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振南明-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其说天子在重用他,倒不如说把千钧重担压在了他的肩膀上。
虽然天子没有明说,但谭兆伦知道如果这件差事他办不好,是一定会受到严厉责罚的。
谭兆伦感觉好似有一柄利剑悬在他的头上,随时可能掉下来。
那种感觉真的是太可怕了。
“东翁此言差矣。疫病虽然可怕,但并非无法防治。东翁若是将此事处理好了,必得天子青睐。东翁不是一直想要做到简在帝心吗这下机会来了。陛下已经在奏疏批复中将防治要点言明了,东翁只要照做就是。”
谭兆伦叹气道:“简在帝心固然好,可要是因此搭上了前程就太亏了。陛下是将防治要点都罗列说明了,可是却未必有效啊。如果本官照着陛下的法子去治疫效果却不好,能说是陛下的问题吗要背黑锅,那肯定是本官来背了。”
廖言淡淡道:“东翁似乎对陛下的治疫方法不是很有信心。”
谭兆伦摇头道:“这里也没有外人,本官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虽是天潢贵胄,身份尊贵无比。但他毕竟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他怎么可能知道如何治理疫病就算这些是臣子向他的谏言,可也未必管用啊。总之本官已经深陷进泥潭里了,想要走脱是不可能了。”
见谭兆伦心情如此低落,廖言上前安慰道:“东翁大可不必如此忧心,以某的愚见,陛下治疫的法子很对路。”
“宾之你还懂治疫”
“实不相瞒,鄙人在投靠东翁之前,曾经做过坐堂郎中。”
“”
“可是你从未向我提起啊。”
谭兆伦一脸无奈。
“大人也从未问起过啊。”
廖言只一句话便带了过去。
谭兆伦摆了摆手道:“不说这些了,你说陛下这防治疫病的法子真的管用,不是在安慰我”
“东翁放心,鄙人不敢说十拿九稳,但五六成的把握总是有的。”
谭兆伦闻言刚刚提起的一口气又泄掉大半。
只有五六成啊。
不过有五六成总比一成都没有要强。
事到如今也只能选择遵命照做了。
这件差事若是办好了,他便是陛下心中的能臣,前程一片大好。
这件差事若是办砸了,他便是陛下抛出的替罪羊,自此升迁无望。
谭兆伦从未面对过如此局面,只觉得整个人都似绷紧的弓弦似的。
第四百二十六章 全民防疫
“快,要快,别他娘的跟没吃饭似的。用生石灰在宅门前做出标记,贴上封条”
捕快何照戴着面巾躲得远远的,指挥着一班衙役干活。
这里可是疫病的重灾区。据说一条巷子里的人死了大半。
何照刚一进巷子便感到一股死亡的气息,直是头皮发麻。
也不知道戴的这面巾有没有用,若是他因此染上了疫病,他那一家老小谁来照顾啊。
想到这里他心中升起一股悲凉。
可是他是躲不开的。身为捕快,这种事情肯定要出面的。除非他不要了这份差事,可若是如此他全家便没了收入来源,肯定会饿死。
出班防疫不一定会病死,辞掉差事一定会饿死。
两害相权取其轻,何照已经做出了抉择。
按照府尹大老爷说的,疫病是靠飞沫传染,不但水源需要控制,也要防止疫病被从口鼻吸入。
这便有了他们佩戴的面巾。
防疫的第一步是隔离病患。小牛坊巷是重灾区,是以一班衙役直接杀了过来。按照府尹大老爷的要求,他们要挨家挨户的搜过去,确保没有漏掉任何一家。
方才他们只是做着外部搜查,越往里走情况越严重。有的人家一家人都死绝了,野狗从院门钻了进去肆意撕咬着尸体。
衙役们将这些院门锁上,张贴了封条又在院门前涂抹了生石灰做标记这才继续进行下一家的搜查。
他们从早上开始搜查,待把整条巷子搜查完毕已经是晌午。
何照连忙命令手下撤离,到了安全的区域众人纷纷扯下面巾大口呼吸着空气。
方才搜查的过程中他们担心疫病从口鼻吸入甚至连喘气都不敢,整个人都快要憋得背过气去了。
现在能够大口呼吸,他们甚至觉得空气都是香甜的。
当然,这才是完成了防疫的第一步。
接下来他们还要去焚烧病死百姓的尸体并掩埋。
不过这些是午饭之后的事情了。
南京城爆发大疫的事情彻底传开了。朝廷似乎无意封锁消息,而是做出姿态要与百姓共抗大疫。
达官显贵们自然是最先表态的。
他们纷纷拿出银两捐献赈灾。
虽说每人捐出的绝对数目不多,但加在一起也有十数万两。
朝廷于是乎命人打出大灾无情人有情的标语,以凝结人心。
那些爆发疫病的重点区域被朝廷封锁,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至于米粮、菜蔬、淡水等一概由衙役配送。
朝廷似乎有心将疫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严防疫病的扩散。
对此大部分百姓还是很配合的。
毕竟他们也不想让疫病传染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
至于那些已经染病的病人即便是不愿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事已至此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惟独有一点有些百姓接受不了,那就是焚烧死去病患的尸首。
