么。

    “如今厦门是肯定守不住了,让年总督直接南撤吧,无论是入广东还是掉头往西北都可,请年总督自行安排。”蓝理悠悠说道,目光同时投向了东南的厦门方向,望了好久后猛然回头,下令全军直接开拔前往龙岩。

    他蓝理是两广提督,既然福建丢失已不可挽回,蓝理就要考虑两广安危,与其把手中宝贵的兵力丢在福建拼光,倒不如快速撤回广东早做打算。

    可回到广东真的就是挡住明军南下的脚步么?蓝理的心里并没有什么把握,如今这局势他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戎马一生,这把老骨头最后丢在沙场上也不算是最糟糕的事。

    在厦门苦苦支持的年羹尧得知蓝理退兵龙岩的时候是气得破口大骂,蓝理见死不救,他蓝理可以走,可年羹尧怎么走?别忘了年羹尧可是康熙任命的闽浙总督啊!如今浙江的地盘丢了一干二净,眼看着福建也要落入明军之手,难道他年羹尧真的要像蓝理一样逃到两广去?

    年羹尧想象得出,一旦自己丢了厦门会是什么结果,就算康熙再重视于他,这失地的罪名是逃不了的。

    可这时不跑的话等明军真的攻破厦门他年羹尧同样逃不过一死,年羹尧是文人出身,但他又和普通文人不一样,狡猾如狐,心狠手辣,这就是他年羹尧,而且他还是一个特别惜命的人,在真实的历史上,年羹尧因为骄横跋扈最终得罪了雍正,雍正为了不落下杀戮功臣的恶名以削职降级逼迫年羹尧自行了断,但年羹尧就是怎么都不肯自杀,闹到最后雍正无奈只能直接出手,直接下令逮捕年羹尧,最终以大逆罪五条,欺罔罪九条,僭越罪十六条,狂悖罪十三条,专擅罪六条,忌刻罪六条,残忍罪四条,贪婪罪十八条,侵蚀罪十五条下旨令其在狱中自裁。

    由此,就能看出年羹尧的性格所在,他是一个不见棺材不掉泪,甚至见棺材也要挣扎几下的人。

    思前想后,年羹尧决定还是走,不过他可不想和蓝理走一路,年羹尧慌忙集合手中的军力,在金门被攻陷的同时从厦门撤出,急急朝平和而去,打算先到平和整顿兵马后再看局势走那一条路前往广东。

    年羹尧这么一跑,厦门剩余的守军士气大跌,不等明军攻到厦门留守官员就主动出城投降,就此厦门被攻下,整个福建最后一座重城到了明军手里,也标志着福建重归大明。

 第二百二十一章 新气象(求票)

    元旦,这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这时代的元旦可不是后世的元旦,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元旦一直都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后世人们熟悉的春节这一日,只不过民国后政府引入公历记年,为区分这才把元旦和春节分了开来。

    按明朝的制度,元旦是个极其重要的日子,明朝规定三大节日,即:冬至、元旦、元宵,这三个节日都会放长假,朝中元旦放假时间是最长的,从一开始的从元旦初始放假五日,到后来的放假十日,而至神宗时期,索性把元旦和元宵假期合二为一,直接放假二十日之久。

    当然了,这些假期的长度都是指在太平年代,如今明廷在南京初复不久,北方还有清廷虎视眈眈,至于南方也正在打仗,朝中放这么久的假肯定是不合时宜的。为此朱怡成特许在元旦当日大朝会后放假三日,元宵再放假两日,合计为五日,以为庆祝。

    这一年是朱怡成正式登上皇位的第二年,也是永业二年的头一个春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元旦当日,朱怡成就早早起,凌晨四点不到就到了大殿附近的偏殿准备,而前来参加朝会的文武百官也早就在宫外等候,时间一到,先由文武百官入殿,等人全到后朱怡成再至殿内,受百官朝贺,然后由宣表官代表朱怡成高声朗读表目,这表目说白了就是后世的领导新年至词,洋洋洒洒一大通,表目前后要读一时辰之久,等读完后朱怡成高坐宝座,以接受朝臣的贺拜之礼。

    完成后,接下来还有大祭等等活动,这一番节目一直要折腾到午后才能结束。如此后,新年朝会才算接近尾声,接下来就是普天同庆的日子了,朱怡成不仅要对朝中官员进行慰问和表彰,还要宴请一些民间的代表,尤其是那些挑选出来的乡老等等,以示皇恩浩荡。

    就算这些节目结束,对于宫中各人,作为皇帝也要雨露均沾,宫中无论级别,上至皇后下至普通小黄门和宫女、侍卫,朱怡成都要给予一个讨吉利的“红包”,这红包中装的是刚刚制作出来的永业制钱,这些制钱并非普通的铸钱,而是使用了工部最新研制的水压机器直接压制的银元和铜元,无论做工还是精美程度远超如今民间所使用的钱币。

