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叛贼-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色渐渐散去,手臂向下一垂,一动不动……。

 第一百七十五章 折翼(求票)

    师懿德求仁得仁战死沙场,这对于一名将军来说算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他在出战之前就清楚自己的结局,而且这也是他唯一能够选择的结局。

    师懿德死后不久,朱怡成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听完此事后朱怡成许久未说话,最后只是轻轻长叹了一声,吩咐下去好生收敛他和其部的尸体,找一块风水好的地方安葬。

    虽然师懿德已死,但苏州依旧在清军手里,不过此时城内的清军士气已经跌到了极低。朱怡成派人给城中去信,要求苏州城主动开城投降,明军会保证对苏州城内百姓和投降清军的生命安全,另外对于所有投降的清军将领和城中各官员给予厚待。

    此信送到张伯行处,看完信后张伯行顿时怒火中烧,当即就把信给撕的粉碎,发誓和反贼不共戴天。

    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投降的。他张伯行可是闻名天下的清官、大忠臣,是把毕生都奉献给伟大的大清帝国的贤良。死对他来说并不可怕,死后的名声才是最重要的,如能在死后得到一个文忠的谥号他也能含笑九泉了。

    师懿德死后,张伯行直接以巡抚名义接过全部苏州城防,摆出一副誓死严守苏州的架势,不仅亲自视察城防,而且对那些消极的各级军官毫不留情,直接处罚了一批,打板子的打板子,夺职的夺职,甚至有两个百户军官因为出言顶撞张伯行直接被他当场砍了脑袋。

    劝降信发出后石沉大海,等了一日见苏州城内依旧未有回音,朱怡成也不客气,当即下令全军开始攻城。

    苏州之战一开始就进入激烈状态,士气如虹的明军如排山倒海般向苏州城涌去,张伯行也摆出了死守的架势,不仅派出各级信任官员担任军中监军以督促清军和组织的兵勇防守,甚至亲自提剑上了城头,同明军展开殊死拼杀。

    一时间,城上城下,杀声震天,火炮、火铳、羽箭、飞石……在空中来回,血肉模糊的尸体不时从城头向下跌落,其中有明军的,也有清军的……。

    “杀!杀反贼!”张伯行在城头亲自砍死了一个重伤登城的明军,喘着粗气挥舞着手中宝剑如颠狂一般大呼。当明军这波攻势终于退去,看着如潮水一般退下的明军张伯行更是大笑不止,在他看来这些反贼也不过如此,这苏州还是可以守得住的。

    “大人!不好了大人!”就在此时,一个官员连滚带爬跑了过来,远远见到张伯行就高声呼道:“东门……东门被打开了……。”

    “什么!东门如何会开?”听到这话,张伯行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整个身子摇晃了下,紧接着厉声喝问。

    “姚游击,是姚游击下令打开的城门,他投贼了啊!”来人哭喊道。

    “张典史呢?他不是也在东门督战么?为何不阻止?”

    “姚游击趁张典史不备先一刀把他砍了,这才带人打开的东门,如今反贼已从东门入城了!”

    “如此叛逆,贪生怕死,居然投贼……。”张伯行气得浑身发抖,可还没等他把话说完,又有一人跑来报告说西门也被开了,而且打开西门的居然是总兵钱大昌,不过相比姚游击,钱大昌至少没把和他在一起的苏州知府等文官杀了,不过这些人都被钱大昌带兵控制住,随后下令其部打开了西门。

    不仅如此,钱大昌还以总兵名义下令城中各部放弃抵抗,投降明军,当听到这如五雷轰顶的消息时,张伯行哪里还站得住?整个人脸色铁青摇摇欲坠。

    “大人……现在如何是好?”旁人连忙扶住张伯行,张伯行深吸了口气,用力一把推开旁人,用手中的剑勉强驻立着。这时候,从东门、西门还有其他几门传来一阵阵喊杀声,远远望去,城外的明军已从这几门蜂拥而至,本插在城头的军旗也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刚换上的明军日月旗。

    “城破了……城破了……。”本就士气不高的清军见到这情况哪里还有反抗的欲望?各部清军顿时乱成了一团,有的当即弃械投降,有的如同没头的苍蝇到处乱串,还有不少清军更是拼命向城内跑,边跑边脱下军服企图躲入城中假冒百姓以保全性命……。

    就连张伯行所在的地方,守城的清军也惶恐之极,一些离的比较远的清军面面相觑后同时拔腿就跑,哪里还顾得上守城?眼看着大势已去,张伯行嘴唇颤抖,想怒骂却似乎有什么东西死死塞住了他嗓子眼,想召集手下兵员反击夺回城门,但此时已晚,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从四面八方涌来,攻进城的明军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不仅如此,刚刚退下的明军又发起了对这边的攻城,这一次城头守军根本就没了丝毫勇气,初一接触就崩溃而逃,看着一个个凶狠的明军不断登上城头,挥舞着手中刀剑如切菜砍瓜一般追杀清军,张伯行忍不住闭上了眼。

    “完了……一切都完了……。”无尽的悲哀从张伯行心头涌起,苏州马上就要失陷了,他张伯行绝对不能做反贼的俘虏,他是大明的忠臣,是闻名天下的清官啊!

