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振南明-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年了,这把马刀跟了他整整十年。
十年间这口刀不知饮了多少血,也正是靠着这口刀斩下的首级,他从一个卑微的包衣阿哈被主子抬旗成了旗人。
希望这一次这口刀能够继续带给他好运吧。
陈顺才最后回头朝巷子里望了一眼,便狠狠朝马臀抽了一记鞭子。
马儿吃痛嘶鸣一声加快了步子,发出踏踏踏的响声。
陈顺才微微眯起眼睛,任由热风吹过他光秃秃的额头。
西市口牌坊,汉军镶红旗的甲兵都会在这里集合、整队,由固山额真石廷柱率领列队出城,随豫亲王多铎大军向山西太原开拔。
抢西边啦
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抢的是国运,抢的是天下
“王爷,这回摄政王叫您跟着豫亲王攻打太原,可是个表现的好机会啊。”
大帐之中,一个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的汉子十分兴奋的说道。
在他身旁不远,站着一个身着蟒袍四十来岁的壮年男子。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恭顺王孔有德。
孔有德和耿仲明、尚可喜降清后皆被封王,合称三顺王。
三人早在辽东时便认识,曾经一起做过矿工。后来三人都投到毛文龙军中,一个马勺搅饭吃。毛文龙被杀后,因缘巧合下他们策动登州之乱,后一起渡海投降后金。
照理说,这样的经历足以使他们情同手足。
但事实却非如此。
大清要与李自成、残明小朝廷争夺天下,仅仅靠八旗军是不够的,还得倚仗孔有德等三顺王。
比起献出山海关的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绝对算是投诚的老前辈,深得摄政王多尔衮的信任。
多尔衮曾经对三人暗示过,若是将来打下天下,会分给他们一省之地作为实封之地。
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人都是人精中的人精,自然明白多尔衮不会那么的大方。
多尔衮只说将来会给他们分一省之地作为封地,却没说是一人分一省还是三人分一省。
孔有德甚至认为多尔衮有可能对吴三桂说过同样的话。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获得一省封地,就得立下尽可能大的功劳,完全盖过其他几人。
兄弟兄弟和一省封地比起来就是个屁
摄政王派吴三桂、尚可喜随英亲王阿济格取大同,同时派豫亲王多铎领耿仲明和他孔有德攻太原。
两边都是一位满洲亲王带着两个汉族藩王,意图太过明显。
如果孔有德没有料错的话,这便是一次小考。
如今大同已经拿下,他自然要辅佐豫亲王尽快的打下太原,唯有如此才能够获得个势均力敌的评价。
真正的大考在和李自成部的决战。
若是吴三桂、尚可喜能够先行一步辅佐阿济格打下榆林,那么便会在摄政王的心目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反之,若是他孔有德先轰开了潼关城门,进而拿下西安,自然会被摄政王高看一眼。
他军中有红衣大炮,光凭这点便足以令同行的耿仲明成为陪衬。
至于尚可喜,孔有德也不怎么在意。
他唯一担心的是吴三桂。
此人年纪轻轻便在辽西将阀中脱颖而出,成为山海关总兵,可见确是有两下子的。
李自成攻破北京,吴三桂归顺后立马叛变引清军入关,翻脸比翻书还快,行事之果断狠辣便是孔有德也要赞叹几分。
最关键的是吴三桂手中攥着几万精兵。
那可是关宁铁骑仅剩的精锐。
虽然关宁铁骑比不过八旗军,但实力在明末诸边军中也算是翘楚了。
有这样一只精锐军队冲锋搏杀,吴三桂极有可能随阿济格先行一步拿下榆林。
第一百零七章 斥候
更新送到,求推荐票支持感谢书友狼崽少爷的1000币打赏,感谢书友五千年文明的200币打赏,感谢书友关山离歌、书友春秋一統華夏興的100币打赏
如今是僧多粥少的局面,要想喝到粥就要比其他人更狠。
孔有德并不介意直接用红衣大炮轰开太原的城墙,屠光城中的每一个汉人。
反正这种事情他做的多了,早已驾轻就熟,没有任何的负担。
只是这位豫亲王多铎比较难侍奉,一路上怕是有孔有德的气受。
不过做主子的嘛,总归有些怪脾气。
那位英亲王阿济格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
现在吴三桂和尚可喜怕也在捏着鼻子叫苦呢吧
一想到这里,孔有德的心情就平衡了许多,吩咐亲兵准备甲胄,他要给本家兵训话。
这些本家兵都是他当初渡海降金时带去的军队,有一万人上下,战斗力十分彪悍。
由本家兵组成的汉军军队是他最大的倚仗,也正是因为有这只军队他才能被封为恭顺王。
想想在东江镇时穷的叮当响,和乞丐没有什么分别,孔有德便觉得十分可笑。
文官以漂没为理由克扣军饷,军士们连饭都吃不饱,谁他娘的还给你卖命打仗。
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袁崇焕那厮更是矫诏杀了毛帅,弟兄们心里不服