以这个时代人的观点,人死之后是要入土为安的。
唯有如此才能转世投胎。不然便会成为孤魂野鬼永世不得超生。
应天府派人做了多次宣贯也无法让他们改变想法索性不再白费力气。
反正一般病死都是一家人,即便街坊邻里反对权当没听见就是。
尸体一烧一埋他们的任务便完成了。
大疫期间,凡是上街的人必须得佩戴面巾,这是朝廷的命令。
这一点百姓们还是做得很好的。
为了安全起见有些人甚至会带上好几层的面巾,以防止疫病从口鼻吸入。
经过多方治理和控制,疫病扩张的速度大大降低。
谭兆伦也是心中大喜,连忙请求陛见亲自向天子汇报。
朱慈烺也知道这位应天府尹邀功心切,在乾清宫宣召了他。
谭兆伦还是第一次入宫陛见,心情十分紧张。
这也难怪,像他这样品级的官员是很难直接面圣的。
也就是有了这场大疫才使得他有了一对一面见天子的机会。
却说谭兆伦换了崭新的圆领公服,跟着小黄门一路来到乾清宫前。
小黄门前去禀报的时候他恭敬的站在丹陛下,连头都不敢抬。
他在心中一遍遍过着面圣时要说的话,生怕一时紧张说错了话冒犯了天子。
过了也不知有多久,那小黄门去而复返。
“谭大人,陛下命你觐见。”
“多谢公公。”
谭兆伦冲小黄门抱了抱拳,毅然拾阶而上。
走到正殿门口时谭兆伦停了下来深吸了一口气,之后一振袍服迈步而入。
天子此刻正在暖阁批阅奏疏,见谭兆伦来了放下奏疏淡淡笑道:“谭爱卿来了。”
谭兆伦连忙跪倒在地叩头行礼。
“臣应天府尹谭兆伦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谭爱卿平身。”
朱慈烺抬了抬手和声道。
谭兆伦站起身来却是紧张的如同一个刚刚犯错的孩子。
“来人呐,给谭爱卿赐座。”
朱慈烺一声令下,立刻便有小黄门搬了一个锦墩放到谭兆伦的身边。
“臣谢陛下恩典。”
谭兆伦感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想不到有一天他竟然能被天子赐座,这是何等的荣耀啊。
“谭爱卿治理疫病的事情,朕已经都听说了。谭爱卿做的很好。”
朱慈烺一上来就夸耀了谭兆伦几句,令谭兆伦心中一阵狂喜。
“只是疫病的防治非一日之功。接下来的日子还需要谭爱卿再接再厉,多费一些心思在防疫上。”
朱慈烺虽然说得很平淡,但话语之中自有久居上位者的威严。
谭兆伦连忙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心竭力做好疫病防治。”
“这便好。疫病虽然可怕,但绝非无法防治。只要其不扩散,迟早都会消弭。”
朱慈烺又说了几句,突然话锋一转:“如今南京城中的疫病算是控制住了。可是朕担心近郊也会爆发瘟疫,这里谭爱卿也需要费些心思。”
谭兆伦在心里暗暗叫苦。他好不容易才把南京城中的疫情控制住了,想不到现在皇帝又要他来负责近郊的疫情。
这真是应了官场之上流传的那句老话,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陛下,非是臣推脱,只是以应天府目前的人员配置,怕是无法覆盖到近郊啊。”
谭兆伦实在是不想说这些话,可是不说又不行。
仅凭应天府衙门的那些衙役怎么可能把南京近郊的所有乡村全部覆盖,来一次地毯式的清查
“这个谭爱卿尽管放心,朕可以把神策军的一些士兵借给你,不过得由你来统一安排。”
朱慈烺淡淡道:“怎么样,谭爱卿觉得妥否”
谭兆伦听得一愣。
把军队借给他防疫
这个说法倒是新奇。
咱们这位陛下还真是不可用寻常心思忖度。
“臣愿为陛下效死命”
第四百二十七章 吴三桂统兵
福建,南安侯府。
接到多尔衮的令旨,郑芝龙长出了一口气。
大清摄政王总算同意出兵。虽然派的是平西王吴三桂这个汉人藩王,但总归是让郑芝龙给桂王一个交代。
不然万一桂王恼羞成怒之下断了给郑芝龙的粮食供应,郑芝龙这十数万军队吃什么喝什么去
郑芝龙立刻命人将这一消息送去广西告知桂王,同时表示自己也会随时响应桂王的号召。
当然怎么响应是郑芝龙说了算,最终解释权也在郑芝龙。
眼下还有一件令郑芝龙心忧的事,那就是海贸生意的萎缩。
相较于以往,郑家海贸税收大幅下降。
事出非常必有妖,郑芝龙当然不相信这会是因为海商们热情下降。
这其中的利润丰厚,即便要给郑家缴纳一笔不菲的海税,仍然可以赚的盆满钵满,傻子才不去做。
至于这其中发生了什么问题郑芝龙一时难以肯定。但他隐隐觉得这和朝廷有关系。
朝廷之前和郑家联合搞什么皇明贸易商会,现在已经撇开郑家单干。
从种种迹象来看这个皇明贸易商会发挥的作用就是发展海贸。
海贸是郑家的根基,绝对不能被轻易的动摇。郑芝龙决定派人前去皇明贸易商会内部探听一番,看看这个小皇帝究竟想要搞些什么名堂。
除了这些唯独有一件事让郑芝龙放心不下。那就是他的儿子郑成功。
当然自己让儿子去南京证明是个极大的错误。
眼下小皇帝手中捏着郑成功便等于捏了一个人质,不到万不得已郑芝龙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敢答应桂王派大军响应的一个原因。
郑芝龙对这个儿子十分欣赏,一心想着把他从朝廷的魔窟之中救出来。
只要他的儿子一到福建郑芝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