    丢掉手中宝剑,张伯行登上城楼,不顾城楼下依旧的厮杀,他先整整衣冠,随后朝着北方郑重其事地行三拜九叩大礼,起身后,默默走到窗边,眺望着远方,也不知道此时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随后只见他猛然向外一跃,在无数人的注视下,张伯行如同折翼的鸿燕,从城楼跳下……。

    随着一声沉闷的声响,张伯行的尸体重重摔在城下,而在这时候,明军已占住了这片城头,带队的把总拔下城头代表张伯行的巡抚大旗,用力向城下一掷,那大旗飘荡荡地恰好落在城下张伯行的尸体边,随后把早就准备好的日月大旗插了上去,当旗帜在风中飘扬的时候,四周如雷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第一百七十六章 稳固(继续求票)

    拿下苏州,江南全入朱怡成之手,现在他可以完全腾出手来派军南下支援温州了。可当赶往温州的前锋还未抵达前线,蓝理和年羹尧的部队已经主动撤军,泰顺之战前后经历四十七日,就此结束。

    泰顺一战,马功成和杨勖部队损失并不小,整体伤亡高达六成,如不是杨勖精于守城指挥有方,再加上澎湖水师牵制住了蓝延珍的联合水师,马功行在温州不断派兵支援和替换前线有生力量,尤其是邬思道及时又向温州支援了三千人的生力军,要不然这泰顺就差一点儿被攻破了。

    此战,杨勖坚守泰顺,把蓝理和年羹尧部挡了足足四十七日,令清军在城下寸步未进,更为明军能顺利拿下杭州、南京、常州和苏州立下大功。因为他善守,此战后被军中誉以“铜墙铁壁”之美称。

    早在南京被攻下的消息传到温州,蓝理和年羹尧大惊之下就有了退意。南京失守,常州、苏州两座孤城更不可守,明军占领江苏全境已不可避免。蓝理是老行武的人,不会看不出现在的局势,至于年羹尧就更不用说了,丢了南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面对怎么都攻不下的泰顺,两人勉强又打了几天就主动放弃,带领大军主动撤回福建,依托福建山地险要进行驻防,以免明军拿下江苏后调头南下来攻。此外,蓝延珍的水师也全部撤回厦门、南澳两地,以防台湾的澎湖水师异动。

    不能不说,他们的判断和决定非常正确,他们前脚撤回福建没多久,常州和苏州两城失陷的消息也传了过来,而且北方的明军已彻底解决了江苏清军,并派兵南下支援温州。

    自朱怡成从宁波出兵到最终拿下苏州,前后经历两个半月,不仅地盘扩大了一倍还多,而且还拿下了南京、杭州、苏州这样的大城,更控制住了长江口至南京到太平府(今马鞍山)一带的水路。

    由于明军大胜,导致长江中上游的清军压力顿时大增,正对袁奇部进行攻击的清军为防明军水师沿江而上直抵九江,从而两部汇合,清军不得不减弱的攻势,针对明军水师可能攻击的区域进行布防。

    同时在江北,因为明军占领南京后清军更怕明军直接渡江趁胜北击,不得不把在河南的大军向江北调动,联同山东绿营从通州(南通)——泰州——扬州——滁州一线布置江防。

    如此一来,袁奇和祝建才两部压力顿时大减,逐渐稳住阵脚,同清军形成了僵持状态。

    占据了江南、浙江和台湾三地后,明军的攻势也缓了下来。说实话,虽此战收获大大超出了预期,使得朱怡成势力大增,但拿下这么多地盘不免也有些“消化不良”。

    如今,朱怡成的总兵力已超过了十万,可这十多万人要控制如此大的区域还是比较困难的,除了比如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松江、台州、温州、丽水等这些重要城市有重兵驻扎外,其余各小州县的控制力并不强,再加上此次战役共俘虏清军(含团练兵勇)五万多人,另有三万多的地方义军需要整编,再加上所占各城市的实际控制也需要人手和时间去处置,所以当得知蓝理和年羹尧主动撤军后,朱怡成只是下令继续就地驻防,并未让部队向福建进行攻击。

    “恭喜监国!”回到南京不久,邬思道带着六部人员总算赶到了南京,一见朱怡成后邬思道就笑着行礼恭贺。

    “邬先生你可来了,你如果再不来孤得焦头烂额了。”见到邬思道,朱怡成是欣喜万分,仗打完了,可接下来要处理的事是千头万绪,虽然有廖焕之进行协助,但这一次拿下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另外还有之前说的俘虏和义军整编工作,再加上其他各项事务,朱怡成这几日是忙得连吃饭时间都没有。

    听完朱怡成述苦,邬思道顿时大笑起来,胸有成竹地告诉朱怡成,他来之前已做了计划,等把计划细细向朱怡成讲解后,朱怡成顿时大喜,马上把同样焦头烂额的廖焕之找来,让他们两人尽快安置这些政务。

    “监国,政务之事先不急,不过现在有三件事需尽快安排,不知监国您是否有所考虑?”喊人去找廖焕之的时候,邬思道神色凝重地对朱怡成问。

    “三件事?还请先生赐教。”

    “其一,封赏众臣!”邬思道讲道:“此战我大明已动摇满清国本,尤其是南京应天府收复后,天下为之震动!监国为大明之主,当封赏众臣,并大赦以安民心,同时此举更能令天下归心于监国。”

    “此事孤已考虑了,正等先生来后再办。”朱怡成笑道。

    邬思道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其二,请监国尽快开科举,纳贤士,布告天下!”

    邬思道此言一出,朱怡成倒是一愣,对于科举什么他从来没有这个考虑,这也是他的后世教育思维所致,毕竟朱怡成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科举的重要性也不是很清楚,再加上之前在宁波只是一地方义军势力,也未有搞科举的资格,就算那时候宣布开科举在天下人眼里恐怕也就是个笑话,那怕他后来在宁波重登监国之位也是如此,地盘仅不到半省之地,四周都是强敌,何谈科举一事?

    但如今不同了,拿下江南、浙江再加台湾,拥兵十多万,此时此刻朱怡成已完全有了和清廷叫板的资本,而当初那些观望,认为朱怡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