若是放在太平年景,孔有德这样的军官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可他偏偏赶上了满洲人崛起。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既然大明不能给老子荣华富贵,咱就索性剃发降金
事实证明他孔有德选对了,不仅荣华富贵到手还被封了王
乱世真是个好时候啊,他孔有德赶上了
“阿嚏”
魏得功打了个喷嚏,连忙把衣服披上靠到火堆旁。
这山中夜里也太冷了。
作为一名斥候风餐露宿是不可避免的,翻山越岭更是家常便饭。
要想拿到第一手的情报,就得吃常人所不能吃的苦。
不过魏得功却觉得十分值得。
他是高杰高大帅麾下的一名哨骑,此番被派去侦查豫南的情报。
和他一样背着侦查任务的有五十多人,都是军中身手最好的汉子。
此次北伐,大帅是满怀信心的。
用他老人家的话,如今鞑子的主力都调到山西去和李闯王打仗,京畿、河南的兵力十分空虚。
此番出兵即便不能直捣黄龙光复神京,也至少能够恢复一些州县,涨一涨汉人的士气。
他娘的鞑子凭啥骑在汉人的脖子上拉屎拉尿,真以为汉人好欺负不是
在魏得功看来别管李闯王、八大王等人再怎么扯旗造反,攻城略地,那也是汉人的家务事。
大伙儿关起门来较量一番,便是拼的你死我活也没啥可说的。最后愿赌服输,别管是朱家皇帝坐江山还是李家、张家大王得天下都服气。
偏偏这个时候鞑子横着插了一脚。
这事情的性质可就变了。
好比老爷子死了,弟兄几个在争财产,突然闯进来一个强盗,说这些财产你们一个都不许动,全都是我的
汉人自己争天下没什么,但鞑子个外人跟着凑热闹绝不能接受。
听说鞑子逼着京畿百姓剃发易服,还有什么“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说。
呸
汉家衣冠,身体发肤岂可轻侮
一想到无数同胞正被鞑子奴役残害,魏得功便恨得牙根痒痒。
“真希望闯王能够争口气,多杀几个鞑子”
魏得功早年间跟着高杰在李自成麾下的时候便对这位李闯王很钦佩。
后来高帅拐了闯王的小妾刑氏投靠了官军,魏得功自然也跟着高杰走。
他虽然摇身一变成了官军,但并不妨碍他欣赏李自成。
每每看到李自成绝处逢生,魏得功便会打心里高兴。
后来李闯王打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高帅率军一路南下,在淮安驻扎。
再后来,太子在南京继位,封高帅为徐州总兵,率部收取山东。
至此,魏得功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还好朝廷没有调高帅去打李闯王。不然大伙儿心里还真有些别扭。
毕竟当初都是老八队出来的,兄弟间兵戎相见总归不好。
打鞑子怎么都好说。高帅根本就不需要动员,弟兄们恨不得把这些鞑虏生吞活剥了。
岳武穆岳爷爷不是说过嘛,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魏得功没读过书,但这两句却是背得滚瓜烂熟。
人不是牲口,活着总该有些什么念想。
魏得功的念想便是把鞑子赶出关去,解救百万父老乡亲于水火。
至于荣华富贵当然也重要,不过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高帅带着大伙儿帮朱家天子赶走了鞑子,朱家天子还能亏待了大伙儿
正自美滋滋的想着,魏得功忽然生出一股尿意。
荒郊野岭也没啥可讲究的,魏得功站起身来扯掉裤带掏出那玩意对着草丛便尿了起来。
开闸放水,一泄如注。
爽快
魏得功闭上眼睛一边尿一边哼唧着,静寂的夜太过漫长,还是闷头睡一觉的好。
魏得功尿完之后系上裤带正要转身朝火堆走去,便隐隐听到一阵马蹄声。
是从北面来的
多年斥候的经验让魏得功练就了一副顺风耳,绝不会听错
他连忙扑灭了火堆,卧倒在地把耳朵贴在地上,仔细的听着。
声音越来越响,证明骑手已经近了。
听马蹄声,魏得功判断来人最少也有十几骑。
若是一两骑兵,他一个人尚且能够应付。
但十几骑兵却是他摆不平的。
魏得功决定隐藏好自己,看看对方究竟想要往哪里去。
他把身子隐藏在杂草丛中,别说是两眼一抹黑的深夜,就是白天也不一定能被发现。
过了约摸半盏茶的时间,魏得功便看见十几骑纵马疾驰而来。
他连忙把头埋下去,只露出一双眼睛暗中观察。
虽然看不清面相,但借着月光可以看到这些人光秃秃的头顶,和后脑勺上留出的一根小辫子。
金钱鼠尾这些人是鞑子
魏得功只觉得心跳加速,整个人像弓弦似得绷紧了。
大半夜的鞑子派出这些人做什么侦查吗
可看样子他们是往睢州方向去的啊
魏得功稍稍思忖一番,觉得眼下最重要的是把这个消息速速带回军中禀报高帅。
第一百零八章 睢州许定国
新的一周求推荐票支持感谢书友seveni6的24000币豪赏,万分感谢
睢州,河南总兵府。
援剿河南总兵官许定国背负双手,焦急的踱着步子。
信使派出已经十天了,按说早应该到了北京,怎么音信全无
如今除了豫西在李自成的大顺军手中,河南大部都被清廷控制,惟有个别府县尚是处于明廷治下。
其中便有归德府。
而坐镇睢州的总兵许定国便是明廷在河南统兵最多的将领。
要说许定国的经历可谓丰富。他早年曾从军于登州袁可立麾下,后来累攻升为山西总兵官。李自成围攻开封时,许定国奉命率军前去救援。军队驻扎在沁水时却莫名其妙的一夜溃散,他也因此被逮捕下狱一度被判处死罪。但此时大明已经是风雨飘摇,崇祯帝实在无人可用,最终还是决定让许定国戴罪立功。
是以许定国又被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