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振南明-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便是盛气凌人桀骜不驯如阿济格也不敢对尚可喜太过颐指气使。
毕竟尚可喜控制着汉中城。
若是把他惹恼了一气之下献城降明,那么对陕西清军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对尚可喜来说只要挨过了这一遭便是柳暗花明,大好前程
郑成功终于率部抵达了登莱。
水城城门开启,得胜归来的水师战船依次驶进城中。
郑成功站在座船甲板上,任由海风吹过他的面颊、发髻,那种畅快的感觉真是让人心醉。
终于回来了
仔细算一算他离开登莱已经好几个月了,水师自上至下都十分怀念故土。
毕竟登莱水师官兵的主体都是登莱本地人。
长时间漂泊在外让他们十分想念故乡。
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回到家乡了。
饮家乡的水,吃家乡的饭。
与之相比,荣华富贵显得都不那么重要了。
当然属于他们的功劳谁也夺不走。
郑成功早先已经将捷报报至朝廷。
至于有功将士的名录还未完全拟定。
因为他不能一言断之,还得和登莱巡抚张肯堂商议一下。
毕竟名义上张肯堂还是他的统帅,是文官。
作为武将的郑成功还要受他的节制差遣。
如果郑成功不顾及张肯堂的心意而独自决断,恐怕会在朝野上下掀起一场轩然大波。文官集团势必对他口诛笔伐。
郑成功虽然是一个坚毅的人,却也不想惹这么大的麻烦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
毕竟谋反的人中有他的父亲,虽然圣上对他一直力保,但他也不能让圣上难做。
何况把战功分润上司自古以来便是不成文的规矩。
郑成功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张肯堂待他不薄,便是为了偿还他的知遇之恩郑成功也没有理由把功劳独揽。
在返程的路上郑成功已经把见到张肯堂之后要说的话想了好几遍,故而在抵达水城之后他直奔巡抚衙门。
张肯堂得知郑成功抵达登莱亲自迎接到了府门口。
这已经是最大的礼遇。
毕竟张肯堂是郑成功的上司,不太可能屈尊降贵亲自到水城迎接的。
张肯堂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很给郑成功面子了。
“大木,你终于回来了。本抚可是想死你了”
张肯堂热情的迎上前去,倒是郑成功感到有些尴尬。
“多谢巡抚大人挂念,末将愧不敢当。”
“哎,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你的战绩我在邸报上都看到了。叛军遇到你连一场胜仗都打不了,简直是耗子遇到猫。”
张肯堂十分识趣的不去提及郑芝龙或者郑氏的字眼,避免郑成功尴尬。
郑成功也十分感激的说道:“这都是圣上部署得当,巡抚大人运筹帷幄。末将不过是做了些小事罢了。”
张肯堂轻捋了捋胡须笑道:“哎,大木你什么都好就是太谦虚了。是你的功劳谁也抢不走。”
郑成功咳嗽一声道:“巡抚大人有什么事我们进去说吧,在这里多有不便。”
张肯堂微微颔首道:“大木说的有理,走我们进去说。”
说罢他背负双手率先走入衙门。
郑成功跟在张肯堂身后入衙。
至于他的亲随则都留在了衙门之外。
此处不比军中,巡抚衙门有巡抚衙门的规矩。
为了不给自家将军添麻烦他们必须遵守这个规矩。
却说郑成功随着张肯堂步入内衙之后,态度恭敬的说道:“此次末将立下一些功劳,还想为麾下将士们请功。末将草拟了一份名单想请巡抚大人把把关。”
他话说的虽然委婉,但张肯堂如何听不懂
郑成功这是让他往名单里加人呢。
一般而言上峰都会把自己的心腹插在立有功劳将士的请功文书里。
不过这一次张肯堂却并不准备这么做。
“咳咳,大木啊之前本抚不是说过了吗这功劳是你和将士立下的。本抚不会去抢。”
“可是巡抚大人”
郑成功刚要争辩却被张肯堂推手阻止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了。本抚还有一件事与你商议。”
张肯堂态度如此坚决郑成功也不好反对,只得抱拳道:“巡抚大人请讲。”
“前几日圣上派来钦使传旨于我,问询我重设东江镇的意见。本抚并没有立即答复钦使,便是想要问问你怎么看。”
听到东江镇三个字郑成功的瞳孔不由得放大了。
重设东江镇
圣天子的想法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
第五百一十六章 插着大明军旗的地方便是大明
郑成功对东江镇三个字当然不陌生。
事实上他十分推崇当年首开东江镇的毛文龙。
天启年间辽东正面战场上东虏屡占优势,明军节节败退。
正当所有人都一筹莫展时毛文龙站了出来。
他以皮岛等岛屿为根基,迁移沿海渔民到岛上居住,把他们发展成了抗虏士兵。
朝廷对东江镇的补给不是很上心,加之运粮难度很大只能走海运,运到东江镇的粮食根本不够吃。
无奈之下毛文龙只能自己想办法。
毛文龙的办法就是从鞑子那里抢夺。
你不是喜欢攻城略地吗那我便在你攻城略地的时候袭扰你的后方。
东江镇全盛之时甲兵十余万,势力覆盖整个辽东沿海。
每次东虏主动出击的时候毛文龙都会率部乘船登陆,杀鞑子一个始料未及。
鞑子即便再能打也分身乏术,不可能同时应对两个劲敌。
加之毛文龙时机挑的很准,每次都是鞑子倾巢而出时候杀出。
譬如奇袭萨尔浒,把鞑子老巢一锅端,一时振奋了明军士气。
鞑子被毛文龙的游击战术搅的心情烦躁,恨不得将毛文龙食肉剥皮。