    大明初建,对于钱制问题在去年时就着手开始筹备了,堂堂大明总不能使用清廷的康熙通宝吧?这样既不合规矩,也不成体统。但铸造钱币,朱怡成又不愿意和之前那样使用通宝性质,中国并不是一个铜产大国,自古以来一直缺铜,何况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铜料在工业上有着更大的作用。再加上考虑到民间一直又有私铸通宝的陋习,从各方面考虑,朱怡成决定用后世的方式进行钱币制造。

    在宁波的水力冲压机研制成功后,朱怡成就下旨建立了专门的钱币铸造局,铸造局设在上海。没错,正是上海!在明军拿下苏松后,上海的建设就逐渐开始,上海位于长江下游的入海处的突出部,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又是连接南北的要地,随着大明即将要进入全球大航海的行列,上海的开埠已是必然,后世的一切也证明了上海有足够成为远东第一大城市的潜力,对于这个宝地朱怡成怎么可能放至任之呢?

    永业制钱中的铜钱和普通的铜子不一样,清廷的康熙通宝,或者说前朝的各代通宝基本都是以铜为八锡为二或者铜为七锡为三进行铸造,在开国时期,朝廷在铜的比例会高些,而当朝廷遇到财政困难的时候,铜的比例会低些。有时候铜六锡四甚至对半也曾出现过,更为恶心的还出现过铜四锡六的配比,这种劣质铜子的购买力和欢迎度可想而知。

    再加上中国各朝一直实施专卖制度,导致铜器的价格远高于铜子,民间有些不法商人就会钻空子,私下里把含铜量高的铜子融化了铸成铜器以为牟利,所以朱怡成在进行制造钱币的时候特意让人采取了新的配方,所使用的铜钱中含铜量并不高,仅只有六成左右,但其他四成由于加入一些新的金属材料形成了类似合金的效果,再加上冲压机的加工,所以永业制钱看上去卖相甚好,初一投入就大受欢迎。

    除了铜钱外,还有银元。和铜钱一样银元也使用了合金技术,再者大小份量一致的银元使用起来比碎银更为方便。这些制钱上朱怡成本来想使用自己的头像作为正面,但这个想法却被百官否决了,百官认为皇帝乃天子,天子怎么能让自己的头像出现在制钱上呢?如果头像放在制钱上,这老百姓敢不敢用也是个问题,以目前风气难道让老百姓拿着这些制钱在家供起来不成?

    朱怡成想想也是,目前还未民智大开,再者他也不想这些制钱被人称为“朱大头”,这也太难听了。最终讨论后制钱决定一面以大明十二角日月为正面,而另一面以文字的性质标注制钱单位和年份,四周再以简单的龙纹为饰,辅以压制的螺纹,以作为防伪。

    除了钱币铸造局外,朱怡成还以皇室出面同宁波商会建立了银号,这些银号替代户部进行钱币兑换和储取服务,甚至还推出了由皇室担保的银票。这些银号表面上是由宁波商会进行操作,但实际上真正的操纵权在朱怡成的手里。

    朱怡成建立这些银号的目的很明显,他是用这些银号达到设立中央银行的目的,而且根据他的计划,等银号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逐步开放民间银号的良性竞争,当然一些重要的职权只能控制在皇家银号手里,以逐步完善大明的银行业务,进而推动金融发展。

    原本,皇家银号的推出是得到百官反对的,在一些官员看来朱怡成这样做有“于民争利”的嫌疑,何况士农工商,四民之说古就有之,商人的地位一直最低,如果皇室直接介入其中不仅会提高商人的地位,更会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变化。

    但是他们的反对被朱怡成直接驳回,这同把自己的头像要不要摆在制钱上完全是两回事,知道皇家银号重要性的朱怡成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再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始,这个世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人的崛起不可或缺,四民之说必须废除,中国现在虽然还是这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如果继续抱着老传统下去的话,那么将来必然会落后于世界,落后就会挨打,这是历史带来的教训。

    和前明的其他皇帝不同,他朱怡成可是白手起家,一手一脚打出复明大业的马上皇帝,再者军中各要员大将全都是朱怡成一手提拔起来的,朱怡成让他们往东绝对不会说半个不字。而在文官中,职位最高的无论是廖焕之还是邬思道,他们也不是什么读死书的书呆子,当然不会为这事去反对朱怡成,这样一来那些反对的声音很快就被打压了下去,而皇家银号自然顺利地成立。

    随着地盘的扩大,虽然有海贸的收益支持,大明的财政还算过得去。但现在福建之战还在打,接下来还有两广和北方大片国土需要收复,朱怡成手上一直紧张的很。

    钱币铸造局和皇家银号的成立,使得朱怡成在财政上能稍缓口气,第一个月下来,当两部的报表送到朱怡成这里时候,朱怡成更是欣喜万分。其中钱币铸造局当月收益高达五十万两,至于皇家银号的收益更高,居然达到了八十万两,两者相加足足有一百三十多万两的收益。

    不要忘记,这只不过是第一月的收益,这些收益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持续性,还将不断稳定增长,怪不得后世人们常说搞金融是最为赚钱的,而事实也同样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