可毛文龙打完就跑根本不给鞑子复仇的机会。
鞑子虽然骑兵无敌,可海战却不在行。
毛文龙率部退回了岛上他们只能望洋兴叹。
可他们又不甘心止于此,便想出了离间计。
他们知道当时的蓟辽总督袁崇焕看毛文龙不顺眼,便想方设法制造矛盾,甚至放出了毛文龙和后金暗中接洽的谣言。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谣言极为荒谬。
毛文龙拼命搞事情找后金的麻烦,怎么可能暗中和他们接洽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偏偏袁崇焕就信了。
他还约见毛文龙假传圣旨用尚方宝剑斩了这位东江镇的总兵。
一时间朝野哗然。
连崇祯皇帝都惊呆了。
毛文龙再怎么说也是一镇总兵,袁崇焕虽然是总督也不应该直接动用尚方宝剑斩了他。
而且这口黑锅还要崇祯皇帝来背。
崇祯皇帝当时恨不得将袁崇焕逮拿进京痛骂他一顿。
但考虑到当时辽东的局势,他只能隐忍不发。
但此时崇祯皇帝已经不再相信袁崇焕五年平辽的鬼话。连手下大将都能擅杀,如此暴戾寡恩有谁会替你卖命
可惜东江镇一片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毛文龙死后他的部下、义子争权夺位内讧不断。没有一个一锤定音的人站出来让所有人停住争斗。
内讧愈演愈烈,最终降金的降金,孤守的孤守。
东江镇一盘散沙,再难对东虏构成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东虏以及皇太极再无顾忌,可以肆无忌惮的冲击辽镇诸城,肆无忌惮的破口劫掠。
而袁崇焕的关宁铁骑除了躲在城里看戏什么也不敢做。
毛文龙死后大明的优势荡然无存。可以说至此明军最后一个法宝也失去了,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八旗军想怎么打从哪里打什么时候打都可以,明军完全无可奈何。
要想完成绝地翻盘崇祯皇帝只能寄希望于袁崇焕突然开窍。可是事实上却是袁崇焕到死都没有开窍,不过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鼠辈罢了。
之后的事就不用说了,崇祯无力解决内忧外患最终自杀殉国。
表面上看崇祯皇帝是因李自成而死,但实际上却是因为鞑子。
正是因为在与鞑子的交锋中屡屡处于下风,长年征辽饷导致农民起义不断。
如果毛文龙没有死,东江镇就不会分崩离析。
如果东江镇不分崩离析,大明的形式就不会那么坏,崇祯皇帝或许就不会死。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
郑成功也只能慨叹一番了。
现在重要的不是那些历史,而是东江镇的未来。
天子要复设东江镇,那么东江镇的范围怎么划定兵力怎么布置谁来做这个总兵
这些都是问题。
而在郑成功看来最首要的问题便是如今鞑子控制了北直隶以及全部辽东土地。这其中便包括了曾经的东江镇诸岛。
要想把兵员输送到故地复镇谈何容易。
虽说原先的东江镇也受登莱方面节制,但毕竟是两个军镇,要是从登莱浮海前往东江,补给绝对是个大问题。
见郑成功一脸茫然,传旨之人笑道:“陛下说了具体的方案要郑将军来想,不过陛下觉得东江镇没必要选在故址。哪里插着大明的军旗哪里就可以设为东江。”
听闻此言郑成功不由得眼前一亮。
“多谢钦使赐教。”
郑成功抱拳道。
如果圣上不苛求在故地复镇那事情就好办许多了。
眼下鞑子的重心在关内不是关外,把东江镇设到山海关之外有什么意义
如果把东江镇设在靠近北直隶海域不是更有针对性吗
恍然间郑成功已经有了思路。
其实有时往往就是一个念头的事情。
把问题想明白了就什么都通了。
怕就怕想不明白还在那里较劲,那就真的陷入死循环了。
“陛下可说要臣何时做出计划”
“陛下说不着急,要郑将军安心做事。”
“臣领旨”
此时此刻郑成功十分激动,他觉得自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郑成功对于海事十分熟悉,他可以充分的利用此点来做文章。
而圣天子给了他充足的时间。
他一定要想出一个完美的计划完美的方案来报答圣天子的知遇之恩。
近日南京城迎来了一件大事。
桂王朱由榔被押解入城。
作为一名谋反逆犯,朱由榔当然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桂王,而是一个阶下囚。
他站在囚车之中入城时所有的百姓都在向他投掷烂菜叶。
因为他们对当今天子太爱戴了。
正是当今天子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让他们吃饱穿暖。
而这个桂王竟然想要造天子的反,这不是等于砸众人的饭碗吗
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此时此刻南京城中所有百姓都对朱由榔恨之入骨。
朱由榔神情有些木然,任由烂菜叶砸在他的脸上也不去躲闪。
第五百一十七章 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朱由榔被押入南京后暂时关押在诏狱中。
毕竟他身份特殊,乃是天潢贵胄。在被废除王爵之前他就是大明的亲藩大王。这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应天府没有资格关押他,刑部也没有资格关押他。思来想去也只有锦衣卫有资格羁押一名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